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巧明
(甘肅省莊浪縣盤安鎮盤安小學,甘肅莊浪 744600)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通過閱讀不僅能夠獲取信息和學習新知識,而且可以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促使學生構建更為完整、系統的文本體系,培育自身積極的文化價值觀、文學素養和閱讀水平。當前,個別教師習慣于對學生單方面灌輸文本知識,學生處于被動閱讀、被動記憶的學習狀態之中,這樣不僅無法激發學生參與閱讀活動的自主性,還會讓學生對于閱讀學習喪失自信心。由此,教師一定要把興趣點作為引領學生閱讀的導向,讓他們能夠更加用心、專注地投入到閱讀學習活動中去,從中真正獲得深刻的思想感悟、情感感悟,并形成獨特的學習意識、學習觀念,提高自身的閱讀技巧、能力和水平。同時,教師要給予每一位學生更多互動、交流、探究的機會,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通過小組合作來理解所學的知識,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理念。
在小學語文閱讀課程活動中,部分教師雖然意識到了抓準小學生興趣點開展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的課堂閱讀學習指導期間,卻存在過度追求學生興趣點,完全忽視了閱讀教學目標設定的現狀,這樣不僅無法提高小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還會分散他們的閱讀注意力,無法提高閱讀課堂教學的效率。由于小學生的注意力不是特別集中,很容易被分散,由此,個別教師會選擇運用小組合作閱讀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或者運用一些情景創設、表演類等新穎、有趣的教學模式,但在運用的過程中卻無法準確把握其中的點和度,久而久之,教師的這種方法脫離了實際的閱讀教學目標,教師過度追求表面化的熱鬧,同時也忽視了語文文本知識中的實質思想和內容,學生更是缺乏和文本、其他學生對話的機會,無法給予自身良好的閱讀體驗和情感體驗。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缺少“真閱讀”的過程,這樣是根本無法提升學生閱讀動力的。在以往的閱讀實踐教學活動中,部分教師還是習慣于自己主導閱讀實踐活動,只是按照自身的主觀經驗來確定課堂閱讀教學目標,對小學生的閱讀需求意識缺乏了解,大多都是教師單方面講解、閱讀、傳授知識,學生缺乏自主閱讀的機會,教師自認為的投入感情閱讀,在學生的心目中卻是枯燥無味的,自然就根本無法構建趣味化、實踐性、互動性、探究性的閱讀學習過程。同時,部分教師雖然也意識到了學生課堂閱讀互動和深度閱讀的重要性,但是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卻缺乏技巧和方法的支撐,無法提高閱讀教學活動質量。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一般是把閱讀素材局限在教材之中,但對于小學生來講,教材內容已經非常熟悉,根本無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導致閱讀積極性比較低。出現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教師提供的閱讀素材內容較為單一,無法融入多類型、多渠道的文本素材內容,認為學生只有深刻、全面掌握教材知識,才可以掌握閱讀技巧和提高閱讀能力,才可以拓寬閱讀知識面。另外,由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素材比較少,根本無法培育積極的課外閱讀情感能力,而且對現有的語文教材知識無法展開適當的延伸,導致學生自身的閱讀面較窄。由此,教師一定要在閱讀實踐活動中對課內素材進行積極拓展,豐富學生的閱讀知識面和知識視野。
教師要把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作為提高閱讀水平的主要導向,努力增強閱讀實踐活動的趣味性,結合學生的各項特征來創設閱讀情境,這樣學生才可以專注地閱讀、思考、探究,同時掌握更多的閱讀技巧、方法,促使自身更好成長和提高。偉大的心理學家布魯諾曾經說過,學生只有對學習材料抱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夠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由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也要運用集體構建理論知識,關注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為他們創設生動化、具體化的閱讀情境和氛圍,讓學生在情境中去思考、閱讀,鍛煉自身的文本賞析能力。教師要注重閱讀教學情境的設計導入,“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要在正式開展閱讀活動之前,構建一種有趣、科學的課堂導入方式,以此來激發學生對閱讀的探究興趣,引導他們能夠大膽地思考和質疑,從中獲得全面的閱讀知識。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創設閱讀情境,融合閱讀主題來播放一段視頻、一張照片,讓學生對將要閱讀的素材有一個大概、基本的認知,這樣不但能夠節省更多的課堂時間,還能夠鍛煉學生的信息搜集能力和歸納能力。同時,教師要為學生創設真實、趣味的閱讀情境,在集體構建、師生共同努力之中讓學生快速掌握文本內容,感知在閱讀學習中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夠借助于實際生活情境渲染閱讀氛圍,讓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自然地投入到閱讀學習活動中去,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活動的系統性和有效性。
教師要在閱讀實踐教學中注重鍛煉學生的學科思維、實踐能力,要基于多個方向來確定閱讀的主題,引導學生多層次、多角度地分析文章結構、內容,豐富學生的知識視野,使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提高閱讀能力和水平。閱讀的主題是閱讀教學中的“領跑者”,也是閱讀中的核心構成要素,要想讓學生實現深層次的文本解讀,教師必須要讓閱讀教學更加有序化、有效化,同時借助于閱讀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教師要把學生作為閱讀課堂中的主體和中心,要做到圍繞學生的閱讀需求來科學設定閱讀的任務與中心,結合主題來拓展閱讀文本中的形式、內容,圍繞目標來落實閱讀活動,讓閱讀教學具備較強的導向。教師要將價值觀、態度、情感作為閱讀主題的出發點,引導學生去感悟人生哲理。這樣的主題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較大的聯系,可以進一步消除學生參與閱讀的抵觸和排斥心理,在閱讀實踐中獲得理想的認知,實現心靈、情感、閱讀之間的充分融合,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真正展現出語文閱讀活動中的探究性、啟發性、深刻性的特征。