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超 譚 凱
(南京城市職業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為量化高職院校辦學指標,推動教育教學內涵建設,保障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教學管理能力,助力高校高質量發展,國家教育部在2008年4月頒發教高《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方案》(〔2008〕5號)中推出的“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采集平臺”(以下簡稱“狀態數據平臺”)這一創新性舉措,實現了高職院校辦學指標關鍵數據的量化,達到推動高職院校在高質量發展規劃中做出符合自身定位的科學規劃。
狀態數據平臺的建設具備規范性和系統性,完整地將關鍵數據按年度呈現高校當年辦學情況的橫向分布,以及高校多年辦學指標的縱向變化,學校部署專項工作服務器,采集人員覆蓋高校眾多教學管理部門和二級院部,采集周期跨越三個月之久,涉及全校500余名教師、7 000余名學生,采集數據涵蓋70余份單機報表,采集方向涵蓋高校硬件設施、招生就業、師資隊伍、教學科研、專業與課程設置、經費收支、校企合作、教學管理、社會評價等諸多環節,各項指標數據相互佐證、關聯,客觀地反應出高職院校的辦學現狀,并形成以學校概況、基本辦學條件、經費收支、辦學目標與定位、領導作用、師資隊伍、專業與課程建設、校企合作、教學管理、社會評價、適應社會需求能力組成的11項主要監測評價指標的案例分析匯總,為學校開展教學過程監控,掌握教育教學狀態,制定發展規劃決策提供真實有效的數據支撐,便于高校直觀地根據學校資源、專業設置、課程建設、社會需求、經費分布等辦學情況,做出科學規劃,助力學校高質量發展。
狀態數據平臺的采集以互通互聯的方式體現了高校辦學的具體定位與發展變化,高校對數據平臺建設工作的重視程度也日益增強,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進度把控與填報完整性確體現的差強人意,此類現象就要求數據采集在制度建設、過程控制、數據校驗等環節中要具備科學性、系統性。以南京城市職業學院為例,狀態數據采集工作與數據的后期應用均需要在學校領導班子的大力支持下才能有效開展,后期的數據應用同時要體現出可供學校領導班子作為工作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在數據平臺采集工作實施前期組建專項工作領導小組,開展對應的任務分解,責任到具體部門,確保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確定任務分解標準與工作開展步驟。
根據“狀態數據采集平臺”表格填報所涉及的內容,明確責任部門和協助部門。責任部門,是數據信息采集的源頭,應嚴格按照數據填寫要求,主要負責數據表的任務分配、過程管控和數據審核;如無協助部門,則由責任部門具體完成對相應數據表單的采集、填報、過程管控、審核。協助部門,負責具體數據的填報或提供,按責任部門要求提供所需數據,密切配合填報工作;各協助部門的相關信息填報人是每條信息源頭的具體責任人,協助部門負責人為本部門提供的數據準確性負責。數據填報過程及具體開展方式以責任部門部署為準。工作步驟涉及三個主要環節,即落實專人、填報匯總、審定上報。落實專人方面,制度上要求各部門與院部要落實專人負責“狀態數據采集平臺”填報工作;填報匯總方面,各部門與院部根據“狀態數據采集平臺”填報任務分工、工作進度進行采集、填報,并注意收集相關信息的佐證材料;審定上報方面,填報部門與院部負責人負責本部門數據的一級審核,審核確認無誤并在《狀態數據采集平臺數據填報確認書》《狀態數據采集平臺填報核查單》簽字蓋章,交至主要牽頭部門;主要牽頭部門負責數據的二級審核,保證學校數據整體邏輯性校驗,并報學校領導小組會審定,審定確認后上報數據。
狀態數據的采集環節過程中,系統性的大型數據采集工作,必須確保制度的指導性和結構的明確性,制定對應的填報制度必不可少,確保數據填報的真實性;確認填報進度時間表,在各階段的窗口期發出提醒,確保數據填報的時效性;實施過程中依托培訓指導、答疑解惑,對數據的填報、分類、剖析進行深度挖掘重組;實施后期根據基本辦學條件指標對教學管理部門與教學實施部門設定專項核查清單,并根據當前狀態數據平臺的數據體現,制訂出教學管理與教學實施的后期規劃過程中的相應方案,教學管理部門剖析在教學服務與人才培養工作中結合過程中的歧義點及深層次問題;二級學院在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與課程規劃、師資隊伍、學生發展等方面分析數據,編制二級學院質量年度報告;牽頭部門在教學管理部門與教學部門的總結與規劃基礎上,結合學校高質量發展規劃,緊貼聚焦立德樹人、聚力學校事業發展的目標定位,依據江蘇省教育廳教育質量報告編制、發布和報送工作的通知要求,從學校、專業、課程、教師、學生五個維度,就學校定位、學生發展、教育教學、校企合作、社會貢獻、國際合作、經費與制度保障七個層面深度分析主要問題,提出切實有效的改進措施與發展規劃,以真正實現狀態數據采集工作的閉環結構,同時達成狀態數據工作單次填報,多方應用的成效。
