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州區大進鎮紅旗村村民正在采摘茶葉
文︳王大剛
根據重慶市委組織部扶貧集團總體安排,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對口幫扶開州區大進鎮、滿月鎮。醫院黨委高度重視,深入探索“個人+村鎮區+幫扶單位+社會”融合發展模式,全力打造4 支“常駐工作隊”,凝聚4 種“振興內生力”,走出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新路徑。
一是搞好共建強根基。對鄉村振興黨支部建設進行統攬布局,按照“思想共融、信息互通、資源共享”的思路,深入探索“支部+支部”聯建共建模式。二是樹好典型強示范。著力激活黨員內生動力,積極引導黨員在鄉村建設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動全體村民參與到鄉村建設中來。三是辦好實事聚人心。堅持常態走訪群眾,開展暴雨排險、新冠疫苗接種等工作,用心用情用力辦好群眾身邊事。
一是本土培養盤活存量。聚焦鄉村振興用人需求,統籌各方資源,大力建強駐村干部隊伍。二是積極回引開發增量。堅持需求導向,通過“靶向引才”增強發展力量,大力引進在外人才返鄉創業。三是強化培訓提升質量。通過專家指導、能人傳授等方式,加強種養技術的學習和培訓。
一是精準研判發展項目。立足大進鎮高山生態農業發展定位,依托山地丘陵地形和茶葉資源優勢,探索因地制宜的鄉村振興產業方案。二是盤活利用各方資源。通過實施“三變”改革,全面激活各類要素資源,全力破解產業振興“人地錢”要素難題。三是優化產業發展機制。持續探索“三好”茶葉發展模式,逐步形成“新老結合、一園多片”的產業格局。
一是改造基礎設施。持續推進“暢、安、舒、美”交通環境建設,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積極開展“廁所革命”等工作,人居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村民衛生健康得到有效保障。二是提升文明素養。深入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帶動廣大村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榮辱觀。三是增強自治能力。持續健全以村民為主體的自治管理體系,通過修訂完善村規民約,推行積分管理制度等,逐漸形成共建、共管、共治、共享良好氛圍,不斷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作者系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黨委書記)
文︳余敬春
豐都縣高家鎮建國村風光
豐都縣高家鎮建國村地處高家鎮腹心地帶,全村總面積17.6平方公里,轄16個村民小組,共計1950 戶5190人,黨員112 名。近年來,建國村著力強化黨建引領、培育特色產業、聚焦環境整治、塑造精品文化,努力推動鄉村振興邁上新臺階。
一是筑牢戰斗堡壘。以換屆選舉為契機,選優配強平均年齡為40.2歲的村“兩委”班子,推動村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二是打造振興生力軍。堅持外聯內引、借勢發力,大力實施“頭雁領航、雛雁培育”工程,積極推動年輕人才回村任職、返鄉創業,持續壯大“新農人”隊伍。三是匯聚幫扶資源力量。積極爭取資金支持,認真落實幫扶機制,擇優選派一批群眾工作經驗豐富的黨建指導員、鄉村振興服務員深入發展一線,提升本村造血功能。
一是突出產業聯盟“強音”。立足本地資源稟賦,堅持規劃引領,大力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著力打造“紅綠白金”特色優勢產業集群。二是強化治理聯心“重音”。深化新時代“楓橋經驗”建國村實踐,創新推進“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探索推行“十戶連心”黨員聯系機制等,進一步拓寬村民參與鄉村治理渠道。三是著力環境聯建“輕音”。深入挖掘本地歷史文化底蘊,以環境美賦能鄉村興,打造“產業興、生態美、環境優”示范廊道,有序推進水、電、路、網、氣等基礎設施建設、“四美一優”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等。截至目前,建國村已獲“國家森林鄉村”“重慶市美麗宜居鄉村”“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村”等榮譽。
(作者系豐都縣高家鎮建國村駐村第一書記)
文︳徐璠
綦江區石角鎮新農村村民正在采摘春茶
綦江區石角鎮新農村總面積3.8 平方公里,轄5 個村民小組,541戶1405人,黨員56名。近年來,新農村堅持將黨建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紅色引擎”,錨定組織建設、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把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以提升政治“三力”為重點,持續鞏固黨史學習教育成果,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黨日活動、專題黨課等,傳承紅色基因,提振干事熱情,提升創業能力。
瞄準“巴渝特早”小葉綠茶產業,通過“黨總支+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做好茶文章,“沏”出產業發展新路子。成立集體經濟公司,村民以土地、人工等方式入股并參與分紅;健全制茶產業鏈,實現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運營。拓寬茶葉銷售渠道,打響“瀛峰雪”“瀛山春綠”品牌,助力鄉村振興碩果惠及尋常百姓家。
實行“黨總支+小組長+群眾”劃區域包干責任制,開展“美麗鄉村整潔行動”。走訪人居環境整治示范點,開展垃圾分類知識培訓,帶動群眾參與清理農業生產廢棄物、溝渠淤泥等工作,推動實現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作者系重慶市綦江區委組織部調研信息科干部)
文︳李依凡
銅梁區水口鎮樹蔭村“花語果鄉”產業基地
重慶機場集團有限公司積極服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忠實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以黨建為引領,以“三個聚力”為抓手,多措并舉為銅梁區水口鎮樹蔭村注入振興力量。
重慶機場集團黨委通過建立常態化學習機制,抓實主題黨日,構建清單明責、壓力傳導機制等舉措,激發樹蔭村黨建活力,壓實管黨治黨責任;從完善推進機制、筑牢戰斗堡壘入手,夯實鄉村振興工作基石,落實鄉村振興工作責任。
推出一系列鄉村人才培育發展行動計劃,實施“兩培養”行動、“頭雁”隊伍提升行動、“五員四亮”行動,著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鄉村技能型實用人才,提升鄉村治理人才綜合素質。
重慶機場集團投資建設了基礎設施齊全的“花語果鄉”產業基地,并引入“精準訂單、掛牌認購、自主采摘”發展模式,助力樹蔭村產業發展。2020 年全村集體經濟銷售收入超過2018 年的10倍,達60 余萬元,推動曾經的市級貧困村嬗變為鄉村振興示范村。
(作者系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有限公司新聞管理中心工作人員)
文︳曹新
渝北區市級示范工程滾珠水廠
渝北區水利局創新推出“一核主導、雙輪驅動”試點,堅持黨建引領這一核心要素,聚焦為民服務、精細管理兩個關鍵元素集中發力,扎實做好農村飲水安全保障工作,讓汩汩“幸福水”滋潤百姓心。
渝北區水利局黨委錨定鄉村振興發展需求,把黨的建設融入項目建設的各個環節,通過各個環節黨員的示范引領,加強農村飲水項目立項、設計、審批、實施、運行管理的全過程監管,高質量推進農村飲水工程項目建設。
渝北區水利局不斷強化農村供水管理監督,大力推進農村供水工程制度化、專業化、規范化管理,制定《渝北區村鎮分散供水工程管理辦法》《渝北區村鎮集中供水工程管理辦法》《渝北區村鎮集中供水工程水質信息共享制度》等文件,進一步規范農村供水工程的運行管理。
為解決群眾提出的集鎮管網不完善的問題,渝北區水利局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加快場鎮管網建設。2019年至2021年,渝北區水利局投入7119.96 萬元,實施茨竹鎮自力村供水工程、大盛鎮東山水廠工程、茨竹鎮中河場鎮管網改造工程等21 個農村飲水安全民生實事項目,受益人口達27.7萬人。
(作者系重慶市渝北區水利局水利管理站三級主任科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