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玲
(江西理工大學,江西贛州 341000)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5G 時代的到來,為線上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教育部于2018 年提出“建設中國‘金課’”,“金課”標準為“兩性一度”,即高階性、創新性及挑戰度[1]。混合式“金課”為五大“金課”之一,構建混合式教學模式已成為高等教育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
“安全系統工程”是安全工程專業本科生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它承載了從事本專業工作必備的專業知識,主要包括系統安全定性分析、系統安全定量分析、系統安全評價、系統安全預測與決策及典型事故影響模型與計算等內容,不僅涉及諸多的理論和方法,而且應用性及實踐性很強。
“安全系統工程”所采用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不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對學生思維能力及創新能力的培養不足,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較差。“安全系統工程”混合式教學的合理應用,可以融合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不同優勢,有效改善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提高教學質量,取得更佳的教學效果。
“安全系統工程”課程內容在安全工作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安全工程專業畢業生將來無論是從事何種行業的安全管理工作,還是從事安全咨詢、安全評價等工作,都離不開“安全系統工程”課程中所學的內容。“安全系統工程”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安全系統工程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并能將其應用于工程現場的安全管理中,具備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事故預防及處理提供堅實基礎。
在“安全系統工程”教學中應注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加大理論、方法對應的應用實例方面的內容。應用實例應主要來源于企業安全評價實際項目及國內外經典事故案例。應用實例的選取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選取應用實例時要考慮學生具備的知識水平,最佳狀態是學生需要“跳一跳”才能夠得著,避免過難或過易,否則不利于達到教學目標,同時也會影響學生的參與度及積極性。二是要注重應用實例的前沿性和時效性,隨著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法規的修訂及科學技術的進步,一些陳舊案例可能與現實實際情況不相符,所以應用實例的選取要緊跟時代步伐,避免出現一個案例應用多年的情況。通過真實實例可以使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學理論及方法,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為將來從事安全工作打下堅實基礎[2]。
混合式教學是通過現代教育信息化手段將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深度融合、互為補充,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既要有相對獨立性又要有關聯性[3]。混合式教學內容的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學質量,教師根據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特點,對課程內容進行全面梳理、精心設計,確定適合線上學習的內容及課堂學習的內容。
線上教學的學習內容基于網絡教學平臺完成,如通過超星泛雅網絡教學平臺建立線上教學資源庫,主要內容為基本理論和方法中易于理解的部分,形式主要為知識點講解小視頻、PPT 課件、電子書、拓展內容、交流討論、作業及章節測驗等。
線下教學內容主要為較難的理論及方法,學生線上學習過程中反饋的共性問題,以及各種理論及方法的實例應用等內容。線下教學內容更加有針對性,同時能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參與課堂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學習熱情,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及創新能力。
混合式教學學時需根據具體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劃分,要保障線上教學與課程教學進度的一致性與銜接,避免出現線上教學與課堂教學內容錯位與混亂的情況。整門課程線上教學學時占總學時的比例大約為30%,各章節混合式教學學時比例根據其特點可有所不同。結合“安全系統工程”課程內容,大部分章節中系統安全分析方法的教學是先進行線上教學,再銜接課堂教學。以安全檢查表法等教學內容為例,混合式教學內容及學時分配如表1 所示。

