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娟
(寧津縣中醫院 山東 德州 253400)
前言:在當前形勢下,民眾的醫療觀念出現了較大的變化,維權意識也在不斷增強,如何規避護理安全隱患、提高護理水平成為當前護理人員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心內科作為醫院的重要組成部門,在醫院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一段時間內,醫院對心內科護理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護理管理水平較低,導致護理安全問題頻出,護理工作開展質量得不到必要的保障,不利于心內科患者病情的控制和治療。新形勢下,護理人員應明確以往護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注意歸納總結心內科護理中存在的安全問題,并分析導致護理安全問題出現的具體因素,以此為依據改進護理工作,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護理服務。參與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間實驗的心內科患者人數為400例,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次實驗將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間本院就診的400例心內科患者作為實驗對象。研究人員應將本次實驗中途退出或是死亡的患者排除在外。研究人員應將自愿參與原則設置為本次實驗開展的基礎條件和必要前提。兩組患者基礎信息差異微小,資料可以用于比較(p>0.05)[1]。兩組患者基本信息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基本信息
1.2方法
記錄護理安全問題出現情況,充分分析導致相關問題出現的因素,并在2020年1月初實施針對性防范措施。通過分析本次實驗可以得出,導致護理安全問題出現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一是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較差,難以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應對突發情況,而且護理工作中不能嚴格堅持相關要求及標準,會對護理工作開展質量造成一些負面的影響;二是醫療設備及藥物檢查不規范,不能定期對設備進行維保,藥物保存不當,導致設備及藥物不符合護理工作的需求;三是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及法律意識較差,不能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難以及時發現和處理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隱患,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護理風險;四是護理排班制度不合理,不能為護理人員預留出足夠的休息時間,護理人員工作壓力較大,難以在護理工作中時刻保持較好的狀態;五是患者自身存在焦慮及恐懼情緒,對護理工作存在抵觸心理,也有可能導致護理安全問題的出現。為解決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問題,醫院應加強對心內科護理人員的培訓,向心內科護理人員詳細講解護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責任意識,確保護理人員能夠規范自身的行為,及時發現和處理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而且醫院應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對醫療設備及藥品的管理工作進行規范,確保人員能夠定期對醫療設備進行維護,并對藥品進行合理的保存,規范高危藥品的使用和管理,以此為護理工作的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醫院還應對心內科護理人員排班制度進行調整,堅持彈性排班,在兼顧心內科護理工作的同時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醫院應注意解決護理人員家庭及生活中存在的問題,解決護理人員的后顧之憂,確保護理人員能夠在工作中保持較好的狀態。護理人員在工作中應注意與患者進行高質量的溝通,幫助心內科患者正確看待自身的病情,加強對患者的心理干預,使患者保持樂觀的心態,規避護理安全隱患。
在治療之前做好準備檢查工作,告訴患者治療的相關事宜,按照醫師的囑咐做好護理工作;觀察患者身體指征,并給予相應的生活幫助,防止患者在治療之后出現感染等問題。觀察組則為風險管理模式:首先,增強護理人員工作上的安全風險意識,明確個人的工作職責、工作范圍,對護理流程、規章制度有全面的認知;能夠在發現問題以及操作失誤發生后及時上報,減輕對患者病情的影響。其次,小組的組長由護士長擔任,并且由8名護理人員組成小組成員,護士長需要對小組內各成員的日常工作進行組織和分配;對于患者的日常疼痛護理管理工作,需要按照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護理;組織各成員參加相關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在日常工作中,將各小組成員的工作情況以及考核績效納入到最終的考核成績中,培訓內容包括對心血管重癥疾病護理應急預案以及護理風險管理的護理流程,定期的為護理人員進行有效的培訓,并且實施相應的考核,可以使得護理人員在對患者的疾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效果得到有效提升,保證在進行風險管理時,可以按照標準嚴格執行。