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峰,趙艷敏,王紅震
(河南省鶴壁市中醫院腦病科,河南 鶴壁 458030)
后循環缺血是指椎基底動脈系統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或梗死,眩暈為后循環缺血的常見臨床癥狀。后循環缺血性眩暈(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vertigo,PCIV)具有進展為后循環腦卒中的風險。目前,針對PCIV的治療,除了常規抗血小板聚集、調節血脂等基礎治療。本研究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PCIV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共127例,均為2018年7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性氣血虧虛型PCIV患者,隨機分為基礎組63例和中藥組64例。基礎組男32例,女31例;年齡51~72歲,平均(61.43±9.32)歲;病程2~8年,平均(5.16±2.04)年;體質量49~76kg,平均(62.37±11.24)kg。中藥組男37例,女27例;年齡51~72歲,平均(61.52±9.21)歲;病程2~8年,平均(5.13±2.11)年;體質量51~73kg,平均(62.16±11.13)kg。兩組基線資料經比較無差異(P>0.05)。
符合《眩暈診治多學科專家共識》[1]PCIV的西醫診斷標準和《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相關中醫辨證標準,辨證為氣血虧虛證,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等。排除嚴重心肺功能不全、惡性腫瘤、認知功能異常等。
兩組均給予擴張血管、抗血小板聚集、調節血脂等基礎治療。
基礎組給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廣東世信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0025)6mg,口服,日3次。
中藥組采用基于氣血理論的健脾升陽法治療。藥用黃芪、白術各15g,葛根、龍眼肉、山藥、天麻各9g,法半夏、當歸、澤瀉、升麻、柴胡各6g,川芎、甘草各3g。水煎煮至200mL,早晚分2次溫服,日1劑。
兩組均持續治療2個月。
腦血流動力學:治療前、治療2個月末腦血流動力學。采用德力凱經顱多普勒診斷儀(武漢康貝諾醫療設備有限公司)測定左側椎動脈(LVA)、右側椎動脈(RVA)以及基底動脈(BA)的血流速度。
血管內皮相關因子水平:治療前、治療2個月末血管內皮相關因子水平。抽取患者清晨空腹肘靜脈血4mL,2600r/min離心14min,分離血清,取2mL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劑盒(北京博奧派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測定ET-1、CGRP水平。
機體氧化應激程度:治療前、治療2個月末機體氧化應激程度。余2mL采用酶聯免疫法測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水平,所用試劑盒由武漢伊萊瑞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兩組腦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腦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cm/s,±s )

表1 兩組腦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cm/s,±s )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LVA RVA BA治療前 治療2個月末 治療前 治療2個月末 治療前 治療2個月末基礎組 63 25.21±4.37 30.91±4.93△ 24.86±4.41 29.83±4.75△ 27.15±4.23 32.24±4.62△中藥組 64 25.34±4.22 36.52±5.16△ 25.03±4.32 34.68±5.24△ 27.26±4.15 38.07±4.81△t 0.1705 6.2628 0.2195 5.4623 0.1479 6.9645 P 0.8649 0.0000 0.8267 0.0000 0.8826 0.0000
兩組血管內皮相關因子指標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血管內皮相關因子指標比較 (ng/L,±s )

表2 兩組血管內皮相關因子指標比較 (ng/L,±s )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ET-1 CGRP治療前 治療2月末 治療前 治療2月末基礎組 63 115.46±31.52 104.12±23.15△ 28.53±8.24 33.17±6.32△中藥組 64 117.23±30.36 92.76±20.31△ 29.15±8.18 37.69±6.53△t 0.3223 2.9409 0.4255 3.9629 P 0.7477 0.0039 0.6712 0.0001
兩組機體氧化應激程度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機體氧化應激程度比較 (±s)

