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倫
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出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生的有用人才。公安機關是人民民主專政的重要工具,是具有武裝性質的治安行政和刑事司法力量。公安機關這個“刀把子”掌握在誰的手中事關國家安危、人民民主專政政權安危、人民群眾安危冷暖。要鞏固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維護人民民主專政政權的穩定和國家的安全,公安機關這個“刀把子”就必須要牢牢地掌握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的手中。公安院校作為培養人民忠誠衛士的搖籃,在教學中必須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必須要高舉“公安院校姓黨”的旗幟,培育出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的人民衛士,要真正成為落實我國教育根本任務要求的模范踐行者。《公安學基礎理論》作為公安學的專業基礎理論課程,是研究和學習公安類學科的理論基礎,是公安工作的指導理論,是公安專業學生入校學習的入門課程。該課程的重要學科地位就決定了其擔負公安院校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鑄魂立警的扣子”的巨大責任,承載著把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的公安工作總綱領精神熔入公安學子頭腦,培育學子扎實的專業理論功底的巨大使命。
在《公安學基礎理論》課程教學中采用課程思政的教學模式將豐富該課程的教學,使該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也將更好地促進該課程去完成擔負的鑄魂立警的巨大責任和使命。
作為公安院校學生入門學習的專業基礎理論課,《公安學基礎理論》在課程思政教學中應牢牢把握“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的公安工作的總綱領和“有鐵一般理想信念、鐵一般責任擔當、鐵一般過硬本領、鐵一般紀律作風”的隊伍建設的總目標來結合課程基本知識體系開展教學,以幫助學生自己扣好從警的“第一粒扣子”和完成肩負的課程知識教學的使命為要求,實現對學生政治素質培養的目標、知識能力培養的目標和事業情懷培養的目標。
《公安學基礎理論》在課程思政教學中必須要將“四個意識”“四個自信”“兩個維護”等意識融合在基礎知識中、融和在案例分析中進行講授,幫助學生扣好鑄魂立警的第一粒政治思想扣子。該課程可以在公安歷史沿革的教學中把人民公安發展史同中國共產黨拋頭顱、灑熱血帶領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民主專政政權,完成社會主義的改造,進行改革開放建立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斗史相結合進行講授,讓學生深刻理解人民公安發展史就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建立、發展和壯大的一部保衛人民民主革命成果、維護人民當家作主地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保駕護航的無上光榮的公安史;在公安機關性質的教學中,讓學生深刻理解公安機關性質的階級屬性是人民性,根本政治屬性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絕對領導;在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則的教學中,讓學生深刻理解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則即堅持中國共產黨的絕對領導是由公安機關性質的階級屬性和根本政治屬性決定的,是公安機關戰勝困難、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的法寶;在有關公安機關政治紀律的教學中,讓學生深刻理解“四個意識”“四個自信”“兩個維護”等的深刻含義,把“四個意識”“四個自信”和“兩個維護”等政治意識熔入頭腦,體現在以維護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為首要政治任務,“公安機關必須姓黨”,不得做有損中國共產黨和人民利益的任何事情的行動上等。該課程通過課程思政的教學,要達到培育學子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堅強信念;堅決捍衛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和人民民主專政政權穩定的忠誠品質,并以政治建警為統領,加強政治意識和政治規矩建設,進一步推動隊伍紀律作風建設等,努力為把公安院校學子鍛造成為有“鐵一般理想信念”和“鐵一般紀律作風”的預備警官打下堅實的基礎。
《公安學基礎理論》在課程思政教學中必須要加強學生對公安類學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的掌握,使學生能夠把握公安工作的基本規律和掌握公安工作的相關政策,深刻了解和掌握公安機關的歷史發展、性質、職能、職責、任務、職權、管理體制;公安工作根本原則、根本方針、根本路線、基本政策;公安機關的隊伍建設和監督;公安的改革與發展等,促進學生養成善于學習和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為學習后續公安專業課程、提高專業技能和素質打下堅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并通過該課程的學習樹立學生正確的政治意識、警察意識、法治意識、民本意識和提高學生運用公安學基礎知識和觀點分析復雜公安現象的思辨能力;努力為把公安院校學子鍛造成為有“鐵一般過硬本領”的預備警官打下堅實的基礎。
《公安學基礎理論》在課程思政教學中通過講述我國公安機關建立的輝煌歷史、可歌可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爭先恐后涌現出的一批批當代英雄模范的事跡和發生在身邊的一些掃黑除惡、匡扶正義的典型案例,來提高學生對光榮的公安職業的認同感和增強學生投身于崇高的人民公安事業的事業心。這樣通過厚植學子對人民公安事業熱愛的情懷來樹立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和養成甘于奉獻的精神,努力為把公安院校學子鍛造成為有“鐵一般責任擔當”的預備警官打下堅實的基礎。
為了更好地發揮《公安學基礎理論》課程鑄魂立警的效果,在教學中應當全過程、全方位地融入課程思政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課堂設計、課堂教學和課后輔導等各個環節潤人無聲。
