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高郵市秦郵幼兒園 師 慧 候天賦
幼兒的生活、學習和游戲等一系列活動中都蘊藏著豐富的教育價值,如,一個神奇有趣的現象、一次突發奇想的提問、一段據理力爭的討論……作為老師,我們聽一聽他們在說什么,看一看他們在做什么,問一問他們在想什么,總能發現不一樣的“兒童視角”。
一次戶外涂鴉活動中,孩子們在玻璃墻面上釋放著自己的藝術靈感,而我則站在孩子們身后觀察他們的繪畫作品,期望能借助適當的契機來指導他們掌握更加豐富的繪畫技巧,從而促進其藝術素養的提升。孩子們用手中的畫筆和水粉顏料盡情創作,不一會兒,玻璃墻面上就出現了五彩斑斕的圖案。
這時,嘉嘉喊道:“老師,你快來看,這個顏色變臟了。”我走近一看,原來是個別孩子將不同的顏色混合在了一起,這是美術活動中比較常見的現象,然而從孩子的口中說出來,卻別有一番詩意——這個顏色變“臟”了。這時,我期望孩子們可以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便問道:“這個顏料盤里的顏色為什么會變成這樣呢?”陽陽說:“和剛開始時的顏色不一樣了,一開始是紅色、藍色、綠色和黃色,但現在沒有這幾種顏色了。”睿睿說:“我知道,我看到星星用紅色的筆蘸了綠色的顏料,然后顏色就混了。”榕榕說:“是的,我也看到了,我還提醒他了,可他就是不聽。”聽了孩子們的討論后,我引導他們說一說怎樣解決混色的問題。欣欣說:“每個小朋友準備幾支筆,一支筆一種顏色。”我說:“但是幼兒園沒有那么多筆,還有更好的辦法嗎?”行行回答道:“我學畫畫時,都是用完一種顏色后在顏料桶里洗一洗,再去蘸其他顏色,那樣就不會串色了。”我說:“這確實是個好方法,那我們可以借助什么東西來洗筆呢?每次跑到水池那總不是個辦法。”行行連忙補充:“我看到涂鴉區的材料柜里有專門洗筆的水桶,但是我們沒有用。”說完,孩子們都跑過去拿水桶取水。
活動結束后的分享環節,通過共同討論和個別孩子的親自示范,孩子們都知道了顏料不混色的正確操作方法,在接下來的涂鴉活動中,大部分幼兒都能做到蘸取別的顏料前先洗筆。此外,孩子們還發現了每次洗筆導致顏料浪費的現象,并積極探討平衡不混色和不浪費兩個極端的辦法。幾次涂鴉活動過后,盡管個別幼兒還沒有養成良好的洗筆習慣,但是顏料盤混色的情況得到了有效改善。
大班幼兒已經可以在生活中發現美的事物,并選擇自己所熟悉的材料與工具或通過不同的表現手法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想象,所以他們對戶外涂鴉區有著濃厚的參與興趣。事實上,除了涂鴉,在很多幼兒感興趣的活動中,他們總能夠以積極主動、認真專注的學習品質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這個顏色變“臟”了,一個極小的細節存在于幼兒的常態化活動中——如果我們不觀察孩子的行為,不傾聽孩子的表達,不引導孩子的談論,不支持孩子的學習,那么顏色變“臟”就無法成為教師實施教育的的契機。幼兒對顏料有自己的觀察和理解,他們缺少的是一個共同探討的機會,缺少的是解決實際問題的情境,這個機會和情境是教師應當及時捕捉并反饋的,這需要教師具備敏銳的觀察力。
幼兒正在經歷的課程中隱藏著一個個教育契機,這些契機被幼兒的真實生活和當前課程兩條主線串聯在了一起。當下的活動引發新的問題,新的問題生成新的課程,園本課程就這樣伴隨著幼兒的主動學習和教師的支持引導逐漸建構起來。

教育感言
和幼兒一起親歷真實的生活,是教師給予其更多學習與發展機會的重要前提。在陪伴幼兒學習與游戲的過程中,我們要靜下心來聆聽他們的發現,感悟蘊藏在生活細節里的教育契機;應當基于充分的觀察之上,把握正確的時機引發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