表3 兩組機體氧化應激程度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SOD(mg/L) NO(μmol/L) MDA(mmol/L)治療前 治療2月末 治療前 治療2月末 治療前 治療2月末基礎組 63 82.64±6.23 93.75±7.83△ 14.76±2.53 20.31±2.82△ 7.26±1.05 5.83±0.94△中藥組 64 81.93±6.57 108.34±8.27△ 14.38±2.72 25.16±2.97△ 7.19±1.13 4.05±0.81△t 0.6247 10.2061 0.8149 9.4344 0.3615 11.4375 P 0.5333 0.0000 0.4167 0.0000 0.7183 0.0000
目前,引起PCIV的危險因素為煙酒史、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既往卒中史、肥胖等。現臨床上針對PCIV常采用倍他司汀治療,可改善眩暈癥狀,但可能引起皮疹。研究表明,中藥可調控PCIV患者的血管內皮功能,改善臨床預后[3]。
PCIV屬中醫“眩暈”范疇。主要是由于氣機升降失調,無力推動血行,致使痰瘀內生,導致眩暈的發生。而基于氣血理論的健脾升陽法方中黃芪補中益氣,白術健脾益氣燥濕為君藥;葛根升陽解肌,龍眼肉補益心脾、養血安神,山藥補氣健脾,天麻平肝熄風為臣藥;法半夏燥濕化痰,當歸養血活血,澤瀉補血祛濕,升麻清熱升陽,柴胡解熱升陽為佐藥;川芎活血行氣,甘草補脾益氣為使藥。全方有升陽健脾、活血祛濕之功。方中葛根水煎液對血管痙攣具有拮抗作用,可改善腦部血液供應;川芎中川芎嗪不僅可抑制內毒素脂多糖的活性,促進纖溶,發揮抗血栓作用,改善機體血液循環,且能擴張缺血部位的毛細血管,改善腦部微循環;天麻水煎液可擴張腦部血管,增加腦部血液循環,改善腦血流動力學水平[4]。研究顯示中藥組治療2月末LVA、RVA、BA血流速度水平高于基礎組,表明基于氣血理論的健脾升陽法可改善老年性PCIV的腦血流動力學水平。
ET-1為調節心血管功能的中藥因子,是機體內最強的縮血管物質;CGRP主要分布于尾核、杏仁核等部位,為目前已知最強的舒張血管的物質。結果顯示中藥組治療2月末ET-1水平低于基礎組;CGRP水平高于基礎組,表明基于氣血理論的健脾升陽法可調控老年性PCIV患者的血管內皮相關因子水平。倍他司汀通過其擴張腦血管作用,可調節機體血管內皮舒縮功能,一定程度上改善血管內皮相關因子水平。聯合基于氣血理論的健脾升陽法治療,黃芪中的黃芪皂苷對內毒素引起內皮細胞呼吸爆發進程具有抑制作用,并能抑制氧自由基的分泌,減輕內毒素對內皮細胞膜的損傷;甘草中的甘草次酸可抑制前列腺素的釋放,減少致炎因子的合成,避免內皮細胞損害;葛根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可通過奪氫反應生成自由基中間體,阻止氧自由基反應,并能提高機體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內皮功能損傷;天麻、川芎等水煎液共同作用,可擴張腦部血管,調節血管內皮相關因子水平[5]。
基于氣血理論的健脾升陽法方中黃芪所含的黃芪總黃酮,其分子中的酚羥基可與自由基特異性結合,促使自由基鏈式反應終止,從而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增加紅細胞抗氧化酶即SOD活性,降低MDA含量,發揮抗氧化作用;白術中的白術多糖可調節缺血區域誘導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達,改善SOD活力,減少MDA釋放;當歸中的阿魏酸可抑制羥自由基、超氧自由基等的分泌;葛根、天麻等水煎液可清除氧自由基,調節機體的氧化應激程度[6]。中藥組治療2月末SOD、NO水平高于基礎組;MDA水平低于基礎組,表明基于氣血理論的健脾升陽法可調節老年性PCIV機體氧化應激程度。
綜上所述,基于氣血理論的健脾升陽法治療老年性PCIV,可調節機體氧化應激程度,調控腦血流動力學,調節血管內皮相關因子水平,療效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