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丹,饒玉霞▲,尹玲,李楊
(1.湖北科技學院醫學部a.口腔與眼視光醫學院,b.健康醫學院,湖北咸寧 437100;2.湖北省中醫院,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湖北省醫藥研究院,湖北武漢 430000)
護士職業認同是指護士對護理職業的看法和情感,以及決定自身職業行為傾向的心理狀態。護士是醫院最大的工作群體,提升護士的職業認同感,能增加護士工作滿意度,增強其留職意愿,從而降低護士離職率,穩定護理工作隊伍,提高護理工作質量。本研究旨在通過分析中醫醫院護士工作壓力與職業認同感的關系,探討影響中醫醫院護士職業認同感的影響因素,為提高中醫醫院護士職業認同感提供參考。
采用便利抽樣法,于2020年8月對湖北省某三甲中醫醫院護士進行問卷調查。本次研究共發放問卷175份,回收有效問卷168份,有效回收率為96%。
(1)一般資料問卷。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工作年限、職稱、在編情況、婚姻狀況、選擇護理工作的原因等基本資料。(2)護士職業認同感評定量表。采用劉玲編制的護士職業認同感評定量表。量表由30個條目組成,采用1~5級評分法,得分越高,職業認同感越好。總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938,量表各擬合指標均較理想,信效度良好。(3)護士工作壓力源量表。采用郭妍等人編制的護士工作壓力源量表,量表由35個條目組成, 分為護理專業及工作方面的問題、時間分配及工作量問題、工作環境及儀器設備問題、病人護理方面的問題、管理及人際關系方面的問題等5個維度, 采用1~4 級評分法,分數越高,表明引起壓力的程度越大。總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98,信度良好。
使用QQ及微信對湖北省某三甲中醫醫院護士發放“問卷星”網絡調查問卷,告知填寫要求及注意事項,對有疑問的條目及時答疑。問卷回收后將結果導入EXCEL中,對所有條目選項全部相同的結果予以剔除。

中醫醫院護士職業認同感得分為(97.78±15.53)分,比較不同人口學特征中護士職業認同感得分情況,結果表明文化程度、參加護理工作的原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或0.01)。見表 1。

表1 不同人口特征護士職業認同感得分差異分析(n=168,分,
中醫醫院護士工作壓力總分為(99.86±16.53)分,Pearson 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工作壓力與職業認同感呈負相關(=-0.455,<0.01),護士工作壓力源量表各維度得分亦與職業認同感呈負相關。見表2。

表2 中醫醫院護士職業認同感與工作壓力相關分析(r)
將單因素分析結果中具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及工作壓力作為自變量,職業認同感作為因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工作壓力及文化程度是中醫醫院護士職業認同感的影響因素(<0.01)。共線性診斷結果容差>0,VIF<10,表明回歸分析結果可信。見表3。

表3 中醫醫院護士職業認同感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護士參加護理工作的原因不同,職業認同感存在差異。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出于對護理工作喜愛而參加護理工作的護士的職業認同感得分要高于因為其他原因而選擇護理工作的護士。職業價值觀反映了護理人員對職業的認知與態度。護士對護理工作的喜愛是一種積極的職業價值觀,體現了護士在進入護理職業前對職業的認知和認同情緒,這種情緒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護士對護理工作的態度,有助于護士形成穩定的職業情感,提高護士的職業認同感。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文化程度是護士職業認同感的影響因素之一。專科學歷的護士職業認同感高于本科及以上學歷的護士。護士的文化程度會影響自我職業定位。本科護士僅從事與中專和大專技能型工作,容易導致護士出現職業挫敗感。臨床護理工作中事務性工作較多,文化程度越高的護士越傾向脫離臨床護理,走向管理崗位。然而護士從臨床轉向管理崗位,學歷只是護士晉升的基本條件之一,還需要通過臨床鍛煉,深入了解臨床護理工作重點、細節及各種護理行為模式,不斷積累經驗,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和事務協調、處理能力。從職業認同感總得分來看,中醫醫院護士得分為(97.78±15.53)分,低于綜合型三甲醫院護士及護理專科門診護士。有研究結果表明,中醫醫院護理隊伍整體學歷和職稱結構呈現出西醫為主的特點,這與目前高校學歷教育上主要為西醫護士,中醫護理相較于西醫護理在專科護士培養方面發展比較緩慢有關,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護士的職業價值觀。良好的職業認同感是建立在正確的職業價值觀的基礎之上的,健康穩定的職業價值觀的形成需要護士在進入臨床之前對護理工作有正確的了解,在深入臨床護理工作的過程中對護理工作進行較深刻的思考。護士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不只是護理教育者的責任,也是護理管理者的責任。醫院及護理管理者可通過提供社會支持和提升職業價值觀,提高護士的職業認同感。護理教育者在校期間就應對護生開展專業學習,幫助護生正確了解臨床護理工作任務、職責,學會去感受臨床護理工作的價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護理管理者在護生進入臨床護理工作后,應加強職業教育,提高護士職業技能,加深對護理行業的認識,合理安排護理崗位、分派工作,針對護士個人能力、性格、素質等進行個性化管理,提升護士個人成就感,從而提高職業認同感。
工作壓力是中醫醫院護士職業認同感的重要影響因素,工作壓力越大,職業認同感越低。護士工作壓力是指護理工作中的各種客觀現實要求與護士的生理、心理狀態及個人反應能力之間不相適應的一種心理失衡狀態。護士承受的工作壓力主要來自于護理工作與人際關系等方面。一方面,臨床護理工作量大、夜班多,且護理行為直接影響到患者的生命健康,護士在工作過程中必須長時間保持高度緊張狀態,以保證臨床護理質量。另一方面,護理工作瑣碎,護士完成專科護理工作之外,還需要進行病區管理、住院費用管理等工作,直接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交接各種事務,由于疾病原因,部分患者及家屬情緒緊張,極易因治療、費用與護士發生糾紛。此外,醫院對護理要求高,各種檢查、考核項目繁多,也進一步加重了護士工作壓力。工作中的要求以及付出與回報不匹配時,導致職業緊張,引起職業倦怠。長期承受較大的工作壓力,容易使護士出現頭痛、倦怠、健忘、易激惹、睡眠障礙等精神癥狀,甚至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從而對護理職業產生懷疑、逃避,甚至抵抗情緒,加重護士對護理職業的不滿,降低護士職業認同感,引發護士離職。從醫院角度來看,應提高對護理隊伍的重視,改善護士執業環境,加強信息化建設,減少護士工作量,還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讓患者能通過手機實時了解個人治療所產生的各項費用,盡量避免護士因催繳費用等工作與患者產生沖突;增加對護理工作的投入,給護士提供更多參加學習交流的機會,開闊視野、開拓思維,充分挖掘護士的潛能。作為護理管理者,應加強護理人力資源建設,可通過招聘醫療護理員,輔助護士完成部分生活照護及病區管理等工作;提高護理管理質量,避免過多重復檢查,暢通溝通渠道,及時發現、解決問題并進行跟蹤反饋;同時還應重視護士心理狀態,引導護士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工作中的挫折,從生理到心理減輕護士工作壓力,提高護士職業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