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張玉芳

鉆探作業現場。
背上行囊遠離繁華,一心只為找礦藏;帶著沉重的鉆探設備在人跡罕至的高原腹地、荊棘叢生的懸崖峭壁甚至黃沙滾滾的戈壁中,斗嚴寒、頂酷暑、戰風沙……這是四川省地礦局一〇六地質隊巖土施工公司(以下簡稱“巖土施工公司”)員工們的真實寫照。
自1995 年成立以來,巖土施工公司全體員工不怕苦不怕累,克服種種困難,先后高質量地完成了釩鈦磁鐵礦、石墨礦等國家重要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工作。十余年來,巖土施工公司累計完成固體巖芯鉆探總進尺35 萬余米,施工質量均在良好以上,優質鉆孔率達到了85%以上,先后獲得“青年文明號”“四川省工人先鋒號”“中國釩鈦之都探礦先鋒隊”等榮譽稱號,多次被評為“先進集體”“安全生產先進集體”。今年,巖土施工公司還獲得了“全國工人先鋒號”,是地勘行業今年唯一獲得“全國工人先鋒號”的集體。
“我們還要擼起袖子加油干,把這份榮耀化作動力,繼續發揚好、傳承好、光大好地勘鐵軍精神。”面對榮譽,巖土施工公司的員工們倍感自豪,紛紛表示將繼續砥礪奮進,爭當行業的先鋒者,吹響地質鉆探的“先鋒號”。
“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地質人的夢想就要靠奮斗而實現。”在巖土施工公司,無論是領導還是普通員工,無論是頭發花白的老員工還是剛進公司的新員工,他們心中都有著一個樸實的夢想:為找礦事業貢獻力量。
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多年來,他們不忘初心,不怕環境惡劣、條件艱苦,堅持發揚地質人“三光榮”(以獻身地質事業為榮、以找礦立功為榮、以艱苦奮斗為榮)精神,奮斗在一線。
“這是緊要關頭,大家集中注意力。”在鉆探施工現場,伴隨著鉆頭向地底深挖時發出的巨大轟鳴聲,巖土施工公司總工程師、鉆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李龍戴著安全帽和口罩,穿著沾滿泥漿和機油的橙色工作服,帶領著幾名青年員工進行鉆探作業……不遠處是由幾根帳桿、幾塊水帆布搭建起來的簡易帳篷,這也是他們施工作業期間臨時休息的地方。“鉆機一開就不能停,我們都要三班倒作業。”
在巖土施工公司,像這樣由班子成員和技術骨干始終站在一線帶領團隊攻堅克難的“傳幫帶”形式已是常態。“地質勘探的工作環境艱辛,面臨的情況復雜,有我們這些‘老人’帶著,大伙心里不慌。”在李龍看來,這種“傳幫帶”讓地勘人的“三光榮”精神薪火相傳。
2019 年10 月,巖土施工公司投入到川藏鐵路建設的勘察工作中,要在海拔4600 米的卡子拉山進行鉆探施工。當時,川藏高原大雪封山,氣溫低至零下26℃。為確保川藏鐵路勘察順利推進,巖土施工公司的技術骨干帶領施工人員繼續在低溫、低氧環境中施工作業。由于鉆探作業需要大量用水,而當時的氣溫低得能讓水瞬間結成冰。施工人員便每天早上前往水源地破冰取水,并用電阻絲加熱和包裹保溫棉的方式保障輸水管正常供水。因長期戶外低溫作業,施工人員們的雙手有了不同程度皸裂,但沒有一人抱怨。“選擇堅守,是我們深知當下任務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這也是我們地勘人的精神傳承。”施工人員們說。在大家的努力下,鉆探施工任務如期完成。
