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義
(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南關學校,甘肅張掖 734000)
小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勞動知識和技能,但當前學校、社會及家庭普遍未能充分意識到勞動教育對小學生成長的重要性。通過勞動教育可以使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勞動觀念,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推動其在各方面的發展。其中,將勞動教育滲透到小學科學教學中,可以培養出更多有科學素養的小小勞動者。
勞動教育是人類特有的一項社會實踐活動,是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對自然現象進行改造。勞動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觀,熱愛勞動與勞動人民,掌握勞動知識和一定的勞動技能,逐漸具備較好的勞動習慣。
勞動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勞動精神、勞動能力與勞動素養。勞動精神是指學生對勞動本身價值的一種認識及積極的勞動態度,是勞動教育的核心內容。勞動能力是指學生能具備符合自身年齡階段的勞動能力,掌握一定的基本勞動知識,能做到正確使用常用的勞動工具,并在勞動過程中逐漸增強體力、智力與自身創造力,具備完成勞動任務的能力。勞動素養除包括勞動技能、技巧外,還包括勞動創造中的道德意義與智力內容,是學生對勞動認知、情感態度、相應品格與能力的整合體??梢哉f勞動教育是學生形成勞動素養的基礎,并不是簡單的知識教學或技能訓練,而是包括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等多項內容。
人類通過勞動征服自然,使自身得以代代相傳,可以說勞動是人類生存的基礎。勞動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有著重要地位,可以說人類文化史中有一半多是勞動史。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人們從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但勞動依然是推動人類發展、促進物質文明的重要路徑。通過加強對小學生的勞動教育,可使學生掌握基礎勞動知識,具備一定的勞動技能,提升個人生存能力。
人類最早的勞動關系是通過勞動分工形成的,在此基礎上逐漸衍生為利益與政治關系,勞動在人類進化過程中做出的貢獻是不可替代的。有一些家境一般甚至貧困的學子以優異成績考入名牌大學,能從某一層面折射出一個道理:引導孩子直面現狀并承擔生活責任,非但不會影響其成長,還有可能逐漸轉化為學生執著求學的內在動力,使其能逐漸養成吃苦耐勞的良好品質?,F在之所以會出現很多學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缺乏意志力等問題,主要是因為這部分學生缺少生活感受與勞動體驗,可以說良好的勞動品質與習慣是學生成人成才的基礎。
勞動不僅有利于磨煉學生的意志力,還有利于改造學生的心性,培養學生的愛心。很多小學教室中都貼有“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古訓,但若學生未樹立起正確的勞動觀念,缺少勞動體驗,便對此類標語無法形成情感共鳴。學生正處于價值觀發展的關鍵時期,要加強對學生的勞動教育,引導其投入到勞動實踐中,可使其具備正確的勞動意識,獲得豐富的勞動體驗,成為愛勞動、敢于拼搏、樂于奉獻、懂得感恩的、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勞動教育有著推動學生智力發展的重要價值,但大多數教師并未意識到勞動教育的這一價值。因受到應試教育影響較深,我國中小學普遍存在漠視勞動教育的問題,教師和家長都會將重心放在知識傳授、學習成績提升上,很多家長甚至認為讓學生從事勞動是浪費時間。心智和體質兩者間存在密切的關系,智商本身就由體質和心智共同組成。人類感官的進步需要不斷接受刺激,刺激過少就會導致倦怠和麻木。手與腦兩者之間互為因果、相互促進,所以小學要高度重視勞動教育,以此推動學生智力發展。
近年來我國加強了對小學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并要求各小學積極納入勞動教育內容。雖然現階段我國小學勞動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較多問題,如開展勞動教育的渠道單一、勞動教育定義較為狹窄等。勞動可分為體力勞動與智力勞動,以前小學勞動教育只停留在社會活動、大掃除及值日,或是鼓勵學生在家完成家務,此種教育方式可能會讓學生養成一定的勞動技能,但不利于培養其正確的勞動態度,推動其智力發展。此外,一些教師會將勞動作為一種懲罰方式,若學生未按時完成作業或違反班級規章制度,就必須承擔值日或大掃除等勞動內容,這就導致學生對勞動存在抵觸心理,不利于其培養正確的勞動態度。此外,雖然小學都開設了勞動教育內容,但只是簡單地將其納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再加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本身課時較少,有關勞動內容的課時更是少之又少。要想改變這一種現狀,學??蓢L試在其他科目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下面就城區小學科學教學中勞動教育的滲透策略進行探討。
科學技術的更新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勞動方式,也會改變生產生活。學生在課堂上可以學習到豐富的科學知識,這也是學生作為勞動者必須具備的基礎知識,在今后的勞動中會用到,但目前學生并未意識到這些知識對勞動的重要性。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時要將勞動素養培養目標納入教學目標中,將勞動任務分解到科學各領域知識的學習中,使學生能運用科學知識開展日常勞動。如教師可引導學生借助物理或化學變化知識做好清潔衛生工作與校園及家庭勞動;借助學到的垃圾分類知識處理垃圾。此外,一些學生之所以勞動能力欠佳,是因為其缺乏有效的方法。因此教師在科學教學中可傳授學生一些好的勞動方法,將這一學科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勞動活動,找到最適合的勞動方法,同時還能有效銜接勞動教育與工程領域、技術領域的知識。如引導學生簡單加工和測量身邊的物體;學會使用常見科技產品,體會科技為勞動者帶來的便利。
