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體時代,新媒體作為一種全新的媒體形態,已滲入人們的日常工作、生活中,給廣播電視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新媒體環境下信息的傳播速度更快、傳播范圍更廣。廣播電視編導作為節目的策劃人員,肩負著重大使命。廣播電視編導要順應時代趨勢,與時偕行,積極創新,保證策劃出質量更高的廣播電視節目。文章闡述新媒體的含義,分析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行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利用新媒體技術、引進專業編導精英、提高廣播電視節目質量、摒棄陳舊的運營理念等路徑,以編導策劃出更讓受眾喜愛的電視節目,推動廣播電視多元化發展。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媒體形態;廣播電視;編導策劃;創新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13-0195-03
媒體是幫助人們交流、傳播信息的載體,包括各種工具和渠道中介。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區別在于信息的傳播更便捷[1]。新媒體是傳統媒體的新形式,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然后通過電腦、手機等載體實現互動傳播的一種全新的媒體形態。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新媒體的概念也在不斷更新和完善。現階段,新媒體已與受眾融為一體,受眾的工作與生活都與新媒體緊密相連。
時代不斷進步,新媒體也要推陳出新,需要從不同方面創新發展。
在呈現形式方面,從視頻化發展到直播化,從早期的電視節目發展到發布原創視頻,再到目前流行的直播帶貨。
在內容方面,從移動社交發展到移動新聞,從移動音視頻發展到移動化新聞資訊。
在受眾方面,從年輕化發展到全年齡段。近年來,空巢老人不斷增加,新媒體能讓他們融入社會公共生活之中,增強歸屬感。
在技術方面,從智能化發展到反思智能化,受眾基于大數據帶來的生活便利開始考慮個人隱私保護問題。
在服務方面,從個性化到多渠道,受眾越來越重視個人需求的多變性和媒體的可靠性。新媒體的定義是非常寬泛的,它未來的發展具有無限的可能性。
新媒體有著與傳統媒體差異較大的特點。
一是移動性較強。移動互聯網時代,新媒體可以通過不同的傳播載體隨時隨地傳播信息,如手機、數字電視。
二是個性比較強。不同的傳播載體有不同的展現形式、不同的人物個性和品牌個性,新媒體傳播是個性的傳播。
三是實時信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在互聯網傳開,且受眾都能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增進了媒體平臺與受眾之間的互動。
四是傳播方式更加多元化。信息傳播不再局限于圖片、文字、視頻,可以通過音頻、短視頻、直播的方式傳播信息。
(一)影響力大大減弱
廣播電視節目的發展與媒體環境和電信產業緊密相連。新媒體時代,為了讓廣播電視媒體走得更遠,應當加深三者之間的聯系,但現階段廣播電視節目與新媒體之間存在一定的利益沖突。
隨著時代的發展,手機慢慢成為改變人的行為方式的一個重要工具;電視臺的發展也面臨著新的挑戰,電視節目的影響力大大減弱;報紙、雜志、廣播等傳統媒體已經被異軍突起的門戶網站、短視頻平臺和移動端嚴重沖擊。
(二)編導人才緊缺
對于廣播電視臺來講,人才是電視臺發展的源動力,高質量的電視節目離不開優秀編導的精心策劃。時代不斷進步,廣播電視編導不應該故步自封,應與時偕行,順應時代潮流,努力提高自身綜合能力。現階段,年長的廣播電視編導已經沒有更多的優勢和競爭力,而電視臺由于廣告收入的降低,留不住年輕有為的編導人才,很多年輕的編導到了電視臺以后謀劃著將來如何跳出電視臺,到一個新的平臺展示自己的才華,這就導致現在電視臺無法推出高質量的電視節目。
老一輩的編導等著退休,沒有任何創新力和活力;年輕的編導不愿意去電視臺發展,導致廣播電視編導人才緊缺。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受眾對美的定義有了新的認識,生活格調也有所提升,因此對廣播電視節目的質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老一輩的編導無法理解年輕人的想法,節目策劃達不到預期效果。另外,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編導需要熟練掌握各種新穎的信息技術,但電視臺并沒有針對相關內容提供培訓機會,這就導致編導的工作能力無法持續提高。
(三)整體行業結構分散
