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媛
(河南工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牽動著國之根本。自2012年RCEP談判以來,歷經28次國際會議,終于在2021年取得突破性進展。2022年1月1日起,《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正式實施,為我國對外經濟貿易奠定了堅實的政策基礎。聯合國貿發會議對RCEP的研究表明,到2025年,RCEP將會給15個成員國帶來10%以上的出口增長。在經濟全球化逆流涌動的背景下,協定實施具有著強大的發展潛力,將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而農業作為RCEP協定領域中的敏感地帶,一直備受關注。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零關稅對其沖擊性較大,如日本因此堅持維護對于大米、小麥、乳制品、食糖、牛肉和豬肉這5種農產品的關稅,以保護本國相關產業農民的利益。RCEP協定的實施,會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出口,由于關稅壁壘的削減及非關稅壁壘的推行,使各國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更加頻繁,增強了農業進出口貿易對農業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自加入WTO以來,山東省經濟發展穩中求進,第一產業GDP由2001年165.79億美元增長至2021年952.45億美元,增長5.7倍,呈現出穩定增長的趨勢,并且與2020年相比,同比增長7.5%。山東省農產品出口連續22a穩居全國首位,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2021年山東省農產品出口總額達194.81億美元,同比減少3.57億美元,進口總額183.27億美元,同比減少3.30億美元,但仍位居全國首位。因此,本文以山東省農產品貿易和農業經濟增長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實證分析,進一步研究農產品進出口與農業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對實現山東省農產品走出去、增加其國際市場占有率、促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帶動就業及農民增收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本文研究山東省農產品貿易與農業經濟增長的關系,選取山東省2004—2021年農產品進出口總額及第一產業GDP,數據來自歷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中國農產品進出口統計報告》及歷年《山東省統計年鑒》。
采用第一產業GDP作為農業生產總值(Y),農產品出口總額(EX)、農產品進口總額(IM)作為山東省農產品貿易的參考值,其中,農業生產總值(Y)是被解釋變量,農產品出口總額(EX)、農產品進口總額(IM)是解釋變量。對3個變量取對數,消除在時間序列中產生的異方差現象,分別用Ln_Y、Ln_Ex、Ln_Im表示,一階差分為d_Ln_Y、d_Ln_EX、d_Ln_IM,二階差分為d2_Ln_Y、d2_Ln_EX、d2_Ln_IM。

表1 Ln_Y、Ln_IM、Ln_EX相關系數
對3個指標的時間序列數據相關性進行測算,可知山東省農產品進出口與農業GDP之間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980、0.914,三者具有正相關關系。
觀測Ln_Y、Ln_EX、Ln_IM,見圖1,其呈現平穩上升趨勢。進行一階差分d_Ln_Y、d_Ln_EX、d_Ln_IM,見圖2,呈現非平穩趨勢。進行二階差分d2_Ln_Y、d2_Ln_EX、d2_Ln_IM,見圖3,其表現為平穩時間序列,二階單整。

圖1 Ln_Y、Ln_EX、Ln_IM趨勢圖

圖2 一階差分d_Ln_Y、d_Ln_EX、d_Ln_IM趨勢圖

圖3 二階差分d2_Ln_Y、d2_Ln_EX、d2_Ln_IM趨勢圖
如表2所示,利用ADF檢驗方法,一階差分非平穩,二階差分平穩。d2_Ln_Y二階差分t值-4.141<-3.600,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拒絕原假設。d2_Ln_EX、d2_Ln_IM二階差分t值-4.528、-4.776小于-4.308、-3.600,在1%和5%的顯著性水平上都拒絕“存在單位根”的原假設,即在5%顯著性水平上顯著,數據平穩。

表2 Ln_Y、Ln_EX、Ln_IM的一階差分和二階差分的平穩性檢驗結果
判斷Ln_Y(自變量)和Ln_EX、Ln_IM(因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協整關系,即檢驗Ln_Y和Ln_EX、Ln_IM之間是否具有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其中,Ln_Y不能被Ln_EX、Ln_IM所解釋的那部分則會構成一個殘差序列(ε),如果殘差項平穩,則說明EG檢驗有效。
進行協整檢驗目的是進一步判斷Ln_Y與Ln_EX、Ln_IM之間是否滿足合理地建立線性回歸方程。由于一階差分序列非平穩,二階差分序列平穩,所以對二階差分的殘差項進行平穩性檢驗來判斷Ln_Y與Ln_EX、Ln_IM的協整關系。如表3所示,t值為-3.609,在5%顯著性水平下二階差分殘差項平穩。說明Ln_Y與Ln_EX、Ln_IM之間存在長期的內在聯動趨勢。

