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小蘭,程鑫燚
(南昌大學附屬口腔醫院正畸科,江西 南昌 330006)
牙頜畸形是一種臨床較為常見的口腔疾病,其主要是以牙弓形態異常、牙排列異常等癥狀為臨床表現。現階段,臨床治療牙頜畸形主要是應用口腔正畸的方式,以支抗抵消正畸反作用力、穩定新的牙齒結構為主,以往多采用橫腭桿、Nance弓等增強支抗效果,雖可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咀嚼功能,但在臨床應用中部分患者的牙齒穩定性較差,治療滿意度較低[1]。微型種植體支抗是一種新興的口腔正畸治療方式,相較于非種植體支抗其具有質量小、穩定性好、操作便捷的優點,主要是通過臨床種植微型種植體,以改善患者的牙齒、牙弓,并可達到整潔美觀的效果,可提高患者治療滿意度[2]。四手操作與心理干預是口腔護理觀念更新和現代護理學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新型護理模式,其與傳統的醫師獨立實施口腔治療不同,具有專業護理人員直接參與口腔治療全過程,協助術者實施相關操作,且全程給予針對性心理干預,消除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進而提高護理質量,促進患者恢復[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微型種植體支抗聯合四手操作與心理干預對正畸患者的臨床效果,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6月至8月南昌大學附屬口腔醫院收治的48例正畸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24例)和觀察組(24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齡16~45歲,平均(25.36±1.47)歲;體質量 50~80 kg,平均(62.36±7.47) kg;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4例,高中及以上10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齡16~45歲,平均(25.48±1.35)歲;體質量50~81 kg,平均(62.25±7.75) kg;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及以上1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比。診斷標準:參照《口腔疾病診療指南(第3版)》[4]中的相關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且經臨床檢查確診;伴有牙弓形態異常、牙排列異常等癥狀者;達到口腔外科學中正畸手術指征者等。排除標準:合并牙周炎癥者;合并精神或神經系統疾病;合并口腔感染者等。本研究已經南昌大學附屬口腔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與護理方法
1.2.1 治療方法正畸治療前,所有患者均采用X射線檢查的方法全面分析牙齒狀況(真實排列)、牙根生長情況等。對照組患者予以非種植體支抗治療:在正畸治療前,需要保持口腔清潔干凈,故患者入院后使用復方氯己定含漱液漱口,清潔口腔殘留物,口腔局部麻醉所用麻醉藥物為利多卡因,使用橫腭桿進行增強穩定性,對牙弓不齊、不平整狀態進行矯治,并為患者講解相關注意事項,并促使其配合正畸。觀察組患者予以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使用不銹鋼絲安放牽引鉤于兩側尖牙托槽位置,調整牙弓至牙間隙閉合。而后清潔口腔,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對植入部分作標記,詳細檢查牙根狀態、位置,也需要對植入部位相鄰組織做詳細檢查,將微型種植體植入于膜齦相結合部位,具體位置可依據患者的實際口腔牙齒狀況進行調整,可適當向牙根部移動2~3 mm,用黃銅絲分隔相鄰牙齒,可切開牙槽黏膜,避免損傷周圍組織,待種植體放置結束后,需確認微型種植體與牙根之間的位置關系是否合理,支抗種植時間持續8個月。
1.2.2 護理方法兩組患者均予以四手操作聯合心理干預:在手術操作過程中有1名專門護理人員全程協助醫生開展手術,護理人員和醫生均為坐位進行手術操作,兩人四手聯合操作。同時給予患者心理干預:①操作前,護理人員均經四手操作培訓,并具備豐富的護理經驗。為患者講解正畸治療的主要流程、優缺點、注意事項及可能發生的并發癥。根據患者的口腔檢查情況與具體的治療方案,進行制定相應的四手操作配合方案,對于患者口腔狀態可能出現的操作困難,需提前制定解決方案,以便于優化操作流程;同時需提前告知患者操作困難情況,讓患者做好相應的心理準備,減少患者因突發狀況導致的不安、恐懼。②操作時,護理人員可通過與患者溝通、交流,予以針對性的安撫干預,改善患者緊張、不安等情緒,適當指導患者漱口,提前告知患者造成不適的一些復雜性操作,以減少患者對刺激的反應性,進而配合治療。③操作后,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耐心解答正畸材料存在一定的反應性、手術造成的不適等一系列問題,對于有嚴重出血、感染等不良反應的患者,護理人員需及時安撫患者情緒,并立即報告主管醫生。治療后發放口腔護理健康宣傳冊,鼓勵患者做好口腔自護,形成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保持口腔衛生狀況良好。兩組患者均于正畸治療期間護理。
