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霞
[宜興市第二人民醫院(宜興市職業病防治院)檢驗科,江蘇 無錫 214221]
冠心病是由于患者冠狀動脈血管腔發生狹窄或堵塞而導致的一種心臟疾病,當冠狀動脈出現粥樣硬化后,狹窄或閉塞的冠狀動脈無法正常向心臟提供血液,進而發生心肌缺血、心肌缺氧及心肌壞死等,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故而盡早對冠心病患者進行臨床診斷并實施治療有利于改善患者預后[1]。冠心病患者的相關檢查包括心電圖、超聲心動圖、放射性核素檢查、冠狀CT血管成像等,但其均在急性發病期才會表現出異常,無法提前判斷患者冠心病的發生風險?,F階段,越來越多的學者提出膽紅素、尿酸水平與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具有相關性,其中膽紅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有效阻止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速度,進而保護冠狀動脈,患者膽紅素水平降低已成為冠心病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2];高脂飲食、睡眠減少、熬夜等均是導致尿酸水平過高的主要因素,且過多食用嘌呤含量較高的食物會增加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尿酸水平對冠心病患者同樣具有重要的臨床檢測意義,因此盡早進行診斷對于控制患者病情至關重要[3]?;诖耍狙芯恐饕治隽搜迥懠t素和尿酸在冠心病診斷與病情評估中的臨床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宜興市第二人民醫院(宜興市職業病防治院)收治的132例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并設為冠心病組,其中男、女患者分別為76、56例;年齡45~69歲,平均(52.67±5.79)歲;根據病變支數的不同分為單支病變組(64例)與多支病變組(68例),其中單支病變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36、28例;年齡45~67歲,平均(52.51±5.64)歲;多支病變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40、28例;年齡46~69歲,平均(52.62±5.57)歲。另外回顧性分析同期入院體檢的100例健康體檢者的資料作為健康對照組,其中男、女分別為59、41例;年齡46~70歲,平均(52.49±5.67)歲。所有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冠心病組符合《現代心血管疾病診療學》[4]中的相關診斷標準,且經冠狀動脈造影確診為冠心病者;臨床資料完整者;年齡≤ 70周歲者;肝臟或腎臟無功能性障礙者等。排除標準:合并高血糖、高血壓等疾病者;入組前1個月內接受過降脂治療者;合并其他心臟疾病者;患有精神類疾病者;伴有惡性腫瘤或嚴重性外傷治療史者等。本研究經宜興市第二人民醫院(宜興市職業病防治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檢測方法所有研究對象均接受血清膽紅素檢驗與尿酸檢驗。抽取所有研究對象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以3 500 r/min的轉速離心10 min后取血清,使用全自動生化儀檢測血清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水平;另外采用尿酸酶法測定尿酸水平。其中總膽紅素正常范圍為1.71~21 μmol/L;直接膽紅素正常范圍為0~7.32 μmol/L;間接膽紅素正常范圍為0~13.68 μmol/L;尿酸水平正常范圍為 89~476 μmol/L。
1.3 觀察指標①觀察并比較冠心病組與健康對照組研究對象血清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及尿酸水平。②根據冠狀動脈造影結果對冠心病組患者進行冠狀動脈Gensini評分[5],動脈血管腔狹窄程度在1%~25%時為1分;狹窄程度在26%~50%時為2分;狹窄程度在51%~75%時為4分;狹窄程度在76%~90%時為8分;狹窄程度在91%~99%時為16分;冠狀動脈血管腔全部閉塞時為32分,Gensini評分越高,提示患者血管腔狹窄程度越嚴重。比較Gensini評分為1分、2~4分、5~8分、9~16分、17~32分時患者血清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及尿酸。③比較單支病變組和多支病變組患者血清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及尿酸。④比較單支病變組和多支病變組患者Gensini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25.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經K-S檢驗證實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健康對照組與冠心病組研究對象血清膽紅素與尿酸水平比較與健康對照組比,冠心病組患者血清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及間接膽紅素水平均較低;而血尿酸水平較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研究對象血清膽紅素與尿酸水平比較( ±s , μmol/L)

表1 兩組研究對象血清膽紅素與尿酸水平比較( ±s , μmol/L)
組別 例數 總膽紅素 直接膽紅素 間接膽紅素 尿酸健康對照組 100 15.99±4.85 6.47±1.38 9.31±1.14 274.50±22.38冠心病組 132 11.68±3.32 4.87±0.91 6.81±1.59 373.35±32.30 t值 8.027 10.620 13.337 26.202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冠心病組不同Gensini評分患者血清膽紅素與尿酸水平比較隨著Gensini評分的升高,冠心病組患者血清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水平均呈降低趨勢;尿酸水平呈升高趨勢,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冠心病組不同Gensini評分下患者血清膽紅素與尿酸水平比較( ±s , μmol/L)