表3 d2_Ln_Y、d2_Ln_IM、d2_Ln_EX二階差分殘差項ADF單位根檢驗
經EG檢驗,變量之間存在長期的平穩關系,如表4所示,根據三者之間回歸結果建立回歸方程:

表4 Ln_Y、Ln_EX、Ln_IM回歸結果
Ln_Y=β+α1Ln_EX+α2Ln_IM+ε
(1)
R2=0.9652 t=(7.50 1.53 1.72)
Ln_Y=0.5695+1.0397Ln_EX+0.1441Ln_IM
(2)
公式(2)中系數1.0397表示農產品出口每增加1個單位,第一產業GDP就會增加1.0397個單位;系數0.1441表示農產品進口每增加1個單位,第一產業GDP就會增加0.1441個單位。農產品出口系數1.0397大于進口系數0.1441,說明山東省農產品出口對農業經濟的促進作用大于進口。
EG協整檢驗是為了度量變量之間存在的長期均衡關系,而ECM模型則是解釋序列之間短期波動的關系。從短期來看,被解釋變量的變動是由較為穩定的長期趨勢和短期波動共同影響的。從長期來看,協整檢驗是將非均衡狀態拉回到均衡狀態。上文通過EG檢驗證明了非平穩因變量Ln_Y和非平穩自變量Ln_EX、Ln_IM是二階單整序列,三者存在協整關系。公式(1)中的殘差項為平穩序列。即:
(3)
在公式(1)兩邊同時減去Ln_Yt-1,并將其帶入等式右端,即:
ΔLn_Y=α1ΔLn_EX+α2ΔLn_IM-εt-1+ε
(4)

(5)
建立誤差修正模型:
ΔLn_Y=0.5067+1.0397ΔLn_EXt+0.6819ΔLn_EXt-1+0.1086ΔLn_Yt-1-0.06723ΔECMt-1
(6)
R2=0.8546
誤差修正項ECM可以看出短期波動的影響。R2=0.8546,說明模型擬合度較高,ECMt-1前的系數大小可以看出其偏離長期均衡的影響。從公式(6)來看,農產品出口與農業GDP呈明顯的正相關關系,誤差修正系數-0.06723,即以6.723%的比例對農業經濟增長進行修正,從而使得山東省農產品進出口和農業經濟增長呈現出長期均衡的狀態。農產品進口也會拉動農業經濟增長,但力度不強,農產品出口對農業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強于進口。
從GE檢驗結果可知,山東省農產品進出口和農業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關系,但為了進一步判斷三者之間的因果關系,如,是農產品出口促進了農業經濟增長還是進口促進了其增長;反向判斷農業經濟增長是否也會促進農業進出口,這需要進一步進行格蘭杰因果檢驗。如表5所示,原假設:Ln_EX不是Ln_Y的Granger原因、Ln_IM不是Ln_Y的Granger原因。P值分別為0.0017、0.0051,拒絕原假設,結果在5%的置信區間上拒絕原假設,即山東省的農產品進出口是其農業經濟增長的格蘭杰原因。但是,反之山東省農業經濟增長并不是其農產品進出口的格蘭杰原因,并且農產品進出口之間也不互為因果關系。

