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永紅 卞慶崗 陸芷言 唐獻玲
宿遷學院,江蘇 宿遷 223800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在此過程中也伴隨著越來越多的社會糾紛和矛盾,社會上的刑事犯罪案件數量不斷增加。并且伴隨著訴訟效率低下、司法資源配置不合理等原因,導致了大量刑事案件被積壓,其中大部分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刑事速裁程序就是我國針對此種狀況進行的改革舉措,刑事速裁程序從2014年開始在部分地區進行試點工作,最終在2018年正式立法確立。
輕微刑事案件是刑事案件中的一種,通常是指犯罪情節顯著輕微、社會危害性較小、所承擔的法律后果較輕的刑事案件,我國現階段法理學界對輕微刑事案件還未下清晰準確的定義,因此現階段對輕微刑事案件下嚴格定義是不嚴謹的。在司法實踐中,通常將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案件認定為輕微刑事案件。
根據相關法律條文及司法解釋規定,刑事速裁程序主要適用于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可能被判處三年以下刑罰,且被告人認罪認罰并同意適用速裁程序的情形,該類案件屬于基層人民法院管轄。而在輕微刑事案件中禁止適用速裁程序的類型包括: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被告人是未成年人;案件有重大社會影響;共同犯罪案件中部分被告人對指控的犯罪事實、罪名、量刑建議或者對適用速裁程序有異議等情況[1]。
輕微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并不是只注重快速解決案子,其同時兼顧辦案效率和公平正義。輕微刑事案件速裁程序的運行可以促進案件繁簡分流,以此合理配置司法資源,使各種案件都能被有效地審理,兼顧實體正義和程序正義,從而減少冤假錯案的發生,促進公平正義在司法實踐中不斷被落實[2]。在輕微刑事案件中的當事人選擇速裁程序,不僅可以快速解決案件、減輕訴累,而且在有關權利保護方面,法律最大程度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給予其是否適用該程序和是否放棄部分訴權的權利,兼顧程序正義的同時,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2021年S市Y區法院聯合公安、檢察、司法三家單位共同成立“刑事速裁中心”,旨在優化司法資源配置、推動案件繁簡分流、提高輕微刑事案件辦理質量和效率、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實現輕微刑事案件從偵查取證、審查起訴到立案開庭的“一站式”辦理,推動刑事司法程序的整體提速。至2022年1月20日止,在速裁中心審結刑事速裁案件247件,平均審理天數為4.39天。
課題組于今年到S市Y區法院下屬的刑事速裁中心進行實習,此次實習調研活動受到法院工作人員的幫助,向速裁中心的審判員和書記員了解速裁程序在Y區適用的情況。課題組成員在速裁中心實習期間進行整理案件卷宗、瀏覽文書材料、旁聽速裁案件庭審等活動,這些活動使得課題組成員對速裁程序有一個更客觀、詳細的理解。
從速裁中心整理自成立以來卷宗的情況來看,可以適用速裁程序審理的案件類型比較廣泛,主要是一些常見多發的案件,特別是危險駕駛罪和盜竊罪,除此之外還有交通肇事罪,詐騙罪,偽造、編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等情節較輕的案件。
表1所示是Y區人民法院統計的醉酒刑危險駕駛犯罪已判決的案件數量統計表,Y區的速裁案件很大一部分涉及危險駕駛,刑事速裁庭也設在Y區的交警大隊。在正式確定采取速裁程序前,可以更好地確定當事人雙方責任,有利于雙方民事賠償問題的解決。由圖1可知,在這些危險駕駛案件中,酒后駕駛摩托車的占據大部分比例,具有地方性特色。針對此種情況,Y區法院大力開展巡回審判工作,選擇典型的危險駕駛罪案例走進駕校、社區、鄉鎮等進行巡回審判,從而達到普及法律知識的效果,從根源減少犯罪率的發生。

表1 醉酒刑危險駕駛犯罪已判決案件數量統計表(統計時間:2021.01.01—2022.02.28;統計法院:Y 區人民法院)

圖1 醉酒駕駛摩托車占案件總數的比例(根據表1繪制)
庭審形式化是與實質化相對的一個概念。庭審實質化是指應通過庭審的方式認定案件事實并在此基礎上決定被告人的定罪量刑,其強調的是通過在庭上而非在庭外確定被告人的刑事責任。而在速裁程序中,在被告人認罪認罰的情況下,雖然有的案件采取了開庭的方式進行審理,但是并沒有實質達到開庭審理的作用。法律給予速裁程序的審理時限很短,并且對于這些案件的審理,大多數審判人員在庭審前就已經對案件的實體裁判形成了意見,庭審人員更多的是對檢察機關提供的材料進行核查[3]。雖然輕微刑事案件案情簡單,但是也不可避免會出現因提供證據證明力不足問題,導致案件結果不公正,出現冤假錯案的情況。因此,在速裁程序中庭審作用弱化有悖于速裁程序對公平正義的追求。
