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青麗 常麗
(1 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同德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廣州 510407;2 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婦幼保健院 廣州 510510)
產婦在其分娩過程中因陰道組織受到過度牽拉擴張,常導致盆底肌張力破壞,造成盆底功能損傷,引起盆腔臟器脫垂、性功能障礙等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增加產婦精神壓力,對其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1]。研究表明,產后及時進行盆底康復訓練可有效預防盆底功能障礙的發生[2]。目前臨床常采用陰道康復鍛煉以增強陰道緊縮度,以帶動盆底肌肌群,增加其肌肉協調性,但該訓練方式僅作用于盆底肌肉表面,無法對其深層肌肉進行直接刺激,起效較為緩慢,導致產婦因其難以直觀感受鍛煉效果而出現依從性降低的現象,致使盆底肌肉訓練不足,肌力恢復受阻,訓練效果不盡人意[3]。生物反饋電刺激主要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通過電流刺激盆底肌肉,促使其深層肌肉收縮,與此同時肌肉收縮圖像亦被呈現于相關儀器,使產婦得以了解自身肌肉活動情況,從而主動進行肌肉收縮,增強肌肉控制[4],將其與陰道康復鍛煉用于產婦產后盆底肌功能的恢復可能會更有效。本研究探討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陰道康復鍛煉對產婦產后盆底肌功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德社區醫倫(2022)01-001-01],產婦及家屬對本研究內容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將醫院2019 年10 月至2021 年10 月收治的61 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30)和觀察組(n=31)。納入標準:(1)符合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診斷標準[5];(2)足月單胎妊娠;(3)盆底電生理檢查肌力在70 分及以下;(4)產后惡露已排干凈;(5)孕前盆腔功能良好。排除標準:(1)有嚴重泌尿系統感染者;(2)既往有盆腔手術史者;(3)會陰重度裂傷且進行側切者;(4)為多胎妊娠、生殖器發育異常等高危妊娠產婦;(5)依從性差者。對照組年齡26~39 歲,平均(32.21±3.31)歲;分娩孕周39~41 周,平均(39.58±0.21)周;孕次1~5 次,平均(2.79±0.41)次;產次1~3 次,平均(1.56±0.25)次;分娩類型:自然分娩18 例,剖宮產12 例;產婦類型:初產婦13 例,經產婦17 例;體質量指數(BMI)19~27 kg/m2,平均(25.34±1.41)kg/m2;盆底肌肌力分級:Ⅰ級10 例,Ⅱ級9 例,Ⅲ級11 例。觀察組年齡27~38 歲,平均(31.89±3.52)歲;分娩孕周39~41 周,平均(39.67±0.32)周;孕次1~5 次,平均(2.85±0.34)次;產次1~3 次,平均(1.51±0.23)次;分娩類型:自然分娩16例,剖宮產15 例;產婦類型:初產婦14 例,經產婦17 例;BMI 19~28 kg/m2,平均(25.49±1.51)kg/m2;盆底肌肌力分級:Ⅰ級11 例,Ⅱ級13 例,Ⅲ級7 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予以常規健康知識宣教,并向產婦及家屬發放盆底功能健康知識手冊;告知產婦定期進行盆腔功能復查;每月進行一次電話隨訪,仔細記錄產婦訓練情況,并耐心解決其在日常訓練中所遇到的問題。對照組采用陰道康復鍛煉:(1)產婦排空膀胱后,取站立位,合并雙膝,深呼吸以保持身體放松,指導其自主進行肛門收縮,以吸氣時收縮5~10 s,呼氣時放松5 s 的方式交替循環。每天3~5次,每次10 min。(2)根據產婦肌力選取不同型號陰道啞鈴,在收縮盆底肌肉時,將陰道啞鈴置于陰道內,保持1 min,期間在劇烈運動時啞鈴不脫出,則緩慢增加啞鈴重量。每天1 次,每次15~20 min。