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俊鵬 朱 雯
習主席深刻指出,“政治工作過不了網絡關就過不了時代關”。互聯網因其交互性、便捷性、新奇性等特點,已成為官兵不可或缺的一種學習生活方式。但近年來個別單位發生的網上竊密泄密、網賭網貸、不良信息傳播等教訓也警示我們,必須認清互聯網的利與弊,以官兵現實需求為基礎,找準特點規律,科學制定措施,筑牢官兵安全用網防線。
思想是行動的基礎、前提和先導。防范網絡安全問題,最根本的出路是強化教育引導,在思想政治上增強官兵的免疫力、抵抗力。一是擰住理想信念“總閥門”。如同一片土地,如果不種滿莊稼,就會長滿雜草,理論的缺失也往往會給錯誤思潮留下空間,造成官兵政治上的無知。必須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官兵立身做人的根基,用官兵喜愛的形式語言,講好講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強軍思想,推動網絡應用與時代旋律、強軍號角同頻共振,讓網絡流量傳導強軍正能量。引導官兵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用“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標準純潔品格,用先進軍事文化陶冶情操,用高尚人生追求引領成長,自覺抵制敵對勢力的網絡滲透拉攏、腐朽思想言論的侵蝕影響,確保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在雜音噪音面前堅如磐石、在紛繁誘惑面前不為所動。二是繃緊警示教育“高壓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開展形勢戰備教育、法紀教育過程中,既要組織傳達學習案件通報、警示材料、懺悔錄,發揮反面典型的威懾作用,又要用兵言兵語講述身邊真實案例,直觀展示網賭網貸的慘痛教訓、竊密泄密的深刻案例、有害言論的法律后果。跟進開展自查自糾和討論辨析,打通警示教育入心入腦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幫助官兵算好違紀違法的政治賬、經濟賬、感情賬。三是筑牢安全常識“防火墻”。在“躺著賺錢”“唾手可得”的網絡誘惑面前,官兵需要有多一份理性、多一點懷疑的安全防范意識。要注重豐富官兵安全常識教育形式、手段和內容,聘請網絡安全專業人士為官兵開展網絡安全實操講解培訓,讓官兵了解網絡易發問題的內在機理,教會官兵自主排查和堵塞用網安全漏洞。增設金融和消費安全教育,協調銀行機構開展網絡金融知識普及,定制適合官兵的金融服務,提升官兵理財鑒別力,在人文關懷中增強安全教育的實用和實效性。
網絡是時代發展的大變量,也是部隊戰斗力的助推器。只有強化機遇意識,讓網絡為我所用,才能發揮網絡為戰育人的特殊功效。一是用好網絡課程。自律的人可乘著網絡的“東風”成長成才。官兵不能一味沉溺于充滿誘惑的游戲、網購、直播、交友等網絡應用中,需要培養更多更健康的興趣愛好,體會知識帶來的充實與富足。積極引導官兵多讀好書、多聽好歌、多學好課,學會利用中國大學MOOC、網易公開課、軍事職業教育平臺等眾多網絡公開課平臺開展自我教育,讓網絡空間成為官兵的成才“自習室”。二是促進科學訓練。現在“華為運動健康”“keep”“咕咚”等國產健身軟件中,有著許多科學的訓練計劃、專業的訓練方法、有效的傷病防護知識等,深受廣大官兵認同和喜愛。要積極鼓勵官兵在嚴格落實保密規定、不暴露位置信息和軍人身份的前提下,跟著“網絡教練”開展輔助性體能訓練,結合自身實際量身定制體能訓練“私人套餐”,增強訓練科學性趣味性,切實讓“手機低頭族”變成“健身打卡族”。三是融入科技元素。積極探索官兵興趣愛好、前沿科技設備和軍事課目的有機結合,在寓訓于樂中推動備戰打仗能力提升。官兵普遍熱衷于戰爭策略、射擊格斗類游戲,可視情定制購買兵棋模擬系統、VR仿真射擊格斗體驗設備、模擬駕駛設備等,既能彌補實際訓練中受場地、彈藥限制的不足,也能提升官兵訓練興趣,達到學娛相長的良好效果。