1.3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患者正畸療效。經影像學進行檢查,觀察并統計兩組患者治療后磨牙位移、上中切牙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情況。②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頭影測量結果變化幅度,治療前后分別對患者頭顱側位片和頜全景片進行拍攝,記錄并統計兩組患者覆 、覆蓋、尖牙間寬度、第一磨牙間寬度、上下齒槽座角、上下中切牙角、上中切牙SN角、上齒槽座角變化幅度。③比較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口腔健康相關生活質量(OHRQOL)[5]評分。其中OHRQOL評分主要包括功能受限、生理障礙、生理疼痛、心理溝通、社交困難、殘疾、心理阻礙等7項內容,每項總分為0~56分,患者的健康程度越好,則其評分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本研究數據均屬于計量資料,首先進行正態性和方差齊性檢驗,若檢驗符合正態分布且方差齊則以(±s)表示,行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正畸療效比較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磨牙位移小于對照組,上中切牙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均大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正畸療效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正畸療效比較( ±s)
組別 例數 磨牙位移(mm)上中切牙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mm)對照組 24 7.72±1.26 12.36±2.86 1.92±0.43觀察組 24 4.56±0.64 26.36±2.64 4.18±0.55 t值 10.954 17.621 15.859 P值 <0.05 <0.05 <0.05
2.2 兩組患者頭影測量結果變化幅度比較治療前后觀察組患者覆 、覆蓋、尖牙間寬度、第一磨牙間寬度、上下中切牙角、上下齒槽座角、上中切牙SN角、上齒槽座角變化幅度均大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頭影測量結果變化幅度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頭影測量結果變化幅度比較( ±s)
組別 例數 覆 (°) 覆蓋(°) 尖牙間寬度(mm)第一磨牙間寬度(mm)對照組 24 -2.98±0.33 -4.92±0.28 0.86±0.25 0.32±0.03觀察組 24 -5.15±0.52 -7.18±0.67 1.63±0.32 -1.54±0.31 t值 17.261 15.247 9.472 29.257 P值 <0.05 <0.05 <0.05 <0.05上齒槽座角(°)對照組 24 -1.23±0.36 11.67±2.37 -13.78±2.36 -0.55±0.12觀察組 24 -2.14±0.57 27.45±3.58 -20.28±4.47 -1.78±0.34 t值 6.613 18.006 6.300 16.712 P值 <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 上下齒槽座角 (°)上下中切牙角 (°)上中切牙SN角 (°)
2.3 兩組患者OHRQOL評分比較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功能受限、生理障礙、生理疼痛、心理溝通、社交困難、殘疾、心理阻礙、社交困難等OHRQOL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OHRQOL評分比較( ±s , 分)

表3 兩組患者OHRQOL評分比較( ±s , 分)
注:與治療前比,*P<0.05。OHRQOL:口腔健康相關生活質量。
