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浩軍
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漫步在綠意蔥蘢的孤江河畔,眼前呈現(xiàn)一幅“魚在云中游,鳥在水里飛”的生態(tài)畫卷,令人賞心悅目。
我端著相機靠近水面尋找最佳拍攝機位。“河水太清澈,魚兒看見人影會被嚇跑,不要過來,謝謝!”不遠處一位正在釣魚的老人打著手勢小聲說道。
這里是地處贛中腹地的永豐縣龍岡畬族鄉(xiāng),這里是中央蘇區(qū)第一次反“圍剿”首戰(zhàn)告捷之地,這里“紅色歷史、藍色民俗、綠色生態(tài)”交相輝映,是江西生態(tài)旅游前50強鄉(xiāng)鎮(zhèn),獲評“國家級生態(tài)鄉(xiāng)鎮(zhèn)”。
“好生態(tài)成就畬鄉(xiāng)‘綠富美’,‘綠林好漢’雷水保應記頭功!”畬民新村的蘭邦寧笑著豎起大拇指。今年62歲的雷水保是鄉(xiāng)政府的水保員,這位21歲參加工作的老黨員退而不休,繼續(xù)在為水土保持綠化奉獻余熱,鄉(xiāng)親給他取了個“野名”:綠林好漢。

▲森林村莊綠滿眼簾
初夏時節(jié),我專程采訪雷水保。行走在林蔭山道上,耳畔泉水叮咚、鳥兒嘰喳,宛如一曲秘境樂章。來到密林深處,找到正在忙著清理防火帶的雷水保。他中等個頭,臉龐黝黑,頭上夾雜少許白發(fā),雖然年過花甲,但精氣神良好,做事動作麻利。
“要采訪我的先進事跡?嘿嘿,我沒什么可宣傳的。家鄉(xiāng)水土保持生態(tài)建設之所取得成效,主要得益于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得益于鄉(xiāng)親們的支持配合。”雷水保擦了一把額頭上的汗珠,繼續(xù)勞作。
“快12點了,回家吃中飯吧。”“這里離家較遠,回家耽誤時間,我?guī)е垇淼摹!薄案审w力勞動累啊,你不用午休嗎?”“吃完飯?zhí)稍诖髽湎碌牟莸厣喜[一會兒,這里空氣清新,是天然氧吧,比睡在家里的床上愜意。”“今天你的侄孫雷澤泉結婚,不回家喝喜酒?”“唔!怎么忘了這事,走,我們一起去吃喜宴。”
步入熱鬧的小樓房,婚禮正在進行中。新郎雷澤泉、新娘蘭云溪都是本地土生土長的青年,這對青山碧水滋養(yǎng)的新人顏值生輝。新郎英俊挺拔,氣質如山,神采煥發(fā);新娘身姿婀娜,清靈似水,笑若甘泉。
飲下一杯用泉水泡的畬鄉(xiāng)白茶,味道醇厚濃郁,清新爽口。筍包、薯包、孤江魚、艾葉餅、烏飯......這些畬鄉(xiāng)傳統(tǒng)美食,讓人大飽口福。“哈哈,你們吃的清蒸魚是我今天釣的,吃不出腥味吧。好山好水出好魚!”我上午在孤江遇到的釣魚老人笑道。
“澤泉前年大學畢業(yè),回到家鄉(xiāng)擔任水保員,令人欣慰!”吃完中飯,雷水保出發(fā)去巡山護林,防止森林火災和林木盜伐,與隨同的我們邊走邊聊。
由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1974年和1992年的公約對波羅的海沿岸國如何攜手共同對抗波羅的海海洋污染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做出了細致、清晰、周全的規(guī)定和安排,加上公約設立赫爾辛基委員會、重視科學技術成果的引入、靈活利用區(qū)域和國際組織、不斷自我更新的特色,開啟了波羅的海沿岸國在海洋環(huán)境保護領域的正式合作,為持續(xù)數(shù)十年并取得積極進展的波羅的海環(huán)保實踐,提供了極為關鍵的框架性法律保障。
棗樹、石榴樹、桔子樹、杏樹、山楂樹、枇杷樹......一路花果飄香。“這片果園以前叫愛情林,我結婚時倡議創(chuàng)建的,和妻子栽下了第一批樹苗,共147株,寓意一世情。澤泉新婚種果520株。”雷水保說,10年前已將愛情林更名為愛情百果園,本地喜結連理的新人都要來這里栽種象征愛情的果樹、花卉,讓水土流失嚴重的荒山變成了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青的美麗鄉(xiāng)村生態(tài)旅游景區(qū)。
沿著山脊行進,宛如徜徉在綠色海洋中。山林郁郁蔥蔥,綠得生機盎然,綠得沁人肺腑,綠得神清氣爽。目光所及之處,難以看到黃土裸露的山體。
