劉 衛
(平原縣第一人民醫院 山東 德州 253100)
新生兒缺氧缺血腦病(HIE)主要因產前、產時、產后多種因素(如子宮破裂、產時創傷、胎糞誤吸、胎盤早剝等)造成,胎兒在分娩后1分鐘內未形成規律的呼吸或者不能自主呼吸,隨之發生高碳酸血癥,酸中毒、低氧血癥等主要病理變化引發的疾病[1]。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會造成神經發育障礙,嚴重致死。新生兒HIE成為致殘、致死的主要因素。臨床上有多種護理措施,尋求一種高效、安全、科學的護理方式十分重要,需與現今護理理念相符,實施后可改善預后效果[2]。循證護理中主要將科學理念作為基礎,需依照患者的實際臨床病情,檢索有關文獻、病歷資料,根據自身臨床護理經驗,擬定個性化、最優的護理計劃。針對HIE患兒的智力、運動發育具有顯著效果,成為高效的護理方式[3]。
1.1一般資料
在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時段取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76例,并依據雙盲法均分,各38例。參照組:男女新生兒比例各為55.26%(21例)、44.74%(17例),孕周真實范疇為37~40周,均值(38.25±0.21)周,體重真實范疇為1.5~4.8kg,均值(3.12±0.53)kg;研究組:男女新生兒比例各為52.63%(20例)、47.37%(18例),孕周真實范疇為37~41周,均值(38.34±0.16)周,體重真實范疇為1.5~4.7kg,均值(3.21±0.38)kg;根據統計學軟件檢驗結果顯示,年齡、性別、病程等數據結果均無差異性(p>0.05)。
1.2方法
對所有新生兒給予脫水將顱內壓、抗感染、營養細胞等治療,針對懷疑腦癱、肢體活動異常的新生兒,給予按摩、穴位針灸、物理干預方法治療。參照組傳統護理,主要包含重視新生兒保暖、調節低氧水平,給予合理葡萄糖,對病情予以密切觀察,避免嘔吐物反流進入肺部,針對合并癥給予護理干預,對感染進行預防和控制。
研究組循證護理干預,主要措施為:(1)建立循證小組,由新生兒科護士長作為組長,小組成員包含5年以上臨床經驗的護士,對其進行系統培訓,考核通過后上崗。(2)評估病情、擬定護理計劃:HIE新生兒入院后,循證護理主要評估新生兒的病情,使用神經測定評分法對新生兒的病情程度進行判斷,對于HIE新生兒的護理需求較高,查找相關參考資料、檢索數據庫、成功案例內容等,根據新生兒的胎齡、生理狀況,評估、篩選、擬定個性化護理措施,需依照自身病情變化,對護理計劃進行調整,當新生兒病情穩定后開展有效措施。(3)護理內容:①皮膚干預:主要撫觸新生兒的頭面、手足、軀干。讓新生兒保持仰臥位,自上向下對新生兒的頭面頸胸腹部等皮膚進行按摩,讓新生兒保持俯臥位,并依次按摩皮膚。每次按摩時間為10~15min,每天早晚各按摩1次。按摩時,需調整室內溫度,一般控制在25~28℃之間,將皮膚撫觸正確方式向產婦進行示范。(2)被動運動干預:輔助新生兒進行被動運動,使肌張力得到明顯改善,護理人員需對新生兒的手腳予以輕握,輔助進行上下肢反復屈伸運動,有意識的對新生兒四肢活動能力進行訓練。每側肢體拉伸時間為3~5min,每次被動訓練時間為15~20分鐘,每天2次。(3)感官刺激:需依照嬰幼兒的自身發育規律,依照新生兒的月齡大小實施視聽觸刺激,如取不同顏色的彩帶進行晃動或者使用玩具引導,讓新生兒視力進行跟隨,可播放經典或者舒緩的音樂,對新生兒的聽力進行鍛煉,對產婦進行鼓勵,盡早給予親密接觸,使新生兒的安全感提升。開展出院干預,告知家長多帶領新生兒與外界環境接觸,盡早適應社會。
1.3判定指標
觀察比對整體滿意度、PDI、MDI、DQ評分、癥狀改善時間、住院時間等指標。運用智能發育指數、運動發育指數(MDI、PDI)量表對新生兒的智力和機體狀態進行評估,PDI量表主要評估內容為大肌肉運動、機體控制程度、手指精細操作能力等內容。MDI量表主要評估語言能力、適應性行為、探索能力等內容,其分值越高證實智力、運動功能發育良好。智能發育商數DQ評估內容包含大運動、精細運動、語言、適應性等,DQ分值在80分以上為智能發育正常;介于70~80分之間為邊緣狀態;分值在70歲以下為智能發育異常。
1.4統計學分析