組別 例數 功能受限 生理障礙 生理疼痛 心理溝通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24 32.46±5.17 44.68±5.44* 33.93±5.53 40.36±5.44* 30.73±5.57 41.38±5.44* 34.01±5.42 45.12±5.38*觀察組 24 32.33±5.14 51.55±3.56* 33.89±5.67 50.48±4.27* 30.85±5.64 48.47±5.23* 34.16±5.35 50.58±4.41*t值 0.087 5.177 0.025 7.169 0.074 4.603 0.096 3.84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 殘疾 心理阻礙 社交困難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24 31.64±3.17 43.47±3.44* 30.33±4.53 41.63±4.55* 35.39±5.28 46.78±5.46*觀察組 24 31.33±4.15 53.04±2.87* 30.89±2.67 50.48±4.27* 35.43±5.67 52.36±3.15*t值 0.291 10.465 0.522 6.948 0.025 4.33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牙頜畸形主要是由不良飲食衛生習慣、遺傳等因素導致患者牙齒、頜骨、顱面、牙弓間的關系不協調,使得口頜系統的形態和功能異常的一種發育畸形,若患者未能予以早期有效的矯治措施,則會進一步影響口腔、顏面部的軟硬組織發育,導致面部的明顯畸形,從而可對患者的全身健康造成負面影響。正畸是臨床治療牙頜畸形的常用手段之一,其治療的關鍵在于支抗是否穩定。既往的口腔正畸治療主要是通過選取顱面、牙弓及牙齒作為支抗(非種植體支抗)進行治療,以改善患者的病情,但其在應用中,具有操作復雜、舒適性及穩定性欠佳等不足,易發生意外傷害,進而誘發口腔感染,不利于患者預后[6]。
微型種植體支抗主要是通過應用鈦金屬進行機械嵌合力的固定方式,正畸受力相對較高,其不僅可有效減少非矯治牙齒位移,還可提高頜骨與其鄰近組織的穩定性,從而提高正畸效果;同時,微型種植體支抗還具有質量輕、體積小、強度大等優良性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改善其口腔健康相關生活質量,預后效果較好[7]。正畸期間聯合四手操作與心理干預有利于改善手術操作中拉鉤等操作的不適感,減少手術時間,減輕手術對患者組織造成的損傷;同時通過對患者實施針對性的心理干預可消除其因手術造成的不良心理情緒,有利于提高其治療配合度[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磨牙位移小于對照組,上中切牙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均大于對照組,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功能受限、生理障礙、生理疼痛、心理溝通、社交困難、殘疾、心理阻礙等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表明微型種植體支抗聯合四手操作與心理干預,可有效減少正畸患者磨牙移位,提高正畸效果,同時還有利于改善患者口腔健康相關生活質量,與李楊等[9]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覆 、覆蓋、尖牙間寬度、第一磨牙間寬度、上下齒槽座角、上下中切牙角、上中切牙SN角、上齒槽座角均可作為反映口腔正畸效果的相關指標,其變化程度可反映患者經口腔正畸治療的效果[10]。微型種植體支抗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拔牙間隙內促進前牙內收,改善面型與磨牙的關系,獲得理想的支抗控制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咀嚼功能。相關研究也表明,微型種植體支抗不僅可以保持治療的穩定性,還可以防止牙齒發生負向移位,從而有利于矯正磨牙下垂、骨性前牙深覆蓋等問題,進而使得正畸改善程度增大,臨床相關指標變化顯著[11]。而四手操作與心理干預護理可以讓護理人員直接參與到手術操作中,于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給予患者及時心理護理,可增強患者治療信心,減少負面情緒,更好地輔助提高患者正畸療效[12]。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后觀察組患者覆 、覆蓋、尖牙間寬度、第一磨牙間寬度、上下中切牙角、上下齒槽座角、上中切牙SN角、上齒槽座角變化幅度均大于對照組,表明微型種植體支抗聯合四手操作與心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患者口腔正畸相關指標。
綜上,微型種植體支抗聯合四手操作與心理干預,可有效緩解正畸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口腔健康相關生活質量,提高正畸效果,值得臨床后期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