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嘉稽
(貴州大學,貴陽 550025)
因為經濟增長、政策因素、管理因素、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都是影響稅收增加的因素,所以佛山的稅收也在此過程不斷變化,又因為國民經濟中的二、三產業是稅收的主要來源,而主要的稅種的稅基跟國民生產總值中的第二、第三產業的增加值是相對應的,所以當第三產業的產值與第二產業的產值比在增加時,稅收收入也在不斷地增加,同時稅收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和產業結構優化之間都存在著正相關的關系,并且產業結構的調整顯著地有利于稅收收入總量的增加,然而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稅收收入增長速度,同時產業結構升級與地方稅源建設相關性又是相當密切的,其中主導產業的選擇會直接影響到地方稅源的增長速度,并且不同的產業對地方稅收的促進作用也各不相同,第二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當地的稅收增長。雖然產業結構調整能夠促進稅收收入的增加,但過急、過快的發展速度也許反而會抑制稅收的增長。
改革開放以來,佛山市積極有效地利用外資和引進先進技術,不斷優化佛山市的產業結構,從而形成外向型的經濟格局。佛山市在不斷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過程中優先發展第二產業中的制造業,目前佛山市的制造業在全國處于遙遙領先的地位。當佛山市的制造業在不斷的發展壯大過程中,其市場已從國內的市場不斷地向國外市場擴張,佛山市的經濟已從內向型經濟向外向型經濟不斷擴展。
同時,佛山的經濟發展對國外的依賴程度不斷提高,加上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國內外的市場需求都不斷地下降,加上佛山市經濟國外市場份額占比較大,因此對佛山市的經濟有著較大的影響。對于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的佛山市來說,此時應做出重大調整,以適應市場發展需要,克服疫情帶來的國外市場的沖擊,降低對稅收收入的影響。
通過收集和整理佛山市的《佛山市統計年鑒》中2000—2018 年歷年的佛山市稅收總和,以及三大產業的GDP 以及各自的比重,運用回歸分析的方法進行處理。因為稅收收入的關鍵影響因素是經濟的增長,在模型的分析中,將稅基設置為三大產業的國民收入的增加值來開展相關分析。為了在實際的計算中數據能夠更為平穩,把每一個變量的數據都進行自然對數的處理,最后分析的模型設置為:lnT=βlnADV+βlnADV+βlnADV+C。在這個模型中,TAX 是佛山市各年度的稅收總收入,這也是該模型中的因變量,ADV代表的是第一產業生產總值的增加值;ADV代表的是第二產業的GDP 增加值;ADV是第三產業生產總值的增加值,也就是該模型中的自變量。而系數β、β、β是三次產業生產總值的總增加值所對應的影響系數,誤差項C 囊括了其他所有因素會對稅收所產生的影響。在還沒有進行回歸分析時,需要提前驗證該模型中的自變量之間是否具有協整關系和各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多重共線性的情況,這次采用的是協整檢驗。之后再利用Eviews8.0 來進行回歸分析,軟件呈現出的情況是:
其中,R=0.914071,DW=1.930437,F=35.45840,括號中為t 值。擬和優度的判定系數R=0.91,表明佛山市稅收收入規模有91%的情況能夠被三次產業的增加值解釋,這也表明模型的擬合優度相當之高。其中,三次產業增加值前的系數分別為0.128344125017、-0.562769830325、1.34858112342,說明第一產業增長1%,能夠讓稅收的總收入增加0.13%,第二產業每增加1%,能夠讓稅收收入減少0.56%。同時,第三產業每增加1%,能夠讓稅收的總收入增加1.35 個百分點。也就是說,第一和第三產業的增加值是佛山市稅收的總收入增長的關鍵來源。