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剛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永昌鎮和寨九年制學校,甘肅武威 733000)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任務驅動教學法正在逐漸走向課堂教學中,并彰顯出顯著的應用價值。與傳統按部就班的教學模式不同,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核心和靈魂就是教學任務,教師應在學科核心素養的引領下,結合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學習任務。學生則在教學任務的引領下,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分析任務、思考任務、解決任務,最終促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實現知識的主動建構,獲得綜合能力提升?;诖?,面對新課程改革下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目標,實現任務驅動教學法與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融合,已經成為研究的重點。
信息技術教師對“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研究和認識,直接決定了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價值。在調查中發現,當前信息技術教師對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研究不夠全面、深刻,片面地認為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布置學習任務,學生只要將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完成即可。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學生缺乏任務驅動力,難以在同伴的贊賞、教師的鼓勵和自我成就感的驅動下,積極主動地參與任務探究學習。另外,教師當前設計的課堂學習任務存在顯著的枯燥性、乏味性,難以喚醒學生的任務探究欲望,致使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在開展任務教學法的過程中,由于設計的學習任務比較繁重,甚至為了在有效的時間內完成任務探究學習,常常將大量的時間集中在講解上,忽視了學生實踐和創造能力的發展,制約了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同時,教師在具體開展任務驅動教學時,不論涉及哪一個章節的教學內容,均采用講授、演示等方式進行教學,忽視了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具體的課程內容特點。這種教學方式致使學生的完成效率低下,難以真正實現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價值。
在初中信息技術的任務教學法中,教學評價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關鍵。但是在當前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評價方式比較單一,并且評價內容過于簡單。一方面,教師在進行評價時,沒有對所有學生的作品展開評價,而是針對性地挑選幾個學生進行評價。在這一情況下,沒有被教師評價的學生,常常產生“自己做得怎么樣無所謂,反正也沒有人觀看”的想法。另一方面,教師選擇的評價語言千篇一律,僅僅是借助“很棒、挺好的”等簡單的詞語進行評價,這種評價語言是無效的,沒有什么價值。在這一情況下,那些付出很多努力和心思的學生,常常會逐漸喪失學習的興趣。
做好前期分析,是設計教學任務、開展任務教學的基礎和關鍵。具體來說,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在設計教學任務之前,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做好前期分析。
第一,學習者分析,滿足學生需求。學生是課堂教學的對象,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梢哉f,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課堂教學效果。因此,為了增強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開展效果,教師可從兩個方面對學生展開分析:一方面,對學習者的已有知識和技能進行分析,了解初中學生已有的信息技術水平以及不同學習者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并將其作為設計教學任務的重要參考;另一方面,還要對學生的學習特征展開分析,主要包括思維水平、年齡特點、學習態度、學習興趣等,只有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特征,才能對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進行預測,以便于教師更好地控制課堂教學。
第二,教學內容分析,契合教學主題。與其他的學科不同,信息技術教材上的內容存在明顯的滯后性,難以跟上當前信息科技的高速發展。同時,在當前信息技術教材內容中還存在極強的實踐性、操作性,并且對學校的硬件設備依賴性比較強。面對這一現狀,教師在設計教學任務的時候,還應對教學內容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結合實際情況對其進行調整和優化,以便于在進行任務驅動教學時更好地落實核心素養下的教學目標。
第三,教學目標分析,落實學科素養。在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導向,為教師開展課堂教學、學生學習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在設計教學任務的時候,還應緊緊圍繞“學科素養”的內容,分別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教學任務,確保學生在任務探究的過程中能夠落實學科素養下的教學目標。
科學設計教學任務是開展任務驅動教學的核心和關鍵,教學任務設計的科學與否,直接決定了課堂教學目標。具體來說,教師在設計教學任務的時候,應結合教學內容及初中階段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精心設計出具有大任務、小任務、封閉式任務、開放性任務不同種類的教學任務,以更好地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首先,教師在設計教學任務的過程中,應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初中階段學生的實際生活作為切入點,將生活化的學習任務進行轉化,使其成為學生主動探究的動力,以便于學生以良好的姿態參與任務探究學習。其次,教師在設計教學任務之前,還應對教材中的教學內容進行全面、深入地分析,梳理其中的知識點、知識脈絡,并在此基礎上,將知識點滲透到教學任務中,最終促使學生在教學任務的探究中,完成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并實現多種能力和素養的提升。最后,科學、合理地控制任務難度是優化任務教學的關鍵。一方面,教師應保證設計的任務具有挑戰性,在結合“學生最近發展區”的基礎上設計出略高于學生認知水平的教學任務,確保學生“跳一跳即可摘到桃子”;另一方面,教師在控制教學任務難度的過程中,還應關注教學任務的層次性,促使不同層次學生均可參與任務學習,并使其產生成就感,最終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