表5 Ln_Y、Ln_EX、Ln_IM格蘭杰因果檢驗結果
山東省農產品進出口對省內農業經濟增長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積極推進山東省農產品走出去具有必要性。山東省作為我國農業大省,但其知名的農產品品牌的國際影響力并不顯著。因此,必須加強知名農業品牌的建設,以及農業龍頭企業的打造。由于農業知名品牌建設尚少,走出國際的農產品品牌鮮為人知,因此在國際貿易舞臺上知名度也比較低。農產品知名品牌的推廣意識,農產品特色產業的發展有待進一步加強,農產品附加值較低,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有待進一發展。
在經濟全球化逆流涌動的背景下,我國仍堅持對外開放,堅持與各國建立密切的貿易往來關系。山東省在農產品出口貿易產業建設方面仍需要進一步加強,因缺乏農產品出口導向型產業群,農產品全產業鏈發展并不迅速,農產品附加值增加并不明顯,無從發揮農產品產業集聚效應。由于農產品規模經濟發展緩慢,規模效應力量難以發揮到極致。山東省農產品對外貿易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農業全產業鏈轉型升級不迅速,發展創新驅動型產品發展滯后,再加上農產品出口產品高質量要求,在國際市場不占絕對優勢。并且發揮農產品集聚效應仍需要投入更大的力度來降低農產品生產的成本,延長農產品產業鏈,增加農產品附加值。
山東省農產品品牌的創新驅動力不足,雖然有大量財政資金應用于農業的生產上,但用于農業先進科研技術開發的資金仍然短缺。科學技術知識是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的主要驅動力之一,這一點在農業領域更加突出,說明了科學技術發展在農業領域的重要作用,農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即科學技術對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而科學技術的進步,需要有大量先進的農業科技人員,并擁有足夠豐富先進的知識儲備力量,但是,目前山東省專門從事農業高端科技的從業人員缺口較大,創新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有待加強,再加上農業經營體制革新速度慢,受土地流轉和租賃等諸多因素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山東省農產品缺乏創新性,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絕對的競爭優勢。
要注重農業產業龍頭企業的培養,龍頭企業創新農產品品牌建設。使農業產業龍頭企業帶動整個食品工業的成長,成為全省第1大支柱產業。山東省特色農產品想在國外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就必須要有自己的品牌來帶動,需要山東省促進品牌建設,提高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推進山東省農產品走出去,必須加強對農業品牌的建設,加大對其他優勢農產品的宣傳力度,從而建立一定的品牌效應,培育特色農產品,增強農產品的出口國際競爭力。農產品企業要樹立品牌意識,山東省農產品企業要結合自身優勢,發揮地方特色,將傳統文化與企業發展有效整合,逐步培養農產品特色產業;企業要提升自身技術水平,產品附加值是產品競爭力的核心,企業通過提升技術水平,提高農產品的深加工程度和差異化程度。
山東省農業GDP呈現穩步上升的趨勢,因此要進一步優化農產品對外貿易結構,打造出口導向型產業群,加快農業全產業鏈轉型升級,發展創新驅動型產品,提高農產品出口產品的質量,才能在國際市場上占有比較優勢。山東省是我國的農業大省,其中第一產業在3大產業中占有絕對優勢,抓住絕對優勢,發揮農產品集聚效應,降低成本,延長農產品產業鏈,增加農產品附加值。
投資、出口、消費仍是拉動經濟增長的3駕馬車,一個國家或地區出口總量的增加會拉動其經濟增長,形成出口拉動型經濟,特別是在東南沿海地區,這種經濟現象尤為普遍。出口導向型產業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集聚山東省農產品出口貿易企業,形成規模經濟,便于發揮規模效應,節約資源。提高山東省農產品出口貿易效率,打造農產品出口貿易企業,要鼓勵全省出口貿易企業的發展,增加企業主體數量;RCEP協定的實施為出口貿易企業提供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和發展平臺,奠定了政策支持力度。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農業技術和農業政策的創新在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農業科學技術創新為引導,增強山東省農產品國際市場的競爭力。要加強農業領域重大科技平臺建設,為農業創造新動力。如,易成智行推出了中國首個農業園無人駕駛應用,在自然環境下,實現了農業裝備自動化,智能化生產。加強農藥創新能力建設,大力發展一批農藥創新工程中心,積極推進農業4.0。“十四五”期間,隨著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逐漸完善,我國中央財政經費每年投入約1.113億元,在生物農藥、高效低毒化學農業等方面的研發取得了顯著成效。加強農業科技金融服務創新,科技與金融的緊密結合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是實施農業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內在要求。為山東省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和資金支持,從而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實現農民增收,增加農民的滿足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