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潔,聞 芳
(浦口區中心醫院神經內科,江蘇 南京 211800)
急性腦梗死多由動脈系統粥樣硬化病變而導致血管痙攣、閉塞或破裂,是神經內科常見危重癥,腦組織缺血壞死可造成神經功能缺損,進而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故早期診斷并及時進行有效治療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早期溶栓對于急性腦梗死最為有效,但溶栓治療可造成顱內與其他臟器出血,且多數患者就診時已錯過溶栓治療最佳時間窗,因此在臨床應用中具有一定局限性[1]。急性腦梗死患者腦組織存在較強的氧化應激反應,抗氧化治療可減少患者機體的氧化應激反應,降低對腦組織的氧化應激損傷。依達拉奉右莰醇是依達拉奉與右莰醇配比為4∶1的復合制劑,為強效氧自由基清除劑,具有抗炎、自由基清除的作用[2]。急性腦梗死的發病過程中,患者在短時間內造成腦部神經元受損,故對患者腦部神經元的保護極為重要。丁苯酞又名芹菜甲素,是從芹菜籽中分離出的有效成分,具有保護神經細胞,改善缺血組織微循環等多種藥理作用[3]。本研究旨在探討丁苯酞聯合依達拉奉右莰醇在急性腦梗死中的治療效果及其對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血流動力學指標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浦口區中心醫院收治的104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不同治療方法將其分為依達拉奉組與聯合組,各52例。依達拉奉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5例;年齡44~76歲,平均(58.82±5.40)歲;發病至就診時間4~36 h,平均(27.22±3.51) h;腦梗死類型:單發性梗死29例,多發性梗死23例;損傷部位:基底核區30例,其他區22例。聯合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23例;年齡42~79歲,平均(59.11±5.32)歲;發病至就診時間3~38 h,平均(27.79±3.60) h;腦梗死類型:單發性梗死28例,多發性梗死24例;損傷部位:基底核區33例,其他區1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與《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4]中診斷標準符合者;既往無腦梗死史者;無精神障礙、語言障礙、聽力障礙等影響研究進程疾病者;無造血功能障礙等。排除標準:合并惡性腫瘤患者;有腦部手術史、創傷史、腦出血意外者;發病前1個月使用抗凝藥者;合并艾滋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免疫功能不全者;既往存在丁苯酞、依達拉奉右莰醇過敏史者等。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治療方法兩組入院后接受降顱內壓、維持水與電解質平衡等基礎治療。依達拉奉組患者同時采用依達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濃溶液(先聲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00007,規格:5 mL∶依達拉奉10 mg與右莰醇2.5 mg)治療,靜脈滴注,15 mL/次,2次/d。在依達拉奉組用藥的基礎上給予聯合組患者靜脈滴注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0041,規格:100 mL∶丁苯酞25 mg與氯化鈉0.9 g),100 mL/次,2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2周。
1.3 觀察指標①臨床療效。參照中國卒中量表(CSS)[5]評估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滿分45分,分數越高病情越嚴重。痊愈:經治療,CSS評分降低91%~100%;顯效:經治療,CSS評分降低46%~90%;有效:經治療,CSS評分降低18%~45%;無效:經治療,CSS評分降低<18%。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血流動力學。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1、2周后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檢測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紅細胞比容(應用全自動血液流變分析儀)。③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6]與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ADL)評分[7]。采用NIHSS與ADL評分判斷患者治療前與治療1、2周后神經缺損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NIHSS評分分值范圍為0~42分,得分越高患者神經缺損越嚴重,ADL評分分值范圍為0~100分,得分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呈正比。④不良反應。比較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檢驗;經K-S檢驗證實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比較,兩組間相同時間點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內不同時間點的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與治療前比,治療1、2周后兩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紅細胞比容較治療前呈降低趨勢,且聯合組均顯著低于依達拉奉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P<0.05;與治療1周后比,#P<0.05。
