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和平,唐祺,張勝男,王曉玲
(1.安徽省兒童醫院藥劑科,合肥 230000;2.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藥學部,鄭州 450018;3.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藥學部,北京 100045)
過敏性疾病已成為21世紀常見疾病之一,兒童變應性鼻炎患病率達15.79%[1],兒童特應性皮炎患病率達12.94%[2],兒童蕁麻診患病率達3.0%~6.0%[3],兒童哮喘患病率達3.02%[1],這些過敏性疾病造成了嚴重社會經濟負擔,給兒童身體健康、學習、生活造成了諸多不良影響。抗組胺藥能選擇性地阻斷H1受體,使組胺不能與其結合,從而抑制變態反應發生。因此廣泛應用于皮膚、黏膜等過敏性疾病的治療。近年來,抗過敏藥物臨床應用品種不斷增多,市面上存在很多不同劑型不同廠家治療過敏性疾病的藥物,而且抗組胺藥物使用量呈上升趨勢,并存在劑量偏大、超說明書用藥情況[4-5],筆者在處方審核時發現說明書信息標注不完善,查閱文獻,尚未見有關口服抗過敏藥物說明書信息的統計分析報道。為此,本研究以8家兒童醫院所有口服抗過敏藥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其藥品說明書中兒童用藥信息進行調查分析,了解兒童用藥信息標注情況并分析其存在的問題,為進一步規范抗過敏藥物說明書的撰寫和促進抗過敏藥物說明書中兒童用藥信息的完善提供建議,從而保障兒童用藥安全。
1.1資料來源 本研究選擇8家具有代表性的三級甲等兒科醫院,收集其所有口服抗過敏藥物品種,進行匯總、剔除重復。本文所選擇的8家兒童醫院分布于華北、東北、華東、華中地區,具有一定區域代表性,且這些區域的兒科醫療資源相對豐富。
1.2方法 對藥品說明書中適應證、用法用量、不良反應、禁忌證、注意事項、兒童用藥和兒童藥動學數據這7個項目中的兒童用藥信息進行統計、分析和評價,依據2018年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判斷是否為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使用Excel表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1國內口服抗過敏藥物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8家兒童醫院分別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安徽省兒童醫院、哈爾濱市兒童醫院、南京市兒童醫院、濟南市兒童醫院、江西省兒童醫院、長春市兒童醫院。共收集35個具有批準文號的口服抗過敏藥物,包括23個藥品通用名稱(含劑型),分別來自于30家生產企業。普通片劑品種數量最多,為18種(51.4%),其次是咀嚼片4種(11.4%)。
4種咀嚼片中有3種為兒童專用藥,3種顆粒劑中有1種為兒童專用藥,2種口服溶液中有1種兒童專用藥,見表1。

表1 35種口服抗過敏藥劑型統計
2.2口服抗過敏藥物分類 35種口服抗過敏藥物分成3類:第1代抗組胺藥12種(34.3%),第2代抗組胺藥17種(48.6%),白三烯受體拮抗劑6種(17.1%),見表2。

表2 35種口服抗過敏藥分類
2.3藥品說明書中兒童用藥信息標注情況 35種口服抗過敏藥物說明書中均有兒童適應證,有兒童用法用量的占68.6%,標注兒童用藥項的占62.9%,有兒童藥動學參數的占40.0%,見表3。

表3 35種藥品說明書中兒童用藥信息統計
2.4不同廠家生產的藥品說明書中兒童用藥信息標注情況 35種口服抗過敏藥中,涉外藥品(包括合資藥品和外資藥品)11種,國產藥品24種,兒童專用藥品5種,國家基本藥物10種。兒童專用藥品中兒童用法用量、兒童用藥項、兒童藥動學參數標注均為100.0%,見表4。

表4 不同類型藥品說明書中兒童用藥信息標注情況統計
2.5不同劑型藥品說明書中兒童用藥信息標注情況 35種口服抗過敏藥物中,普通片劑有兒童用法用量占38.9%,有兒童用藥項占27.8%,有兒童藥動學參數占16.7%,其他劑型兒童用法用量、兒童用藥項均100.0%。見表5。