山無綠兮水無清,風既毒兮沙亦腥。“我的少年時代,這里大部分是荒山禿嶺,成了水土流失的江南紅色沙漠。孤江晴天變小溪,雨天河水渾濁不堪。”雷水保回憶道。
那段時期,很少有人外出務工,包括龍岡畬族鄉(xiāng)在內的孤江流域群眾窩在家鄉(xiāng),日常主要干兩件事:種田、砍柴,當時縣域內無水電、火電、風電和沼氣,買不到液化氣,唯一的生活燃料就是柴草。隨著人口的增多,柴火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樹木越砍越小,越砍越遠,越砍越少,后來連荊棘也砍來當柴燒,把樹蔸也挖回家燒火爐取暖。
群山失去植被,人們飽受水土流失之苦。久晴少雨,山泉斷流,溪河干涸,村民到處找水喝;久雨少晴,山洪肆虐,泛濫成災,住在孤江河畔的村民提心吊膽。鳥兒在山頭盤旋幾圈,找不到樹做窩,飛走了。山谷中的耕地跑水、跑土、跑肥,農作物收成微薄。晴天易旱,雨天易澇,一些水田變旱地,只能種植紅薯、芝麻、花生等耐旱作物,一年有近半時間吃不上米飯。

▲孤江鳥影
有一年隆冬時節(jié),萬物凋敝,枯水期荒山禿嶺間的田野農作物稀少,一頭野豬餓得不行,被迫進村尋找食物。野豬悄悄溜進一家農戶門前的菜園中,不料還未張口吃菜就被戶主發(fā)現(xiàn),大聲疾呼打野豬,在家窩冬的村民們聽到呼喊聲,頓時來了精神,傾巢而出,手持刀具或棍棒拼命圍捕,野豬被嚇壞了,慌不擇路地沖進孤江,陷入沼澤,動彈不得,被村民們活捉。當時村民每月難得吃上一頓肉,見到送上門的野味哪能不興奮。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改革開放送春風。農村實行分田到戶分山到戶,原先屬于集體的大部分山田經(jīng)營權變?yōu)樗接校僖膊荒芤姷綐淠揪腿我饪撤ィ迕駛冮_始在自己分得的荒山上植樹造林,結束了只砍不栽的掠奪性砍伐。
幾年后,從水校畢業(yè)的雷水保回鄉(xiāng)參加工作,擔任鄉(xiāng)政府水保員。水保,這個名字是他父親取的,雖然有些土氣,但雷水保從來沒有想過要改名。他的兄弟姐妹的名字都帶“水”,如水根、水秀、水興、水清,寄托著父親對林茂、水足、糧豐的美好愿望。父親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帶頭營造水土保持林,鼓勵后輩考取水利院校,畢業(yè)后回鄉(xiāng)為水保綠化貢獻力量。
隨著改革開放的持續(xù)深入,隨著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永豐縣在治山理水的同時,加速水力發(fā)電、風力發(fā)電、光伏發(fā)電等清潔能源工程建設步伐。如今,砍柴燒火做飯的村民越來越少了,使用電炊具和液化氣做飯的村民越來越多了,做飯不再被燒柴的煙塵熏得灰頭土臉。
雷水保帶著我們環(huán)繞巡山,不走回頭路。夜幕降臨,回到起點。“我沒有發(fā)現(xiàn)一棵樹木被砍伐,只栽不砍,沒有回報,群眾植樹造林有積極性嗎?”“生態(tài)公益林不允許砍伐,村民自造林且未劃入公益林管轄范圍,要砍伐必須先經(jīng)政府批準,只能間伐并及時補栽樹苗。只栽不砍的回報大著呢,鄉(xiāng)親們早已嘗到甜頭......”
營造水土保持林,目的不是賣木材賺錢。荒山坡地得到充分綠化后,植被發(fā)揮出良好水土保持作用,山泉長年不息,孤江水位穩(wěn)定,即使下暴雨,洪水也不再像以前來得兇猛,沒有那么渾濁,保障了群眾的飲水安全和防汛安全。隨著山林涵養(yǎng)水源能力的提高,林區(qū)的耕地實現(xiàn)保水、保土、保肥,農作物旱澇保收。
近年來,龍岡畬族鄉(xiāng)調整水土保持工作思路,改變以前以種植松樹、闊葉樹為主的造林方式,因地制宜營造水土保持生態(tài)經(jīng)果林,不砍樹也能直接產(chǎn)生經(jīng)濟效益,治山治水又致富。雷水保將愛情林更名為愛情百果園,正迎合了新時代水土保持生態(tài)建設要求。
要想家鄉(xiāng)富而美,必須植綠和護水,已成為畬鄉(xiāng)兒女的共識。山水共治,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畬民們正在鄉(xiāng)村振興的綠色發(fā)展之路上腳踏實地加油干,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穩(wěn)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