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廣風,李曉琴,楊 丹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友誼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新疆伊犁哈薩克 83509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血栓栓塞癥(Pulmonary embolism,PE)缺乏典型臨床表現,部分患者臨床癥狀多與COPD癥狀重疊,易發生誤診、漏診,耽誤最佳治療時機。有研究發現,評估COPD患者PE發生的影響因素,有助于及時識別高危患者[1]。既往關于COPD患者PE發生的影響因素相關報道較多,并取得顯著成果[2]。但目前臨床關于吸煙史、合并深靜脈血栓、COPD分級Ⅳ級患者及D-二聚體(D-D)、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動脈血氧分壓(PaO2)水平對COPD患者PE發生的影響尚存在爭議[3]。因此,本研究對此展開探討分析,以期為臨床診療提供參考,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友誼醫院收治的100例COPD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100例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齡35~72歲,平均年齡(56.39±5.91)歲;病程1~4年,平均病程(2.46±0.38)年。本研究經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友誼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4]中COPD的診斷標準;②年齡≥35歲;③均為初診者;④可正常溝通且無精神疾病者;⑤臨床數據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肌梗死及支氣管哮喘者;②并發肺結核、肺大泡及間質性肺病者;③伴其他慢性感染性疾病者;④凝血功能異常者;⑤合并精神疾病者;⑥合并惡性腫瘤疾病者。
1.2 研究方法 采集所有患者一般情況,包括患者年齡、性別、民族、吸煙史、合并疾病、COPD分級、血壓指標[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凝血指標[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酶時間(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D-D]及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PaCO2、PaO2,分析伊犁地區COPD患者合并PE發生情況,并分析影響伊犁地區COPD患者合并PE發生的危險因素。①PE發生判定標準。根據《急性肺血栓栓塞癥診斷治療中國專家共識》[5],結合臨床表現(呼吸困難、低氧血癥、胸痛、咯血等癥狀)及多層CT肺動脈造影,統計患者PE發生情況,發生PE者,納為發生組,未發生則納為未發生組。②BMI指數。于入院即刻經同一測量人員,取得患者身高、體質量數據,計算體質量指數(BMI)=體質量/身高2(kg/m2)。③實驗室指標。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CK、CK-MB水平;采用血壓計(安科,型號:M8081)測定SBP、DBP水平;采用酶試劑法測定TC、TG水平;采用直接法測定LDL-C、HDL-C水平;采用凝固法測定APTT、PT、TT;采用免疫散射比濁法測定D-D;采用全自動血氣分析儀(沃芬,型號:GEM3500)測定PaCO2、PaO2水平。試劑盒均由原鑫生物提供。
1.3 觀察指標 ①分析伊犁地區COPD患者合并PE發生情況。②分析影響伊犁地區COPD患者合并PE發生的單因素。③分析影響伊犁地區COPD患者合并PE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影響伊犁地區COPD患者合并PE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伊犁地區COPD患者合并PE發生情況分析 100例COPD患者中,有27例(27.00%)患者發生PE,納為發生組;其余73例(73.00%)未發生,納為未發生組。
2.2 影響伊犁地區COPD患者合并PE發生的單因素分析 兩組患者年齡構成比、BMI指數、性別構成比、民族、血壓指標水平、PT、TT、APTT水平及肺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壓、高脂血癥構成比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發生組患者吸煙史構成比、合并深靜脈血栓構成比、合并糖尿病構成比、合并心衰構成比、COPD分級Ⅳ級患者構成比及CK、CKMB、D-D水平均高于未發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aCO2、PaO2水平均低于未發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影響伊犁地區COPD患者合并PE發生的單因素分析
2.3 影響因素量化賦值情況 將伊犁地區COPD患者合并PE發生作為因變量,將上述存在差異的單因素作為自變量,納入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行量化賦值,見表2。

表2 量化賦值表
2.4 影響伊犁地區COPD患者合并PE發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吸煙史、合并深靜脈血栓、COPD分級Ⅳ級患者及D-D,PaCO2、PaO2水平是影響伊犁地區COPD患者合并PE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3。

表3 影響伊犁地區COPD患者合并PE發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COPD是臨床中常見的一種慢性肺部炎癥性疾病,中老年群體有著較高的發病率,患者以不完全可逆氣流受限為主要特征,若未及時干預,易危及患者生命安全[6-7]。PE是COPD常見的并發癥,有較高的發病率,有研究顯示,COPD患者PE的發生風險較高,約為28%[8]。本研究中,COPD患者PE的發生率占33.33%,與上述報道存在一定偏差,或與樣本量大小等有關。既往有報道顯示,與COPD患者PE發生相關的臨床因素多包括病情嚴重程度、用藥治療方案等,這些臨床因素與COPD患者PE發生的具體關系已得到相關驗證[9-10]。但吸煙史、合并深靜脈血栓、COPD分級Ⅳ級患者及D-D,PaCO2、PaO2水平對COPD患者PE發生的影響還存在爭議。因此,本研究針對此方面展開初步討論。
本研究中,吸煙史、合并深靜脈血栓、COPD分級Ⅳ級患者及D-D,PaCO2、PaO2水平是影響COPD患者發生PE的獨立危險因素。COPD患者長期吸煙可損傷靜脈系統內皮,引起靜脈血瘀滯,導致血液處于高凝狀態,增加血栓發生率,提高肺栓塞發生風險。COPD患者合并深靜脈血栓可增加PE風險,或與深靜脈血栓形成與血流高凝狀態及血流速度緩慢相關,當COPD患者深靜脈血栓脫落可增加PE發生風險[11]。COPD患者病情若不受控制,隨著疾病發展可出現缺氧狀態,肺血管阻力會進行性升高,易發生肺動脈高壓,進一步加重病情,引發PE。COPD患者發病后會因降低肺功能而減少活動量,減慢血液流速,從而升高血液黏滯水平,增加D-D水平,患者更易發生PE[12]。PaCO2、PaO2是COPD患者常用的肺功能檢測指標,若患者PaCO2、PaO2水平降低,表明患者肺功能下降,更易降低血液流速,導致血液處于高凝狀態,提高PE風險。
綜上,病程、吸煙史、合并深靜脈血栓、COPD分級Ⅳ級患者及D-D,PaCO2、PaO2水平是COPD患者PE發生的影響因素,臨床應重點關注,此外,受研究時間、樣本量大小等因素影響,本研究存在一定不足之處,有待今后深入分析,為該領域提供客觀理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