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天賜,梁武新,韋治遠,梁小青
(桂平市人民醫院普通外科三區,廣西桂平 537200)
痔是一類臨床常見疾病,臨床研究指出,痔的形成與久坐久立、便秘、酗酒等因素有關[1]。隨著人們日常生活方式的不斷改變,工作日益繁忙,久坐于辦公室內的工作人群逐漸增多,導致痔的發生率顯著上漲?,F階段,關于痔的發生機制研究,學者們提出肛墊下移學說與靜脈曲張學說[2-3]。而關于痔的病理類型,臨床基于齒狀線進行區分,將痔分為內痔、外痔及混合痔?;旌现袒颊呒膊“Y狀更加突出,治療過程更為復雜[4]。傳統混合痔治療采取的方式是痔切除術,技術發展至今已十分成熟,具備良好的操作便捷性,但手術創傷性較大,會對肛墊組織造成較大破壞,
術后疼痛、肛門失禁等預后風險會降低治療效果[5]。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痔的外科治療有越來越多新術式不斷出現,為混合痔的治療提供了更多選擇。自動彈力線痔瘡套扎術(RPH),是在傳統治療基礎中研究得出的一種新型技術,通過借助膠圈套,阻止痔核血供情況,促使痔能夠自然萎縮[6]。但該項技術主要針對內痔,混合痔患者的外痔問題仍舊需要依賴外科手段切除處理。本研究探討RPH雙層套扎聯合外痔切除術治療混合痔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桂平市人民醫院收治的100例混合痔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采用RPH雙層套扎聯合外痔切除術)和對照組(采用傳統痔切除術),各50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齡18~60歲,平均年齡(38.36±11.76)歲;病程5~80個月,平均病程(41.73±11.49)個月。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齡18~60歲,平均年齡(40.88±11.98)歲;病程3~82個月,平均病程(41.06±11.35)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桂平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對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符合《外科學》[7]中混合痔的診斷標準;②一般資料與病歷資料完整;③無器質性病變。排除標準:①伴原發性嚴重疾??;②精神或認知障礙者;③伴有其他肛門疾病者;④術中或術后發現合并其他疾病。
1.2 手術方法 對照組患者予以傳統痔切除術治療。手術當天清晨6:00,以恒溫37 ℃的肥皂水(500 mL)灌腸,術前6~8 h禁食禁水。體位選擇折刀位,年長者按截石位;待硬膜外麻醉成功后,行肛管、直腸下段常規消毒干預,在突出的外痔處鉗夾,作V型切口,切開分離至齒狀線上3 mm,后鉗夾痔核基底部,以7號絲線結扎,切除痔核。同理切除其余外痔。觀察組患者予以RPH雙層套扎聯合外痔切除術治療?;A干預措施與對照組一致。硬膜外麻醉成功后,常規消毒肛管及直腸下段,擴張肛門,置入肛內窺鏡(山東威高集團醫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型號:GMJ-I),暴露齒狀線及直腸黏膜,掌握病灶各項情況,制訂手術細節方案;在距齒狀線4~5 cm,截石位三、七、十一點,同一層面套扎直腸黏膜[廣州中大福瑞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粵食藥監械(準)字2013第2660998號,型號:ZDFR-TZQ-05A],負壓值0.08 MPa~0.1 MPa,轉動閥門,激發膠圈后松解閥門,檢查套扎質量;隨后在齒狀線0.3 cm處雙層套扎增大的痔核;最后切除比較明顯的外痔及皮贅。術后加強用藥、飲食、心理等護理,高錳酸鉀外用片(濟南康福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2233,規格:0.1 g/片),每次將2 000 mL開水倒入干凈的坐浴盆內,置入一片高錳酸鉀外用片,使其完全溶于水,待水溫合適(約40 ℃)后,再將肛門坐入藥水中約15 min,2次/d。坐浴直至創口愈合。所有患者手術均由同組醫療團隊負責。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指標。包括手術切口數量、創面愈合時間、術中失血量、排尿恢復時間。②比較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疼痛、便血以及脫出等臨床癥狀全部消失,痔核消失;有效:臨床癥狀得到一定改善,痔核縮小則;無效:未見上述好轉跡象,痔核并未縮小[8]??傆行?(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③比較兩組患者預后情況。并發癥包括創面出血、肛門狹窄和肛門不適感。創面出血:以術后存在出血狀況,觀察時限為術后30 d內,統計發生率;肛門狹窄:以術后存在肛門狹窄無法順暢排便狀況且需臨床干預為“狹窄”標準,觀察時限為術后30 d內,統計發生率;肛門不適感:以術后患者主訴存在肛門不適感為標準,觀察肛門不適感存在時間。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9]評估患者術后疼痛情況,滿分10分,分值與患者疼痛程度呈正比。以內痔復發且需接受手術治療為“復發”標準,觀察時限為術后90 d內,統計發生率。