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君民,吳學晶
(江蘇科技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江蘇 鎮江 212100)
在2020 年9 月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我國2060 年“碳中和”的目標。同年國際海事組織(IMO)第四次溫室氣體研究報告顯示航運企業溫室氣體排放量近年來持續上升,歐洲議會也通過決議將國際航運的溫室氣體排放納入歐盟碳排放交易系統(EU ETS),讓航運企業為其造成的污染買單。目前我國航運業上市公司的碳會計信息披露水平參差不齊,尚未針對其碳會計信息披露做出規范性要求。因此,在“碳中和”的背景下進一步規范航運業上市公司碳會計信息披露顯得特別重要而又迫切。
國內外對碳會計信息披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披露內容、披露質量、影響因素和披露價值等方面。在披露內容方面,趙選民和吳勛(2014)[1]發現僅依靠自愿性披露,其披露水平程度有限,減排目標和排放數據等定量信息嚴重不足。閆華紅(2018)[2]指出我國上市公司對披露的碳會計信息缺乏定量描述,使得企業碳會計信息缺乏可比性。在披露質量方面,江逸(2019)[3]從碳排放、碳管理、碳戰略部署三個角度構建了碳信息披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用其檢驗了重污染行業碳信息披露質量,認為重污染行業碳信息披露較少且規范性不足。在碳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影響因素方面,何玉等(2017)[4]研究發現企業碳績效與財務績效顯著正相關,財務績效越好的企業,碳信息披露質量和透明度更高。Luh Gede 等(2019)[5]采用多元回歸分析發現監管壓力能夠影響制造企業的碳排放披露。在披露價值方面,李雪婷等(2017)[6]實證了我國企業進行碳信息披露可以增加企業的價值。目前對碳會計信息披露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重污染行業或者整體上市公司,由于航運業與煤炭、電力等重點排放行業相比,碳排放相對較少,針對航運業上市公司碳會計信息披露的研究甚少。雖然航運業不屬于高碳企業,但截至2018年,其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超過10 億噸,在全球排放總量中所占的比例為2.89%,理應成為“碳中和”行動的重要參與者,并且隨國際貿易等的增長排放量仍在持續上升,航運業的碳排放問題日益受到關注。為推動航運業高質量發展,我國應積極與國際航運減排規則接軌、為國際航運減排框架建言獻策,其碳會計信息披露的水平對航運業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大影響。
因此,本文通過梳理航運業上市公司碳會計信息披露現狀,分析“碳中和”背景下航運業上市公司碳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對策建議,以提升我國航運業上市公司碳會計信息的披露水平,促進航運業上市公司持續健康發展,讓我們的環境更加符合環保要求。
本文以滬、深上市航運業企業作為研究對象,為保證數據的相關性和可靠性,選擇的依據為:(1)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CSRC)行業分類體系中水上運輸業;(2)公司的主營業務為船舶運輸相關業務。因此通過上述篩選,最終選擇我國10 家滬、深兩市航運業上市公司2017—2019 年三個會計年度的共42 份年度報告和社會責任報告作為研究樣本,利用人工查閱和統計的方式篩選出涉及碳會計信息的內容,從碳會計信息披露數量、披露方式、披露內容和披露質量四個方面對我國航運業上市公司的碳會計信息披露現狀進行分析。
本文統計出的10 家樣本公司2017—2019 年三年中對外披露碳會計信息的公司數量及比例如表1所示。滬、深航運業上市公司共10 家,對外披露碳會計信息的航運業上市公司數量從4 家上升到6 家,披露公司的數量和比例都在逐年增加。由此可見,隨著國家對“碳中和”目標的重視和推進,以及國際上對航運業碳減排的呼吁,航運業上市公司對碳會計信息披露愈發重視,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進行對外披露。

表1 2017—2019 年航運業上市公司碳會計信息披露數量及比例
根據表2 可知,我國航運業上市公司主要通過表內信息披露和表外信息披露兩種方式來披露碳會計信息,其中表內信息披露主要通過年報中的重要事項和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來進行披露,表外信息披露主要通過社會責任報告等獨立報告對外披露。航運業上市公司主要是通過表內信息披露、表外信息披露或者兩者相結合的方式來披露碳會計信息,其中表內信息披露主要是在重要事項和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部分披露相關信息。我國航運業上市公司大部分以社會責任報告等獨立報告為載體對外披露企業碳會計信息,并且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使用這種方式,與之對應的是企業在重要事項中的披露越來越少,因為很多企業選擇用社會責任報告來代替重要事項部分中的環境信息情況去披露環境信息,但是部分企業會在年報的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中概括本年的碳排放相關信息。面對國內“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和國際上對航運業碳減排的重視,我國航運業上市公司認識到主動對外披露碳會計信息對企業樹立良好的社會責任形象具有重要意義,越來越重視碳會計信息的對外披露。

