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昱 徐秀娟
(1 濰坊濰城經開醫院/內一科 山東 濰坊 261000 2 濰坊濰城經開醫院/腎內科 山東 濰坊 261000)
肺間質性疾病的發病原因較為復雜,臨床表現為雙下肺吸氣末捻發音或濕啰音、漸進性勞力性氣促、干咳等,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1]。選擇有效的治療方案來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固然重要,但加速其恢復的同時,輔以科學的護理干預來提升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也同樣重要[2]。研究發現[3],給予肺間質性疾病患者肺康復訓練,不僅能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還可使其呼吸困難癥狀得到明顯緩解。基于此,本研究分析了對性肺部康復護理的臨床應用價值,具體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間質性肺疾病患者進行研究,采用隨機數字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47至82歲,平均(64.50±5.77)歲;病程6至20年,平均(13.00±2.3)年。對照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47至83歲,平均(65.00±5.92)歲;病程6至21年,平均(13.12±2.39)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P>0.05),具有可比性。入選患者的納入標準:①患者經肺部X線檢查確診為間質性肺炎,且伴有呼吸及咳嗽困難等癥狀;②臨床資料完整的患者。排除標準:①伴有其他肺部疾病的患者;②合并惡性腫瘤類疾病的患者;③既往有精神病史的患者。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獲得患者及其家屬的知情同意。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具體為:給予患者咳嗽指導、體位指導、呼吸訓練指導,加強與患者的交流,給予適當的心理干預等。
觀察組實施針對性肺部康復護理。具體為:①心理疏導:由于患者缺乏對間質性肺疾病的正確認知,極易出現焦慮、悲觀的心理,影響其治療效果。護理人員應定期組織健康宣教,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并列舉恢復較好的病例,樹立患者康復信心,增強其治療依從性;②飲食指導:營養均衡的飲食是機體康復的基礎。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多攝入營養較高的食物,禁止使用辛辣、油膩的食物,告知其在進食過程中速度不要過快。講解吸煙不利于疾病的控制,并督促患者戒煙;③氧療護理: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氧,故正確的氧療泵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對于無明顯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應指導其吸入高濃度的氧氣,定期監測老年或痰多患者的血氣,避免呼吸道阻塞的發生;④呼吸指導:指導伴有呼吸困難的患者進行腹式呼吸,告知其用鼻吸氣,將腹部鼓起,吸氣滿時,保持2s的屏氣,再緩慢呼出,2至3次/日,6分鐘/次;⑤上肢鍛煉:上肢有氧運動能輔助呼吸,有緩和癥狀及增加通氣的效果。取患者臥位,將水瓶或啞鈴向上推動,并伸展手臂,重復鍛煉5至10次,鍛煉3組;拉伸起坐:指導患者將雙手拉住床邊,腰部利用上肢力量抬起,保持5s,再平躺。15至20個/組,1天2至3組;⑥下肢鍛煉:可指導患者進行慢跑、步行、床上腳踏車等運動,1次15至30min,1天3次。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干預前后的肺功能改善情況、呼吸問卷評分、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評分標準[4-5]:①呼吸問卷評分:采用圣喬治呼吸問卷進行評價,包括疾病影響、活動度、呼吸癥狀等3個項目,單項分值0至100分,分數與患者的健康狀況呈反比;②生活質量評分:采用生活質量量表評價,包括活力、一般健康、生理職能等3個項目,單項分值0至100分,分數與患者的生活質量呈正比。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和分析。以[n/%]描述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并用X2檢驗;以均數±標準差描述患者干預前后的肺功能改善情況、呼吸問卷評分、生活質量評分,并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肺功能改善情況比較:兩組干預后的肺功能(FEV1、FVC、PaO2)均明顯改善,且觀察組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肺功能改善情況比較:
2.2兩組呼吸問卷評分比較:兩組干預后的呼吸問卷評分(疾病影響、活動度、呼吸癥狀)均明顯改善,且觀察組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呼吸問卷評分比較:分)
2.3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兩組干預后的生活質量(活力、一般健康、生理職能)均明顯改善,且觀察組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分)
2.4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97.50%)較對照組(75.00%)高,差異顯著(P<0.05),見表4。

表4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肺間質性疾病的具體發病機制尚未明確,但毒素和抗原是啟動此病的致病因子,而石棉肺、已知的抗原吸入如無機粉塵也是引發此病分潛在病因[6]。間質性肺疾病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呼吸功能,促使其出現呼吸衰竭,更有甚者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近年來,隨著環境污染加劇,間質性肺疾病的發病率也逐年遞增。但由于患者缺乏對疾病的認知,加之此病的臨床表現與流感類似,若錯診或治療不及時,對患者的身心均會造成影響[7]。因此,實施有效的對癥治療聯合科學的護理干預,來改善肺間質性疾病患者的預后,成為臨床重點關注的問題。
針對性肺部康復護理通過進行循證基礎治療及護理干預,進而達到改善護理結局的目的。此護理模式會根據患者的個體化特征及病情變化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服務,不僅能保證護理質量與護理效果,還可促進患者早日康復[8]。肺纖維化是間質性肺病的一種病理改變,患者一般會出現呼吸困難和咳嗽,以及氣促等癥狀,影響患者的肺功能[9]。本研究結果顯示,采取針對性肺部康復護理患者的FEV1、FVC、PaO2水平、疾病影響、活動度、呼吸癥狀評分改善效果均優于常規護理的患者(P<0.05),表明此護理手段能減輕患者的呼吸困難程度,改善其肺通氣狀況。究其原因:針對性肺部康復護理注重對患者的心理疏導,通過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宣教疾病相關知識,列舉恢復較好的病例,能緩解其焦慮抑郁狀態,增強其信心與治療依從性;而氧療護理、呼吸指導、上下肢的鍛煉,具有緩和患者臨床癥狀、增加通氣的效果[10-12]。
肺間質性疾病遷延不愈,增加患者經濟負擔與心理負擔的同時,也明顯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次研究所選用的針對性肺部康復護理,通過健康宣教,樹立患者對疾病的正確認知;有效的心理疏導,能使患者以積極的態度接受治療;科學合理的飲食指導,能確保機體的營養均衡,為疾病的恢復奠定基礎;氧療護理可緩解患者的缺氧癥狀,提升其生活質量。同時,針對性的腹式呼吸鍛煉、上下肢鍛煉,能減少殘氣量,增大肺通氣量,促進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復[3-14]。本研究中,采取針對性肺部康復護理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常規護理的患者,差異顯著(P<0.05),這與沈志娟[15]等研究的結果基本一致。表明,針對性肺部康復護理在肺間質性疾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針對性肺部康復護理能有效改善間質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與呼吸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增加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