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璐
(淄博中醫(yī)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 山東 淄博 255300)
膿毒癥是由于感染所導致的,多見于患有炎癥、泌尿系感染、膿腫等疾病的患者。根據相關機構的調查結果顯示,全球范圍內,膿毒癥患者的年增長人數已近2千萬,其中約有29.5%的患者符合嚴重膿毒癥的診斷標準,約有30%的患者經治療無效后死亡,并且經治療后存活的病人中約有23%有不同程度的認知障礙(包括記憶力、語言能力、空間能力等)[1]。當前階段我國每年該病癥病人超過了300萬,死亡人數達到100萬例以上[2]。危重膿毒癥對人體的危害更加嚴重,會引起組織低灌注或者器官功能障礙,同時有很大幾率引發(fā)各類臟器損害如心律失常、急性呼吸窘迫、肺部水腫、消化道出血等并發(fā)癥,患者的死亡率非常高。基于上述原因,本文主要探究危重膿毒癥的治療方法及效果,意在提升治療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具體內容見下文所示。
1.1一般資料
機選出本院所救治的80例危重膿毒癥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樣本,診治的時間最早為2019年1月,最晚為2021年1月。將所有患者編號打散后均分兩組,即對照組與觀察組。選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滿足診斷標準且病例資料完善。②入選的病人需要具備良好的治療依從性。③入選人員對本次研究內容均已了解,同時填寫了相關知情文件。排除標準:①嚴重基礎疾病者。②期間退出者。③無相關藥物的禁忌癥。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情況見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情況比較
1.2方法
對照組的患者均需要通過抗感染以及液體復蘇等常規(guī)治療方法進行干預,對于灌注不足的患者需要進行早期液體復蘇,在第一個三小時中,至少將30ml/kg的晶體液進行靜脈滴注,后續(xù)則需要根據患者的血流動力學結果進行補液,若經過上述操作干預后,患者仍未能恢復動脈血壓和組織灌注,則可通過應用相關的藥物進行干預(最佳的選擇為去甲腎上腺素,滴定式給藥),并對患者的血壓情況保持密切的監(jiān)測,對于仍然不能達標的患者則可通過多巴酚丁胺進行干預,在此過程中還需要加強抗感染治療[3]。觀察組需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大黃附子湯進行治療,具體操作方法為:口服大黃附子湯,每次100ml,每天2次,治療時間為7d。處方構成:黃芪、厚樸均15g,大黃、枳實均12g,炒白術、制附子均10g,干姜8g。
1.3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中,需要對兩組患者的中醫(yī)證候積分、APACHE II評分進行評價。治療效果需通過相關內容進行評價。治愈:經過治療干預后,臨床癥狀全部消失,證候積分在減少95%以上;顯效:經過治療干預后,臨床癥狀明顯緩解,證候積分減少70%以上;有效:經過治療干預后,臨床癥狀有所改善,證候積分減少30%以上;無效:經過治療干預后,臨床癥狀基本無變化或有所加重,證候積分減少30%以內。
胃腸功能障礙評分:采用2007年中華醫(yī)學會急診醫(yī)學分會危重病委員會與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急救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聯合制定的標準對胃腸功能障礙進行評價。胃腸功能障礙評分分別為腹痛(1分)、胃潴留(1分)、腹脹(1分)、腸鳴音減弱(1分)、腸鳴音消失(2分)和便秘(1分),其中腹脹癥狀以持續(xù)24小時以上為準;胃潴留是指胃部殘留量達到200ml以上/天;連續(xù)3d未進行排便為便秘;24小時內排便次數超過3次以上,且大便不成型則可判定為腹瀉;腸鳴音數分鐘聽到11為減弱;聽診時間超過5分鐘以上未聽到即為腸鳴音消失。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得數據均通過相關軟件進行處理,以t值與X2進行檢驗(p<0.05)。
2.1治療有效率
經過治療后,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比較,具體見表2所示。

表2 經過治療后,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比較[n,%]
2.2APACHE II評分
治療干預前后,兩組患者APACHE II評分比較,具體見表3所示。