表5 不同劑型藥品說明書中兒童用藥信息標注情況統計
2.6藥品說明書中兒童用藥標注信息存在問題 在有兒童用藥標注信息的藥品說明書中,兒童用藥項標注“兒童用量向醫師或藥師咨詢”的有11種(占50.0%);兒童用法用量年齡段缺失、無法指導用藥的有5種(占22.7%)。
3.1兒童專用抗過敏藥與劑型較少 兒童專用藥是指根據兒童特殊生理特征、疾病種類、用藥劑量及口感等需求設計,提高兒童對藥品依從性及兒童用藥安全性的一類藥品[6],通過本次調查,發現8家兒童醫院的35種常用口服抗過敏藥中,兒童專用藥僅有5種,可見兒童專用藥的品種較少,僅占14.3%;從劑型來看,片劑占51.4%,膠囊劑占2.9%,適合兒童的劑型咀嚼片、糖漿劑、顆粒劑、滴劑、口服溶液等,總共約占45.0%,可見適合兒童的口服抗過敏藥劑型較少,制藥企業應加強兒童劑型的研發,滿足兒童用藥需求。
3.2第2代抗組胺藥的品種較多 隨著過敏性疾病的增多,抗組胺藥的銷售金額和用藥頻度呈逐年上升趨勢,其中第2代抗組胺藥的銷售金額占比較大,有些地區第2代抗組胺藥占市場的主導地位[7-8]。從表2中也可以看出,第2代抗組胺藥有17種(占48.57%),第2代抗組胺藥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的劑型比較適合兒童,劑型多為糖漿劑與干混懸劑。由于第2代抗組胺藥中樞抑制發生率較低,兒科抗過敏治療時將第2代抗組胺藥作為一線用藥,如《中國蕁麻疹診療指南(2018版)》對于急慢性蕁麻疹推薦第2代抗組胺藥作為一線用藥。2017年《抗組胺藥在皮膚科應用專家共識》,對于蕁麻疹、皮炎濕疹類皮膚病及藥物性皮炎、玫瑰糠疹、銀屑病等皮膚病的瘙癢,治療首選第2代抗組胺藥,這些治療方案均鼓勵藥企生產與研發第2代抗組胺藥品種及劑型。
3.3藥品說明書中兒童用藥信息缺失嚴重 藥品說明書是評價用藥效益和風險的重要循證資料,是指導臨床合理用藥的主要依據,是醫療人員開處方、護理給藥、藥師調配的重要理論依據[9],因此,說明書內容的規范性和完善程度,直接關系到公眾的生命安全。本文35種口服抗過敏藥物中24種(占68.6%)有兒童用法用量,標注兒童用藥項有22種(占62.9%),但標注兒童藥動學參數及注意事項中注明兒童信息的更少,而用法用量是藥品說明書的核心部分,直接關系到臨床用藥的安全與效果[10]。魯晟等[11]對2008年院門診抗過敏藥物使用合理性分析,發現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無指征使用抗組胺藥。不合理用藥是全球性問題,尤其是兒童人群的不合理用藥現象更為明顯。SHAH等[12]收集了美國31家兒童醫院約35萬例已出院患兒的用藥信息進行分析,發現約78.7%患兒使用藥物不合理。
3.4國產口服抗過敏藥兒童用藥信息缺失嚴重 從表4可以看出,兒童專用藥、涉外藥品兒童用藥信息較全,兒童專用藥品中兒童用法用量、兒童用藥項、兒童藥動學數據均為100.0%。涉外藥品中,均有兒童用法用量,兒童用藥項數據及兒童藥動學數據也較高,而國產藥中兒童用法用量、兒童用藥項、兒童用藥注意事項約占50.0%,兒童藥動學數據占比25.0%,說明兒童用藥信息缺失嚴重,張伶俐等[13]對全球門診與住院兒童的超說明書用藥做過系統評價,不同國家不同病房的超說明書用藥發生率差異較大,類型最常見的無兒童用藥信息占7%~54%,超適應證和超禁忌證占5%~68%,超劑量和療程用藥占8%~86%。
因此,國內制藥企業應及時更新藥品說明書,積極開展臨床試驗研究,保證項目完整和內容準確,便于醫師處方用藥依據,利于藥師審方,保證兒童用藥安全。此外,國內制藥企業在研發藥品時應最大程度利用已有中國成人的數據,通過數據外推來完善和豐富兒童用藥信息,科學指導臨床用藥,是提高患兒用藥安全有效的最有效途徑之一。
3.5抗過敏藥物片劑的兒童用藥信息缺失嚴重 從表5可以看出,口服抗組胺藥物中咀嚼片、糖漿劑、分散片、顆粒劑、口服溶液、滴劑、干混懸劑等兒童用藥信息較全,兒童用法用量和兒童用藥項數據,均達到100.0%。而片劑兒童用藥信息缺失嚴重,標有兒童用法用量的不到40.0%,標有兒童用藥項的不到30.0%,標有兒童藥動學數據的不到20.0%,因此,片劑不僅不適于低年齡兒童,片劑的兒童用藥數據也不適合兒童。我國有50%~75%[14]藥物沒有做充分的兒童臨床試驗研究,導致很多藥物缺乏兒童安全性、有效性資料,與兒童有關的用法用量、適應證、禁忌證、年齡限制、藥物配伍、重復用藥等缺少明確的依據,這對臨床醫生開具處方無實際參考意義。
3.6口服抗過敏藥物兒童用藥項標注信息指導作用不大 兒童用藥項標注信息缺乏實用性,指導作用不大,如兒童用藥項標注兒童用量向醫師或藥師咨詢,這使得臨床醫生、藥師和患者在實際應用中缺乏具體、科學的指導。說明書中用法用量年齡段數據缺少,如說明書提示<6個月兒童療效和安全性尚未確定,但在用法用量項提供1歲及2歲以上兒童用法用量,所以對于6個月~1歲無法指導用藥,給兒童用藥帶來了風險。可見我國對藥品說明書中兒童用藥信息的管理規定尚不完善,無指導原則或者指南,且缺乏強制性[15]。因此,國內各家醫院可以通過信息化,對使用抗過敏藥物的兒童不同年齡段進行規范限制,并設置用藥安全提醒信息。
筆者通過調查發現,國內適合兒童的口服抗過敏藥物劑型較少,兒童專用藥品、涉外藥品兒童用藥信息較全,國產藥品兒童用藥信息標注情況不完善,而且兒童用藥項標注信息缺乏實用性,指導作用不大,說明我國兒童在用藥品的說明書信息標注情況不容樂觀,同時也反映出我國對藥品說明書中兒童用藥信息的管理規定尚不完善,兒童專用品種和用藥信息標注不全的問題可導致兒童用藥受限,并存在安全隱患和法律風險。因此,國家應鼓勵企業開展兒童用藥臨床試驗研究,建立中國兒童藥動學數據庫,規范更新說明書、補充完善兒童用藥信息。
志謝:感謝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哈爾濱市兒童醫院、南京市兒童醫院、濟南市兒童醫院、江西省兒童醫院、長春市兒童醫院對本文數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