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江
(利津縣中心醫院 山東 東營 257400)
兒童厭食癥會導致患兒出現長時間的食欲不振、進食減少、食欲減退甚至是抗拒吃飯[1]。由于小兒的消化系統不夠成熟完善,其飲食習慣長期存在錯誤,腸胃反復收到損害,最后導致患兒脾胃虛弱,從而出現脾胃虛弱型厭食癥?;純洪L期的厭食癥會導致其體重持續下降,造成自身的營養不良,出現貧血、佝僂病以及免疫力低下等疾病[2-3]。臨床上對于這種癥狀的治療一般會對患兒的飲食習慣進行調整,外加藥物輔助治療。健胃消食片以及葡萄糖酸鋅口服液是首選藥物,但大量的臨床治療結果證明,使用以上兩種藥物僅僅對患兒起到了消化積食以及腹部脹痛的作用,對于厭食的癥狀并無明顯改善[4-5]。在中醫學的角度來說,兒童厭食癥是由于“脾常不足,肝常有余”導致的[6]。此次實驗對部分患者使用補脾養胃膏進行治療,旨在探究更好的治療小兒脾胃虛弱型厭食癥的治療方法,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一年內來我院治療的182名脾胃虛弱厭食癥患兒作為此次實驗的研究對象,由我院研究小組將其按照姓氏首字母進行排序后等分為兩組,并將其命名為西醫組與中醫組。西醫組共91名患者,其中包括42名男性患兒,49名女性患兒,年齡區間在3-11歲之間,平均年齡(7.58±2.86)歲;中醫組共91名患者,其中包括45名男性患兒,46名女性患兒,年齡區間在3-12歲之間,平均年齡(7.61±2.91)歲。所有患者的一般資料經過對比并無明顯差異,p>0.05.
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同意,患者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符合中華醫藥學會兒科分會對于脾胃虛弱型厭食癥的診斷標準[7];患兒屬于單純缺乏食欲。
排除標準:患兒的檢查結果表示其厭食癥是由于其他疾病或者藥物副作用導致的;有藥物過敏史;患兒和家屬拒不配合此次實驗治療方式。
1.2 方法
西醫組患兒接受健胃消食片以及葡萄糖酸鋅口服液進行聯合治療,健胃消食片(河南省濟源市濟世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41020253;規格0.5g),隨水口服或者咀嚼口服,5歲以下小兒2片/次,6-8歲小兒3片/次,大于8歲小兒4片/次,所有患兒3次/天。葡萄糖酸鋅口服液(江西益佰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健字G0120300;規格10ml*12支),8歲以下小兒1支/次/天,9-12歲啊魂兒1支/次,2次/d。15d為一療程,進行兩療程的治療。
中醫組患兒接受補脾健胃膏進行治療,具體藥方為:黨參、生姜、白術、陳皮、茯苓、山楂、肉桂,用水煎制,過濾,添加蜂蜜制成稠膏。5歲以下患兒用量為30g膏體沖水服用,6-8歲患兒用量為45g膏體沖水服用,9歲以上患兒用量為60g膏體沖水服用。每日用藥兩次,15d為療程,進行兩療程的治療。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記錄。
對比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厭食評分改善情況以及血清內鈣鐵鋅含量。
1.4 統計學方法

2.1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分析
西醫組患兒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西醫組患兒,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對比[n(%)]
2.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清鈣、鐵、鋅水平對比
兩組患兒在接受治療前血清中鈣鐵鋅含量并無明顯差距,p>0.05,在進行了兩個療程的質量后,中醫組患兒血清檢測中的鈣鐵鋅含量都有了一定的改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清鈣、鐵、鋅水平對比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厭食評分對比
兩組患兒在接受治療前厭食評分并無明顯差距,p>0.05,在進行了兩個療程的治療后,中醫組患者的厭食評分出現了明顯改善。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厭食評分對比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小兒出現厭食癥的原因包括缺乏維生素、消化系統疾病、居住環境、錯誤的飲食習慣等等[8-10]。在目前對于厭食癥的治療方案中,西醫主要站在補充微量元素以及調節腸道益生菌的角度,但其臨床治療效果并不理想;而中醫從畢偉的角度出發,認為小兒出現厭食癥多由于脾胃受寒所致[11]。
此次研究結果顯示,西醫組患兒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西醫組患兒,p<0.05,說明補脾養胃膏對脾胃虛弱性厭食癥患兒的治療達到了較理想的效果;兩組患兒在接受治療前血清中鈣鐵鋅含量并無明顯差距,p>0.05,在進行了兩個療程的質量后,中醫組患兒血清檢測中的鈣鐵鋅含量都有了一定的改善,p<0.05,說明使用補脾養胃膏可以幫助患兒提高體內鈣鐵鋅元素的含量,改善了患兒營養不良的情況;兩組患兒在接受治療前厭食評分并無明顯差距,p>0.05,在進行了兩個療程的治療后,中醫組患者的厭食評分出現了明顯改善。P<0.05。
綜上所述,脾胃虛弱型厭食癥的患兒接受補脾養胃膏的治療,可以幫助其提高其體內鈣鐵鋅含量,可以達到較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對患兒出現的厭食癥狀進行有效改善,是一種值得在臨床上推行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