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光輝 胡 偉
(五蓮縣中醫醫院 山東 日照 262300)
產后出血是產后血瘀的西醫學名,其是指產婦的陰道流血過多,臨床上認為產后24小時產婦出血量大于500ml的現象為產后血瘀[1],該類產婦極容易發生感染或出血性休克[2]。臨床數據顯示產婦出現產后出血的幾率較高,產后出血后產婦極容易發生感染、出血性休克等相關并發癥,嚴重影響產婦的產后恢復及生命安全[3]。近年來臨床推出優質護理,該種護理模式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且富有人性化,在護理質量上要求更高,有研究者提出將優質護理應用在產后出血護理中[4];相關研究數據表明通過對產婦給予優質護理,產婦的產后出血量明顯減少,且能夠提高產婦的生存質量[5]。此次研究中將優質護理與常規護理分別應用在產后出血中,分析其臨床的不同效果。
1.1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樣本為88例產婦,樣本均從本院收治的孕產婦中選取,研究時間從2018.09持續至2020.09,按照護理方式的不同,將采用優質護理的產婦劃分為甲組,采用常規護理的產婦劃分為乙組,甲乙兩組分別有45例、43例。表1內甲乙兩組數據經比對可得出,結果不具有差異性(P>0.05)。

表1 兩組一般資料
1.2方法
1.2.1產后出血常規護理(甲組、乙組)
此次研究中的所有研究樣本均實施常規護理,孕婦入院后,為孕婦進行環境介紹,并指導孕婦進行相關產前檢查,每天測量并記錄其的血壓、心率、體溫等基本體征指標;每天查房一次,關注孕婦是否有異常情況;每天早晨、中午將病房通風一次,叮囑孕婦做好保暖工作。
1.2.2產后出血優質護理(甲組)
在產婦入院后,對產婦進行優質的產前護理十分必要,產前優質護理主要從產婦的心理方面、生產健康知識、環境方面及生活方面進行護理。
(1)從產后護理人員中選擇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將其劃分為產后出血優質護理組,對其進行專業訓練,使其熟練掌握優質的護理理論及實踐能力。
(2)產婦入院后,小組成員為其成立個人檔案,將其一般信息記錄在檔案中,并詢問產婦的需求,然后結合產婦情況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旨在為其提供優質護理,減少產后出血。
(3)為產婦提供干凈、舒心的病房環境,在保證合理范圍內滿足產婦對病房濕度、溫度的需求;指導產婦合理規劃休息時間,叮囑產婦產后需要良好的休養,每日需要進行病房通風,有利于產婦保持良好的心情。
(4)產婦在生產期間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負性情緒,護理人員需要為產婦從多個方面進行心理指導,如為產婦介紹產科環境、助產醫生、助產護士等信息,減少環境與接觸的醫護人員帶來的陌生感,從而減少陌生感帶來的恐懼、擔憂心理;也可以與產婦進行言語溝通,了解產婦不安、焦躁的產生原因,為產婦盡可能提供幫助;還可以指導產婦進行深呼吸療法或聽音樂緩解緊張、焦躁的情緒。此外,還可以建議產婦家屬多陪伴產婦,尤其是產婦的愛人。
(5)對產婦進行生產知識及產后知識講解,無論產婦是經產婦還是初產婦,護理人員都需要著重講解生產流程,可能出現的不良事件、生產方式以及產后知識,經產婦的生產注意事項與初產婦是不同的,生產過程中及產后可能出現的不良事件也是不同的,因此兩種產婦均需要認真普及生產知識,減少其負性情緒及心理的產生。
(6)產后對產婦進行出血量評估,按照評估結果實施不同等級的優質護理。對評估結果較差的產婦加強出血量監測,指導產婦采用母乳方式喂養新生兒,告知產婦新生兒對乳頭的吮吸可以提高子宮收縮頻率,有助于產后的出血控制。對產后出血嚴重的產婦采取科學的止血措施,增加巡房次數,做好每日交接工作。當產婦出血情況得到控制后,指導產婦及時進行相關活動,護理人員根據產婦的產后狀況指導每天活動時間及活動力度,同時將新生兒的每日活動流程告知產婦,轉移產婦對身體疼痛及其他異常的關注,有利于產婦平復心情。
(7)①產后出血量大的產婦會缺乏大量的蛋白質,也會出現貧血現象,護理人員需要根據患者出血量為產婦制定合理的飲食譜,告知產婦及其家屬產后出血應該多攝入優質蛋白質、補血類食物、清淡的湯類等食物,強調飲食合理化對產婦的重要影響,提高產婦及其家屬的重視程度。②護理人員在產婦48小時內需要每12小時為產婦清理一次會陰,避免細菌感染,產后48小時后可指導產婦或其家屬進行會陰清潔。③產后72小時內,護理人員根據產婦情況進行按壓、按摩其腹部,加快血塊的排出速度,幫助產婦更快更好的恢復。
1.3判定指標
(1)統計兩組產婦在產后2h、24h的出血量以及48小時總出血量。
(2)①對比兩組產后出血護理的滿意情況,運用問卷調查的形式,總分10分,0分與10分分別表示不滿意和非常滿意。②對比甲乙兩組產婦產后的生存質量,主要從身體狀態、情感狀態、心理及精神狀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每項指標總分值為100分,分值越高,產婦的該項指標狀態越好。
(3)計算甲乙兩組產后并發癥的百分率,并發癥包括產后感染、出血性休克以及產后出血。
1.4統計學分析
2.1分析兩組產婦產后2h、24h出血量及48h總出血量
在產婦產后2h、24h出血量及48h總出血量中,與乙組相比,甲組更低,兩組對比差異較大(p<0.05),見表2。

