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聰 何立峰
(山東省日照市婦幼保健院 山東 日照 276826)
小兒哮喘是臨床多發、常見的兒童肺部疾病,疾病發作后常見的臨床表現為喘鳴、呼吸梗阻、發作性咳嗽、呼吸困難等,降低患兒生活質量的同時,對其生長發育以及機體健康等均產生不同程度的威脅[1]。現階段,臨床關于兒童哮喘尚無有效根治方法,多以藥物治療為主。兒童屬于一個特殊的群體,其治療依從性的提升對治療及預后均具促進作用。因此,臨床應在給予患兒針對性治療的同時,給予健康教育,以提高兒童及其家庭對疾病的認知,進而實現最佳治療及預后[2]。本文主要是對小兒哮喘60例進行分析,表明在疾病護理中強化健康教育應用價值較高,可以提升患兒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對縮短患兒住院時間具有積極意義。現具體分析如下:
1.1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小兒哮喘60例數據信息,在隨機分組下分為兩組:研究組、對照組。所有患者選取時間均為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對照組(30例患兒):病程區間:3-20個月,平均為(11.12±0.31)個月;平均年齡為(6.37±1.23)歲(年齡區間為2-10歲);男性、女性患兒分別為19例、11例。研究組(30例患兒):病程區間:5-18個月,平均為(11.09±0.29)個月;平均年齡為(6.29±1.29)歲(年齡區間為2-9歲);男性、女性患兒分別為17例、13例。研究組、對照組上述指標經SPSS20.0對比:P>0.05,統計學無意義。
納入標準:(1)入選患兒及家屬均對本次研究試驗知情;(2)臨床數據、資料完整;(3)語言溝通情況良好,思維意識無障礙。
排除標準:(1)中途退出研究;(2)血液、自身免疫性疾病;(3)惡性腫瘤疾病;(4)依從性差;(5)重大疾病史、過敏史;(6)先天性疾病。
1.2方法
對照組:對患兒實施常規護理措施,主要實施方案為:加強對患兒進行病情觀察,做好環境護理及口頭健康教育,為患兒營造舒適的住院環境,增加患兒舒適度。及時清理患兒口腔分泌物,保持其呼吸通暢。重視對患兒進行用藥指導,出現不良用藥反應后及時告知主治醫生,并積極配合其完成相關護理。
研究組:在對照組常規護理干預的基礎上,給予患兒強化健康教育護理,具體實施措施為:首先,對患兒的實際狀況進行分析,包括文化水平、病情狀況、理解能力以及家庭環境等,隨后結合患兒實際狀況實施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耐心地介紹哮喘相關知識,通過卡通、圖片等方式加強患兒對哮喘的理解,進而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提升患兒依從性。除此之外,護理人員需要重視對患兒家屬的健康教育,結合患兒家長的教育水平,可以選擇合理的健康教育形式。如果學歷較低,可以采用口頭教育;如果教育水平較高,可以印發保健手冊。其次,從生活、鍛煉、用藥、飲食等方面,引導患兒的家長重視給予其關心與愛護。告知家長不同藥物的作用機理、用法、用量、不良反應,出現異常狀況后及時告知相關護理人員或主治醫生。在日常飲食中,告知患兒家屬給予患兒高維生素和高蛋白的食物,以提高患兒免疫力。引導患兒多喝水,堅持少食多餐的原則,多食易消化食物,保持排便和腸道暢通。引導患兒適當運動,以自身機體承受能力為標準,對患兒進行針對性的運動指導,適當控制運動強度,防止病情加重。告知患兒及其家屬良好的運動指導對疾病恢復的促進作用,進而增加患兒依從性,提升患兒家屬配合度。引導患兒正確進行呼吸訓練,如正確的呼吸方法、擴胸鍛煉方法等。除此之外,從入院到出院都要進行健康教育。在患兒出院1周和1個月時,護理人員做好隨訪工作,在進行隨訪的過程中,加強家長健康教育,提高家長護理水平,改善患兒預后,防止哮喘復發。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兒依從情況進行分析,主要研究指標為堅持鍛煉、堅持用藥、科學飲食、預防呼吸道感染,總分為100分,上述指標均為25分,分數與依從情況存在正向相關關系;臨床指標狀況分析:哮喘發作次數、住院時間;滿意度(總分設置:100分):80分及以上(非常滿意)、60-80分(一般滿意)、60分及以下(不滿意)。
1.4統計學分析

2.1 依從情況統計學差異分析:對照組各指標評分均低于研究組,統計學差異存在對比意義(P<0.05)。具體見表1:
2.2 臨床指標差異分析顯示:對照組哮喘發作次數為(2.58±0.44)次,研究組為(1.56±0.23)次,前者多于后者,T=11.2525,P=0.0000,統計學分析結果有意義;對照組住院時間為(7.58±0.69)d,研究組為(4.23±0.56)d,差異對比結果有意義(T=20.6478,P=0.0000)。
2.3 滿意度統計學分析:研究組患者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例數分別為16例、14例、0例,占比分別為53.33%、46.67%、0.00%,總滿意度為100.00%(30/30);對照組患者上述指標狀況分別為8例、15例、7例,占比分別為26.67%、50.00%、23.33%,總滿意度為76.67%,前者顯著高于后者,統計學差異對比結果有意義(X2=5.8221,P=0.0158)。
兒童哮喘發病率較高,是臨床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嚴重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臨床研究結果顯示,該疾病是急性的,很難治愈[3]。一旦發生,很容易導致呼吸系統并發癥,降低生活質量的同時,嚴重情況下會危及生命健康。近年來,小兒哮喘呈逐年持續增長的趨勢,與嚴重的空氣污染關系密切。由于患兒年齡尚小,意識水平較低,加之患兒家長對兒童哮喘的重視程度以及知識掌握和認知水平較低,影響治療的依從性和配合性,降低疾病治療效果的同時,不利于患兒身心健康。除此之外,兒童長期處于危險的環境和因素中,容易增加哮喘復發率,對兒童健康成長產生消極影響。因此,有必要加強對兒童及家長的健康教育,提高認知水平,從而控制哮喘發作,實現身心健康[4]。
在哮喘患兒的護理中,強化健康教育措施的實施是在基礎護理前提下,通過對患兒以及家屬的實際狀況進行分析,實施有針對性的健康指導,加強其對疾病相關知識認知的同時,可以提升其自我健康管理意識及管理能力,更好的傾聽醫務人員安排,提高治療及護理依從性[5]。
除此之外,強化健康教育措施的實施,加強護士與兒童及其家屬的密切溝通,促使兒童家屬掌握有效的防治措施,幫助兒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改善兒童病情,減少哮喘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