組別 例數全血低切黏度(mPa·s) 全血高切黏度(mPa·s) 紅細胞比容(%)治療前 治療1周后 治療2周后 治療前 治療1周后 治療2周后 治療前 治療1周后 治療2周后依達拉奉組 52 14.72±1.39 12.43±1.21*10.88±1.22*# 5.85±0.28 5.49±0.42* 5.10±0.68*# 0.63±0.17 0.56±0.07* 0.44±0.13*#聯合組 52 14.80±1.48 11.92±1.25* 9.83±1.27*# 5.83±0.31 5.17±0.26* 4.68±0.90*# 0.65±0.12 0.46±0.06* 0.32±0.15*#t值 0.284 2.114 4.300 0.345 4.672 2.685 0.693 8.603 4.35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兩組患者NIHSS評分與ADL評分比較與治療前比,治療1、2周后兩組患者NIHSS評分呈降低趨勢,且聯合組顯著低于依達拉奉組;兩組患者ADL評分呈升高趨勢,且聯合組顯著高于依達拉奉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NIHSS、ADL評分比較( ±s, 分)

表3 兩組患者NIHSS、ADL評分比較( ±s, 分)
注:與治療前比,*P<0.05;與治療1周后比,#P<0.05。NIHSS: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ADL: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
組別 例數NIHSS評分ADL評分治療前 治療1周后 治療2周后 治療前 治療1周后 治療2周后依達拉奉組 52 17.72±3.39 13.24±3.23* 9.83±1.35*# 32.79±2.63 44.16±3.04* 52.14±6.56*#聯合組 52 17.80±2.48 11.03±3.50* 7.50±1.16*# 33.18±2.64 47.10±3.13* 63.50±5.30*#t值 0.137 3.346 9.440 0.755 4.859 9.71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例(%)]
急性腦梗死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伴隨偏身麻木、感覺減退等癥狀,多數患者發病較突然,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安全。超早期溶栓對急性腦梗死患者效果最好,但多數患者無法及時就診,易錯過最佳溶栓時間窗。目前臨床已將治療重點轉為對腦實質與神經細胞的保護,自由基的大量產生與聚集是造成缺血性腦損傷的主要原因之一,對自由基進行有效清除、挽救缺血半暗帶并保護腦細胞是治療急性腦梗死的關鍵[8]。依達拉奉右莰醇可通過血腦屏障進入腦組織清除自由基,有效抑制脂質過氧化,避免對神經細胞造成氧化損傷,減輕腦水腫、缺血等癥狀[9]。
丁苯酞可直接經血腦屏障發揮作用,通過增加機體微血管數量改善側支循環,保護線粒體的主要結構和功能,避免小血管過度痙攣,從而達到重構缺血區域微循環的目的,并保持微血管結構的形態完整,增強缺血區域的血液灌注量,同時降低患者發生再出血的風險[10]。微循環的恢復可促使梗死區域與缺血半暗帶血流重新灌注,加速神經元細胞代謝功能的恢復。血液黏度的增高將增加血液阻力,減慢血流速度,從而引發血栓、梗阻等病變,影響血液對機體腦組織的灌注,腦梗死的發生發展與血小板聚集、血管內皮受損、血黏度增大等關系密切[11]。丁苯酞通過抑制黃嘌呤 - 黃嘌呤氧化酶系統中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的形成,抑制腦組織炎癥反應,清除腦部自由基,減輕炎癥級聯反應對機體凝血系統的刺激,降低血液中促凝因子的釋放;同時可直接抑制血小板聚集,在抗血栓形成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12]。本研究中,治療后聯合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依達拉奉組,治療1、2周后聯合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紅細胞比容均顯著低于依達拉奉組,提示丁苯酞聯合依達拉奉右莰醇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療效確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黏度,對患者缺血區域與半暗帶區域血管壁的修復具有積極作用。
丁苯酞能夠降低神經元胞質內鈣離子平均熒光強度,從而改善由缺氧誘導的皮層神經元胞質鈣離子超載,減少神經細胞內鈣離子濃度,具有較高的腦保護作用,可以拮抗神經細胞缺血性損傷,降低神經細胞凋亡率,從而抑制神經元凋亡;還可降低腦組織腺嘌呤核苷三磷酸、磷酸肌酸含量,具有保護缺血腦組織和改善腦能量代謝,促進神經缺損組織恢復,進而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13]。依達拉奉右莰醇可高效清除急性腦梗死患者腦部氧自由基,且血腦屏障的通過率較高,對機體損害較小,減輕患者機體炎癥反應,同時維持血管功能[14]。兩者聯合使用可通過不同的藥理機制產生協同作用,提高對患者神經功能的保護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1、2周后聯合組患者NIHSS評分顯著低于依達拉奉組,ADL評分顯著高于依達拉奉組,提示丁苯酞聯合依達拉奉右莰醇應用于急性腦梗死可減輕患者神經元損傷,使患者神經功能加速恢復,同時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利于患者預后。
綜上,丁苯酞聯合依達拉奉右莰醇在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效果確切,能有效改善腦部微循環,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提高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