表2 分析組間產婦產后2h、12h出血量及48h總出血量
2.2分析組間產婦的護理滿意度及生存質量評分
在護理滿意評分、生存質量評分中,甲組評分與乙組相比均更高,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 分析組間產婦的護理滿意度及生存質量評分分)
2.3分析甲乙兩組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甲組(6.66%)并發癥的總發生率與乙組(25.58%)相比更低,組間對比差異較明顯(p<0.05),見表4。

表4 分析甲乙兩組并發癥的發生情況[例(%)]
產后出血在產婦致死因素中占據首位,其屬于嚴重的產后并發癥,產后出血的產婦大多具有面色蒼白、陰道流血較多的臨床表現,大部分產婦還會有頭暈、惡心的癥狀[6]。據相關數據統計,產后出血的產婦死亡率占孕婦死亡率的四分之一[7],產婦產后出血一般有四種常見原因,第一種是產婦在生產時用時過久或其他原因,導致產婦的子宮收縮出現乏力現象;第二種是產婦的軟產道在生產時遭到了損傷[8];第三種便是產婦自身存在凝血功能障礙,導致產后出血;第四種是胎盤因素導致的產后出血;產婦可能因單一因素導致,也可能是兩種或多種因素導致[9]。不同因素導致的產后出血,產婦的臨床表現也不同,如胎盤因素導致的產后出血,產婦陰道流血顏色則為暗紅色;軟產道損傷導致產后出血,出血液顏色為鮮紅色;凝血功能異常導致的產后出血,產婦引導血流不止,且血液不會發生凝固,而產道損傷導致的產后出血,該類產婦陰道會出現水腫,但陰道流血不多,其可能出現陰道疼痛現象[10]。臨床數據顯示產后出血的產婦發生并發癥的幾率明顯高于正常產婦,產后出血過程中產婦最長出現的便是生殖道感染,其次是循環衰竭及內分泌功能損傷,對產婦的生命健康造成較大的影響。有研究指出在產后出血治療中實施優質護理能夠降低并發癥的發生。
此次研究中,與乙組相比,甲組的三個時間出血量均更低,差異較大(p<0.05);該項數據說明優質護理給予產婦心理指導、身體護理及其他科學措施,可以明顯減少產后出血量。甲組產婦對優質護理的滿意評分高于乙組對常規護理的滿意評分,且甲組生存質量中的三項指標均高于乙組,差異較大(p<0.05);該項數據說明,優質護理更人性化,對產婦產后的多個方面均進行了有效護理,從而使產婦感到滿意,不僅身體有所好轉,心理狀態也有明顯改善。甲組產婦發生并發癥的情況明顯少于乙組,差異較大(p<0.05);該項數據說明高質量的護理可以為產婦提供更優質的護理,有利于改善產婦的不良心理狀態,提高恢復階段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在產后出血中實施優質護理有助于減少產婦產后出血量,對產婦的生存質量有良好的積極作用,整體護理效果更優,與常規護理相比產婦更為青睞優質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