“地質鉆探是為地質和礦產資源參數作可靠評價的一項地質工程,不能馬虎。”巖土施工公司經理彭夏洋說。2018 年9 月,巖土施工公司開始對目前西南地區最大的石墨礦床——攀枝花市仁和區中壩石墨礦進行勘探工作。在勘探中,由于礦區鉆孔地層漏失嚴重,導致鉆探過程中鉆進及內管投送生產事故風險驟增。為此,李龍帶領技術團隊連續在野外工作數月。白天他們在勘探現場搜集相關數據資料,晚上回到駐地整理資料,并對內管投放裝置的原理及面臨問題進行綜合分析。同時積極向相關專家請教,查找原因,改進內管投送裝置。經過不斷努力,最終順利解決了該問題。
施工期間,巖土施工公司各機組還不斷摸索和創新便攜式液壓鉆機的施工技術,提升勘探效率,在6 個月內就完成鉆孔103 個,鉆探總進尺24924.08 米,將單臺鉆機月鉆效率提高到了1038.5米/月。經過勘探,仁和區中壩石墨礦探明石墨礦石儲量近2.5 億噸,礦物量近1500 萬噸,潛在價值數百億。該項目入選自然資源部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優秀成果名單,成為巖土施工公司全面啟動便攜式液壓鉆機施工、提升施工效率的標志性項目。
對于巖土施工公司來說,這只是眾多項目之一。自2010 年以來,巖土施工公司聚焦釩鈦磁鐵礦、石墨礦等國家重要礦產資源,在精耕攀西地區的同時,先后在西藏、青海、新疆等地開展地質找礦工作。
“地質鉆探工作也是科技工作。”在彭夏洋看來,在新環境、新要求下,鉆探技術、方法、工藝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把多年來鉆探施工過程中所沉淀下來的技術用好、用優、用精,并通過不斷創新突破,讓鉆探工作提質增效,解決鉆探生產實踐中存在的難點、堵點,同時節約能源消耗,打造綠色施工現場。”
近年來,地勘行業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啟動了綠色勘查工作。而便攜式全液壓巖心鉆機因其模塊化、機臺占地面積小、開挖面積小等優勢,在鉆探施工中逐步推廣開來。但在實踐中,巖土施工公司技術人員發現,便攜式全液壓巖心鉆機因結構限制無法與傳統立軸式鉆機一樣正常使用循環鉆井液,現場通常采用的是簡單沉淀或“一次性鉆井液”。但“一次性鉆井液”排放量大,綜合成本較高,存在污染水源、牲畜易誤食等風險。
為解決這一難題,2021 年初,巖土施工公司技術人員開始研發便攜式全液壓巖芯鉆機鉆井液可循環系統——“泥漿不落地”循環系統。該系統的研發使用能在有限的空間范圍內提高鉆井液的固相處理效果,改善沖洗液的性能,讓沖洗液材料消耗減少36%,液體重復使用率提高32%,廢漿排放減少42%,高效利用了水資源。同時,也讓鉆探效率提高了18%,設備機具及鉆頭的使用壽命均有所提高。目前,“泥漿不落地”循環系統已在攀枝花市仁和區同德石墨礦普查項目中使用,不僅降低了綜合鉆探成本,減少了環境污染,還有效提升了地勘行業中綠色勘查的鉆探技術水平。
除了推動綠色勘查技術提升,巖土施工公司還通過創新鉆探工藝,降低鉆探施工中生產事故風險。在地質巖芯鉆探中,目前壓水試驗所用的主流止水裝置在深孔或超深孔壓水試驗應用里,不僅生產勞動強度大、時間耗費多、燃料消耗高,還會因頻繁起下鉆導致生產事故風險加大。為此,巖土施工公司創新采用雙氣(水)止水膠囊作為深孔及超深孔壓水試驗的止水裝置,以及先成孔后實驗雙止水膠囊自下而上逐段做至井口的試驗流程,大幅降低了鉆桿起下次數。
“我們還要不斷增強自身凝聚力和戰斗力,繼續奮戰在祖國的大江南北,為地質找礦、為工業服務。”彭夏洋表示,巖土施工公司全體員工會繼續發揚地堪人“堅忍不拔、追求卓越、自信自強、永創一流”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努力成為一支技術精湛、作風過硬、團結協作、樂于奉獻的高素質隊伍,為社會發展經濟建設貢獻力量。

鉆探作業現場。

鉆探作業現場。

鉆探作業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