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塵
筆者任團政委期間,總會遇到這樣的現象:基層主官想休假,都要事先打電話溝通匯報一下。每次我都會說,按程序辦即可,不必專門打電話。可是,這樣的電話還是經常接到。
這盡管是一件小事,但很值得關注和思考。休假是官兵的合法權益,基層主官辦理休假事宜,應先向人力資源部門提出申請,再由該部門報相關領導批準即可。像這種可以按規定和程序正常辦理的事情,非要事先打個電話進行溝通,其實是沒必要的。別看只是一個電話,對基層主官來說,也很犯難,他們不只打給一個領導,而且打電話前還得想一想電話怎么打,比如說些什么內容、選擇什么時機等等。由此來看,這樣的溝通成本是不少的,浪費的是時間,消耗的是精力。
溝通是一門藝術。在部隊,溝通的方式通常有兩種:電話溝通和當面溝通。至于選擇何種方式,因事而異。客觀地說,遇有重要、重大事項或者不好把握、不便操作的事情,有時下級需要與上級進行溝通,這樣才能保證信息對稱、方向不偏,控制好火候、拿捏好分寸。但不意味著事事都要如此,尤其是規定很明確、程序很清楚的事情應該直接走流程。現實中,有的基層主官除了休假外,大小事都要想著怎么與上級領導機關溝通一下,常常是要么電話請示,要么當面匯報,更有甚者一件事情兩法并用。這就不能不讓人疑惑,本可以正常辦理的事情,為什么非得打個電話請示,或者跑到當面匯報呢?這樣的溝通成本顯然是額外的。

這種額外的溝通成本,看似是由基層引發造成的,實則與領導和機關也有一定關系。從領導來看,有的認為基層不事先溝通,就是對自己的不尊重,說到底是刷存在感。從機關來看,有的對基層上報的事情,或者辦理不及時,或者卡著不辦理,說白了是官僚習氣作怪。這樣一來,基層就不得不想著法兒進行溝通了,否則事情就辦不好、辦不了。
時間是寶貴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今,部隊任務繁重,基層工作更是千頭萬緒,勢必要求黨委依法決策、機關依法指導、部隊依法運行、官兵依法履職。這就意味著,各項工作任務的正常運轉,應當是領導機關與基層單位之間,在規定框架下、程序軌道上形成的一種默契。倘若非得通過增加額外的溝通成本、運用額外的溝通方式,才能使工作開展好、任務完成好,那絕不是正常的狀態。
簡單問題不能復雜化。降低額外成本、避免額外溝通,除了基層單位要堅持主動作為和強化責任擔當外,作為領導和機關還需要堅持法治思維、強化服務意識,減少人治思維和人治慣性,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大力弘揚簡便、快捷、高效的工作作風,讓基層辦事不為難、不費勁。這個前提應當是,領導機關對基層的了解和理解;這個結果必將是,基層單位對領導機關的信任和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