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英 高輝
(湖南信息學院)
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十分重視和推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非物質文化是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非遺館是傳承文化展示的重要場所,是一代又一代人進行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它在促進非遺文化傳承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文化遺產闡釋與展示憲章》中,世界歷史遺跡委員會著重闡述如何保存和繼承國家文化遺產,同時強調這一任務的迫切性,尤其是在交流與傳播中要注重無形與有形的統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展需要國家的大力扶持更需要廣大群眾積極投入。
2011年湘西苗族挑花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由于非遺文化的特殊性,多以展覽館作為載體去實現傳承與保護,但是非遺展覽館在展示設計這方面還處于探索階段,并沒有體現出非遺文化的活態性與無形性。伴隨著新媒體技術的持續發展,湘西數紗僅僅應用于日常生活用品,由于非遺館中展示形式單一化以及數紗展品自身優化待改善,這種記錄歷史的技藝也不斷在人們視野中淡化,關注的人也越來越少,因此挽救和保護民族文化遺產成為我們這一代人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
苗族數紗起源于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不僅應用于苗服,在苗族人的帳檐、門簾、床檐、床單、枕頭、背裙、方巾、手帕、包袋等日常生活用具中都有廣泛的應用,在早期苗族女性自給自足的生存條件下創造了湘西數紗,既有實用價值又有美學價值。制作數紗的工具都是比較普通的,與刺繡相似,數紗制作需要一塊織錦布料、針以及彩色細線。以十字形等長等距排列進行挑繡,由于其針法極其嚴謹,出錯一針都非常明顯,這也是與其他刺繡本質上的不同。
數紗的紋樣從單元型到組合型最后到抽象形態,其最基本的形態是以亞麻布為基點,以十字形在格子中挑出。苗族婦女們把大自然中的花朵、蝴蝶、鳥類、魚類等用幾何體以抽象的方式呈現,同時也保留了自然事物的基本特征。數紗以經緯來進行制作,類似于十字繡,所有的十字都是用線挑出來的,而數紗則是由苗家婦女自己心中的圖形和靈感組合而成,就好像畫家繪畫之前在腦中勾勒出的畫面,所以每一個苗家姑娘的挑花作品都是不一樣的。苗繡以米黃色為底,一般是“一字形”“十字形”“方格形”“直線型”“八角形”“三角形”“菱形”“米字形”“垂鉤形”等十幾種基本的紋樣,我們把它們叫做“元素”并以此來裝飾畫面。組合式紋樣是指在設計圖形時將其他圖形與特定對象的外形輪廓相結合以達到裝飾效果,用單位紋樣組合選出植物和動物的形狀,如方形、圓形、扇形等,這種方法需要人對大自然有深刻的理解以便能夠隨心所欲地運用,采用均勻等多種方式的結合設計成不同的花樣,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性和觀賞性。
動態展示領域是人、展品和展示空間之間的相互聯系,是交互作用影響的過程。體驗最初是在心理學領域里產生的,它是通過個人的實踐來獲得對事物的認知和印象從而加深記憶。體驗最基本的特點是實踐性,通過體驗與心理認知的結合,使之產生相應的情緒和心理感受,動態展示設計注重人與展品之間的互動,并將更多的互動融入到展示中以實現最終目的。