④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采用健康狀況調查表(SF-36)[10]評定患者生活質量,包括社會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以及軀體功能等項目,每個項目滿分為100分,評分結果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創面愈合時間、排尿恢復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失血量、創面切口數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指標比較()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術中失血量(mL) 創面切口數量(個) 創面愈合時間(d) 排尿恢復時間(h)觀察組 50 30.58±4.52 20.94±5.17 2.16±0.28 19.19±5.41 1.08±0.15對照組 50 39.45±5.68 33.18±6.47 5.04±0.53 28.12±5.08 2.24±0.17 t值 8.640 10.450 33.974 8.509 36.179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例(%)]
2.3 兩組患者預后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VAS評分、疾病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預后情況比較
2.4 兩組患者SF-36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SF-36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SF-36評分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SF-36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患者SF-36評分比較(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SF-36:健康狀況調查表。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0 75.14±5.34 88.35±4.65*對照組 50 75.21±5.11 77.46±4.46*t值 0.067 11.951 P值 0.947 0.001
混合痔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其典型病理表現主要包括患處出血、疼痛,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質量。臨床有關痔的形成,絕大多數學者相對支持肛墊下移學說。肛墊主要由肛管內壁以及纖維支持結構組成,維持肛門自制能力是其主要的生理作用,但肛墊發生病理性改變,便會誘發痔。該學說強調,在治療痔時,需同步考慮下移肛墊的修復[11]。
本研究中對照組患者采取傳統痔切除術,手術原理是將內括約肌痔核剝離,手術創傷性大,過程中易致肛墊醫源性受損,導致患者術后不適感加重,并誘發各類并發癥如肛管狹窄、水腫、滲漏、失禁等,整體應用效果難令臨床滿意。胡立強等[12]研究表明,傳統痔切除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0.42%,高于RPH聯合外痔切除術的2.08%;與本研究結果相似。
隨后臨床研發出膠圈套扎術,技術本身憑借膠圈的機械壓力,實現痔核的血液斷供目的,促痔核萎縮脫落,手術微創、便捷、高效、安全,在臨床獲得廣泛應用。但隨著技術應用與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學者們意識到膠圈套扎術的不足,如術后疼痛、易老化、摩擦力小、收縮力仍不夠理想等。在此基礎上,學者們研究出一種自動彈力線套扎器,有效解決了上述膠圈套扎術存在的問題,但不建議套扎超過3個以上的膠圈,以規避肛門狹窄問題[13]。本研究選擇雙層套扎,最終觀察組患者肛門狹窄發生率為2%,安全性較好。
RPH設備本身具備良好的極限收縮力,套扎緊固,因此痔核萎縮脫落后創面小,理論上失血量更少,安全性更佳;RPH依托于半自動化設備,操作便捷,因此手術用時更短;加之內痔神經是內臟神經,套扎無痛;借助套扎的物理作用,作用于直腸黏膜起到提升肛墊的效果,響應肛墊下移學說,治療更加徹底;套扎下母痔痔動脈流通受阻,令痔核缺血性萎縮,自然脫落,不會遺留任何異物;而套扎點間為直腸黏膜,因此避免了肛門狹窄問題,并使外痔明顯縮?。患右郧谐螐氐祝颊咝g后不易復發[1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指標優于對照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疾病復發率低于對照組,術后第1天、術后第3天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進一步證實上述結果。
綜上,RPH雙層套扎聯合外痔切除,不僅能夠提升臨床整體治療效果,還能夠提升日常生活質量,減少切口數量,節約手術時間,并縮短創面愈合用時,并發癥少,復發率低,患者術后恢復良好,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