表2 2017—2019 年航運業上市公司碳會計信息披露方式
我國目前尚未制定統一的碳會計信息披露評價標準,由于碳信息披露項目(Carbon Disclosure Projcet,CDP)是目前國際上比較成熟、有代表性的碳信息披露框架,因此本文參考CDP 的模塊分類進行碳會計信息披露項目統計,結合航運業上市公司已披露的碳會計信息內容,構建了對樣本公司碳會計信息披露內容評價的8 個項目,根據這些項目,對10 家樣本企業2017—2019 年的碳會計信息披露內容進行分析。如表3 所示。

表3 2017—2019 年航運業上市公司碳會計信息披露內容
從表3 中可以看出,我國航運業上市公司在披露碳會計信息時,基本都會提到對國際公約及國內政策的響應情況,大部分披露碳會計信息的企業都涉及了溫室氣體核算方面的內容。但是很少有企業會披露其溫室氣體來源,直到2019 年才開始有2 家企業開始披露其溫室氣體范圍排放數據細分相關信息。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對外披露本企業的節能減排措施,在2019 年所有披露碳會計信息的企業都或多或少地提及其節能減排措施,但是只有少數企業將本年度節能減排效果與之前年度比較,以便利益相關者更加方便地了解企業節能減排的成果。除此以外,也有少數企業披露了其節能減排的影響、風險與機遇和企業節能減排規劃及目標。總的來說,目前航運業上市公司所披露的碳會計信息內容較少,且企業之間披露的內容比較隨意,不夠全面。
碳會計信息披露內容包括定性描述和定量數據兩種內容形式。定性描述主要包括節能減排方案措施、節能減排戰略、風險和機遇、對國際公約及國內政策響應等。定量數據主要包括溫室氣體核算、范圍排放數據細分等。根據表4,企業大多使用定性描述和定量數據相結合的內容形式,且使用這種內容形式的企業數量在增長,這表明我國航運業上市公司開始重視定量數據的披露。不過盡管企業開始有意識地披露碳會計信息方面的定量數據,定量數據披露部分還是很少,大部分仍然是定性描述,這與航運企業對外披露碳會計信息標準還未統一有一定關系,企業缺乏披露的積極性。除此之外,碳排放數據的統計較為復雜,一些企業還不具備相關條件。

表4 2017—2019 年航運業上市公司碳會計信息披露內容形式
本文借鑒楊方蕾(2018)[7]碳會計信息披露質量評分計算方法,對航運業上市公司的碳會計信息披露質量進行分析。假設碳會計信息披露的方式、內容對碳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影響程度是相同的,權重為1,由于社會責任報告和可持續發展報告是獨立報告形式,質量較高,所以分數值設為2;以數據形式披露的項目質量比較高,因此分數值設為2。其他項目均為1,具體如表5 所示。從碳會計信息披露方式和內容兩方面計算分數,計算公式為EDI=EDIij/15,EDIij表示第i 家公司的第j 條項目的得分,披露的項目按照表5 中的分數計算,未披露的項目按照0 計算,15 為表5 中所有項目都披露的總分數,計算出的分數如表6 所示。

表5 碳會計信息披露質量指數評分表
從表6 可以看出,中遠海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和中遠海運發展股份有限公司2017—2019 年這三年的分數值較高且比較穩定。中遠海運能源運輸股份有限公司和中遠海運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這三年分數值逐年提高,其中中遠海運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碳會計信息披露從無到有,分數值提高得很快。招商局能源運輸股份有限公司雖然每年都會披露碳會計信息,但是其分數值一直較低,且總體來說也有所提高。寧波海運股份有限公司自2019 年也開始披露碳會計信息。總體上,我國航運業上市公司碳會計信息披露水平較低,提升空間很大。