在成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后,全面為護理人員普及風險管理理念的重要性,使護理工作人員明確風險管理的具體理念以及其價值;在患者辦理入院手續后,對患者的疾病情況進行評估,并且了解患者疾病持續時間、疾病產生的因素以及相關性質;對了解到的患者信息進行記錄統計,并且將記錄的信息及時反饋給主治醫師,主治醫師按照患者的具體情況開具醫囑,護士按照醫師開具的醫囑為患者實施治療措施;評估患者在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實際風險,同時根據評估的結果進行護理;在護理過程中需要護士為患者提供集目標、方法以及預見性為一體的護理服務,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按照先預防再進行治療的原則進行護理,有效的防止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出現墜床、跌倒等不良事件,使得患者在接受護理治療的過程中,始終處于安全的狀態下;在小組內,各組成員團結協作,使得護理的質量得到提升,并且有效的加強患者用藥過程中的護理管理;在對患者的用藥實施管理的過程中,常規的護理僅僅可以監管督促患者進行用藥,整個護理過程比較簡單單一[3];在實施風險管理護理的過程中,對用藥護理的各項措施有效加強,為患者實施用藥宣教,告知患者用藥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督促患者按時按量用藥,讓患者知曉未按時用藥所可能產生的不良后果,按照用藥的相關制度嚴格執行,在與患者交流的過程,與患者交流用藥體會,對用藥后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與此同時,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也十分重要,以患者需要為中心,配合醫師工作,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值得一提的是,在病房管理中要針對危重癥患者及高危人群加強關注,并規范病區的危險物品放置,對行動不便的患者進行日常生活上的支持,保持地面干燥。在床頭、衛生間、水房做好警示標語,防止患者墜床、跌倒等。最后,則是與患者家屬之間的溝通,配合醫師護士共同為患者的早日康復盡心盡力、盡職盡責。
1.3判斷標準
記錄對照組及實驗組患者護理安全問題出現情況、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認可度、護患糾紛出現情況、平均住院天數,并加以分析對比。
1.4統計學處理
通過計算機軟件SPSS23.0對本次實驗中涉及到的護理安全問題出現情況、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認可度、護患糾紛出現情況、平均住院天數方面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百分比指代護理安全問題出現情況、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認可度、護患糾紛出現情況,標準差(±)指代平均住院天數,X2及t分別用于對應數據的檢驗。數據表現出較大的差異時,則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2]。
2.1兩組護理安全問題出現情況
對照組所選200例心內科患者中出現護理安全問題的人數共計26人,占組內患者人數的比例為13.00%,實驗組患者中出現護理安全問題的人數共計2人,占組內患者人數的比例為1.00%,兩組護理安全問題出現概率數據加以分析,組間差距較大,(p<0.05)。
2.2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認可度
對照組患者中對護理工作持十分認可及比較認可態度的人數共計154人,占組內患者人數的比例為77.00%,實驗組患者中對護理工作持十分認可及比較認可態度的人數共計186人,占組內患者人數的比例為93.00%,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所持態度加以分析,組間差距較大,(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認可度
2.3兩組護患糾紛出現情況
對照組出現護患糾紛的患者人數共計24人,占組內患者人數的比例為12.00%,實驗組出現護患糾紛的患者人數共計3人,占組內患者人數的比例為1.50%,兩組護患糾紛出現概率加以分析,組間差距較大,(p<0.05)。
2.4兩組患者平均住院天數
對照組及實驗組患者平均住院天數分別為(11.3±2.8)天及(8.2±2.5)天,兩組患者平均住院天數加以分析,組間差距較大,(p<0.05)。
共計400例心內科患者參與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間的實驗,目的是歸納總結心內科護理中存在的安全問題,并分析導致護理安全問題出現的具體因素,比較針對性防范措施實施前后護理工作開展情況[3]。分析本次實驗可以得出,醫院環境、護理人員及患者本身等方面的因素均有可能導致心內科護理安全問題的出現;對照組及實驗組患者在護理安全問題出現情況、對護理工作所持態度、護患糾紛出現情況、生活質量評分方面均表現出了較大的差距,(p<0.05)。
本次實驗表明,醫護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應明確相關因素對心內科護理工作的影響,并通過加強對護理人員培訓、完善設備及藥品管理制度、調整排班制度等方式改進心內科護理工作,加強對護理工作的管理,以此保證心內科護理工作的質量,更好的治療和控制心內科患者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