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琳妹,黃海明,高曉紅,蔣春林
(1.廣東祈福醫院,廣東 廣州 511495;2.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廣東 廣州 510120)
宮頸癌是僅次于乳腺癌的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由于早期診斷困難,病死率較高,嚴重威脅女性健康。微小RNA(microRNA,miR)是一類分子量較小的非編碼RNA,調控相關靶基因的蛋白表達和細胞增殖、凋亡及腫瘤轉移、病毒感染等生物學過程[1]。檢測組織或血清中miR的表達有助于宮頸癌的早期診斷和治療[2]。而血清miR可長時間穩定地存活,檢測便利,適用于動態監測[3]。本課題組在前期研究中采用高通量的基因芯片測序法,從宮頸癌患者血清中篩選出13個具有顯著差異的miR,其中miR-106b、miR-21的表達顯著升高,且表達量與腫瘤大小、浸潤深度、淋巴結轉移顯著相關。莪術具有行氣破血、消積止痛的功效,其主要成分莪術油具有較好的抗宮頸癌作用,但是否通過miR途徑發揮抗癌作用尚無證據[4]。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莪術油對宮頸癌患者血清中miR表達和術后康復的影響,旨在闡明莪術油抗宮頸癌的作用及機制,為宮頸癌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新的依據。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廣東祈福醫院婦科收治的早期宮頸癌患者78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每組39例。對照組年齡31~52歲,平均(42.7±9.7)歲;體質量指數為18.5~24.6 kg/m2,平均(22.6±2.2)kg/m2;國際婦產科協會(FIGO)腫瘤分期:ⅠA 5例,ⅠB 18例,ⅡA 16例;腫瘤大小:>2 cm者24例,≤2 cm者15例;腫瘤浸潤深度:>1/2者14例,≤1/2者25例;腫瘤組織類型:鱗癌28例,腺癌8例,腺鱗癌3例;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陽性36例,陰性3例;盆腔淋巴結轉移:陽性9例,陰性30例。干預組年齡33~56歲,平均(44.3±9.7)歲;體質量指數為18.8~25.1 kg/m2,平均(23.5±2.3)kg/m2;FIGO腫瘤分期:ⅠA 7例,ⅠB 14例,ⅡA 18例;腫瘤大小:>2 cm者21例,≤2 cm者18例;腫瘤浸潤深度:>1/2者16例,≤1/2者23例;腫瘤組織類型:鱗癌31例,腺癌6例,腺鱗癌2例;HPV感染:陽性37例,陰性2例;盆腔淋巴結轉移:陽性7例,陰性3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倫理審批號:2/2020-19)。
1.2 診斷標準 ①西醫診斷符合《婦產科學》中宮頸癌的相關診斷標準,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和宮頸組織活檢均證實為宮頸癌[5]。②中醫診斷符合肝腎陰虛、肝郁氣滯、脾腎陽虛、濕毒蘊結、氣血兩虛等宮頸癌的辨證標準,陰道出血時多時少,帶下量多、色白或米泔樣、味腥臭,腰酸腿軟,胸脅脹滿,小腹脹痛,頭暈目眩,疲乏無力,五心煩熱,口干口苦,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苔薄白或黃膩,舌紅或有瘀斑,脈弦細[6-7]。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且初次診斷為宮頸癌;FIGO分期為ⅠA、ⅠB和ⅡA期,即早期宮頸癌;年齡為18~65歲;體質量指數為18.5~28.0 kg/m2;心功能1~2級;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復發性宮頸癌者;孕期及哺乳期者;長期接受糖皮質激素治療者;合并嚴重心、肺、肝、腎等臟器疾病者;合并精神疾病者;對莪術油注射液過敏者。
2.1 干預措施 兩組患者采用統一的手術治療標準(具體內容見2.2),干預組于手術治療前后分別靜脈滴注莪術油注射液(浙江天瑞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2542,10 m L∶0.1 g)1個療程(每日0.3 g,連續7 d),對照組于同一時間段靜脈滴注等容量的0.9%氯化鈉注射液。兩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各干預1個療程(7 d)。
2.2 手術治療方案 參照《2018NCCN宮頸癌臨床實踐指南(第1版)》[8],采用以下手術方案:ⅠA1期無淋巴脈管間隙浸潤患者選擇宮頸錐切術(有生育要求)或單純子宮切除術(無生育要求);ⅠA1期伴淋巴脈管間隙浸潤和ⅠA2期,選擇廣泛性子宮切除術+盆腔淋巴結切除術或前哨淋巴結顯影;ⅠB和ⅡA期,選擇廣泛性宮頸切除術(有生育要求)或廣泛性子宮切除術(無生育要求)+盆腔淋巴結切除術+前哨淋巴結顯影;術中若發現高危因素(淋巴結陽性、切緣陽性和宮旁浸潤),術后則加用輔助治療(盆腔外照射+順鉑同期化療+陰道近距離放療)。
2.3 麻醉和鎮痛方案 兩組患者采用統一方案的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術后采用統一的連續靜脈鎮痛方案,患者可以根據手術傷口的疼痛情況自行追加鎮痛藥物。
