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紅麗
(徐州醫科大學圖書館 江蘇 徐州 221002)
現代信息和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應用,使得信息的產生、傳播、獲取呈現爆炸式的發展趨勢,這宣告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大數據無論從獲取、存儲、還是分析等方面都遠遠超出了傳統的軟件工具處理能力范圍的巨量數據的集合。智庫服務既是高校圖書館自身生存發展的內在需要,也是中國特色智庫發展對高校圖書館的外在要求。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不僅改變了傳統意義上的數據存儲、架構及處理模式,還對高校圖書館提出了新的挑戰,將對高校圖書館工作的開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大數據時代,數據產生的成本降低,數據產生的方式、途徑、范圍多元化,要滿足大數據環境下智庫服務的需求,高校圖書館要提升數據存儲能力,這里不僅僅涉及硬件設備和技術水平,還有許多其他問題,諸如安全隱私問題等。用戶與圖書館的所有活動,如借閱、預約、檢索等一系列操作行為都會產生行為痕跡,數據就產生了。同樣,圖書館每年購置的期刊、圖書、音頻、視頻數據庫都是數據。這些文獻資源數據和用戶行為數據都是圖書館要管理的數據。互聯網數據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IDC)是一個集數據存儲、計算等功能于一體的場所,能夠滿足全球互聯網用戶的數據業務和數據服務需求。IDC 認為一個好的數據存儲應當具備穩定的數據存儲基礎設備。因此高校圖書館應該把存儲基礎設施搭建好,為開展基于大數據的智庫服務提供數據支持。
大數據環境下,信息無處不在且種類多樣化,除了圖書館購買的各種數據庫之類的結構化數據,更多的是網上開放獲取的文獻資料,以及用戶信息行為產生的半結構化、非結構化信息數據,這些類型的數據都是我們圖書館做好服務首先要面對的。以往我們多用面對面、線上咨詢等方式與用戶溝通,這些方式多是用戶主導的,圖書館被動服務的成分更大一些。大數據環境下,高校圖書館可采用多種大數據方法來對目標用戶進行主動的、動態的信息行為數據挖掘,通過數據分析,預測用戶需求,從而更好地掌握用戶的需求,提出針對性更強的、令用戶滿意的服務。資源建設方面,圖書館的資源建設也要以用戶需求為導向進行資源的部署。高校圖書館可以根據用戶的信息瀏覽、檢索、下載等活動,抓取其信息行為,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數據挖掘、清理、分析,以指導數據庫采購工作。高校圖書館要利用好大數據技術,構建適合自身情況的知識服務體系,以大數據+智庫服務模式為支撐,推動高校圖書館智庫服務創新發展。
大數據環境下,個性化推薦、知識型服務、智慧服務是衡量高校圖書館智庫服務工作水平的重要因素。高校圖書館服務人員是服務的核心。個性化服務主要是定期長期跟蹤用戶,主動感知用戶行為,分析用戶需求,為用戶提供高質量服務。高校圖書館實現知識服務關系到多個要素,其中最關鍵的還是館員的知識服務能力。信息分析、加工,再形成增值的知識,利用推送技術傳遞給用戶這樣一系列的知識服務過程,需要館員具備多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應用能力。服務的質量取決于館員的專業素養和服務水平。大數據環境下,高校圖書館館員不再僅僅是從用戶那里獲取申請、檢索、傳遞文獻的角色,而要為用戶提供智庫式服務,館員要對本館所購置的紙本、電子資源學科分布情況非常熟悉。辦公軟件使用能力,尤其是數據的收集、標引、存取、挖掘、分析能力,都是新時代圖書館館員要具備的能力。高校圖書館要開展智庫化服務,應該注重館員專業能力的培養,打造一個具備大數據處理與分析能力的專業化人才團隊。
大數據時代,信息海量增長,信息的內容豐富,類型多樣,信息獲取的渠道多元化,高校圖書館要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爭得一席之地,首先要轉變服務觀念,牢固樹立智庫服務理念,以大數據思維取代傳統的服務思維模式,搭上中國智庫建設的順風車,抓住機遇加快發展。高校圖書館轉變服務意識,不能是一句空口號,全館從上至下都要有服務轉型的理念。首先,圖書館的領導層要加大服務轉型的宣傳力度,改變館員被動服務的思維定式,推動館員自覺學習智庫服務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其次,當今的高校圖書館要打通與外界的聯系通道,服務大眾,充分利用圖書館網站、聊天軟件、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線下走訪等多種渠道,對不同用戶群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服務宣傳。再次,高校圖書館轉型發展,開展智庫服務要與校領導溝通,除了為學校發展提供參考決策咨詢外,還要爭取校方經費撥款進行圖書館智庫服務建設,形成高校和圖書館共贏的局面。