圖1 狀態數據采集架構圖
圖2 狀態數據采集閉環圖
人才培養是南京城市職業學院的根本任務,教學實施與配套教學管理服務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高職院校建立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既是落實教育發展規劃綱要的最重要最緊迫的任務,也是高職院校自身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必然要求。”南京城市職業學院作為一所新建高職院校,基于服務地方經濟發展需求下,在不斷完善教學質量管理制度,開展教學實施與教學管理服務,緊密結合工作實踐,不斷探索,逐步建立一套科學的、規范的、合理的并且能夠體現自我完善、自我約束的符合學校自身特點和規律的教學質量保證體系。
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采集平臺在學校整體的教學質量保證體系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規范化管理狀態數據填報過程,建立完整的組織架構體系,才能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進而實現學校既可以通過狀態數據平臺各級分項指標了解各項數據的具體情況,也可以通過自帶的數據分析模塊——案例分析,直觀檢索整體數據分布,最終達成狀態數據平臺為學校在教學與管理服務開展科學規劃方面起到數據支撐作用,同時也兼顧對學校現階段發展狀態的監測預警功能。
服務學校開展科學規劃方面,可以通過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專業規劃、課程設置、師資隊伍、學生發展五個維度對狀態數據進行梳理,分析各個維度之間的耦合度,厘清偏差原因,以便于學校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做出調整,制定符合學校定位與高質量發展目標的科學規劃和決策;狀態數據監測預警方面,主要通過各項數據指標的具體情況和案例分析的統計分析功能,結合對往年數據的縱向比對與當年數據的橫向分布情況,及時發現學校當前狀態下的短板與失衡點,查漏補缺,不斷完善管理制度,促進教學改革,保證學校整體正向高質量發展態勢,充分發揮狀態數據對學校發展的指導作用。以南京城市職業學院為例,通過狀態數據平臺基本辦學條件指標發現,隨著招生情況的利好,學校生均行政用房和生均宿舍面積指標較往年縱向比較有所下降,學校領導班子從學校長遠發展規劃出發,經上報相關上級主管部門許可,結合前期規劃,開工建設科創大樓與學生宿舍項目,為學校發展開創更大空間;由于學校近些年不斷通過社會招聘來充實教師隊伍,通過狀態數據平臺顯示,學校師資隊伍的雙師素質型教師占比較低,學校通過引進具備雙師素質培訓資質的單位進校開展專題培訓,并健全學校教師專業標準和“雙師型”教師認定辦法,注重行業企業從業經歷作為認定新進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取得專業課教師資格的依據,不斷完善教師考評制度,建立充分體現教學實績、技能水平和專業教學能力的“雙師型”教師考核評價機制。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隨著信息科技的高速發展,全社會都踏入了大數據時代,只有掌握數據才能把住發展的命脈,才能在信息科技高速發展的競賽中脫穎而出,拔得先籌。狀態數據平臺作為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工作自評與參加上級部門考核的主要數據來源,既是學校整體辦學成效大數據的集中體現,也是展現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辦學整體水平及高質量發展評估的有效途徑。在學校開展人才培養過程性監控與制定學校高質量發展規劃中提供了詳盡、全面的數據支撐,使得學校在了解辦學現狀和科學規劃的兩者之間形成互補結構。所以,高職院校狀態數據平臺管理與填報的規范性,建立完整的數據采集體系,才能保證學校領導在直觀地從數據中發現斷層點和閃光點,利用狀態數據平臺的各項指標,依據學校發展需求,探索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專業建設、人才培養、課程建設等教育教學全過程的深度融合,推動學校教育理念重塑、管理模式重組、工作流程再造、校園文化重構。把以狀態數據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于教育教學、科研創新和管理服務全過程,調整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管理服務策略,促進教育教學改革的創新,制定符合學校高質量發展的科學規劃,通過對數字校園的頂層規劃,把實現遠景戰略所需的相關需求整合到頂層規劃中,實現學校發展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