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國 曾艷陽 石嬌梅 王 彬 楊俊興 趙 亮
肱骨外上髁炎是一種慢性勞損性疾病,俗稱網球肘,中老年家庭女性人群患病率較高[1]。目前臨床治療方法較多,包括中醫中藥、物理療法、小針刀及手術操作治療等[2]。但獲得起效快,療效長期穩固的治療方法是目前研究的熱點,尤其是針對頑固性的、反復復發的網球肘,更是目前亟需解決的難題。辣椒是中藥中較為特殊的一味藥材,20世紀80年代上海中醫學院即開始了對辣椒中的辣椒素成分進行研究[3],發現其含有的辣椒素成分具有消炎、止痛、治療肌肉酸痛的作用。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骨傷科廣泛使用中成藥“辣椒堿乳膏”治療腰腿疼痛、腱鞘炎、筋膜炎等療效滿意,在對頑固性的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療方案研究中,采用辣椒堿穴位敷貼聯合五子散熱敷溫通經絡,誘導藥物滲透穴位的方法治療并進行觀察,獲得了滿意的臨床療效,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自2018年3月—2020年6月,收集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福田)骨傷科門診就診的37例病史在6個月以上的單側頑固性網球肘患者,且入組前1周未進行激素、止痛藥物治療,患者年齡31~65歲,其中男性11例,女性26例;左側13例,右側24例。所有參加試驗病例均向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倫理學委員會申報并取得許可,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標準①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4]中關于肱骨外上髁炎的診斷標準;②入組前1周內未進行止痛、激素藥物治療,病史在6個月以上;③自愿參加本次臨床觀察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①患側肢體殘疾、患肘局部手術,肢體神經、血管、肌腱等損傷;②體質虛弱或有嚴重基礎類疾病以及腫瘤等疾病;③皮膚病以及皮膚過敏;④入組前1周內服用止痛藥或激素類藥物治療的患者;⑤有精神病史;⑥患風濕性骨關節病。
1.5 退出標準①本次臨床治療中出現嚴重并發癥無法繼續進行本試驗,終止治療者;②未按計劃進行隨訪,自動脫落者。
1.6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均為同一組醫生護士進行治療操作。操作方法:①根據肱骨外上髁痛點阿是穴定位標記,并在同側肢體標記出曲池、手三里、肘髎、合谷、外關、尺澤等穴位。②選用長春普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辣椒堿乳膏(10 g∶2.5 mg),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30031。③使用穴位敷貼綿紙,制備辣椒堿乳膏穴位敷貼。選用白芥子、紫蘇子、炒萊菔子、補骨脂、菟絲子各120 g組成五子散,混合后布袋裝好封口。④在曲池、手三里、肘髎、合谷、外關、尺澤、阿是穴等穴位上外敷制備好的辣椒堿敷貼,時間30 min。予五子散進行微波爐加熱2 min,五子散溫熱后溫度達到65 ℃時,開始在以上辣椒堿敷貼穴位進行外敷,時間30 min。⑤以上治療每日1次,共治療2周。見圖1~圖4。

圖1 選穴(辣椒堿穴位敷貼)

圖2 五子散熱敷

圖3 五子散熱敷

圖4 五子散熱敷
1.7 觀察指標①治療結束后2周、4周、8周、12周、24周,對治療后的患者行VAS疼痛評分;②治療結束后的24周通過參照Mayo肘關節功能評分[5]進行療效評價。