表1 混合式教學內容及學時分配示例
混合式教學模式是將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及創造性。
線上教學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自主學習的方式完成,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可在教師規定的時間范圍內合理安排線上學習時間。同時,線上教學內容的合理設計可做到因材施教,即學生可根據自己對知識的掌握及接受程度進行個性化學習,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內容,可以反復觀看視頻或課件等資料,而學有余力的學生可通過拓展內容進行更深入的學習。在交流討論模塊,對于學習及完成作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師生、生生之間可互動交流,及時溝通。
線上教學以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開展,這對學生的自覺性及自制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學生主動參與到線上學習中。部分自制力差的學生在線上學習過程中不能保證相應的學習時間,完不成學習任務,所以仍需要教師及時引導及督促[4]。教師可發布學習任務點,并規定完成期限,定期公布學生的線上學習完成情況,及時提醒與督促學生學習,同時也要經常關注線上交流討論模塊的內容,參與互動討論,及時解答學生的疑問。
課堂教學著重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主要采用案例+研討+啟發式教學方法。以實例應用為核心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通過加強互動討論,打破課堂沉默狀態,煥發課堂生機與活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課程內容主要采用以下兩種方式組織課堂教學。
1.教師精選案例,師生互動。在課堂教學互動和交流中,可穿插采用線上和線下兩種互動方式。課堂教學中對于較簡單問題可利用學習通的問卷功能,使學生全員有效參與,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較復雜的問題則以分組討論的方式進行。例如,在安全檢查表實例應用中,教師可選擇各種不同類型的安全檢查表,互動討論它們的異同,使學生掌握各類安全檢查表編制時內容的側重點及注意事項;在危險與可操作性研究方法應用中,教師可提出實際項目,學生分組模擬HAZOP 會議討論完成分析,各小組展示分析結果并互相優化補充,形成項目分析結果。
2.學生分組,在課下完成實例及PPT,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并互動研討。學生在完成實例過程中,可充分發揮自主性,進而培養思辨能力及創新能力,在小組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團隊協作能力及責任心。例如,在事故樹分析法學習中,事故樹的建造由各小組在課下完成,各小組在課堂上展示所建造的事故樹,討論事故樹各事件及邏輯門是否合理,使學生真正理解事故樹建造中頂上事件的選取、事件間直接原因的內涵及邏輯門的應用等。
在互動討論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引導與啟發。例如,在各小組展示的事故樹中,可進行啟發性提問,該小組選取的頂上事件合適嗎?我們應該選取什么樣的事件作為頂上事件。在啟發性提問中,學生積極思考,深入體會確定頂上事件時的注意事項,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思辨能力。此外,在互動討論中,創造一種活躍、熱烈的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可以有爭論,相互影響、相互感染,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愿望及自尊心、自信心,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
混合式教學模式對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講課視頻、課件中增加生動、形象的材料,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又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5]。例如,在DOW 火災、爆炸危險指數法教學中可播放“8·12天津濱海新區特大爆炸事故”視頻片段,使學生對爆炸的危害有更直觀的了解,對DOW 火災、爆炸危險指數法中涉及的物質系數、工藝單元危險系數及暴露面積等有更深入的理解。在講解事故樹時,可用動畫的形式將事故的時間發展進程表現出來,使學生深刻體會各環節事故的確定及事故樹的建造過程。此外,在課堂互動中也要注意利用信息技術,如利用學習通中調查問卷實現全員實時互動,了解學生課堂狀態,實時精準了解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掌握情況,進而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學質量。
混合式教學模式下,除了傳統的考核方式外,需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結合“安全系統工程”混合式教學內容的劃分及采用的教學方法,建立了基于學習過程及學習效果相結合的多元化學生成績評價體系,評價指標及權重如圖1 所示。

圖1“安全系統工程”混合式教學模式學生成績評價指標體系
線上學習過程的考核可通過超星泛雅網絡教學平臺的統計軟件獲得所需數據,如視頻及課件學習情況可通過在線學習時長、課件點擊次數等來衡量。
課堂表現成績評定主要由小組之間互評、小組內部互評及教師評價三部分組成。學生參與到評價中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及集體榮譽感。具體評價內容及評價主體如表2 所示。

表2 課堂表現評價體系
期末考試試卷在題型及考查內容上要力求多樣。考試題型可有填空、選擇、判斷、分析與計算、綜合應用等,多樣化的題型可滿足對各知識點的不同考查需求。在考查內容上,既要有考查學生基本理論知識及方法的題目,又要有實際應用題目。考試重點應放在考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上,同時也要有反映學生創新能力的題目。
“安全系統工程”是安全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課程內容是學生在將來從事安全工作必備的知識,并且在各行各業的安全工作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發揮線上線下教學各自的優勢,通過優化教學內容、精選教學案例、科學合理劃分混合式教學內容及學時,使線上線下教學內容有機融合,大大提高教學質量。采用以學生為主體的多元化教學方法,以應用實例為核心,強調學生的參與互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優良的社會化能力,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混合式多元化成績考核方式的實施,既體現了學習過程又體現了學習效果,既對學生學習起到了促進作用,也使成績評定更加科學、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