表2 冠心病組不同Gensini評分下患者血清膽紅素與尿酸水平比較( ±s , μmol/L)
注:與1分比,*P<0.05;與2~4分比,#P<0.05;與5~8分比,△P<0.05;與9~16分比,▲P<0.05。
Gensini評分 例數 總膽紅素 直接膽紅素 間接膽紅素 尿酸1 分 10 15.98±2.76 6.40±1.35 9.88±2.10 275.77±25.80 2~4 分 45 13.29±2.28* 5.66±1.28 7.26±2.05* 333.40±24.48*5~8 分 50 11.72±2.24*# 4.42±1.10*# 6.25±1.02*# 364.95±25.71*#9~16分 18 9.62±1.76*#△ 3.87±1.05*# 5.41±1.12*#△ 423.20±25.48*#△17~32分 9 6.16±0.15*#△▲ 1.97±0.31*#△▲ 3.16±0.24*#△▲ 518.34±26.64*#△▲F值 49.960 40.330 38.405 269.741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單支病變組與多支病變組患者血清膽紅素與尿酸水平比較與單支病變組比,多支病變組患者血清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及間接膽紅素水平均降低;而尿酸水平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單支病變組與多支病變組患者血清膽紅素與尿酸水平比較( ±s , μmol/L)

表3 單支病變組與多支病變組患者血清膽紅素與尿酸水平比較( ±s , μmol/L)
組別 例數 總膽紅素 直接膽紅素 間接膽紅素 尿酸單支病變組 64 13.02±1.86 5.39±1.17 7.10±2.13 346.60±50.59多支病變組 68 9.41±1.70 3.96±1.29 4.39±1.34 397.51±54.39 t值 11.649 6.658 8.804 5.559 P值 <0.05 <0.05 <0.05 <0.05
2.4 單支病變組與多支病變組患者Gensini評分比較多支病變組患者Gensini評分為(10.69±2.43),高于單支病變組的(3.67±0.6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 22.450,P<0.05)。
冠心病患者多因脂質代謝異常使光滑的動脈內膜堆積大量脂質,導致血管狹窄甚至堵塞,臨床多表現為胸痛、胸悶及胸前區壓榨性疼痛等癥狀,并且在活動、勞動后,疼痛感加劇。冠心病患者若治療不及時,會誘發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腦供血不足等并發癥,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且已成為當前國內外威脅公共衛生安全的嚴重性疾病之一,因此及早對冠心病患者進行確診,并給予及時有效的對癥治療,對改善患者預后、降低死亡風險具有重要意義[6]。
近年來,隨著臨床對冠心病研究的深入,有學者發現,患者體內的膽紅素水平與冠心病的發生風險呈一定的相關性,膽紅素主要由人體紅細胞衰老后分解釋放出來的血紅蛋白合成,可以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飾,并將氧自由基進行徹底清除,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抑制動脈粥樣硬化,降低冠心病的發生風險[7-8]。20%的尿酸由飲食攝入,剩余的80%由嘌呤化合物在肝臟中分解產生,超過70%的尿酸可以通過人體的腎臟進行排泄,其余則由消化道排泄,尿酸的產生與排泄在正常情況下保持著平衡,但尿酸一旦生成過多,或排泄量減少,便會導致高尿酸血癥的發生,進而引發痛風[9-10]。有研究指出,在痛風患者中,其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更高,患者的心臟、血管和腎臟都會隨之發生惡性變化[11]。本研究中,冠心病組患者血清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及間接膽紅素水平均低于健康對照組,尿酸水平高于健康對照組。分析其原因在于,冠心病患者多存在脂質代謝紊亂,機體無法維持脂類物質的正常代謝,使其大量儲存于血液與脂肪組織中,導致血液黏稠度增加,進而影響了血紅蛋白向膽紅素的轉化,因此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膽紅素水平相對低于健康人群[12];而尿酸屬于人體細胞分解產物,在冠心病患者發生嘌呤代謝紊亂、腎功能減退的情況下,尿酸無法排出體內,滯留于機體血液中,當血液中尿酸水平>3.5 mg/L時,即提示患者機體呈酸性,高尿酸會直接損傷內皮功能,并增加血小板聚集與血栓的發生風險;另外,還會增加氧化應激,促進脂質過氧化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發生,故而冠心病發生與機體尿酸水平密切相關[13]。
本研究結果顯示,血清膽紅素水平隨著冠心病患者Gensini評分的升高而降低,尿酸水平隨著Gensini評分的升高而升高,同時多支病變組患者血清膽紅素水平與Gensini評分均低于單支病變組,尿酸水平高于單支病變組,提示血清膽紅素與尿酸水平可輔助判斷冠心病患者的動脈狹窄程度、冠狀動脈病變支數,和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有關。血清膽紅素能夠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形成、清除活性氧、抑制蛋白激酶C活性、增加血氧素氧化酶活性等,當人體中血清膽紅素水平降低,可增加罹患冠心病的風險[14]。有研究指出,高尿酸血癥和冠心病之間有著一定的聯系,過高的尿酸可增加患者血管的收縮程度,并促進平滑肌細胞的增生能力,損傷內皮細胞功能、增加局部炎癥和氧化應激,進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和發展,最終引發冠心病[15]。
綜上,冠心病患者血清膽紅素與尿酸水平較健康人群發生了明顯的改變,臨床進行血清膽紅素與尿酸水平的檢測能夠客觀反映出機體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及病變支數,輔助判斷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建議臨床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