一堂課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首先是取決于其教學前的課堂設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應該教授學生什么知識?應該如何教?該課堂應該取得什么樣的教學效果?這些都應在課堂設計中解決。《公安學基礎理論》在采用課程思政的模式進行教學時,一定要在課堂設計時遵循“公安院校姓黨”的根本政治屬性,應在教授學生學科知識的同時也要將“四個意識”“四個自信”“兩個維護”“愛崗敬業精神”等意識熔入到學生的頭腦中,將厚植學生投身崇高公安事業的情懷作為教學目標。在課堂內容設計上要深度挖掘課程思政元素,一定要設計好哪些知識點可以和哪些對應的思政元素有機結合,哪些知識點可以啟發學生哪些政治思想認識等,要讓這些元素成為該課課程思政教學的切入點和發光源,使專業知識和思政教育深度地有機結合,堅決防止牽強附會,真正做到教學堂堂有思政,學生堂堂受德育。
《公安學基礎理論》在采用課程思政的模式進行教學時應充分考慮在課堂教學中巧妙地把學科知識和思政育人有機地結合起來。這種結合不僅要做到形式完美,更要做到內容真實地有機結合。例如在講解公安機關的性質時,教師要結合公安機關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建立、發展的歷史,深刻地闡述其根本屬性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當家作主革命政權的性質所決定的。因此,公安機關必須要絕對聽從黨的領導,誓死捍衛人民民主專政政權的穩定。在講解公安機關新時期的任務時,教師要深刻地闡述公安機關維護國家政治安全是由公安機關的性質和基本職能所決定的,要讓學生深刻地領悟公安機關是由我黨領導的政治機關,對黨忠誠、對人民忠誠、對社會主義制度忠誠的政治性是公安機關的第一屬性。這樣通過把學科知識和思政教育有機地結合進行講授,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公安機關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政治機關的深刻認識。在講解公安民警職業道德時,教師可以充分的聯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在進行案例講解分析時,教師可以充分地聯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平等、公正、法治等,以此來加深學生在學習學科知識的同時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和認同,進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在該課程的實踐教學中通過參觀與公安英雄人物相關的一些圖片展、聽取與公安英雄人物相關的感人事跡和實地訪談優秀民警等活動,營造學生尊崇英雄、學習英雄的濃郁氛圍,樹立學生爭當英雄的志向。該課程在課程思政教學中通過巧妙地把學科知識和思政教育有機地深度融合,在潛移默化的影像中能達到德育和智育最佳的協同效果,做到潤人細無聲。
對學生的課后輔導也是該課程實施課程思政育人的一塊戰略陣地。在課后輔導中,要充分地融合課程思政的理念,引導學生多讀一些與教學有關的紅色經典著作;多看一些與課程有關的正能量書籍;多分析和思考一些與教學有關的公安民警秉公執法、除暴安良,為老百姓熱情服務、無私奉獻的典型案例和感人事跡;多參與一些“立警為公、執法為民”的討論,通過這種潛移默化的引導,能熏陶學生崇警向上的情操,開啟學生愛黨、愛民、愛崗的心靈。
課程思政融入《公安學基礎理論》課程教學是一種新的嘗試和探索,為了實實在在地取得課程思政的教學成果,實現鑄魂立警、立德樹人的成效,在教學中需要具備以下三方面條件:
教書育人是一種職業,更是一種情懷。教學是一份極其清苦的工作,如果想把學生教好得需要老師能犧牲自我,一心一意引導和培育學生。在《公安學基礎理論》課程思政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在課堂設計、課堂教學和課后輔導上下功夫,需要在“線上”和“線下”等多領域上下功夫,需要在巧妙地把學科知識的傳授和思政育人的工作有機結合上下功夫,需要在培育學生成才和警察靈魂的塑造上下功夫等。因此,教師像這樣用真心和真愛去培育學生時必定會傾注許多時間和精力,這就需要老師必須擁有立德樹人和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懷。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公安學基礎理論》課程實施課程思政教學的老師必須要不斷自我提高思想政治理論水平、道德情操和學科知識水平。因為只有不斷致力于自我教育時才能教育好別人。教師首先必須要有正確的政治思想覺悟、堅定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在政治意識、政治思想、政治原則和政治紀律上自覺地增強“四個意思”“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是共產主義事業和人民公安教育事業的堅定追隨者。教師只有政治思想、道德情操和學識水平處在高處,才能在教學和生活中做到言傳身教,影響學生、教育好學生。如果教師思想政治理論水平和素養不高、學科知識不淵博,在課堂設計和教學中就不能夠充分地挖掘課程思政的元素,就不可能更好地做到思政教育和學科知識傳授的有機結合和深度融合。如果教師師德師風不良,就不可能得到學生的推崇進而失去模范的引領作用。因此,教師必須要不斷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理論水平和素養,加強道德情操修養,注重學科知識水平的提升。只有這樣才能在該課程的課程思政教學中做到游刃有余,實現最佳的課程思政教學效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充分發揮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我們可以在教學中利用信息化科學技術手段來構建“線上+線下”的混合式課堂;利用信息化科學技術手段來豐富教學內容表達的方式。這樣就能通過“線上”和“線下”、“課堂”和“課外”多塊陣地來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內容表達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程思政教學的效果達到最優狀態。如何建好混合式課堂?如何在教學中充分運用信息化科學技術手段豐富教學內容的表達方式?這需要不斷加強對授課老師使用信息化科學技術手段進行教學的培訓,通過培訓來不斷提高教師使用信息化科學技術手段教學的能力。
《公安學基礎理論》課程通過課程思政的教學模式,能達到德育和智育的協同效果,能夠幫助學生扣好鑄魂立警的“第一粒扣子”,更為學生打下堅實的學科專業理論基礎,植下投身于崇高人民公安事業的情懷,最終成就一批批愛黨、愛國、愛民的忠誠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