勞動課程內容貼近生活,且符合社會發展與現代科技發展。在科學教學中經歷探究是重要的教學環節之一,而這一環節包含勞動內容,通過有機結合勞動教育與科學探究,可使學生學習到一定的勞動技能,并對勞動的重要性有所體會,有利于其勞動意識的增強,勞動習慣的培養,最終樹立起科學價值觀。如教學《米飯和淀粉》這一單元,需要學生要對米飯的來歷、主要成分等進行了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對水稻和糙米進行觀察,可讓其在家長的幫助下學會蒸米飯。對于學生來講,在家中會經常見到媽媽做飯,但卻未必懂得做飯的步驟,教師可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以小組為單位探討做飯的步驟,之后再回家由爸爸媽媽指導完成教師設置的簡單任務。此種教學方式可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和探究興趣,積極投入到實際操作中,學會煮飯這一勞動技能,體會到勞動的重要性,并懂得米飯從種植、豐收到制作成熟食的不容易,養成珍惜糧食的良好習慣。
小學科學課程中有部分內容為探究常見生命現象,對植物生長進行了解。只有學生具備一定的勞動技能,才能更好地探究。只有親身體驗生命的成長,學生才能對生命的內涵有所了解,并在此基礎上形成高尚的情操,真心熱愛與善待生命。作為家長和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去體驗生命成長,使其在體驗過程中獲得獨特的享受。要采取有效措施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條件,如在學校空地建立養殖園和種植園,使學生親身參與種植和養殖,教師要做好對學生的觀察工作,結合學生的體驗開展勞動技能教育,使其能樹立起正確的勞動觀與生命觀,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還能有效提升科學教學的趣味性,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在科學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走入自然,接觸更多活潑的生命,去看山川、湖泊、蟲魚鳥獸,在此過程中感受生命的豐富,激發其探索生命的樂趣。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走進農民的生活,與農民展開溝通交流,了解勞動的辛苦,在此過程中樹立起良好的勞動觀念。小學生好動且好奇心重,教師可利用這一特征引導學生跟隨郊區農民學習簡單的勞動技能,體會到在城區無法獲得的體驗。利用好這一契機適當滲透勞動教育,使學生明白在普通崗位上也能獲取成功需要具備一定的科學技術,如農民伯伯需要懂得種植方面的科學知識,此外還要付出辛勤勞動,以及持之以恒的努力,使學生能看到農民身上堅強的毅力,及其為獲得收獲持之以恒的努力。
除開展勞動教育之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到勞動實踐中,可立足于學生身邊的勞動。如引導學生參與家庭勞動、小區勞動以及班級勞動中,在勞動實踐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研究勞動中的學問,還可以邀請身邊的勞動模范為小學生現身說法,講述勞動中的科學知識及技巧等,通過展示勞動技能使學生明白勞動的不簡單,并能做到對勞動成果的尊重,愿意積極投入勞動實踐中。其次,勞動可分為體力與腦力勞動,小學生每天都需要學習思考,進行腦力勞動,但家長、教師則較為忽視學生的體力勞動。長時間缺乏動手勞動,會對學生大腦發育產生不利影響,所以教師必須要轉變傳統思維,注重體力勞動,并要引導學生樹立起體力勞動光榮的正確價值觀。體力勞動也是小學科學教學的內在需求,科學教學需要學生積極參與,并結合學習理論投入實踐。如在進行推和拉這一課程內容的教學時,教師要先清空桌椅,引導學生通過推拉方式將座椅移出。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感受到力的作用,其手動勞動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此外,小學生競爭意識較強,喜歡挑戰一些具有難度的勞動項目,但對于拖地、掃地、班級勞務等簡單勞動興致不高,因為這些勞動項目簡單且每日重復,所以很多學生會對此產生厭倦心理。此種認知是錯誤的,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簡單勞動,可從學科角度引導其明確簡單勞動的意義,發現簡單勞動的價值。同時,重新審視教師引導學生利用科學知識、技能,創造性開展簡單勞動,使其獲得勞動成就的體驗。
小學科學教師要將學生的勞動素養也納入科學學科評價體系中,將勞動教育作為主要評價內容,有機結合過程與結果評價,將評價的激勵作用發揮出來。而通過將學生在科學課程中的勞動實踐表現納入評價中,可使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勞動觀念。勞動素養評價可采用教師評價、家長評價或學生互評相結合的方式,提升評價的全面性和客觀性,發揮評價的導向作用,引導學生對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與改進。此外,在每學期末要結合學生參與勞動實踐活動的具體情況、完成情況、勞動素養提升狀況等,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
只依靠在課程中滲透勞動教育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抓住一切能滲透勞動教育的機會。近年來國家不斷強調減負增效,積極實施了雙減政策,使得學生在課后有了更多時間,必須將這一段時間利用好。學生課后時間的生活場所主要為家庭,科學教師可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聯系,借助多媒體平臺將勞動教育重要性的相關內容發送給家長,使每一位家長都能樹立起正確的勞動觀念,明白勞動教育對子女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推動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滲透勞動教育。如家長可引導子女自己收拾房間,吃完飯后收拾桌椅板凳,小型衣物自己洗等,在其完成勞動任務后及時鼓勵和肯定,激發其的勞動積極性,幫助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并能掌握一定勞動技能。借助家長的力量,可形成家庭學校教育合力,大幅度提升勞動教育成效。
總之,將勞動教育滲透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可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積極參與到腦力和體力勞動中,并逐漸養成腳踏實地、堅持不懈、熱愛生命、尊重生命等良好品質,成為一名具有科學素養的小小勞動者。因此,小學科學教師一定要具備勞動教育意識,并要結合科學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有針對性地滲透勞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