目前,廣播電視行業結構在區域上不夠統一,同一省份不同市區的廣播電視媒體相互獨立、各自運營。每家廣播電視媒體運營方式也各不相同,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市級、縣級廣播電視媒體大多規模小,實力也較弱,電視節目也比較陳舊,缺乏新意。在新媒體時代,這種分散式的行業結構必然會影響廣播電視媒體的整體發展,增加了廣播電視編導策劃創新工作的難度,各廣播電視媒體資源未實現整合共享,無法合理利用,這必然會影響廣播電視媒體的創新發展。
新媒體時代,省內各大廣播電視臺應達成戰略合作,在充分發揮各城市廣播電視臺資源優勢的基礎上,通過一系列深度合作,整合城市廣播電視臺的資源,探索新的路徑,增強廣播電視臺的影響力和發揮商業價值上的重要作用,彰顯媒體社會擔當,秉持開放合作理念,形成合作共贏的局面,這樣才能讓廣播電視媒體在未來走得更遠。
(四)運營理念陳舊
廣播電視節目大多都是由新聞、電影、電視劇等構成,而新聞更多是拍攝當地政府的一些會議,或者是領導到哪里去視察工作,而反映民生大事、小事的新聞欄目并不多,老百姓更加關注的是身邊的事。當然,國家廣播電視媒體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宣傳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將黨委、政府的聲音傳遞給人民群眾。地方廣播電視媒體是傳承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載體,但是在市場化運作的情況下,沒有收視率就沒有廣告;沒有廣告,電視臺的效益自然就會下降,廣播電視媒體更難編導策劃出精良的節目。
另外,廣播電視播放電視劇和電影,受眾并不能夠跟隨自身意愿點播,只能被動地觀看,觀看過程中還會出現廣告,影響受眾的觀感。
而新媒體時代,很多視頻網站上有許多受眾喜歡看的電影和電視劇,開通會員中間就不會有廣告,這也是受眾放棄廣播電視的主要原因。廣播電視收視率下降必然會影響廣播電視媒體的運營。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媒體應當及時摒棄陳舊的運營理念,跟上互聯網發展的步伐,與時俱進,及時轉變運營理念,編導策劃出更讓受眾喜愛的電視節目。
(一)運用新媒體技術,帶動廣播電視多元發展
新媒體是一種云端的服務,它幫助受眾和電視搭建了一個橋梁,讓互助變成雙向,新媒體幫助廣播電視實現更好的傳播,讓這種傳播更有溫度[2]。電視仍是現階段影響力最大的傳統媒介,黨和國家大政方針都需要靠電視這個傳統媒介實現全方位的宣傳。
新媒體的興起加速了傳統媒體改革創新的步伐。廣播電視為了更長遠地發展,應與時俱進、積極創新,運用新媒體技術,實現自身的多元化發展。廣播電視深度融合新媒體技術,依托大數據與媒體優勢,拓展新渠道,提高廣播電視節目的收視率。廣播電視編導應順應時代發展趨勢,拋棄傳統思維,借力新媒體技術編導策劃節目[3]。
兩者的有效結合有助于廣播電視編導策劃出質量更高的廣播電視節目,如央視新聞新媒體中心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發起微博話題“共同戰疫”,話題閱讀量超108億次;上海廣播電視臺《我們在行動》打造了“媒體+產業+精準扶貧”的新模式,開創了“電視+電商+新媒體”融合的新思路;湖南廣播電視臺娛樂頻道MCN成為第一明星娛樂MCN等,新媒體技術帶動了廣播電視多元化發展。
(二)引進專業編導人才,完善人才管理制度
優秀的編導人才應具備以下幾種品質。
一是應具有網感,對網絡上的熱點要了如指掌,進而積極收集選題或者尋找爆點,前者決定拍什么,后者決定怎么拍。
二是文案能力要強,編導就像編劇,需要把欄目的腳本寫出來。
三是必須具備極強的策劃能力和邏輯思考能力,編導也是一個導演,需要和拍攝、剪輯配合,也需要整體掌控整個欄目。大部分編導會親自拍攝和剪輯視頻。
四是要懂現在各個新媒體平臺的具體玩法和熱點,清楚各個平臺的運營手段和平臺受眾的喜好。
目前我國電視臺存在嚴重的人才缺失問題,老一輩的編導人才已經不能滿足電視臺發展的需求,電視臺應引進專業的編導人才,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完善的人才管理制度才能提高電視臺的運營效率,進而最大化利用人才資源。
廣播電視臺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措施引進專業編導人才[4]。一是電視臺可以與當地高校合作,根據實際需求定向培養編導人才。高校學生具備基本的文案編輯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時又有很好的網感,又非常愿意學習,對編導這個職業充滿向往。二是招聘新媒體平臺負責編導工作的精英,這些精英對新媒體的認知更加全面,也更具有網感。三是應定期組織員工學習新媒體相關的知識。
(三)提高節目質量,保持競爭優勢
一檔精良的廣播電視節目離不開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前期策劃。編導和制片人會商討節目的臺本、環節、舞美要求、包裝制作和燈光效果等內容。
第二步,現場錄制或者直播演練。編導、攝像、舞美、燈光、音視頻、化妝等各個工種也要搭配得完美無瑕,這就涉及項目統籌和流程把控,欄目編導要有序、高效、順利地推進各項工作。