表6 2017—2019 年航運業上市公司碳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分數表
1.自愿披露的意識不強。隨著我國將“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和國際社會對航運業碳減排的呼吁,我國航運業上市公司越來越多地在社會責任報告中披露碳會計信息,但是仍然有少部分企業選擇在年報中簡短提及或者根本不披露碳會計方面信息,總體上航運業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碳會計信息的意識不強。
2.披露的方式尚未統一。由于我國2020 年才正式提出“碳中和”目標,政府尚未強制航運業上市公司對外披露碳會計信息,因此航運業上市公司可以主觀決定對外披露碳會計信息的方式。目前航運業上市企業基本是通過企業年報和社會責任報告來披露碳會計信息。其中社會責任報告是企業披露碳會計信息的主要載體,但是也有少數企業在年報中披露。總的來說,航運業上市公司碳會計信息披露方式尚未統一。
3.披露的內容較為隨意。目前國際上較有代表性的碳信息披露框架有碳信息披露項目(CDP)的調查問卷,主要包含4 個模塊,具體如表7 所示。

表7 碳信息披露項目(CDP)披露內容
根據表3,航運業上市公司碳會計信息披露主要集中在溫室氣體核算、節能減排措施和對國際公約及國內政策響應三個部分。將其與CDP 披露內容比較,可看出目前我國航運業上市公司披露內容較為隨意,企業有偏向地披露碳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較為單一,不夠全面。
4.披露的質量相對較低。航運業上市公司披露的碳會計信息中定量數據比例很少,大部分都是定性數據。定量數據主要是關于溫室氣體核算,少數企業披露了范圍排放數據細分和較以前年度節能減排水平的變化的相關數據。大多數航運業上市公司偏向于披露抽象的定性描述,而避免披露具體的定量數據,這使得這些碳會計信息數據缺乏可比性。披露的定性數據主要是關于節能減排措施和對國際公約及國內政策的響應。雖然有些公司披露了節能減排措施,但是并不是每家企業都會披露因實施節能減排措施帶來的減排定量化效應,披露信息內容的不完善導致航運業上市公司披露的碳會計信息可用性較低。低質量的碳會計信息無法讓社會大眾準確了解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在碳排放方面造成的影響,也無法準確反映其對“碳中和”的貢獻度。
1.披露法律制度的缺失。面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嚴峻形勢,我國承諾用40 年時間實現“碳中和”,對此中央和地方陸續出臺了多項環保法律法規,也發布了一些企業溫室氣體排放信息披露的相關標準,但是這些都是針對重點排放企業,國家對航運業并沒有相關法律規定。在航運業碳會計信息披露方面,相關的法律制度是一片空白。通過查閱那些已披露碳會計信息的公司的社會責任報告或者年報,這些公司主動披露碳會計信息主要是為了響應碳減排等有關國際公約及國內法規政策。法律制度對航運業上市公司的碳會計信息披露具有很大影響。當前我國航運業上市公司碳會計信息披露積極性不高主要就是因為法律制度的缺失。除此之外,由于缺少披露標準,企業可以自主選擇披露的方式和內容,企業披露的方式不統一,內容也是各不相同,具有隨意性,企業偏向于披露定性信息,定量數據較少,導致披露的質量較低。
2.披露缺少有效的監督。目前航運業上市公司對外披露的碳會計信息都是企業單方面對外披露,這些信息并沒有經過審計,信息的真實性與準確性有待商榷。失去了監督體制的約束,即使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碳會計信息理論體系,相關企業披露的碳會計信息也不一定可靠,無法滿足利益相關者的訴求,對推動我國航運業碳會計信息披露的發展也只是事倍功半。
目前政府還沒有強制要求航運業上市公司披露碳會計信息,因此對其進行披露的企業都是自愿披露,披露的主動性有待提高。隨著“碳中和”目標的提出,社會越來越重視上市公司的碳會計信息,應該讓管理層充分意識到碳會計信息披露對企業價值的正面影響,從而更加主動地對外披露碳會計信息,形成良性循環。
