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力克·烏哈拜
文化潤疆是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黨中央提出的重要戰略部署,在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方面發揮著不可忽略的支撐作用,同時也是目前的核心任務。少數民族語文門戶網站作為頗具地方特色的新媒體,能夠綜合完成對資源分配、輿論引導和價值認同等多方面工作內容的整合應用,充分彰顯出推進社會發展、強化信息傳遞、引領社會風尚方面的重要作用,這將會極大程度地促進新疆地區的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所以,相關媒體工作者自然需要全面強化在新媒體建設方面的投入力度,全面做好新聞宣傳報道工作,此舉具有極為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際作用。
結合現階段實際情況看,全面促進民眾文化儲備和精神思想高度的增長,保證其能夠充分銜接未來社會發展進程,是極為重要的工作。此項工作在我國民族地區的展現尤為顯著,文化潤疆工程也在此種情況下應運而生,其要求可以重點完成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揚和貫徹,同時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在相同的文化基礎上,不同地區有著全然不同的特色文化。例如,新疆地區有著維吾爾族等多個少數民族,具備各種獨特的民族文化,但這些獨特的民族文化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密切關聯。隨著融媒體時代來臨,少數民族語文新聞媒體需要更好地發揮出自身的宣傳報道作用。新疆地區在文化發展的進程中,需要切實有效地貫徹落實求同存異的要求,始終保持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處于相同的發展方向。而此項目標的落實顯然無法脫離新聞宣傳報道的有效支撐,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弘揚并傳承文化。
宣傳報道民族團結典型事例和做法,應力求具體、細節、故事化,切忌空泛、無記憶點。只有多到基層去,走到各族群眾身邊,才能發現民族團結的人和事。要通過真實而感人的新聞報道,使民族團結的“同心圓”越畫越大,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人心。對于不同民族的一些風俗習慣,或者是約定俗成的說法,都要認真領會,確保兩種語言表述一致準確。充分利用新媒體、互聯網新技術,不斷探索以視頻方式為主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形式,使各族青少年想看、能看、愛看,使青少年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潛移默化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例如,新聞媒體組織創作一批基層各族群眾看得明白、聽得懂、記得住、喜聞樂見的各門類文化文藝作品,通過各種傳播渠道進行廣泛宣傳教育,深入開展主題實踐活動,不斷強化各族群眾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孕育出了相當豐富充實的傳統文化,在推進中華文明的建設和發展方面發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不同地區的中華兒女在傳統文化的支撐下發展出了諸多具備區域特色的文化體系。新聞媒體需要積極有效地完成對新疆歷史的報道宣傳,以此來幫助地方群眾更好地認識新疆文化的起源和發展,這往往可以更好地深化人們的理解和認知,對地區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發展的推進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例如,八集紀錄片《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首次以“歷史、民族、宗教、文化”四大維度為視角,聚集重大考古成果和美輪美奐的視聽影像,內容涵蓋了“新疆地方史、民族發展史、宗教演變史、文明融合史”四大主題,通過有力的歷史真相,展現中華文明脈絡,深刻再現中國新疆地區數千年歷史演進,以及與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多種文化融合互通,向今天的觀眾呈現出一個既雄渾又親切、既悠久又現代、既美麗又多彩的中國歷史畫卷。
借助專業化的新聞報道,可以促使民眾對當地文化形成更為深刻的了解,明確新疆自古以來都是我國領土的組成部分,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
新聞宣傳報道所需要體現的不僅有現階段發生的各種熱點新聞,更需要囊括各種各樣的文化話題,尤其是在文化潤疆背景的深度影響下,更加需要充分依托地方文化,有效地完成宣傳報道工作,這是極為重要且關鍵的。新疆地區的人民群眾有著豐富充實的精神追求,目前新疆地區的媒體應該更加有效地增強對新媒體技術的應用,發揮出其在文化傳播和推廣方面的重要作用,尤其需要展現出媒介融合的效益和價值。此舉意義非凡,有助于引導民眾更好地觀察我國文化的多樣性和完整性。
例如,新疆地區盛產如哈密瓜、沙棘、西瓜、吐魯番葡萄、庫爾勒香梨和巴旦杏等各種優質水果,所以新聞媒體也可以將此作為基礎支撐,選擇當地水果為報道內容,亦可通過新聞報道,讓民眾認識到“塞外江南”伊犁的魅力之處,包括且不限于介紹伊犁將軍府、惠遠古城、漢人街、唐布拉大草原、千年野核桃林和烏孫古墓等,借助文化宣傳的方式,讓民眾更好地認知地區文化。新聞媒體還可以嘗試打造相應的科普節目,在門戶網站和電視上同步播放,以此來幫助地區人民更好地了解和認識新疆文化的發展歷程,同時幫助外界更好地了解新疆地區的悠久文化,進而促進新疆地區的旅游經濟建設和發展。
文化作為地區精神發展的產物,和人們的日常生活往往存在相當密切的關聯,人們通過對日常生活的有效積累,通過對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元素的有效整合歸納,打造出頗具地方特色的文化體系。借助對區域文化的有效審視,可以更好地認識區域內部民眾的實際生活狀態。如哈薩克舞蹈所記載的正是曾經哈薩克族人的生活狀態,此類生活狀態綜合包括群居生活、日常狩獵和文化活動等。新聞媒體需要綜合應用新聞宣傳等方式,引導新疆區域民眾排除傳統文化形態的限制和影響,將優化完善自己的生活狀態作為根本目標,不斷改良自己的生活體驗。所以,為切實有效地達成此項目標,新疆區域民眾更需要形成完整且健全的文化包容意識,也就是不僅要著眼于自己民族的文化,也要綜合吸收其他文化當中的磅礴優勢,有效地完成對現有生活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例如,新疆地區的熏馬腸、炒米粉、手抓飯和烤包子等都是地區特有的食物,非常受歡迎,新疆地區民眾可以嘗試制作此類食物來提高自身的經濟收益。而地方媒體也需要在此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影響作用,通過讓新疆地區民眾認識相應市場的方法完成有效宣傳,以此來保障新疆地區民眾能將自己的文化和其他區域文化的優勢整合起來,此舉意義非凡。
總而言之,文化潤疆工程是滿足地方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前提,是戰勝各種挑戰的關鍵,更是促進文化建設和發展的重要推進力量。所以這自然要求相關單位全面提高重視力度和關注力度,尤其是對新聞媒體來講,更需要加大解讀力度,綜合調用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優勢,促進多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和深度共融,如此才能為新疆地區文化建設帶來堅實的支撐作用。

新聞漫畫《營造健康出行環境》 王琪/作(新華社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