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潔
(成武海吉亞醫院 山東 菏澤 274000)
我國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近些年來腦血管類疾病不管是發病率還是致殘率和致死率都有明顯的上升趨勢,其中腦血管疾病患者的80%左右屬于腦梗死,患者一旦發作該病,不僅會損傷到患者的身心健康,還會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目前臨床中對急性腦梗死患者有很多的治療方法,治療主要都是從降低患者的血糖和血壓水平、為患者補充充足的營養、對腦部血液循環有效改善等方面進行,臨床相關人員越來越關注能夠改善腦部血液循環的特異性療法,主要從營養神經、抗凝、抗血栓、抗聚集血小板等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1]。丁苯酞是我國自主研發的、能夠調整微血管數量、促使血管在缺血組織中新生的一種心腦血管領域新藥,效果理想。本研究分析了丁苯酞與負荷劑量抗血小板藥物聯用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間收治的62例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研究,并采取隨機雙盲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1例,兩組資料(P>0.05),能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使用負荷劑量抗血小板藥物。(1)阿司匹林口服,2s/次,1次/d。(2)氯吡格雷口服,首次使用時間300mg,第二次開始75mg,1次/d。(3)依達拉奉靜注,30mg/次,2次/d。(4)銀杏制劑20 mg/次,1次/d。治療15d。
1.2.2 觀察組
觀察組以對照組為基礎加入丁苯酞。靜滴,25 mg/次,2次/d。治療15d。
1.3指標觀察
(1)對比兩組NIHSS評分。用腦卒中量表從意識、言語、上下肢肌力、步行能力等方面評價患者缺損神經功能程度。總分45分,分數和缺損神經功能嚴重程度成正比。(2)對比兩組Barthel指數評分。以Barthel量表評價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分數和日常生活能力成正比。(3)對比兩組治療有效率。治療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4)對比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不良反應發生率=發生例數/總例數×100%[2]。
1.4統計學分析
2.1 對比兩組NIHSS評分
NIHSS評分:治療前兩組對比(p>0.05),治療7d、14d、30d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NIHSS評分分)
2.2比較兩組Barthel指數評分
Barthel指數評分:治療前兩組對比(p>0.05),治療7d、14d、30d后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Barthel指數分)
2.3 比較兩組治療有效率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對比兩組治療有效率(n,%)
2.3 對比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對比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n,%)
2.5 對比兩組治療滿意度
觀察組治療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6:

表6 對比兩組治療滿意度(n,%)
我國人們飲食方式和結構的重大改變,導致我國現階段發作腦梗死的患者數量越來越多,另外,不良的運動和飲食習慣導致機體慢慢退化生理機能,導致急性腦梗死發病率日益提升,同時該病的致死率也在日益增加[3]。現階段年輕人不管是生活還是學習和工作的壓力不斷增加,作息時間越來越不規律,忽視了合理飲食,導致急性腦梗死發病趨勢日益年輕化[4]。患者一旦發作急性腦梗死疾病,需要立即接受合理有效的治療,一旦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不僅會對患者日常生活質量大幅度降低,還會影響到后續的治療效果。
導致患者發作急性腦梗死的主要原因是機體改變了血液動力學、血管壁、血液成分等,患者發病的時候機體會排出大量的具有興奮性的氨基酸,會嚴重損傷自由基,導致腦部出現缺血癥狀、神經元由于灌注出現一定程度的損害,導致機體出現氧化應激反應,增加ROS,從而導致機體出現過氧化脂質等問題。急性腦梗死患者治療的有效途徑是減輕過氧化反應、消滅自由基、保護腦組織、縮小缺血半暗帶等[5]。現階段臨床中對腦梗死患者的治療方法有很多,相關人員研究的重點是對導致缺血損傷的病理生理機制環節進行干預的特異性治療,特別是如何有效地保護神經和改善腦循環。如今臨床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最常使用的有效方法是溶栓治療,但是該方法具有一定的缺陷如“時間窗”限制。循證醫學已經證實治療腦梗死以及預防其復發的有效途徑是抗聚集血小板,同時也是預防一級、二級腦梗死的主要途徑。
丁苯酞是我國自主研發的一種抗腦缺血類藥物,是提取自芹菜籽,再經過人工合成消旋體,在治療急性腦梗死疾病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過藥理研究表明,丁苯酞的有效成分是NBP(消旋-3-正丁基苯酞),該成分能夠直接作用于急性腦梗死疾病中的多個病理環節,能夠有效地提升血管內皮NO和前列環素表達水平,降低細胞中流入鈣離子的數量,對花生四烯酸含量有效降低,抑制生成氧自由基,緩解炎性反應,遏制急性腦梗死患者病情的發展,保護血管的完整性,對血管中血液流動的速度有效提升,通過屏蔽血腦保護缺氧缺血狀態下的腦細胞,阻斷其他腦缺血反應[8-9]。另外大量研究文獻表明丁苯酞能夠使缺血區再生新的微血管,有效地提升抗氧化酶的活性,直接作用多個腦缺血組織的病理環節。丁苯酞具有良好的抗腦缺血作用,能夠有效改善腦缺血祛瘀的微循環和血流量,促使缺血區增加毛細血管數量,能夠對腦水腫癥狀有效減輕,縮小腦梗死面積,改善腦代謝能量、遏制凋亡神經細胞,避免形成血栓,促使神經功能損傷恢復,提高生活質量[10]。臨床中對急性腦梗死患者損傷神經功能的嚴重程度最常使用NIHSS量表進行評估,能夠對患者神經系統體征和癥狀全面的量化;Barthel指數主要用于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估,研究腦卒中的療效中廣泛地使用。本研究數據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NIHSS評分、Barthel指數、生活質量評分等指標優于對照組,和相關研究數據一致。
綜上所述,急性腦梗死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聯合使用丁苯酞與負荷劑量抗血小板藥物,能夠改善神經損傷癥狀,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效果顯著,不良反應少,患者對治療效果更加滿意,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