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 麗
重癥肺炎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之一,主要是由病毒、細菌感染、支氣管與肺間質疾病累及等引起,機體感染后會釋放大量炎癥介質和炎性細胞,從而加重患者機體炎癥反應,導致患者中毒性休克、呼吸功能和多器官功能的衰竭,嚴重者死亡[1]。丙種球蛋白具有較強的免疫活性,給予重癥肺炎患者丙種球蛋白治療可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使患者機體產生大量抗體,抗體可殺死引起疾病的病毒及細菌,但其較易引起機體過敏反應[2]。重癥肺炎在中醫學中屬于“肺脹”范疇,其主要病因是由外邪、痰熱郁結、正氣虧虛而引起,故應以化痰排膿為治療原則。清肺湯主要是由黃芩、忍冬藤、白芷、丹參、茯苓、生白術等多種藥材組成,具有化膿、化瘀、化痰、清熱的功效,可緩解部分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的臨床癥狀。此研究旨在探討清肺湯對重癥肺炎患者血氣分析及血清降鈣素原(PCT)、C-反應蛋白(CRP)水平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110例重癥肺炎患者,選取時間: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楚雄州中醫醫院接受治療。其對照組(55例)和觀察組(55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劃分。對照組中男28例,女27例;發病至治療時間2~5 d,平均(2.91±0.65)d;合并疾病:高血壓病9例,冠心病1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例;年齡55~82歲,平均(66.24±3.19)歲。觀察組中男30例,女25例;病程1~4 d,平均(2.43±0.78)d;合并疾病:高血壓病10例,冠心病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例;年齡54~84歲,平均(67.32±3.28)歲。
1.2 診斷標準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中相關肺脹的診斷標準;西醫相關重癥肺炎的診斷標準參照《臨床疾病診斷及療效判定標準》[4]。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近1個月未使用免疫增強藥劑者;患者及家屬對此研究知情同意者;符合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者等。排除標準:合并有自身免疫性或感染性疾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患有惡性腫瘤者;對此研究所使用藥物或湯劑產生過敏反應者;服藥依從性差,未能按要求服用藥物者等。
1.4 方法2組患者皆予以14 d的治療。對照組予以人免疫球蛋白注射劑(國藥準字S19993041,規格:150 mg/瓶,10%,浙江海康生物制品有限責任公司)靜脈滴注治療,400 mg/kg溶于生理鹽水,1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聯合清肺湯治療,方中包括:地骨皮、白芷、竹茹、丹參、麩炒神曲、敗醬草各12 g,黃芩、瓜蔞、白薇各15 g,忍冬藤、黃芪、生地黃各20 g,白茅根25 g,白術、麩炒薏苡仁各30 g,茯苓40 g。水煎濃縮至200 ml,1劑/d,2次/d。
1.5 觀察指標① 對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氣分析指標[心率(HR)、呼吸頻率(RR)、血氧飽和度(SaO2)]進行比較,使用血氣分析儀對其進行檢測。② 對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清PCT、CPR水平進行比較。用免疫比濁法測定血清PCT、CPR水平,分別抽取2組患者治療前后空腹靜脈血5 ml進行離心操作。③ 對2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進行對比,其中包括患者治療期間的腹瀉、嘔吐、肺功能異常等癥狀。