直面網絡普及帶來的新挑戰,堅持官兵為本、安全為要,常態化、制度化、精準化落實用網安全管理措施,才能牢牢守住網絡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陣地”。一是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優勢。把一人一事工作做進網絡世界,通過網絡將政治工作觸角延伸到官兵所思所想。鼓勵干部骨干與所屬人員建立社交平臺互聯,與大家同學習、同娛樂、同關注,充分建立感情認同,發揮互聯網平臺開放性優勢,注重從官兵日常更新點贊、轉發分享、評論吐槽中發現思想變化和問題苗頭,鼓勵官兵敞開心扉講真話、道實情、獻良計,及時介入和化解矛盾問題。二是用好先進信息技術手段。強化與地方安全、網信和運營商等部門的溝通協作,探索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高科技信息手段服務和管理官兵網絡使用。在確保官兵隱私的前提下,視情對重點涉密場所設置網絡電子圍欄,動態篩檢、實時預警,在特定區域內甄別過濾不良信息,限制訪問非法網站,攔截屏蔽涉密數據。用先進網絡信息技術守好軍營網絡大門,絕不讓敏感信息流出去、穢語污言滲進來。三是創新“軍地家”共管共育。積極探索“部隊、地方、家庭”聯防聯管的教育模式,地方政府和人武部是共管共育的堅實靠山,在官兵遇到家屬就業、子女入學、涉法涉訴等問題時,積極協調地方政府和人武部予以支持幫助,解決官兵后顧之憂,助力官兵安心服役。父母和家屬是官兵的“營外指導員”,采取上門走訪、簽訂家庭監督承諾書、寄發倡議函慰問信、建立家屬微信群等方式,發動父母把好“家門關”、家屬吹好“枕邊風”,強化對官兵“八小時以外”的監督管理,確保官兵安全用網管理不斷線。
積極站在“網生代”官兵角度思考問題,想兵之所想,憂兵之所憂,真心實意為兵辦事,讓官兵在信息化軍營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暢通官兵信息獲取渠道。要尊重官兵的用網需求,學會與官兵共同站在網絡的“沖浪板”上,關注官兵的興趣,解決官兵的疑惑,回應官兵的期盼。改進網絡服務方式,依托互聯網+強軍網,有針對性地開設網站內容欄目和功能模塊,特別是要為官兵提供便捷的法律咨詢、心理服務、政策解讀、感情交流、建言獻策等信息獲取和流通渠道,確保運營維護到位,及時反饋解決官兵實際需求。只有把網絡建得有聲色,才能讓官兵用得離不開。二是貼近需求豐富文化活動。純潔的文化環境是培植良好精神品質的沃土。要加強部隊文化設施建設,組織開展書畫、音樂、球類、電子競技等各類文化活動,濃厚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還要針對青年官兵表現欲強、想法新奇的特點,注重發揮官兵自主能動性,開展“網絡安全大家談”征文、Vlog視頻大賽、漫畫展等以官兵為主體的網絡安全文化活動,讓網絡安全在潛移默化中深入兵心。三是細致入微搞好心理服務。官兵遇到心理問題寧找網友、不找戰友,網上滔滔不絕、網下沉默寡言,歸根結底還是心理疏導途徑不暢通。基層既要培養心理骨干,又要視情引進社會化心理專業服務力量,線上線下優勢互補,為官兵提供不間斷、隱私化的心理咨詢服務,定期開展心理測評,逐人建立心理檔案,在尊重官兵隱私前提下多渠道了解官兵心理世界。干部骨干要深入學習心理專業知識,真正學會與兵溝通的技巧,架起官兵心理之橋,從而及時發現和解決官兵潛在的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