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燕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湖南 郴州 423000)
進展性腦梗死(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PCI)屬于腦梗死分型之一,本病是由于動脈硬化所致,患者發病可持續6 h甚至數天。PCI呈階梯式加重特征,本病病程越長,局部缺陷就越嚴重,神經功能損傷也就越重。睡眠障礙是PCI常見癥狀之一[1],有研究表明,約有70%以上的PCI患者合并睡眠障礙,臨床表現為白天嗜睡、夜間睡眠較淺、易驚醒等,給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一定影響,而且還會引起疾病反復,增加死亡風險[2]。常規雙抗治療有助于對原發病情進行控制,但雙抗療法對患者的睡眠改善作用較輕,故尋找有效的聯合療法是改善疾病的關鍵。基于此,本文選取我院收治的PCI合并睡眠障礙患者為觀察對象,旨在探究百樂眠膠囊聯合雙抗療法治療患者的臨床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收治的86例PCI合并睡眠障礙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入選患者分為聯合組與雙抗組,每組43例。雙抗組男22例,女21例;年齡52~76歲,平均(63.43±7.41)歲;病程2~6 d,平均(3.52±0.96)d。聯合組男23例,女20例;年齡53~75歲,平均(63.56±7.31)歲;病程2~5 d,平均(3.41±0.78)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中的倫理審查標準[3]。
1.2 診斷標準 ①西醫診斷標準:參考《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紀要》中提出的PCI的相關診斷標準,神經功能癥狀在發病6 h后持續進行性加重[4]。②中醫診斷標準:參考《中風病中醫診斷、療效評定標準》,疾病起病迅速,偏身不利,舌強語澀或不語,重則神昏,身熱,舌質紅絳,苔褐黃,脈弦數[5]。
1.3 納入標準 經MRI檢查確診為急性腦梗死者;入院48 h病情進展者;意識清楚者;伴有輕度嗜睡者;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合并睡眠障礙者;臨床資料完整者。
1.4 排除標準 精神疾病者;心、肝、腎等器官嚴重病變者;惡性腫瘤者;血管性異常者;缺血性腦卒中者;短暫性腦出血發作者;梗死灶內合并出血者。
2.1 雙抗組 給予阿司匹林腸溶緩釋片100 mg(山東新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0354,50 mg/片)口服治療,每日1次;硫酸氫氯呲格雷片75 mg(樂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3115,25 mg/片)口服治療,每日1次,連續治療14 d。
2.2 聯合組 給予雙抗療法(方法同雙抗組)聯合百樂眠膠囊(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20131,0.27 g/粒)口服治療,每次4粒,每日2次,連續治療14 d。
3.1 觀察指標 ①神經遞質水平。在患者空腹狀態下抽取5 m L靜脈血,3 000 r/min離心10 min,將血清分離,選擇雙抗體夾心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患者的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5-羥色胺(5-HT)及腎上腺素水平。②睡眠質量。包括睡眠潛伏期、夜間覺醒次數,并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量表(PSQI)對患者的睡眠質量進行評價,共有7個項目,總分0~3分,總分21分,評分越高表明睡眠質量越差。③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惡心嘔吐、嗜睡、腹痛等。
3.2 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治療后患者睡眠質量顯著提高,夜間睡眠時間不少于6 h;有效:睡眠質量有所提高,夜間睡眠質量延長至4~6 h;無效:睡眠質量無改善,夜間睡眠時間小于4 h。總有效率=(有效例數+顯效例數)/總例數×100%。
3.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4 結果
(1)臨床療效比較 聯合組總有效率為95.35%(41/43),高于雙抗組的76.74%(33/4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進展性腦梗死伴睡眠障礙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睡眠質量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睡眠潛伏期、夜間覺醒次數、PSQI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睡眠潛伏期、夜間覺醒次數、PSQI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聯合組低于雙抗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進展性腦梗死伴睡眠障礙患者治療前后睡眠質量比較(±s)

表2 兩組進展性腦梗死伴睡眠障礙患者治療前后睡眠質量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雙抗組治療后比較,▲P<0.05。