2.1 HR RR SaO2水平治療后,SaO2水平有所上升(觀察組較對照組高);HR、RR水平下降(觀察組血氣分析指標較對照組低),P<0.05,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組患者HR RR SaO2水平比較 (例,
2.2 PCT與CPR水平2組患者治療后血清PCT、CPR水平較治療前皆有所下降,且觀察組血清PCT、CPR較對照組低,P<0.05,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2組患者血清PCT與CPR水平比較 (例,
2.3 不良反應觀察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3.64%較對照組25.45%低,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 (例,%)
重度肺炎在中國屬于病死率較高的一種疾病,會引起嚴重的膿毒癥,但在近幾年隨著抗生素的普遍應用,重度肺炎患者的病死率也呈下降趨勢,但還會有小部分地區的重癥肺炎病死率在增加[5]。大量病原體侵蝕導致重癥肺炎,使患者免疫力低下,影響治療耐受性與預后。對于重癥肺炎臨床上多以抗感染治療為主,雖然能改善患者癥狀,但是隨著臨床抗菌藥物的廣泛及不合理使用,患者遠期預后較差。丙種球蛋白是由健康人血漿經低溫乙醇法分離提取并經病毒滅活處理的免疫球蛋白制品,重癥肺炎患者使用丙種球蛋白后可快速提升機體免疫能力,使其產生大量抗體,保持機體的免疫保護狀態,提升機體的抗病能力。但是大量反應容易引起機體超敏反應,嚴重時甚至會導致過敏性休克[6]。
肺炎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熱、喘、痰、鼻煽、咳,中醫認為,重癥肺炎屬于“喘證”“風溫肺熱”等范疇,該病多數是由于肺氣不宣,濁陰不降,清陽不升而發。肺主氣,司呼吸,由于各種原因導致肅降無權,肺氣不宣,臨床多表現為呼吸急促、胸部塞悶等癥狀。《靈樞·本輸》中指出:“肺合大腸,大腸者,傳導之腑”。《醫經精義》中指出,大腸之所以能傳導者,以期為肺之腑,肺氣肅降,則腑氣通暢,大便順暢;而大便傳導功能正常,氣機調順,對肺的肅降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二者互為因果。因此,中醫認為其主要病機是肺失清肅、痰熱壅滯,以宣肺肅氣、解毒化痰為主要治療方法。清肺湯屬于常用的中醫湯劑,方藥由地骨皮、白芷、竹茹、丹參、麩炒神曲、北敗醬草、黃芩、瓜蔞、白薇、忍冬藤、生黃芪、生地黃、白茅根、白術、麩炒薏苡仁、茯苓等組成。清肺湯中的黃芩可清肺火、調痰;忍冬藤可清熱解毒、祛風散熱;地骨皮可清火降肺;白芷可祛風止痛、散寒;瓜蔞可潤肺化痰、清熱;竹茹可清熱化痰;白茅根可止咳散熱;生地黃可清熱涼血、滋陰生津;茯苓有利水滲濕的功效;生黃芪可補肺氣;麩炒神曲有消食和胃的功效;麩炒薏苡仁可健脾利濕;敗醬草有清熱解毒的功效[7];生白術可健脾益氣、利水燥濕;丹參可鎮靜、涼心;白薇可清熱涼血,以上藥材同用,共奏清熱化痰、化瘀通肺的功效,潤肺化痰散肺相結合,有利于平喘止咳、降火化痰[8]。提示清肺湯治療重癥肺炎可有效促進患者血氣功能的恢復,且安全性較好,與李昀澤等[9]結果研究基本相符。患者發生感染時,機體會分泌大量CRP,從而增強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并激活補體系統,加重患者機體炎癥反應程度,加速疾病發展。PCT屬于炎癥反應標志物之一,主要有甲狀腺C細胞或單核細胞分泌,在患者受到感染時,其水平升高,可加重病情。經現代藥理學的研究與報道證實,黃中的黃素和黃苷有抑制炎癥的作用,可增強肺泡功能的通透性;白芷在煎煮后可抑制機體內部分細菌的增長,從而起到抗炎、鎮痛的作用;生地黃有抗炎的作用;白薇有抗炎的作用;丹參可鎮靜神經中樞系統、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生長、抗炎、緩解腎功能[10]。根據以上研究所得到的結果表明,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清CRP、PCT水平較對照組降低,提示清肺湯治療重癥肺炎,可降低患者血清CRP、PCT水平,進而抑制炎癥反應,促進病情恢復,與褚利紅等[11]的研究結果基本相符。
綜上,清肺湯治療重癥肺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氣分析指標,同時降低患者血清PCT、CRP水平,抑制機體炎癥反應,促進病情恢復,且安全性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