3.1 觀察指標 ①血清miR-106b、miR-21表達。于患者入院時(t0)、莪術油滴注1個療程后(t1)和莪術油滴注2個療程后(t2),分別抽取外周靜脈血3 m L,以2 500 r/min離心收集血漿。取血漿0.5 m L,使用Trizol試劑(美國Invitrogen公司)提取總RNA,采用逆轉錄-定量聚合酶鏈反應(日本TaKaRa公司)擴增mRNA,應用2-ΔΔCt法分析 miR-106b和 miR-21的相對表達量,每組樣本重復分析3次。以U6為內參,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公司合成,miR-106b的序列:正向5’-TTTTCGCCCTTAGCGTGAAGA-3’,反向5’-GAGGCAGTCGAAGCTCTCG-3’;miR-21的序列:正向5’-UGAGGUAGUAGGUUGUAUAGUU-3’,反 向5’-CUAUACAACCUACUACCUCAUU-3’。②術后早期康復情況。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住院天數。采用術后各方面恢復評定量表(QoR-40)評估患者住院期間的康復質量評分,比較患者t0、t1、t2和出院時(t3)的Qo R-40評分。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以雙側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差異。計數資料用頻數或百分比描述,采用卡方檢驗或精確概率法。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或四分位數描述,先進行正態性和方差齊性檢驗,滿足要求者采用Student'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重復測量資料的方差分析,未滿足要求者采用秩和檢驗。
樣本量估算和隨機分組:目前我院首選開腹廣泛子宮切除術治療早期宮頸癌,患者術后住院天數均值(標準差)為13.8(2.0)d。假設莪術油的應用能將術后住院時間縮短1 d,將檢驗水準α設為0.05,檢驗效能(1-β)設為80%,采用PASS軟件檢出差異每組需要的最少樣本量為34例,兩組共需68例。考慮15%的失訪率,需納入早期宮頸癌患者78例進入本研究。
3.3 結果
(1)血清miR-106b和miR-21相對表達量 莪術油滴注1個療程(t1)后,干預組患者血清中miR-106b和miR-21的相對表達量均較t0下降(P<0.05),而對照組無明顯變化。滴注莪術油2個療程(t2)后,兩組患者血清miR-106b和miR-21的相對表達量均較t0、t1時下降(P<0.05),且干預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宮頸癌患者不同時間點血清中miR-106b、miR-21的相對表達量比較(2-ΔΔCt法,±s)

表1 兩組宮頸癌患者不同時間點血清中miR-106b、miR-21的相對表達量比較(2-ΔΔCt法,±s)
注:與本組入院時(t0)比較,△P<0.05;與治療1個療程(t1)后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
指標 時間點 對照組 干預組miR-106b t0 4.3±1.9 4.2±1.7 t1 4.2±1.7 3.5±1.5△t2 2.6±1.1△▲ 1.9±0.9△▲※miR-21 t0 3.8±1.6 3.9±1.5 t1 3.8±1.3 3.2±1.3△t2 2.1±1.0△▲ 1.5±0.6△▲※
(2)術后住院時間及術后康復情況比較 干預組術后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治療2個療程(t2)后,兩組患者Qo R-40評分均較t0、t1、t3時下降,且干預組t2時的QoR-40評分高于同期對照組(P<0.05);其他時間點的QoR-40評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宮頸癌患者術后住院時間及不同時間點康復情況比較(±s)

表2 兩組宮頸癌患者術后住院時間及不同時間點康復情況比較(±s)
注:與本組入院時(t0)比較,△P<0.05;與治療1個療程(t1)后比較,▲P<0.05;與治療2個療程(t2)后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
指標 時間點 對照組 干預組術后住院時間(d) 13.3±2.2 11.9±1.9※QoR-40(分) t0 192.2±3.9 191.4±4.2 t1 192.9±4.1 193.8±4.0 t2 180.6±6.4△▲ 187.1±6.1△▲※t3 193.2±4.0# 194.5±4.2#
宮頸癌占全球癌癥發病率的12%[9],超過85%的宮頸癌新發病例發生在經濟不發達地區,我國宮頸癌發病率是其他發展中國家的6倍[10]。宮頸癌如能早期治療,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要早期診斷極為困難。因此,亟須找到一種靈敏度高、穩定性好、檢測方便的標志物用于宮頸癌的早期診斷和預后判斷。
miR是一類分子量較小的非編碼RNA,檢測miR的差異性已成為多種癌癥早期診斷的有效手段,如miR-221用于診斷肝細胞癌,miR-320用于診斷前列腺癌[11-12]。筆者在前期研究中發現,宮頸癌患者血清中miR-106b和miR-21的表達量明顯高于健康人群。
中醫認為,宮頸癌屬“崩漏”“癥瘕”“帶下”“石瘕”等范疇,治療以疏肝理氣、健脾祛濕、溫補腎陽為主[7]。莪術具有行氣破血、消積止痛等功效。研究表明,莪術可通過以下機制發揮抗宮頸癌作用:引發宮頸癌CASKI細胞的G2/M期停滯,抑制其DNA合成和分裂,從而誘導CASKI細胞凋亡[13];上調Bax促凋亡基因和下調Bcl-2抗凋亡基因,抑制其RNA的生物合成和誘導宮頸癌Hela細胞凋亡[14];抑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VEGFR)的表達,減少腫瘤血管的形成[15]。然而,莪術油是否通過干預miR的表達而發揮抗宮頸癌作用,目前尚沒有證據。
本研究結果發現,宮頸癌患者血清中miR-106b和miR-21的表達量明顯高于健康人群;靜脈滴注莪術油1~2個療程后可以降低血清中miR-106b和miR-21的相對表達量,同時可以縮短術后住院時間。QoR-40量表是從患者自我感受的角度出發,評估患者術后康復速度和質量,其與術后康復質量的相關性已得到廣泛認可[16]。本研究結果發現,莪術油的應用可提高QoR-40評分,并通過miR途徑發揮抗宮頸癌作用,加快術后康復,改善康復質量。另外,miR對RNA酶具有天然抗性,可穩定存在于血清、唾液等樣本中,而血清miR在室溫下可穩定24 h,反復凍融多次不降解,檢測方便[17]。因此,檢測血清中miR-106b和miR-21的相對表達量有助于宮頸癌的早期診斷、病情監測和預后判斷,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