表3 治療干預前后,兩組患者APACHE II評分比較(分)
2.3安全性評價
治療干預前后,兩組患者各項指標變化比較,具體見表4所示。

表4 治療干預前后,兩組患者各項指標變化比較
2.4胃腸功能障礙評分
治療后,兩組患者胃腸功能障礙變化比較,具體見表5所示。

表5 治療后,兩組患者各項指標變化比較
膿毒癥屬于中醫(yī)的傷寒、熱病范疇。大多危重病癥在未見明顯病灶的狀態(tài)下,卻會發(fā)生重度感染。究其原因,主要是營養(yǎng)攝取及飲食習慣改變所致。故而,應重點調理脾胃。據諸多中醫(yī)相關研究顯示,針對危重癥膿毒患者出現胃腸損傷急癥時,治療應以扶正護本為主。且已有研究證實,患有此類癥狀的患者大多是臟器內虛、功能異常。而中醫(yī)認為脾胃是后天之本,主氣血生化,所以提出,扶正護本的前提就是脾胃功能的調理。
現代醫(yī)學認為,膿毒癥的病情進展與胃腸道功能密切相關,尤其是當腸黏膜屏障遭到破壞以及腸道細菌發(fā)生移位時。當前,在膿毒癥的病情進展中,胃腸道的主要作用包括,胃腸黏膜血管等組織受到損傷出現供血障礙時,胃腸道可及時吸收血氧以確保相關組織的供氧需求。當機體出現應激反應時,會迅速重新分配血液的分布,從而減少內臟器官的血流量[4]。在供血或供氧發(fā)生異常,無法滿足相關組織的情況下,組織細胞就會出現壞死,腸道黏膜的通透性也會隨之增強,進而導致腸道內毒素與細菌增加,從而使感染癥狀更為嚴重。現代醫(yī)學認為,膿毒癥與胃腸功能障礙存在密切的相關性,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會導致膿毒癥進一步加劇,最終引發(fā)多器官功能衰竭。
膿毒癥會引起組織低灌注或者器官功能障礙,因此危重膿毒癥患者需要在第一時間干預抗感染治療、液體復蘇等內容,并在此基礎聯合中醫(yī)有效的治療手段,在中西醫(yī)聯合治療的情況下,可對膿毒癥進行有效控制[5]。
本研究應用的大黃附子湯,其主要效用就是溫陽通泄。其中,大黃附子湯中大黃性寒味苦,有清熱解毒、破積、瀉熱、除血瘀及清理胃腸等作用。有相關研究證實大黃可促進炎癥消退,中和毒素,提升腸胃蠕動能力與血流灌注。近年來,通過相關研究顯示,大黃可對胃腸道屏障的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抑制有害細菌的增殖。同時,還能促進腸內物質的排泄,降低毒血癥的發(fā)病比率。有文獻顯示,應用生大黃對膿毒癥患者實施灌腸,能夠明顯減輕炎癥反應,并將毒素進行中和,增強腸道的蠕動能力,加快胃腸道血液流動。另有對小鼠的研究結果顯示,為小鼠服用大黃后,可顯著增加其大便排泄量及排泄頻率,促進腸蠕動。附子性屬大熱,味辛甘,入腎經、脾經和心經。此藥方中將大黃與附子配用,一性寒一性熱,二者共同作用具有溫下寒積的功效。有研究顯示,大黃內含有的大黃酸,可直接作用于結腸及十二指腸內,并同時對胃動素的分泌起到積極作用,抑制腸道吸收水分,加快腸道蠕動最終促使順利排便。附子不僅具備抗炎作用,還能作用于皮質激素。枳實性寒,歸脾、胃、心和肝經,可祛痰除痞。除此之外,其含有的揮發(fā)油等相關成分也能增強胃腸作用,以達到降胃腸排空的目的。厚樸性溫味苦,歸脾、胃和大腸經,具有燥濕、消痰的明顯作用,對于食積氣滯、喘咳咳痰、大便不通等癥的治療效果較好。有研究表明厚樸內含有的厚樸酚及厚樸堿等有效成分,可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鏈球菌的增殖起到抑制作用,還可組織溶酶的釋放,最終阻止花生酸中間體以達到消退炎癥的目的。枳實、厚樸共用,可行氣散結、消積除滿、通暢脾胃等功效,促進腸腑通行,排除糟粕[6]。干姜則可增強附子溫理療效,可改善患者機體陽氣虧虛,同時還能起到預防潰瘍、抗炎等作用[7]。黃芪具有提升機體免疫力的效果,與白術共用,可補氣固表,生肌消腫。全方可起到溫陽補氣、通腑泄?jié)岬男Ч谔岣呋颊咦陨砻庖吡Φ耐瑫r,加速了患者身體的恢復。
本次研究表明,經常規(guī)治療聯合大黃附子湯治療危重膿毒癥患者,總體的治療有效率達到77.5%,獲取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的預后且安全性較高,能夠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減輕膿毒癥胃腸功能障礙,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因此,對于危重膿毒癥患者進行治療時,需要根據患者的機體狀況及病情表現,酌情的對本文所研究的治療方案進行選用。
為了進一步促進治療效果,還需要指導患者保持正確的生活習慣,從心理、飲食、日常活動、用藥等多個方面管理,避免接觸相關的危險因素,糾正患者的不良習慣,進而才能有效降低該疾病的發(fā)病率,全面保障患者的健康與安全[8]。
綜上所述 ,治療膿毒癥應該以中醫(yī)理論為導向,實施辨證療法 ,以維持患者的機體平衡,增強其抵抗力。本研究采用大黃附子湯聯合西醫(yī)治療膿毒癥的效果顯著,可為今后的相關治療提供有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