被告人認罪認罰是適用速裁程序的條件之一,在司法實踐中對其判斷標準不好把握,而且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以及司法解釋并未對被告人的認罪認罰自愿性審查有明確的規定。其中并不要求被告人知道自己的罪名,但至少要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在審判過程中,審判人員并不會對被告人是否是發自內心的認罪認罰進行嚴格審查,這會出現認罪認罰具結書上面并不是他們的真實意愿,有些被告人只是為了獲得較輕的量刑,并不是真的認識到自己行為的危害性等情況。在速裁程序中,不對被告人認罪認罰的自愿性進行嚴格的審查,會導致更多的矛盾出現,如司法資源的浪費、被害人的合法權益受損等。在司法實踐中,為了更快地處理輕微刑事案件,檢察機關或者審判機關人員會推薦適用速裁程序,事先告知雙方當事人適用速裁程序的優點,其中當事人尤其是被告人只想快速解決案件,其對認罪認罰后果并不是真正的理解。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我國法官對其所辦案件終身負責,這是出于減少審判人員亂判錯判案情況的需要。法官終身責任制有利于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保證案件公正,減少冤假錯案的發生,但我們也不得不考慮該制度是否導致法官的壓力、責任過大。在適用速裁程序審理的案件都是認罪認罰的案件,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時,除了要移交認罪認罰具結書,還需提交量刑建議書,量刑建議一般應當為確定刑,并且人民法院除特殊情況外需采納檢察院所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議。而在司法實踐中,負責速裁案件的檢察官往往提出的建議幅度很大,檢察人員辦案積極性不高,難以向法院提出較為準確的量刑建議。在司法實踐中,法官作為案件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且庭審作用較小,勢必會導致法官庭審前工作量增加,法官承擔的責任過重。
一般刑事訴訟程序的庭審階段主要是解決定罪量刑問題的。而在速裁程序中,檢察機關享有提出量刑建議的權利,因此就會出現部分審判人員為了更快速地處理案子,只是在庭審過程中對檢察機關指認的犯罪事實和量刑建議加以確認,最后直接作出判決。輕微刑事案件的特點就是社會危害性小,因此對此類案件的處理更重要的是對被告人進行教育引導,不能只追求懲罰結果[4]。我們要加強庭審人員在庭審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強化法官在庭審過程中的角色。審判人員不能過分依賴案卷材料,要充分調查提交的案卷材料的真實性、可靠性。在速裁程序過程中,讓當事人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加強對法官的培訓,不過分依賴于卷宗,將注意力轉移到庭審過程。
在速裁程序中,只將定罪量刑問題作為審查的重點,必然會導致法庭對認罪認罰真實性的審查流于形式。因此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時,除了需要有檢察機關和公安機關人員確認外,還需要有律師在場陪同確認,而在大部分輕微刑事案件中是由值班律師陪同。因此在實踐中,要加強值班律師的職業道德培訓,提高值班律師的待遇,讓值班律師認識到自己職位的重要意義,使值班律師成為真正地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在庭審過程中,庭審人員也應對相關書面材料進行審查,同時,庭審人員還應關注被告人的主觀態度和客觀表現,避免出現被告人僅是為了追求較輕刑罰,其實并沒有真實的悔罪態度。在庭審結束后,也需要繼續跟進,建立速裁程序后認罪認罰監督機制,對被告人認罪認罰后進行監督和管理[5]。
目前我國《刑事訴訟法》對認罪認罰從寬的案件只在法律條文中規定“可以從寬處理”,對具體的量刑優惠幅度并沒有進行明確規定。我國可以從立法上對量刑激勵制度進行更加明確的規定,再讓檢察人員根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起訴階段認罪認罰情形,作出準確的量刑建議,從而保證適用速裁程序解決輕微刑事案件的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提高案件審判質量,不僅需要法官對所審案件終身負責,也需要公安、檢察院對其所查案件終身負責。完善輕微刑事案件速裁程序運行,需要進一步加強從偵查、起訴、審判三階段公、檢、法三方之間辦案流程的銜接程度,增強辦案人員素質、職業道德操守,針對適用速裁程序的案件實行專人專辦,推動建立辦案人員責任制度,將司法責任分散到偵查、起訴、審判各個階段,減輕法官責任。
輕微刑事案件速裁程序的建設是司法改革中一項任重道遠的工作。確保每一個輕微刑事案件都經得起法律和人民的檢驗,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提高司法公信力,對于整個社會公平正義的維護都有著深刻久遠的影響,也對進一步推進案件繁簡分流、優化司法資源配置實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隨著我國法治建設的不斷推進,司法資源配置的不斷優化,輕微刑事案件速裁程序一定會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