教師要以人物為出發點,讓學生在閱讀實踐活動中逐漸提高自身的鑒賞素養。還要保證閱讀主題的真實性,讓學生圍繞真實生活元素來領悟人物精神、人物情感,要學會多層面、多角度地鑒賞文本內容,展現出閱讀教學活動的德育教育功能。而且,教師也要借助于文章議題,引導學生更好地繼承、弘揚文化內容,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另外,教師可以把確定閱讀主題的任務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略讀文章了解文章大概的主題、方向、內容,以此來確定閱讀主題,在學生的集思廣益之下,能夠實現多維閱讀議題的匯總、整合,讓學生更為深刻、全面地理解文章內容,增強閱讀活動的目的性、導向性,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通過設置一些啟發性、引導性比較強的課堂問題,優化閱讀活動過程、模式,提高學生的閱讀主觀能動性,讓他們感知到閱讀學習的快樂。因為每一篇文章都存在很大的差異,教師可以利用文章中的不同點讓學生去探索、分析,引發學生進行多層面的思考、解析。教師要圍繞文章中的共通點來開展閱讀活動,讓學生在合作中梳理文章寫作形式、構架,提高閱讀學習活動的有效性。教師要把多文本整合在一起,以此來鍛煉學生的材料匯總能力,要讓學生投入情感去展開多篇閱讀,激發學生的整體閱讀意識,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歸納一些能夠引發學生深度思考的問題,激發他們的興趣,為閱讀學習活動增添更多的活力。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做到拓展學生的閱讀寬度,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邏輯思維,從中來探索閱讀的規律,長久下來,可以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日常閱讀活動中,教師要多多鼓勵學生相互學習與借鑒,以此來增加閱讀的深度,讓學生能夠辯證性地展開閱讀,從中來整合文本信息,樹立文本知識框架,以飽滿的狀態投入到對知識的梳理之中,從中積累更多的閱讀素材,提高閱讀活動質量、效率。另外,在閱讀實踐活動中,教師在設定引導性問題期間,一定要圍繞學生的實際閱讀水平、認知水平,設定層次化的引導性問題,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逐一攻克教師提出的問題。教師還要引導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思考、一邊解決問題,從中來感知閱讀的趣味性,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讓學生從中學習到更多的閱讀技巧。
教師要想增強閱讀教學活動的啟發性,就必須要引領學生抓住文本中人物的心理活動、動作、語言、神態、外貌等內容,讓他們能夠用心去感受、閱讀,感知文本中的意境描寫、情感描寫,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形成良好的文本閱讀習慣。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和文本知識之間的對話交流,達到“開卷有益,讀書有趣”的效果,鼓勵學生站在知識的“山峰”之中,在閱讀中感知“景色”的壯闊、偉大,從中來獲得知識的源泉,學會多讀書、讀好書,增長自己的知識面。在小學閱讀實踐活動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表達內心的困惑,能夠帶著問題去閱讀,從中來梳理閱讀過程中的思路,進一步感知到閱讀的趣味感、成就感、榮譽感。另外,在閱讀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展開合作讀、領讀、自讀、大聲讀、默讀的閱讀活動,要結合自己的閱讀進度、閱讀需求,靈活調整、選擇閱讀方法,讓學生從中來歸納、總結閱讀的規律與技巧,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在自主閱讀、自主實踐中系統化地掌握文章內容,培育學生的學科素養。
在小學閱讀實踐教學活動中,教師除了要引導學生科學設定閱讀目標、閱讀過程、閱讀方案,還需要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評價,以此來增強學生對閱讀學習的成就感、榮譽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屬于一種思維鍛煉,可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促進自身智力的發展和提高。所以,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閱讀過程,對學生的閱讀態度和閱讀情感展開積極、全面、科學的評價,給予每一位學生更多的閱讀指導,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積極閱讀、學習思考,以此來獲得更多的閱讀學習經驗和體會。首先,教師要創新語文閱讀評價形式,可以通過舉辦手抄報展覽、演講比賽、賽詩會、辯論賽、讀書報告會的形式來對學生開展閱讀評價,這樣不但能夠增強閱讀教學評價的趣味性,而且還能夠讓所有學生都能夠自主參與到閱讀學習中來,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教師的閱讀教學評價中收獲知識、提升閱讀能力,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其次,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評價活動中,教師要對學生展開綜合性評價,以此來調整閱讀教學方案,真正讓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能夠全面交叉和融合。如教師可以評價學生在閱讀中是否積累了更多的好詞好句、學生是否投入了自己的真情實感進行閱讀、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文章想要表達的價值觀與思想,通過對學生的一系列綜合評價,讓學生對教師的閱讀教學有一種正確、全面的認知,從而使教師能夠加以調整與修改,提高自身的閱讀水平,充分展示出閱讀教學評價的教育價值與功能導向。
在小學閱讀實踐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和專業教學水平,積極學習一些先進的閱讀教學理念和閱讀教學方法,以此來設定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的閱讀學習活動,提高小學生參與閱讀學習的自主性與積極性,讓他們更為專注地進行閱讀、學習、實踐,提高閱讀學習的效率與水平,在無形之中培養自己良好的閱讀素養和能力,為以后的閱讀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礎。同時,在小學語文閱讀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多緯度、多方向剖析文本知識,讓學生從中來梳理文章脈絡,增加自身對閱讀知識理解的廣度和深度,深層次去解析文章的中心思想、主旨內容,全面展現出文本閱讀的德育教育和人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