2.1對整體滿意度指標做比較
以滿意度指標作為評估指標,研究組、參照組各表現為97.37%(37例)、78.95%(30例),數據比對差異明顯(p<0.05),見表1。

表1 對整體滿意度指標作比較[例(%)]
2.2對PDI、MDI評分作比較
干預前PDI、MDI評分結果比對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研究組PDI、MDI評分較參照組高,結果間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2 對PDI、MDI評分作比較分)
2.3對DQ評分作比對
DQ評分在干預前無明顯差異(p>0.05),在干預后研究組DQ評分較參照組高(p<0.05),見表3。

表3 對DQ評分作比較分)
2.4對癥狀改善時間、住院時間作比較
與研究組數據相比,參照組癥狀改善時間、住院時間較長,結果之間有差異(p<0.05),見表4。

表4 對癥狀改善時間、住院時間做比較
HIE疾病主要因腦部缺血、缺氧造成的腦部損傷,且發病機制尚未明確,新生兒缺氧會造成腦血流自主調節功能損傷,隨之出現壓力被動性腦血流。壓力過高可引發顱內出血,在缺氧情況下會影響細胞代謝功能,隨之發生腦水腫、顱內高壓等癥狀,隨之發生抽搐、嘔吐癥狀[4-5]。治療原則為改善損傷的神經代謝能力。嬰幼兒群體中樞神經系統發育加快,在HIE早期使新生兒受到多種刺激干預,第一時間給予診斷治療,可延緩護理和神經系統損傷逆轉的效果。針對病情相對較輕且預后較優的患者,病情較重,預后不良,具有較高病死率。對于幸存的新生兒具有智力低下的情況,腦癱癥狀研究,會波及正常生活[6-7]。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具有發展極快的特點,預后效果不佳,因此對護理服務具有極高要求。循證護理主要講科學內容作為基礎,檢索相關文獻資料,與新生兒的自身實際病情相結合[8]。保證護理質量的同時,可避免不良反應發生,對并發癥實現預防效果。循證護理對護理人員要求極高,需逐漸學習專業性知識,明確疾病最新治療措施,新技術的逐漸面試,將服務意識強化。監測病情狀態,為母乳喂養奠定基礎,合理給予藥物和康復護理指導,縮短新生兒病情恢復,利于預后[9-10]。
循證護理主要將滿足預期效果作為護理中心,需監護患者的心電水平,如脈搏、心率、血壓等,一經出現異常,需給予搶救治療。對驚厥情況予以第一時間處理,可防止腦細胞出現再度損傷。顱內出血人員可將床頭調高15°,規定不可隨意擺動患者頭部,顱內壓升高需及時上報醫生,取合理脫水劑干預,對尿量進行觀察[11]。重視新生兒的保暖干預,在喂養方面,需以母乳為主,在病房中播放合理、舒適音樂,放在合理的物體,對新生兒視神經進行刺激,第一時間按摩新生兒機體,需保持輕柔動作,防止出現感染[12]。
綜上所述,對HIE新生兒給予循證護理干預,在短時間內癥狀得到明顯改善,智力發育水平較優,整體療效顯著,利于臨床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