首先,動態展示具有時效性。博物館的動態體驗展覽不限于一定的時空,也不只是單純的展品、圖片、影像等,它包含的信息量更大,傳遞的信息也更多。另一方面,由于傳統陳列載體的內容相對固定,陳列空間布置好后要經過一定的時間才能進行調整和更新,這就造成了信息傳遞內容不能及時更新,而動態展示可以根據現場內容的變化進行實時更新,并且動態的體驗更能激發觀眾的觀展熱情,例如對一個王朝的歷史描述以傳統的展覽方式顯得尤為枯燥,單純的布景并不能反映出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動態的展覽可以在無形中提高觀眾的觀展興趣從而實現信息的傳遞。
其次,動態展示更加具有生動性。滿足了新時期受眾的審美心理和審美需要,更具感染力。例如,能夠將挑花的制作過程通過寫實或者動畫的方式進行呈現。另外,動態展示還具有互動性與體驗性。互動與體驗能極大地激發受眾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受眾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鳴從而獲得沉浸式的體驗。
增強現實技術又叫AR技術,是一種利用鏡頭來拍攝物體,把視覺、聲音等的信息用計算機二進制數字信息把它們與真實對象相結合的技術,用戶可以在屏幕上用手指觸摸虛擬信息,計算機將這些信息二次運算展示到用戶的屏幕上從而增強對真實信息的感知。增強現實技術是一種新的數字媒介技術,這項技術正越來越廣泛地被應用于博物館,建立一個數字化、可視化、智能化的數字博物館。增強現實技術讓博物館的文物擺脫了物質的束縛并使之能夠跨越邊界,游客在參觀中感受不到與展品、環境的界線,能夠與陳列展品更近距離接觸以增強參與體驗。
通過增強現實設計實現非遺文化的動態展示設計,本設計主要提取其中一部分進行研究與實踐,針對這一現狀進行研究,更好的輻射到整個展館展示設計,實現參觀者對博物館文化更好地了解,打破地域限制,對展品所示內容能夠實現互動。
湘西非物質文化遺產館位于湖南省吉首市湖南湘西經濟開發區武陵山大道22號。是湘西縣委、縣政府主辦的“湘西夢幻夏日”活動地區之一。1957年11月1日,設立了隸州文化局。由于發展較為滯后,湘西州非遺館至今未推出線上觀展平臺,游客只能通過傳統的方式進入博物館進行參觀,展廳內展品陳列設計大多以實物、文字信息、圖片為主,靜態的展示形式難以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無法更有效地弘揚博物館文化。本設計將對湘西非遺館展示形式進行設計,在傳統展示的基礎上增加互動性體驗,提升湘西非遺館的知名度,宣傳湘西非遺文化。
頁面設計的流程由啟動頁到展品首頁,展品首頁分為四個二級界面,包含展品介紹、制作過程、應用、視頻學習,三級界面為二級界面詳情頁。考慮到博物館、非遺館展品陳列的特殊性,以制作成二維碼或者生成鏈接的形式,其占用實際空間較小,參觀者的互動環節可在移動端上進行,一般用手機點擊生成鏈接或者更為直觀地掃描二維碼進入,也可通過博物館的觸控屏幕進行互動體驗。
本次設計對湘西苗族數紗進行了實地調研,對挑花的構成、色彩圖案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再通過對湘西苗族數紗、動態展示設計等相關文獻資料進行查閱,研究出如何將傳統技藝與動態展示設計的表現形式。本設計將選取數紗展品作為主體內容進行設計,以H5展示形式為基礎開展,將數紗展品與技藝制作過程通過應用增強現實技術進行互動設計呈現。
1.啟動頁設計
