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芳
(棗莊市中醫醫院 山東 棗莊 277000)
急性腦梗死是指患者的腦組織發生壞死、神經功能缺損的疾病,患者主要癥狀表現為失語、偏癱等。急性腦梗死的發生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甚至會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急性腦梗死患者發病超過6h就會導致腦神經功能產生不可逆的損傷,因此要及時地為患者進行治療,采取綜合護理能夠盡早的為患者開展治療,搶救患者的生命,保證生命安全。急性腦梗死的發病與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吸煙飲酒等習慣有密切的關系,溶栓治療是最佳的治療方法,在溶栓的基礎上還要做好綜合護理才能提高治療效果。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8月~2020年11月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138例作為研究對象,患者采取神經介入動脈導管溶栓治療后,根據護理模式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各有69例。實驗組中有男性患者35例和女性患者34例,患者平均年齡為(68.56±5.33)歲,伴隨高血壓患者有35例、伴隨糖尿病患者有32例、肥胖患者有45例。對照組中有男性患者37例和女性患者32例,患者平均年齡為(68.94±5.14)歲,伴隨高血壓患者有33例、伴隨糖尿病患者有33例、肥胖患者有47例。納入標準:患者通過影像學確診疾病,意識狀態清楚,一般資料完整。排除標準:合并腦出血疾病、合并精神異常、肝腎功能異常的患者均不納入本次實驗。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接到電話后救護車要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護理人員幫助醫生構建靜脈通道、清理呼吸道,檢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制定基礎治療。
1.2.2實驗組
實驗組采取綜合護理。第一,構建綜合護理小組。護士長作為護理小組組長,包括8名護理人員。在急診科中構建無縫隙轉運機制以及交接機制,要求護理人員嚴格落實規章制度和要求,對急性腦梗死病情危重的患者盡早開展救治。第二,護理小組為患者開展診療前,要組織人員進行合理的培訓,通過情景模擬的方法實施培訓練習,讓小組成員全面掌握患者轉運的過程,培訓練習的過程也要積極地總結和分析問題,做好相應處理。護士長要評估護理人員的操作流程以及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1]。第三,現場搶救要落實無縫隙轉運機制。通過網絡技術與急診科人員以及病房人員做好溝通交流。醫生在現場判斷患者的病情后,通過早期預警評分記錄患者的實際病情狀態,主要評估內容有患者的意識狀態、血壓指標、體溫變化等。通過急救車網絡及時將患者送到急診科中實施搶救,通知醫生進行會診,救護車到達現場后就要做好記錄工作。護理人員要密切檢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做好現場搶救,及時清除呼吸道中的分泌物,采用便攜呼吸機改善患者呼吸困難的情況。若患者處于昏迷狀態則要開展脫水治療、若患者呈現為躁動不安的情況,約束好患者的身體,采用鎮靜劑進行治療。第四,由于患者的家屬會出現焦慮、緊張、恐懼的心態,護理人員也要注意疏導家屬的情緒,促進家屬能夠積極地配合醫生的工作,保證患者安全得到轉運[2]。第五,急性腦梗死患者轉運到病房后,急診科護理人員要與病房護理人員做好交接,為患者開展全面護理干預。第六,患者溶栓治療前護理。護理人員要積極與患者溝通交流,開展健康宣教,讓患者做好充足的治療準備,做好肝腎、電解質、血尿常規檢查。第六,溶栓后護理。檢測患者的病情變化,患者去平臥位,對手術一側的肢體實施制動并且用彈力繃帶包扎[3]。觀察患者手術穿刺部位的出血、滲液、血腫的情況以及皮膚顏色的變化。檢測患者的血壓,取尼莫西平實施靜脈滴注,檢測患者血壓指標的變化,調整好輸液的速度以免發生血管痙攣。
1.3評估標準[4]
采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評估患者護理滿意度,評估內容包括服務態度、專業技能、病房管理等。采用NIHSS量表評估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改善情況,評分越低則表示神經功能改善水平越好。采用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評分越低則表示心理狀態改善水平越好。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評估護理結果,NIHSS評分、心理狀態評分、生活質量評分采用t檢驗,護理滿意度采用X2檢驗,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對比具有差異則統計學有意義。
2.1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
實驗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優于對照組,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具有差異則統計學有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
2.2兩組患者巴氏指數對比
患者護理前的巴氏指數對比無較大差異,實驗組患者護理后的巴氏指數提高水平優于對照組,因此實驗組的巴氏指數指標高于對照組,對比數據差異較大,P<0.05統計學有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巴氏指數對比
2.3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對比
兩組患者護理前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對比無極大的數據差異,實驗組護理后的精神功能缺損評分低于對照組,因此護理后的神經缺損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對比具有差異,P<0.05統計學有意義。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對比
2.4兩組患者心理狀態評分對比
評估患者治療后的心理狀態改善情況,實驗組SAS評分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改善程度對比具有極大的差異且統計學有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評分對比
2.5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實驗組患者護理后的生活質量各項指標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具有差異且統計學有意義。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急性腦梗死疾病發病急驟且病情發展較快,臨床癥狀表現為頭暈目眩、頭痛耳鳴、偏癱、昏迷等,急性腦梗死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與血管、血液異常引發的動脈狹窄堵塞有密切的關系。急性腦梗死患者實施神經介入動脈導管溶栓治療,要保證治療效果就需要開展治療前后的綜合護理,為患者及家屬開展健康宣教和心理指導,做好護理準備工作,為溶栓治療的效果和安全性奠定基礎。溶栓治療后要檢測患者血壓指標和病情的變化,做好并發癥的預防,提高手術治療的安全性[5]。
神經介入動脈導管溶栓治療作為治療急性腦梗死的主要手段,開展綜合護理是提高手術安全性的基礎,手術前準備是保證手術順利開展的基礎,手術中護理則是提高治療效果的關鍵,手術后護理則是促進患者生命安全的保障[6]。根據研究結果分析可知,兩組患者護理前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對比無極大的數據差異,實驗組護理后的精神功能缺損評分低于對照組,因此護理后的神經缺損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對比具有差異,P<0.05統計學有意義。評估患者治療后的心理狀態改善情況,實驗組SAS評分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改善程度對比具有極大的差異且統計學有意義(P<0.05)。
綜上所述,急性腦梗死患者采用神經介入動脈導管溶栓治療后,為患者實施綜合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神經功能,保證患者機體康復效果,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狀態,改善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