第三步,后期剪輯。節目錄制完成后,編導和后期剪輯師對接,溝通剪輯腳本,要根據現場的場記剪輯一個個單獨的素材,連接成一個線性的節目,隨后添加片頭片尾、字幕條和角標等包裝,最后再調音調色等,最終制成成片。
三個步驟中最難的是初期節目的策劃,這關系到整個節目的制作質量,需要編導從無到有想出一個節目的內容方案。編導可以通過觀看優秀節目尋求靈感,也可以根據最熱的社會新聞深挖原創。在策劃初期,編導應把受眾的喜好放在首位,從受眾出發,盡可能滿足更多受眾的需求,制作出受眾喜歡的節目,這樣才能提高廣播電視的收視率[5]。
除此之外,編導也要保證節目的專業性。廣播電視節目大致可以分為兩類:新聞類節目和綜藝類節目。兩類節目策劃的側重點各不相同,新聞類節目要注重新聞報道的真實性,盡量專業化開發各個行業。娛樂類節目則要把握時代潮流,正確把握社會輿論方向。
廣播電視節目編導也需要與當地的文化緊密結合,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廉政文化,弘揚清風正氣,傳播文化自信,全方面提高節目質量,盡可能策劃出更加優秀的廣播電視節目,保持廣播電視的競爭優勢。新媒體時代,提高節目質量才是廣播電視媒體多元化發展的有效途徑。
(四)樹立全新的運營理念,確保專業化
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媒體應樹立全新的運營理念,最大限度發揮廣播電視媒體傳播面廣、感染力強的優勢,勇于創新,鞏固媒體行業領軍地位,契合受眾對廣播電視媒體的期望,為當地受眾接受[6]。
廣播電視編導要改變思維方法,全面認識傳統媒體到新媒體的迭代更新,將廣播電視編導策劃與新媒體深度融合,加速推進網絡平臺建設,實施全媒體傳播工程,重視節目內容質量,以新媒體技術為支持,推動廣播電視媒體的改革創新。廣播電視編導策劃對自身要有清晰的認知定位,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制作受大眾歡迎的精良節目。
另外,廣播電視媒體應專業化,明確電視臺內部員工職權。原來頻道制條件下,一個頻道內部既做經營又做內容,新媒體時代應把內容與經營分開,突出專業化。在內容生產方面把公益性的內容做好做精,做出影響力,做成品牌。在經營方面專業化開發各個行業,實現一切工作的專業化。電視臺內部制定相應管理制度,保證職權分明,保證各部門都在規章制度內履行工作職責。
新媒體的快速發展給廣播電視帶來了巨大的生存壓力,也向眾多廣電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應對挑戰,廣播電視媒體要勇于創新,積極改革,以新媒體技術為支撐,逐步實現整體向新型主流媒體的轉型。
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網絡知識不斷更新,廣播電視編導為了更好地滿足工作需求,也應與時俱進,不斷學習,積極學習新媒體相關知識,增強專業能力,提升履職能力。在欄目策劃時積極運用新媒體技術,帶動廣播電視多元發展,提高節目策劃質量,策劃出優秀的節目。廣播電視臺應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引進專業的編導人才,樹立全新的運營理念,實現傳統媒體向全媒體的轉型,明確廣播電視未來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 呂煥斌.湖南廣播電視臺:以新媒體發展推動傳統媒體破局[J].傳媒,2020(2):22-23.
[2] 張小惠.全媒體時代城市廣電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J].西部廣播電視,2021(22):32-33.
[3] 王慶.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編導在節目制作中的創作技巧探究[J].新聞傳播,2021(12):143-144.
[4] 王麗麗.小議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編導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才智,2014(18):11-12.
[5] 王勇,王冠男,戴愛紅.論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主流媒體傳播力的提升[J].中國廣播,2016(3):15-16.
[6] 倪妮.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編導工作的改革與創新研究[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21(10):21-23.
作者簡介?石浩然,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廣播電視編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