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評分(分)聯合組 43 治療前 57.27±7.91 9.48±1.29 16.35±7.91治療后 41.44±4.40△▲ 3.67±0.57△▲ 6.35±1.88△▲雙抗組 43 治療前 57.35±8.00 9.37±1.12 16.48±7.79治療后 48.27±6.45△ 5.25±1.09△ 10.32±3.33△組別 例數 時間睡眠潛伏期(min)夜間覺醒次數(次)
(3)神經遞質水平相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BDNF、5-HT、腎上腺素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BDNF、5-HT、腎上腺素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聯合組均低于雙抗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進展性腦梗死伴睡眠障礙患者治療前后神經遞質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進展性腦梗死伴睡眠障礙患者治療前后神經遞質水平比較(±s)
注:1.BDNF,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5-HT,5-羥色胺。2.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雙抗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BDNF(ng/m L) 5-HT(ng/L) 腎上腺素(ng/L)聯合組 43 治療前 49.33±7.62 153.20±18.36 61.24±7.36治療后 40.30±4.69△▲ 138.26±10.27△▲ 50.37±5.33△▲雙抗組 43 治療前 49.14±7.51 153.26±18.43 61.40±7.36治療后 47.44±6.30△ 145.35±14.32△ 56.63±6.47△
(4)不良反應比較 聯合組、雙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4.65%、18.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進展性腦梗死伴睡眠障礙患者不良反應比較[例(%)]
PCI屬于急性腦梗死常見的臨床亞型,睡眠障礙是PCI常見的臨床癥狀。PCI伴睡眠障礙的發生機制可能與患者睡眠系統功能紊亂有關,腦梗死本身伴有的缺血性損傷可能是患者睡眠、覺醒功能異常的主要原因。由于患者大腦中神經遞質分泌失調,導致腦信息傳遞失常,大腦睡眠調節能力無法控制,最終導致PCI睡眠障礙。另外,由于腦梗死患者長期臥床,白天睡眠時間過長,使其睡眠系統發生紊亂,而且夜間病房環境也是PCI患者產生睡眠障礙的主要誘因。臨床須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癥治療,否則將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
雙抗療法是治療腦梗死的常用藥物,其中阿司匹林作用于機體后通過減少血栓烷A2的生成,抑制血小板釋放;氯呲格雷能與纖維蛋白原結合,有效抑制血小板的活化、擴增,從而發揮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效。兩種藥物聯合應用能有效強化抗血小板聚集功能,對腦循環起到改善作用,抑制神經功能損傷,促進患者睡眠功能的修復。中醫將腦梗死歸于“中風”范疇,本病為本虛標實或虛實夾雜之證,多因七情過激、竅閉神匿、神不導氣所致,表現以口眼斜、半身不遂、舌體僵硬等癥狀為主,治療原則以開竅醒神、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等為主。若患者病情進展且合并睡眠障礙,選擇藥物須兼具養心安神之功[6]。百樂眠膠囊由百合、刺五加、首烏藤、合歡花、珍珠母、石膏、酸棗仁、茯苓、遠志、玄參、生地黃、麥冬、五味子、燈心草、丹參組成。方中百合清心安神,刺五加益氣健脾、補腎安神,首烏藤養血安神、祛風通絡,合歡花解郁安神,珍珠母鎮靜安神,石膏清熱瀉火,酸棗仁、茯苓養心安神,遠志安神益智,玄參、生地黃、麥冬滋陰清熱,五味子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燈心草清心降火,丹參清心除煩、養血安神。諸藥合用,共奏滋陰清熱、養心安神之功。
研究表明,百樂眠膠囊能有效延長PCI伴睡眠障礙患者的睡眠時間,對機體中樞神經起到雙向調節作用,且能擴張腦血管,提升大腦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其與雙抗療法聯合使用療效顯著[7]。本研究結果顯示,聯合組總有效率高于雙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雙抗組,提示百樂眠膠囊聯合雙抗療法療效確切,安全性較高;治療后,聯合組睡眠潛伏期、夜間覺醒次數、PSQI評分、BDNF、5-HT、腎上腺素均低于雙抗組,提示百樂眠膠囊聯合雙抗療法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睡眠質量,修復神經傳遞功能。
綜上所述,百樂眠膠囊聯合雙抗療法能有效調節PCI伴睡眠障礙患者的神經遞質水平,對抗血小板聚集,減少不良反應,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提升整體療效。由于本研究樣本量較小,隨訪時間短,今后應擴大樣本量、延長隨訪時間以進行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