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任務型教學模式旨在完成理論知識的理解,并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循序漸進地提升自身的多種能力和素養。但是在具體教學中,由于信息技術知識相對比較抽象,致使學生在學習中常常面臨著難以理解和接受的現狀,制約了課堂學習效果。另外,教師在具體開展任務教學時,由于選擇的教學方法針對性較差、不夠科學,致使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出現了“費時費力”的現象,難以真正落實既定的教學目標。在任務驅動教學法中,任務貫穿整個課堂教學。教師要想強化學生的任務解決動機,必須要圍繞教學任務創設與其相關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在教學情境中積極參與到任務思考、解決中。具體來說,教師在創設任務教學情境的過程中,應緊緊圍繞教學任務,以學生真實的生活作為切入點,給學生創設出熟悉的生活情境,促使學生產生親近感,并積極參與到任務的解決中。
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中,任務是開展教學活動的載體。所以借助情境引出基本的任務主題后,需要選擇具體的學習任務。通常來講,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學習任務需要保障以下特征:(1)任務開放性。學習任務并非要詳細指明操作步驟,而是需要具有充足的空間,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充分的挖掘。(2)創新性。一味地根據基礎知識設計簡單的學習任務很難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為此,教師需要對任務的形式與內容加以創新,以此來設計更加新穎的學習任務。利用這種方式,能夠進一步增強學習任務對學生的吸引力。(3)實踐性。從學科特點來看,信息技術知識與現實生活存在密切的聯系,所以信息技術知識在很多生活問題中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應用價值。因此,教師需要設計一些具有實踐性特征的學習任務,以此來啟發學生深入思考信息技術知識的應用方式。通過這一過程,學生可以準確認識信息技術知識的現實意義。
這是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核心和關鍵,直接決定了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開展效果。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遵循以下幾個流程展開。
第一,科學分組。初中信息技術教師按照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將全體學生科學、合理地劃分為幾個學習小組,以便于學生更好地開展任務探究學習。
第二,討論和分析任務。教師將教學任務展示出來,先引導學生圍繞教學任務進行思考,之后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討論。在具體的討論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緊緊圍繞“任務的主題內容、實現目標、怎樣去實施”等環節展開。
第三,指導學生解決任務。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從課堂的主導者中解脫出來,轉變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輔助者。教師應對學生合作探究的過程進行仔細觀察,關注學生的表情變化、合作進度、交流情況等,并隨之給出指導性建議、啟發和引導等,以便于學生更好地開展任務探究。
從認知發展規律來看,盡管班級內的學生普遍具有相近的年齡特征,但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依然會逐漸產生比較明顯的差異。所以在任務驅動模式的實施過程中,僅僅提供統一化的任務很難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要。為此,教師需要準確把握和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并以此為基礎設計分層任務。同時,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應避免嚴格規定學生需要完成的任務,而是要給學生提供一定的選擇空間。這樣一來,可以使學習任務更加契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從而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均可以取得一定的發展進步。需要指出的是,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是處于動態變化當中的,所以教師需要密切關注學生學習能力的變化,對分層任務的內容進行調整,從而保障教學活動的實效性。
在初中信息技術的任務驅動教學中,作品展示、總結評價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具體來說,待到學生完成任務之后,教師應指導學生借助多種途徑將本組的學習成果展示出來,促使學生在作品展示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并逐漸強化學生繼續努力的信心和動機。另外,在學生進行作品展示的過程中,教師還應做好總結性的評價工作。具體來說,教師在對學習任務進行評價時,不僅要關注任務完成結果,還應關注學生在任務探究過程中的具體表現,確保評價標準具有全面性、客觀性。同時,教師在對其進行總結評價時,還應立足于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實施針對性的教學評價,確保所有學生均可在針對性的評價中獲得發展和成長。
無論在何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中,練習都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在長期以來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往往會設計一些重復性的練習任務,以此來鞏固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從實際情況來看,這種練習方式容易產生一種適得其反的效果。為了彌補這一缺陷,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設計變式任務。從本質來講,學習活動就是一種思維訓練活動,而良好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思維的發散性。變式任務可以視為一些具有相似特征的“任務串”。借助變式任務,不但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思維發散,而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傳統的“題海戰術”給學生帶來的學習負擔。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信息技術教師開始嘗試將任務驅動教學法應用到課堂教學中,但是在具體落實的過程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任務驅動教學法開展效果不佳。面對這一現狀,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在開展任務驅動教學之前,應對學生、學習內容、學習目標展開全面、深入地分析,并在此基礎上科學設計教學任務,圍繞任務創設情境并將其呈現在學生面前,最終引領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完成任務的探究學習,促使學生在任務驅動下完成知識建構,獲得能力和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