近幾年來,佛山市為了能夠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而實施了很多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政策,佛山市第三產業促進稅收收入的作用慢慢大于第二產業對稅收收入促進的作用,這同時也從另一方面表明佛山市促進經濟轉型和大力扶持第三產業的相關政策的效果已慢慢顯現出來,第三產業的快速增長對促進稅收收入的效果越來越顯著。而第三產業的增長對稅收收入的影響最大,其次是到第二產業的增長,最后才是第一產業,從三個產業的系數當中可以看出第二產業的系數為負數。這可能是與佛山市政策的扶持有關,大產業的附加值不大。同時,佛山市為了促進本市具有優勢的制造業優先發展,對相關的制造業企業給予很大程度的稅率減免,但這也成為第二產業的貢獻率較低,并且為負數的主要原因。可毫無疑問的是,第二產業同時會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佛山市政府優先發展第二產業,并且給予更多的優惠政策是可行的。佛山市第二產業的勞動力人口占比較大,當第二產業發展的時候,同時會帶動第三產業服務的對象中,為第三產業創造更大的需求,從而促進相關產業在一定程度上的產業關聯與互動。
因為佛山市具有很強的地方特色,所以根據模型的最后相關結論再結合佛山市地區具體特點,佛山市政府如果想提高佛山市地稅收入,就應大力加快佛山市地產業結構改革,這就使佛山市產業結構調整朝著更加優化的方向進行,隨著近幾年佛山市房地產業的高速發展,讓相關稅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地產方面的監管要求也越來越高。政府應適應現在市場發展的需要,根據國家的相關文件,對房地產相關產業進行更為科學有效的監管。同時,佛山市政府也要不斷地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因為模型當中第三產業對稅收的收入影響較大,所以應大力發展佛山市的服務業以及高新技術產業,促進稅收的穩定增加和稅源的穩定性,同時也讓相關的稅收收入有了進一步的增長。讓佛山市政府擁有更好的財政收入,有了財政收入的穩定保障以后就能穩定地區的發展和改革,這無疑也就能夠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讓社會更加穩定,人們的幸福指數不斷提高的同時,也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與影響力。佛山市作為廣東地區甚至是華南地區的制造業基地,其第二產業占比較大,多年GDP 占比超過60%。政府應在保證佛山市原有優勢的前提下,即保證其制造業在全國的領先位置的同時,大力引進金融業來輔助其制造業的發展和融資的需要,讓第二產業能夠在金融融資發展方面不會遇到太大的問題,這才是佛山市不斷優化產業結構,發展地區經濟和穩定稅源的發展之道。而對于第一產業來說,第一產業的GDP 占比非常之小,政府可適當考慮讓周邊城市來協助佛山市農產品的穩定供給問題,同時也讓佛山市那少量的第一產業達到最高效的供給。讓第三產業服務第二產業,穩定第二產業的發展優勢,大力扶持第二產業,鼓勵第三產業高效服務于第二產業發展的需要。這就要求佛山市政府能夠根據佛山市具體的特點,施以最優的產業扶持政策。
當前佛山實施的政策是為了化解產能過剩的危機,以及促進經濟結構的優化調整,這就讓佛山市的稅收增長面對著巨大的壓力,同時市場上的有效需求不足。因需求端影響到制造業的發展,國家應有力地刺激國內的有效需求,促使佛山市的稅收體系與國家實施的稅收體系相互彌補、相互促進,讓佛山市政府明確國家與地方的稅權劃分以及稅收征管和稅種設置等方面的內容。因此,佛山市政府應一方面著力于化解產能過剩問題,讓相關的制造業能夠優勝劣汰,維護穩定的市場秩序,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結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政策優勢,積極爭取國家財政稅收的相關優惠政策,因為只有政策上有了國家的支持,地方的發展才能比其他地方更具有優勢,而政府所扶持的地方相關產業才能獲得更加迅速的發展。只有充分優化稅源體制,出臺更為科學的稅收政策,建立并完善稅收系統,向上級爭取更多的政策,才能讓佛山市的稅源更加穩定,稅收收入才能有進一步的提高。