大數據時代,擁有數據就能在信息服務中占得先機。高校圖書館開展智庫服務,圖書館資源是其核心競爭力,資源建設是重中之重。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對圖書館服務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圖書館要有的放矢地進行用戶服務,通過多種方式對用戶進行需求調研。高校圖書館可對用戶平時檢索文獻時產生的數據,即用戶行為數據進行采集保存,這種融合多種數據的挖掘、分析是體現圖書館服務水平和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高校圖書館,不僅應注重文獻資源的建設,還應將用戶信息行為數據資源的建設作為資源建設的重要部分。由于用戶行為數據多數為非結構或半結構化數據,散落在各處,對用戶信息行為的捕捉在很多高校圖書館還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對圖書館用戶進行行為數據的收集、存儲等在多數圖書館都是空白。這就導致高校圖書館在思考如何提升服務能力的時候有一種茫然無力的感覺,知道圖書館服務是“以用戶為中心”,卻不知道怎么去了解、熟悉我們的用戶。大數據環境下,高校圖書館要實現智庫化服務,就要做到文獻資源建設和用戶行為資源建設“兩手抓”。
圖書館智庫人才的專業能力是體現智庫服務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隨著高校“雙一流”建設目標的提出,不少高校圖書館開展了促進學科發展的學科服務工作,有效地推動了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的發展。而相對于學科服務,智庫服務不僅僅是知識型的文獻服務。開展智庫服務過程中,尋求智庫研究合作伙伴時各種前期調研及資源整合等準備工作,與服務對象合作過程中關于智庫研究的溝通工作,智庫產品轉化渠道的尋找工作,智庫成果交流活動的組織工作等,都表明高校圖書館服務的對象、服務的方式,以及服務的環境等都發生了根本性改變。高校圖書館要轉變服務觀念,把圖書館智庫服務人才培養政策落到實處,把館員送出去,與智庫服務做得成功的圖書館交流,與他們的館員一起工作,進行嵌入式學習,全面掌握圖書館智庫服務流程。針對弱項,高校圖書館可以組織館員參加智庫服務專題培訓,也可以定期邀請專家進館參與智庫服務的現場督導,對智庫服務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現場指導。同時,高校圖書館還要進行圖書館、情報、信息技術等專業人才的引進工作。新的時代已經到來,轉變思想不是一句空口號,高校圖書館需要的是具備傳統圖書館服務應有的基本技能,以及大數據信息技術能力的復合型服務人才。
大數據時代為高校圖書館智庫服務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同時也讓信息環境更加復雜化,有一個能一站式滿足所有信息需求的檢索平臺是所有科研人員的心聲。高校圖書館要對圖書館的電子資源、灰色文獻、紙本文獻進行整合,形成圖書館大數據倉。不少高校圖書館建設了特色數據庫,為當地發展提供智庫服務。對圖書館館員來講,要開展智庫式服務,摸清用戶需求是高效率服務的前提條件。館員在服務過程中要抓取用戶行為信息數據,預測用戶目的,僅靠傳統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技術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各種數據技術的應用顯得尤為迫切。如果圖書館能建立一個大數據分析系統,讓館員在服務中隨時提取用戶的信息行為數據進行分析,將極大地提高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的核心競爭力。此外,新時代對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物理環境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圖書館領導層要根據用戶需求的變化,對圖書館進行空間再造,讓用戶在圖書館切實感受到智慧圖書館的服務先進性。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服務仍是高校圖書館的核心價值體現,新技術的應用為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注入了動力。近十年,我國高校智庫、高校圖書館智庫研究已經取得了不少成就,但較國外起步還是晚了不少。大數據環境下,在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國家戰略指導下,作為國家智庫建設過程中的重要成員,高校圖書館要抓住機遇,借助高校得天獨厚的資源、人才優勢,轉變服務觀念,利用大數據,樹立圖書館智庫服務理念,轉變傳統的服務方式方法,將圖書館信息服務往深度和廣度拓展,不斷提升社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