(3)將臀部置于床沿,取仰臥位,雙腿伸直保持懸空狀態,期間雙手抓住床沿,以防下滑,之后并攏雙腿往上舉,盡量保持雙膝伸直并向上身靠攏,待雙腿伸至軀體上方時,用雙手扶住雙腿使其靠近腹部,停留5~10 s 后以伸直的方式緩慢放下。每天1 次,每次6組,每次10 min。(4)站立分開雙腿,有意識地收縮側臀部肌肉,使其向大腿部靠攏,期間應保持膝部外轉,接著向陰道上提方向進行肛門收縮,每天3 次,每次10 min。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1)生物反饋。盆底肌力檢查完畢后,囑產婦排空大小便,取半臥位,稍微分開大腿保持自然放松。然后將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儀配套探頭置于陰道內,而后由護理人員利用肌電圖、壓力曲線將產婦肌肉活動信息以視覺信號的形式反饋給產婦,并指導正確識別盆底肌活動正常與異常曲線圖像,以使其自主進行盆底肌訓練。(2)電刺激:第一步,利用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儀,根據產婦尿道括約肌收縮情況,設置脈寬250 μs,頻率50 Hz,將電流強度由0 mA 逐漸增大,以產婦自感盆底肌肉有跳動感為宜,期間配合生物反饋模式囑產婦進行陰道肌肉收縮,刺激3 s,休息6 s。第二步,選取敏感模式,調節脈寬250~320 μs、頻率8~32 Hz,刺激過程中做盆底肌收縮動作,期間利用生物反饋指導產婦掌握Ⅰ類肌纖維收縮,刺激5 s,休息10 s。第三步,給予脈寬320~740 μs、頻率20~80 Hz 電刺激,指導產婦在生物反饋基礎上掌握Ⅱ類肌纖維收縮,刺激5 s,休息10 s。第四步,交替進行Ⅰ、Ⅱ類肌纖維收縮訓練。整個過程30 min,每周2~3 次。(3)對于盆底肌肉不收縮者,以功能性電刺激為主,電刺激強度不宜過強,以產婦自覺無疼痛為佳;對于電刺激反應不敏感者,則增大脈沖指數。電刺激應以產婦耐受為度,其訓練期間應以1%~5%的幅度增加電流強度。兩組均持續干預1 個月。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盆底肌功能恢復情況、盆底不同階段肌電值、尿動力學參數以及性生活質量。(1)盆底肌功能恢復情況:干預前、干預1 個月后,采用盆底肌力評估盆底肌功能,分為6 級:0 級,未檢測到陰道肌肉收縮;Ⅰ級,陰道肌肉稍有顫動;Ⅱ級,陰道肌肉收縮不完全,但可持續收縮2 次,維持2 s;Ⅲ級,陰道肌肉可收縮3 次且維持3 s 以上,肌肉無對抗;Ⅳ級,收縮明顯,持續4 次,時間為4 s,出現輕微對抗;Ⅴ級,完全收縮,可持續5 次及以上,維持5 s,且有持續對抗。(2)盆底不同階段肌電值:干預前、干預1 個月后,采用Glazer 盆底表面肌電評估[6]快肌評估、10 s 慢肌及60 s 慢肌階段肌電值。(3)尿動力學參數:干預前、干預1 個月后,采用尿流量測定儀測定最大尿流率(Qmax)、排尿達峰時間(TQmax)、腹壓漏尿點壓力(ALPP)以及最大尿道壓(MUP)。(4)性生活質量:干預前、干預1 個月后,采用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7]評估性生活質量,該量表包括性欲(2~10 分)、性喚起(0~20 分)、性滿意度(0~20 分)、陰道濕潤(0~20 分)、性交痛(0~15 分)、性高潮(0~10 分)6 個維度,分值越低性功能越差。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錄入SPSS22.0 軟件中分析。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盆底肌功能恢復情況對比 干預1 個月后,觀察組盆底肌功能恢復情況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盆底肌功能恢復情況對比[例(%)]
2.2 兩組盆底不同階段肌電值對比 干預1 個月后,觀察組快肌評估、10 s 慢肌、60 s 慢肌階段肌電值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盆底不同階段肌電值對比(μV,±s)

表2 兩組盆底不同階段肌電值對比(μV,±s)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0.05。