2.1 VAS疼痛評分治療結束后2、4、8、12、24周,患者的VAS疼痛評分均較治療前改善明顯(P<0.05);治療前靜息狀態VAS疼痛評分為(4.78±1.12)分,治療后24周靜息狀態為(1.12±0.63)分,疼痛改善明顯(P<0.05);治療前活動狀態VAS疼痛評分為(7.13±0.96)分,治療后24周活動狀態VAS疼痛評分為(1.72±0.87)分,疼痛改善明顯(P<0.05)。
2.2 Mayo肘關節功能綜合Mayo肘關節功能療效評價,優18例、良15例,可3例,差1例,優良率達到了89.19%(33/37)。
網球肘是一種勞損性疾病,雖然目前治療方法頗多,但1年內的治療痊愈率不超過50%,肱骨外上髁炎綜合保守治療超過6個月無效,則稱為頑固性肱骨外上髁炎[6]。頑固性肱骨外上髁炎是手術治療的指征,雖然目前關節鏡等微創手術越來越多的使用,但考慮到手術帶來的創傷等問題,很多患者拒絕手術治療,而激素類藥物的過量使用會帶來很多不確定性的危險[7,8]。
中醫認為肱骨外上髁炎屬于“筋痹”范疇,其病因病機是由于人體氣血虧虛,筋肉失養,外感風寒濕邪侵入,寒濕阻絡,氣血不通則痛而發病[9]。寒濕阻滯是此病的主要病機,寒濕為陰邪,易傷陽氣。結合本次臨床觀察,從治療經驗分析,在病因病機方面,頑固性的網球肘,氣血虧虛更甚,而寒濕之邪侵襲甚重,局部經絡阻滯明顯,疼痛加重,其病程長,又進一步加重了氣血虧虛、寒濕阻滯之本虛標實,補益氣血、祛寒除濕是頑固性網球肘治療的切入點。而目前大多臨床治療過程中,祛寒除濕之力足夠,而忽略了補益氣血之法,雖然短期治療可以取得臨床療效,但是長期療效不穩固,進而導致此病復發。故治療頑固性網球肘宜補益氣血為根基,加強使用溫化之品,采用溫通之法[10],寒者熱之、濕者化之、瘀者通之,經脈氣血得溫則行。對于普通類型的網球肘治療可以予以平常之溫通藥物,但對于復雜的頑固性網球肘的治療非一般常藥所能及。辛味中藥具有宣通行散的作用,走竄于經絡,可入髓透骨,開竅通絡,破除寒濕凝滯,經脈得通。早期,將炮制好的干辣椒碾碎后,利用乙醇提取辣椒堿治療腱鞘炎,獲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辣椒性熱,味辛,歸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的作用。辣椒堿是辣椒的有效提取成分,最新藥理學研究證明,辣椒堿通過選擇性拮抗神經肽P物質發揮藥效[11],其已經被美國第24版藥典收錄。此病疼痛多由于寒邪凝滯,氣血瘀阻,不通則痛而致。辣椒味辛,局部外用可發揮行散通宣的作用;辣椒堿通過與SERCA結合,促使蛋白質繼續燃燒ATP能量而發散[12],形成生熱反應,進一步祛除寒濕之邪。同時可激活辣椒堿受體TRPV1,使細胞外鈣離子內流,從而促進神經末梢釋放多種神經肽類物質[13],進一步緩解疼痛。由于辣椒堿的高度肝首過效應及較短的半衰期,局部給藥療效快速,對急慢性肌肉筋膜疼痛、關節屈伸不利、外周神經疼痛、麻木僵硬的緩解和治療效果顯著[14],適用于骨骼筋膜肌肉神經等無菌性炎癥的治療。
通過治療經驗分析認為,為使辣椒堿藥物更易吸收,藥效發揮最大化,在治法上需要聯合血運、經絡豐富的腧穴來治療此病,在祛寒除濕的同時,兼顧補益氣血。根據經絡理論分析,此病的痛點多在肱骨外上髁手陽明大腸經循行穴位處,經絡理論已經在此病的治療中廣泛應用。根據針灸理論結合溫通法理論,遵循取穴原則,選取曲池、合谷、外關、手三里、肘髎、尺澤、阿是穴作為治療穴位[15]。曲池是手陽明大腸經之合穴,多為痛點,有調和氣血之功,用于治療上肢痹痛不遂等。肘髎歸于手陽明大腸經,其作用是舒筋活絡,是治療肘疾的特效穴。合谷為手陽明大腸經原穴,主治上肢疼痛不遂。手三里為手陽明大腸經的經穴,主治肩臂痛、上肢麻痹。外關為絡穴、八脈交會穴,歸于手少陽三焦經,交陽維脈,可匯聚陽氣、通經活絡。尺澤屬于手太陰肺經,具有活血通絡,促進局部津液氣血平衡的作用。外關配合尺澤、曲池,溫通經絡,補益氣血。以上諸穴合用,共奏溫通經絡,補益氣血,散寒祛濕,活血止痛之功效。 根據溫通法理論,中藥五子散白芥子、紫蘇子、炒萊菔子、補骨脂、菟絲子組成熱奄包,具有補益肝腎,溫通散寒的作用。穴位處經絡氣血豐富,熱奄包的熱效應可進一步促進局部毛細血管擴張,改善局部循環,增強組織的通透性,進而促使辣椒堿藥物快速有效的滲透肌膚直達病所,同時加強辣椒堿藥物對穴位、經絡的激發作用。
同時,由于辣椒堿是中藥辣椒的有效提取成分,雖然經過了現代工藝的加工,但在臨床治療過程中發現一些患者對于辣椒堿藥物具有一定的過敏反應,局部會出現紅疹及燒灼感等不適。針對這一情況,筆者也對患者進行了臨床使用并發癥的評估調查,包括患者是否存在過敏反應以及是否為過敏體質等,并針對這一類患者進行適應性的階梯治療。同時與皮膚科醫生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討論如何減輕辣椒堿藥物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過敏反應。針對這一類患者建議如下:①治療前明確存在皮膚過敏反應及過敏體質的患者,建議局部治療先以痛點位置為主,予以少量的辣椒堿藥物外涂并進行局部按摩,使藥物充分滲透,并縮短一次性外敷藥物的時間,觀察局部是否存在過敏反應,如患者能夠適應辣椒堿藥物的刺激,進行漸進性的增加敷藥時間并持續觀察調整敷藥及五子散熱敷的時間。②針對患者在治療前無法明確是否存在對辣椒堿藥物過敏情況的問題,治療過程中出現了過敏反應,建議使用藥物治療前告知患者如出現過敏反應等不適需及時告知醫生,應立刻停止外敷辣椒堿藥物治療,并用冷水沖洗皮膚表面殘留的藥物,不可搓揉局部皮膚以免破損,針對患者局部皮膚的過敏反應,在皮膚未破潰情況下可使用硼酸洗液濕敷,并局部冷敷;待皮膚過敏消除后,進一步評估是否繼續采用辣椒堿藥物治療。
綜上所述,辣椒堿穴位敷貼聯合五子散溫通經絡法治療頑固性網球肘,能夠快速有效緩解疼痛,明顯改善疼痛導致的肘關節活動受限,治療方式安全有效,值得進一步臨床推廣。本次臨床試驗樣本小,且只進行了6個月的臨床療效隨訪評價,需擴大樣本并繼續對遠期療效進行臨床觀察研究。辣椒素是繼中藥提取青蒿素后又一跨入諾貝爾獎的研究領域,希望進行基礎研究的同時,進一步挖掘傳統中藥的臨床治療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