因為佛山市的突出優勢是制造業,并且也驗證了第二產業對稅收的增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的實施,相關的產業優惠政策也隨之不斷出臺,不斷地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地產業結構優化調整,讓粵港澳大灣區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不斷加強。而佛山正處于粵港澳大灣區的地理中心地帶,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更應該抓住機遇發展自己的優勢產業。并結合自身的地理優勢,充分利用周邊資源,同時補全自身的短板,做到取長補短,使佛山市產業發展更趨均衡。同時相關產業在市場上也有較為突出的優勢,只有在市場上競爭有優勢,才能占領更大的市場份額,這樣無疑就在另一方面提高了佛山市的稅收,只要有了更多稅收的保障,才能將政府的職能發揮得最大。這樣政府的職能發揮到最大,又能反哺于相關產業的發展。這種環環相扣的關系,能讓佛山市的經濟處于一個更為良性的循環當中,這就促進了佛山市的產業結構調整以及經濟的穩步增長。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遇百年難見,政府應對國家相關的產業扶持政策更為了解,這樣才能在市場政策運行中更具靈活性,更符合佛山市的發展。佛山市應大力與粵港澳大灣區相關地區加強經濟聯系,提高產業關聯,促進產業之間的互動以及地區之間的聯系,同時協同珠三角經濟區的經濟脈絡相關聯。
因為模型已經驗證了佛山市產業結構優化能夠促進稅收的收入。并且受新冠疫情影響,外向型企業受損較為嚴重,政府應大力扶持外向型企業,助力企業向內向型企業轉型,充分抓住發展機遇,努力將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降為最低,使外向型企業能充分度過此次新冠疫情的難關。同時大力鼓勵內向型企業擴大市場份額,政府應給予充分的政策支持,使佛山市原就強勢的制造業,能夠在這一時期有一個較快的發展。同時,企業也應充分把握市場的缺口,抓住進口商品市場的機遇,搶占原來進口商品的市場份額。因此說,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佛山市企業的發展來說是有利有弊的。政府只要對相關企業加以合適正當的引導,調整相關的產業布局,同時不斷優化自身的產業結構,以適應市場發展的需求,以及現在疫情下的需求。只有穩定了相關的產業,搞清楚現在疫情下的產業關聯關系,才能將佛山市的稅源穩定下來,而且也有望通過此次占領市場份額來提高相關稅收的收入。
佛山市稅收與佛山市產業結構升級呈現正相關關系,隨著佛山市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調整,佛山市稅收收入也隨之不斷地增加。由此可見,佛山市要想促進稅收的穩定增長,應大力推進佛山市產業結構的調整。佛山市稅收收入增長的動力主要是第一和第三產業,第三產業的增長對稅收收入的增長影響最大,其次是第二產業,最后是第一產業對稅收的影響最小。同時受近幾年來實施的降低產能過剩和促進經濟結構的優化調整政策帶動,佛山市第三產業對稅收收入的貢獻程度遠大于第二產業對稅收收入的貢獻,并且第三產業的快速增長對佛山市的稅收收入增加的促進效果也越來越顯著。佛山市優先發展第三產業,大力支持服務業的發展,這也就讓相關的營業稅不斷提高。同時,模型結果也說明,佛山市的第三產業占比不斷提高的產業結構調整,對佛山市企業所得稅收入增長的促進作用也十分顯著,高達2.73 個百分點,這主要是因為佛山市的第三產業服務業的快速發展能夠實現較高的附加值,從而獲得比其他產業更高的利潤率,近十年來,佛山市的金融保險服務業、房地產產業、軟件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迅猛,這些產業都能擁有比其他產業高的利潤率,這使得佛山市的營業稅稅收收入規模以及增長幅度都有了較大的提高。所以,佛山市應該在現行稅制的基礎上,優先發展第三產業,大力支持服務業的發展,從而能夠不斷增加佛山市的稅收總收入,并且這對個人所得稅收入提高的促進作用也較為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