60 s 慢肌階段干預前 干預1 個月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快肌評估階段干預前 干預1 個月后10 s 慢肌階段干預前 干預1 個月后31 30 t P 22.79±4.25 23.04±4.19 0.231 0.818 35.42±5.92*31.95±5.87*2.298 0.025 17.87±3.24 18.01±3.15 0.171 0.865 35.09±4.28*32.39±4.36*2.441 0.018 14.15±3.43 14.28±3.39 0.149 0.882 29.62±3.75*26.91±3.84*2.789 0.007
2.3 兩組尿動力學參數對比 干預前,兩組Qmax、TQmax、ALPP、MUP 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1 個月后,觀察組Qmax、ALPP、MUP 均高于對照組,TQmax長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尿動力學參數對比(±s)

表3 兩組尿動力學參數對比(±s)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0.05。
MUP(cm H2O)干預前 干預1 個月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Qmax(ml/s)干預前 干預1 個月后TQmax(s)干預前 干預1 個月后ALPP(cm H2O)干預前 干預1 個月后31 30 t P 8.91±2.36 9.14±2.43 0.375 0.709 21.17±4.32*18.81±3.65*2.301 0.025 5.53±0.81 5.64±0.79 0.537 0.593 12.24±2.16*10.89±2.34*2.342 0.023 63.15±11.37 63.24±11.46 0.031 0.976 81.69±12.95*74.57±12.87*2.153 0.035 67.62±11.73 67.79±11.68 0.057 0.955 85.32±9.45*79.19±10.74*2.369 0.021
2.4 兩組性功能對比 干預前,兩組FSFI 各維度得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1 個月后,觀察組FSFI 各維度得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性功能對比(分,±s)

表4 兩組性功能對比(分,±s)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0.05。
性滿意度干預前 干預1 個月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性欲干預前 干預1 個月后性喚起干預前 干預1 個月后14.21±1.59*13.16±1.74*2.462 0.017組別 n 陰道濕潤干預前 干預1 個月后31 30 t P 3.27±0.75 3.31±0.72 0.212 0.833 6.35±1.03*5.62±1.06*2.728 0.008 7.21±1.26 7.14±1.21 0.221 0.826 15.19±1.48*14.25±1.51*2.455 0.017 8.47±1.38 8.51±1.32 0.116 0.908性高潮干預前 干預1 個月后觀察組對照組性交痛干預前 干預1 個月后31 30 t P 9.32±1.45 9.42±1.37 0.277 0.783 17.54±1.69*16.39±1.78*2.588 0.012 6.74±1.19 6.67±1.23 0.226 0.822 12.15±1.36*11.32±1.42*2.332 0.023 3.28±0.74 3.34±0.71 0.323 0.748 7.52±1.17*6.51±1.25*3.259 0.002
女性盆底組織主要由多層肌肉、筋膜組成,可用于支撐盆腔臟器,產婦在妊娠及分娩時可因其子宮、胎兒擠壓盆底組織導致肌肉筋膜彈性減弱,肌纖維斷裂,阻礙盆底組織神經傳導,誘發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8]。盆底功能障礙有賴于產后盆底功能鍛煉,而有效的護理干預可提高盆底肌康復治療效果。陰道康復鍛煉因其具有風險小、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的特點,常作為臨床首選,但單一進行該訓練對盆底深層肌肉作用甚微,加上陰道康復運動需進行長期堅持方可起效,部分產婦往往會受時間、精力的影響而導致鍛煉積極性降低,影響盆底肌肉收縮,延緩盆底肌康復進程[9]。生物反饋電刺激可通過電刺激直接作用于深層組織,以增強肌肉收縮,并利用其視圖呈現效果,刺激產婦產生大腦自主調控功能,從而興奮神經肌肉,增強肌肉調控[10],將其聯合陰道康復鍛煉用于產婦產后盆底肌運動可能會彌補陰道康復鍛煉單獨使用的不足。
