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冬林
(烏魯木齊市友誼醫院神經外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9)
開顱血腫清除術作為腦出血常用的治療方式,可有效止血,抑制疾病進展,但患者術后可能會出現呼吸功能障礙情況,多需行氣管切開機械通氣,維持生命體征。而腦出血術后機械通氣會增加肺部感染風險,且肺部感染有可能會引發低氧血癥,加重腦出血情況,影響患者預后。相關報道指出,腦出血術后有效排痰可提升肺部改善情況,提高肺通氣功能[1]。霧化吸入治療將藥物直接均勻作用于呼吸道,可有效稀釋、松動痰液,降低痰液黏稠度,從而利于痰液排出,但對于術后虛弱的患者,其呼吸道黏膜纖毛運動減弱、咳痰反射遲鈍及無力等導致咳痰乏力,不能自主排痰,因此還需協助進行排痰[2]。常規排痰法主要為人工叩擊,以促使痰液排除,但痰液排出效果受體位變換、叩擊力、叩擊節律等因素影響,整體效果有限[3]。振動排痰儀治療作為物理排痰方式,垂直叩擊身體可促進支氣管黏膜表面黏液液化,促進痰液排出,且具有無創、重復性高、可調控、排痰范圍大等優勢[4]。本研究旨在探討振動排痰儀聯合霧化吸入輔助治療對腦出血術后肺部感染患者血氣指標與炎癥因子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2019年4月至2021年12月烏魯木齊市友誼醫院收治的102例腦出血術后肺部感染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51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4例;年齡39~61歲,平均(50.28±2.76)歲;出血量51~62 mL,平均(56.62±1.21) mL。研究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5例;年齡37~61歲,平均(50.17±2.74)歲;出血量50~61 mL,平均(56.08±1.24) mL。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符合《中國腦出血診治指南(2014)》[5]中的相關診斷標準,且均進行開顱血腫清除術治療者;發病時間在24 h之內,且出血量>50 mL者;術后行機械通氣,氣道內分泌物培養提示肺部感染者。排除標準:合并肺栓塞、肺結核等肺部疾病者;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者等。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或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1.2.1 霧化吸入治療所有患者均進行常規降壓、消除腦水腫、氣道濕化、營養神經、抗感染等對癥治療,在此基礎上給予霧化吸入治療,將0.5 mg硫酸特布他林霧化吸入用溶液(蘇州弘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13435,規格:2 mL∶5 mg)與5 mg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長風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13357,規格:2 mL∶1 mg)加入面罩型霧化吸入器內,對患者進行霧化吸入,調節吸入氧流量為3~5 L/min,15~20 min/次,3 次 /d。
1.2.2 排痰治療對照組患者在對癥治療+霧化吸入治療的基礎上,采用常規排痰法聯合輔助治療,常規排痰法:根據患者個體情況選擇體位,如坐位、半臥位、側臥位,醫護人員五指并攏拱成杯狀,指關節微微彎曲,掌呈凹狀,迅速而規律地叩擊患者背部,每次叩擊時產生空響,利用腕關節力量從肺底從下往上、從外向內叩擊患者背部,40次/min,10 min/次,3次/d。研究組患者在對癥治療+霧化吸入治療的基礎上,采用振動排痰儀輔助治療,選擇全胸振蕩排痰機(鄭州陽坤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YK800),根據X線片檢查結果,選擇干濕啰音最明顯的位置,將充氣背心或胸帶置于患者胸部,從下往上、從內向外叩擊與振動排痰,根據患者耐受程度調節振動頻率,保持在15 Hz左右,強度為20~30 CPS,10~20 min/次,3次/d。
1.3 觀察指標①排痰量與痰液性質: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7 d后的24 h排痰量(指導患者深呼吸后屏氣3~4 s,咳出深部痰,置于統一專用一次性集痰器中,記錄24 h(7:00至次日7:00)痰量,其中少量:<3 mL,中量:3~8 mL,大量:>8 mL)[6];痰液性質(使用吸痰器吸出的痰液稀薄,不會滯留在玻璃接頭內壁為Ⅰ度;使用吸痰器吸出的痰液外觀黏稠,少量滯留在玻璃接頭內壁,且清水也沖凈為Ⅱ度;使用吸痰器吸出的痰液呈黃色黏稠狀,大量滯留在玻璃接頭內壁,用清水不易沖凈為Ⅲ度)[7]。②血氣指標:于治療前、治療7 d后采集兩組患者空腹肘動脈血5 mL,采用全自動血氣分析儀測定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動脈血氧分壓(PaO2)、血氧飽和度(SpO2)水平;③炎癥因子水平:于治療前、治療7 d后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10 min,取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測定血清白細胞介素 -6(IL-6)、C- 反應蛋白(CRP)、腫瘤壞死因子 -α(TNF-α)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本研究計量資料均經K-S法檢驗證實符合正態分布,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排痰量與痰液性質比較與治療前比,治療7 d后,研究組24 h排痰量為少量、兩組痰液性質為Ⅲ度的患者占比均顯著降低,且研究組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研究組24 h排痰量為大量、兩組痰液性質為Ⅰ度的患者占比均顯著升高,且研究組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排痰量與痰液性質比較[ 例(%)]