啟動頁的界面設計。啟動頁又稱為引導頁,在視覺上需要結合民族特色進行設計,啟動頁是整個設計中的封面直接影響用戶對體驗的興趣。將啟動頁設計成半圓弧映射出苗繡數紗紋理,簡單直接地體現界面總基調。主色調以淡粉等淺色調為主界面,將主次關系處理得比較恰當。確定首頁基本上確定整套設計風格,通過參考同類型產品進行總結,界面icon多用線性結合這一點確定和設計icon圖標,主色調為淡粉與橙色,文字主要以橙色為主,風格采用極簡風格,在內容豐富的基礎上簡約大方,結合現代流行的漸變線性圖標以及將挑花紋理做背景處理。二級界面第一板塊為展品介紹,主要包括湘西苗繡數紗的歷史文化溯源與民族特色介紹,在挑花紋樣、服飾文化、圖案應用、造型藝術特征以及審美內涵上出現較多論述隨后篩選出一些優秀數紗展品進行研究與欣賞。
2.首頁設計
由于發展的需要,數紗應用范圍逐漸從最開始的服裝到各種文創產品再到藝術插畫,展品亦是挑花的應用范圍。在制作首頁時首先要確定顏色風格與圖標大致排版,在設計首頁的應用圖標時以線性風格為主,首頁部分均可點擊進入子級界面,上方選中文字應用幾何體做邊框使用戶可以清晰地找觸發點。界面中的視頻解說是對前面了解到的數紗技藝進行總結性回憶,視頻直觀地帶動參觀者走進苗族數紗的圖案特色、針法、色彩搭配和寓意。展品介紹頁字體采用精簡宋體,文字展示部分采用了矩形邊框突出文字,使整個頁面表達內容更加吸引預覽者注意力。
3.二級界面設計
應用頁以幾何拼接而成,觸發下一頁按鍵采用數紗圖案置于右上角,考慮到應用頁文字排版,使用矩形做邊框突出文字在后期制作效果圖過程中對頁面進行局部調整,加入了新元素,長方形邊框排版大同小異,風格統一。子級頁面為二級頁面的詳情展示頁,如制作過程是對挑花步驟進行詳細展示,將步驟圖用矩形框選突出步驟與技法。湘西苗族挑花從起針到最后落針都非常講究,每一針都不能錯,錯一步則全錯,所以挑花是非常嚴謹的一門手工技藝,所以當地苗族將這一工藝稱為“十字數紗”或“數紗”。
4.增強現實技術應用
湘西苗族數紗展品通過增強現實技術展示體驗,是非遺文化與新技術的融合嘗試,希望能給觀者在了解湘西非遺文化的歷史與故事的同時帶來全新的視覺體驗,不僅能獲取更多更全面的文化信息,也能通過新技術與設計形式獲得非遺文化展品不一樣的體驗。本設計通過對展品進行二維與三維動態圖形視覺設計,并在移動端中實現增強現實技術動態展示設計,讓觀者體驗到一種沉浸式的交互展示。
首先考慮導觀者對展品的實景與感性認知,將湘西苗族數紗展品與技藝過程制作成平面視覺設計,使用illustrator軟件制作成扁平化插畫視覺設計圖,增加觀者在展館不一樣的感官體驗。然后將在視覺效果的基礎上進行動態圖形設計,將靜態的視覺圖形進行動態視覺分層,通過After Effecrs軟件制作動態設計,以提升展品趣味性,從而吸引觀者的注意。最后,基于靜態視覺的效果上進行三維模型設計,通過創建3D建模、材質渲染、動態設計制作,導入unity進行增強現實技術演示,給觀者帶來沉浸式體驗展示形式,同時實現虛擬動態數紗技法展示設計圖。觀者可通過二維碼掃描,通過識別指定數紗二維視覺圖片即可預覽數紗制作演示過程,通過演示數紗工藝的制作流程、針法運用特點等內容,對其進行更深入的了解。
非遺館動態展示設計是情感、展品與人的互動體驗,是以物為中心的傳統展示轉向以人為中心的互動交流,運用啟示、引導、隱喻、三維、動態等表現手法吸引觀眾,激發觀眾的情感思維和體驗感受,通過新媒體平臺使得湘西非遺藝術得到了更大的傳播與互動。

圖1 H5界面與增強現實技術測試
動態展示設計隨著時代的進步而不斷發展,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單一的展示設計形式,參觀者通過移動端進行參觀和了解打破了場地限制,與傳統靜態展示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只要保存了二維碼或者網址鏈接就可以進行參觀,并且增加虛擬現實技術在非遺館展示中的應用與互動上的設計研究,通過利用交互式虛擬現實系統的方式可以獲得更好的體驗效果,實現展示設計中真正的感知、情感和行為體驗。同時,也是對湘西苗族數紗進行一系列的延展性展示,這種方式加深了觀者對數紗的記憶,在無形之中傳播這一非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