分娩時胎頭壓迫可過度牽拉盆底肌肉,導致產道過度擴張,引起盆底肌群損傷,致使陰道括約肌難以恢復至產前正常狀態。本研究中觀察組盆底肌功能恢復情況優于對照組,快肌評估、10 s 慢肌、60 s慢肌階段肌電值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陰道康復鍛煉可通過提高產婦盆底肌肌電值,增強盆底肌肌力,改善盆底肌功能。陰道康復鍛煉是在護士指導下自主向陰道上提方向主動進行肛門收縮,以增強臀部肌肉群運動,協調盆底肌運動,從而加強其對盆底肌肉的協調性,有效增加盆底肌群彈性,提高肌群能力,進而改善盆底肌群功能。生物反饋電刺激在儀器輔助下利用電流對盆底肌肉神經進行刺激,加強產婦本體感覺,增強其對淺、深層肌肉收縮的感知,以喚醒運動神經元;且電流可對神經細胞進行激活,以促進神經細胞功能恢復,促使大腦利用自身統領作用充分調動盆底相關肌群參與肌肉運動,促進細胞活性分子釋放;同時肌肉活動及訓練結果亦被儀器記錄下來,并轉化成可視化肌電信號,患者可以自主進行盆底肌收縮控制,以增加肌細胞數量,增強肌電值,從而增強盆底肌肉協調性,有效提高局部神經血管營養,增強盆底肌肉力量,防止肌肉萎縮,進而促進盆腔肌功能恢復[11]。孫聚霞等[12]研究中,對盆底功能障礙產婦應用生物反饋電刺激與陰道訓練發現,二者聯合盆底肌力得以顯著提升。明雪等[13]研究認為,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陰道啞鈴訓練可增強產婦盆底肌力,改善盆底肌功能,進一步表明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陰道康復訓練的優越性。
產婦分娩因其盆底肌群損傷,常影響其陰道主動收縮功能,導致陰道松弛,性生活能力下降。本研究中觀察組FSFI 各維度得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陰道康復鍛煉可提升性生活質量。陰道康復鍛煉中護理人員在盆底肌肉收縮時將陰道啞鈴置入產婦陰道內,可通過增強會陰區肌肉收縮力,加強盆底肌肉收縮,使得產婦盆腔血液循環得以恢復,從而增強陰道緊張度,使其處于緊縮狀態,進而提高性生活水平。生物反饋電刺激將電極放入產婦陰道后,根據其個體電流耐受度選擇合適頻率、脈寬對其肌肉進行電刺激,可對其肌肉感受器進行激活,以喚醒損傷神經,增強性欲望敏感性[14]。二者相結合可協同增強肌肉主被動收縮運動,以加快盆腔血液流速,改善陰道肌肉緊致、潤滑度,提高整體性質量。
本研究中觀察組Qmax、ALPP、MUP 均高于對照組,TQmax長于對照組(P<0.05),說明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陰道康復鍛煉能夠有效調節尿動力學參數,降低不良盆底肌事件發生率。陰道康復鍛煉中護理人員指導產婦以站立位進行肛門收縮運動,可使其盆底肌肉張力提高,尿道括約肌協調性增強,以規律性收縮尿道括約肌,促使其尿道關閉,從而使膀胱內壓降低,有效穩定膀胱逼尿肌[15]。而生物反饋電刺激中護理人員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進行電刺激,使其遠端尿道括約肌持續收縮,以提高尿道括約肌控尿性能。加之護理人員通過將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儀探頭探入產婦陰道進行盆底肌肉電信號檢測,并利用生物反饋系統實時將肌肉訓練信號反饋給產婦,使其根據信號反饋自主進行盆底肌舒縮控制。同時當肌電信號達到設定閾值時,儀器可產生電刺激效應,以輔助患者正確進行盆底肌收縮,減少不良收縮習慣。中樞神經接收到大量輸入沖動,使得大腦中樞對癱瘓肌肉控制效能逐漸恢復,從而激活產婦身體感受器,使盆底肌損害處進行主被動運動,以對其逼尿肌異常收縮狀態進行抑制,加強尿道阻力,提高膀胱順應性,進一步改善尿動力學異常[16~17]。
綜上所述,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陰道康復鍛煉可通過調節產婦盆底不同階段肌電值,增強盆底肌肌力,改善盆底肌功能,從而調控尿動力學參數,提高膀胱功能,顯著提升性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