2.2 兩組患者血氣指標比較與治療前比,治療7 d后兩組患者PaCO2水平顯著降低,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aO2、SpO2水平均顯著升高,研究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氣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血氣指標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P<0.05。PaC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SpO2:血氧飽和度;PaO2:動脈血血氧分壓。1 mmHg=0.133 kPa。
組別 例數 PaCO2(mmHg) SpO2(%) PaO2(mmHg)治療前 治療7 d 治療前 治療7 d 治療前 治療7 d對照組 51 77.66±1.39 50.25±1.43* 80.03±2.08 93.11±2.40* 49.07±5.43 66.33±5.74*研究組 51 77.65±1.51 37.12±1.12* 80.07±2.12 96.62±2.63* 49.15±5.41 74.79±5.96*t值 0.035 51.622 0.096 7.040 0.075 7.30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治療7 d 后兩組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均顯著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s)

表3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P<0.05。IL-6:白細胞介素 -6;CRP:C- 反應蛋白;TNF-α:腫瘤壞死因子 -α。
組別 例數 IL-6(pg/mL) CRP(mg/L) TNF-α(ng/L)治療前 治療7 d 治療前 治療7 d 治療前 治療7 d對照組 51 59.28±13.67 36.35±7.83* 53.46±12.65 39.48±1.95* 24.75±1.63 19.67±1.34*研究組 51 58.59±13.62 27.25±6.52* 53.52±12.67 26.32±1.69* 24.68±1.59 15.58±1.06*t值 0.255 6.378 0.024 36.421 0.220 17.09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腦出血患者術后病情較重,且多伴有意識障礙,可能會導致咳嗽反射減弱,影響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加之患者行切管切開通氣、機體免疫功能降低等會顯著增加肺部感染發生風險,而肺部感染會加重腦缺氧,造成繼發性腦損傷,增加患者病死風險。因此,及時控制肺部感染,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對改善腦出血患者預后尤為重要。霧化吸入治療是將具有抗炎、平喘、排痰等作用的藥物經霧化吸入器直接作用于呼吸道,使藥效直達病灶,充分液化黏附在呼吸道的痰液,降低痰液黏稠度,促使痰液排出,但腦出血術后肺部感染患者多咳痰乏力,無法自主有效排痰,因此單一使用效果不佳,需聯合排痰措施[8]。既往臨床多采用人工叩擊排痰法進行痰液,此方法雖可促使支氣管壁上痰液松動,但叩擊作用力僅在淺表,且叩擊力量、節律不容易掌握,排痰效果有限[9]。
振動排痰儀主要依據定向叩擊原理設計,其可同時提供垂直力、水平力,其中垂直力可促使附著在支氣管黏膜的黏液、代謝物液化;水平力則可對機體產生推擠、振動作用,促使液化的黏液自主排出氣道[10]。研究指出,振動排痰儀治療具有易操作、穿透性強等優勢,且可選擇振動、叩擊模式,可將呼吸道深部的痰液推送至上呼吸道,從而更利于促進痰液排出[11]。動脈血氣分析指標PaCO2、SpO2、PaO2可用以衡量肺泡通氣情況,反映患者呼吸功能,評估肺的氧合能力,體現呼吸循環狀態。本研究中,研究組24 h排痰量為少量、痰液性質為Ⅲ度的患者占比及PaCO2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24 h排痰量為大量、痰液性質為Ⅰ度的患者占比及PaO2、SpO2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振動排痰儀聯合霧化吸入輔助治療腦出血術后肺部感染,可改善血氣指標,同時還可有效清除痰液與分泌物,促進病情恢復。分析其原因可能為,采用振蕩排痰機進行體外排痰,可增加胸部呼吸肌做功,提高其協調性,利用排痰儀的低頻振動與深穿透性,運用定向叩擊原理,能夠舒張支氣管平滑肌,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刺激產生咳嗽反射,利于肺泡內及深部細小氣道內痰液的排出,進而改善呼吸功能,調節血氣分析指標[12]。
相關研究發現,炎癥因子與肺部感染的發生、發展存在密切聯系,肺部感染發生后,細菌定植在下呼吸道,會刺激肺組織巨噬細胞、上皮細胞等的釋放[13];IL-6、CRP、TNF-α作為促炎因子,會進一步促使其他炎癥介質釋放,加重機體炎癥反應,且大量的炎癥因子會引發氧化應激反應,加重肺組織損傷,從而推進疾病進展。本研究中,相較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血清IL-6、CRP、TNF-α水平均顯著降低,說明振動排痰儀聯合霧化吸入輔助治療腦出血術后肺部感染,可有效減輕炎癥反應,抑制病情進展。究其原因可能是,振動排痰儀通過對肺部、支氣管等局部淤積的痰液進行松動,促使痰液及時排出體外,從而減少肺部細菌量,進一步增強抗炎效果,促進肺部炎癥吸收,降低炎癥因子水平[14]。
綜上,振動排痰儀聯合霧化吸入輔助治療腦出血術后肺部感染,可有效減輕炎癥反應,調節血氣指標,同時還可有效清除痰液與分泌物,促進病情恢復。但本研究并未觀察兩組患者感染控制情況,研究結果存有局限,未來仍需進一步研究加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