碳會計信息披露內容可以分為貨幣碳會計信息和非貨幣碳會計信息兩個方面。貨幣碳會計信息主要是關于碳交易市場中的碳排放權交易方面的能用貨幣計量的會計信息。目前國家已經發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規定了碳排放權交易方面的會計核算原則,貨幣碳會計信息應當按照規定在財務報表中進行披露。除了貨幣碳會計信息以外的不能用貨幣計量的碳會計信息是非貨幣碳會計信息。由于非貨幣碳會計信息多使用文字性描述,企業可以在社會責任報告里進行披露,為了便于利益相關者快速找到相關信息,可以選擇在環境專題部分進行披露。由于我國航運業尚未被納入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因此航運業上市公司的碳會計信息基本都是非貨幣碳會計信息。通過統一披露方式,有利于利益相關者快速找到所需要的碳會計信息。
披露內容的不規范使得目前航運業上市公司碳會計披露的內容較為隨意,政府應當規范航運業上市公司碳會計披露內容。政府可以借鑒碳信息披露項目(CDP)的披露內容,結合“碳中和”的相關研究,對航運業上市公司披露的碳會計信息內容做出明確規定。比如貨幣碳會計信息披露內容包括碳資產、碳負債等碳排放配額交易的相關金額,非貨幣碳會計信息披露內容包括碳排放戰略、節能減排投入和產出、風險和機遇和其他碳會計信息。通過明確碳會計披露內容,航運業上市公司的披露將更加規范和全面。
對于可以直接對比的定量數據,航運業上市公司應提高其披露比例,增強可比性。對于用文字描述性的非貨幣碳會計信息,其質量難以量化,政府可以從及時性、相關性、可靠性、可比性、可理解性、重要性、完整性等角度確定碳會計信息的質量原則[8-9],有利于對航運業上市公司的碳會計信息質量進行評價,提高其碳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高質量的碳會計信息有助于利益相關者準確了解企業在碳減排方面的行動和成果,也符合“碳中和”的時代要求。
政府應該盡快制定和實施相關法律制度,明確航運企業定期披露碳會計信息的法律責任,這是落實“碳中和”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也能大大提高航運業上市公司披露碳會計信息的積極性。參考目前政府部門已出臺的關于環境信息方面的法律法規,例如2017 年發布的《關于共同開展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工作的合作協議》、2020 審議通過《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方案》,強調環境信息依法披露是企業環境管理制度重要內容,要落實企業法定義務。政府可以借鑒環境信息相關法律法規,針對航運業上市公司制定企業自律、支撐有力的碳會計信息披露強制性法律制度,強調航運業上市公司主動披露的責任和義務,提高航運業上市公司碳會計信息披露比例。
法律制度的缺失也是碳會計信息披露方式不統一、披露內容隨意、披露質量較低等的主要原因。因此政府需要統一企業碳會計信息披露方式,參考針對重點排放企業已頒布的碳排放報告制度,借鑒CDP 等國際上較為成熟的碳信息披露框架,結合航運業的行業特點,制定適合航運業上市公司的碳會計信息披露體系,規定依法披露管理辦法和依法披露格式準則,尤其要強制披露碳會計負面信息,從而規范我國航運業碳會計信息披露,提高披露質量。
應對航運業上市公司碳會計信息披露進行相應監督,推動“碳中和”目標的順利實現。可以從企業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兩方面進行。企業內部監督方面,內審部門可以制定專門的碳會計信息審核制度,對企業碳排放量和其他相關信息進行審查,并采取措施加強內部監督,比如強化碳會計思想建設,避免內部監督浮于形式。企業外部監督方面主要是政府監督。政府部門可以設立專門監管機構對碳會計披露信息進行審查,也可以委托第三方機構比如會計師事務所對航運企業碳會計信息進行審查并出具碳會計信息審計報告,監管部門應當對審計結果進行抽查,避免數據造假,如有類似行為應當進行相應懲處,盡可能保證航運企業碳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除此以外,監管部門要確保航運企業按期報送報告和公開碳會計信息,對于逾期報送或者不報送的企業,監管部門要責令其改正,督促其積極主動履行披露義務。
雖然目前我國已有部分學者對碳會計信息披露框架提出了許多設想,但是還沒有一個比較統一、廣受認同的碳會計信息披露框架,導致國內航運業上市公司對碳會計信息披露方面缺少足夠的理論指導。隨著國內和國際社會對航運業碳減排的重視和“碳中和”目標的提出,政府和高校應共同推動碳會計信息披露理論的發展,倡導理論引領,統一披露方式,規范披露內容,提高披露質量,完善相關法規,強化政府監督。航運業上市企業也應該順應趨勢積極主動地披露碳會計信息,為早日達成“碳中和”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