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小瑩
(武漢工商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新媒體藝術快速發展,一種基于視覺藝術發展下特有的藝術語言——數字插畫正逐漸成為數字媒介中的新興產業,并被全方位的應用于文創產業,進而也激發了產業對數字插畫人才的需求。可以說,這種隨著數字技術發展而誕生的繪畫形式所具有的視覺表達描述性功能,正使其在新環境中的地位快速提升,這對于傳統插畫而言,無論是在工作方式、表現形式還是構思創意方式等方面都是有所不同的,它促使我們必須鄭重的對“傳統”進行再認識。
1.傳統繪畫的美學概念被源自于傳統插畫的數字插畫完美繼承。基于數字媒介的、具有創新性的視覺藝術語言——數字插畫,其藝術特征源于數字技術工具的不斷進步,但這不代表因為工具的先進性就要摒棄傳統繪畫的一切,傳統繪畫的線條、構圖、光影、色彩是數字插畫的根基,數字插畫保留了傳統繪畫的筆觸效果和審美特征,所以作為數字時代下融合數字技術交互形成的新的藝術形式,數字插畫的美學概念不僅源自于既有插畫,更是在傳承上的創新,所以傳統插畫的藝術審美正是數字插畫作品創作的基礎。數字插畫雖然用數字技術進行插畫創作時部分創作方法不同于傳統插畫,但數字插畫繼承了傳統插畫的文化內蘊,創作者無法回避傳統繪畫的美學概念、創意方法和文化積累。因此,創作者必須具有一定的傳統文化素養和文化修養,才能在積極研究傳統插畫的精神內核和文化價值的基礎上熟練掌握軟件和傳統繪畫技術進行創作。
2.傳統插畫是數字插畫的基礎。數字技術的產生帶來了操作方式的更新,數字插畫以更為簡便的電子設備作為主要設計工具,取代了傳統插畫的畫筆、畫紙、畫架、工作室,攝像機、手繪板等設備,并能有效模擬出水彩、油畫、噴漆等紋路與肌理,甚至傳統繪制中的復雜工序都能輕松復制,這些更是受到插圖創作者的青睞。數字插畫極具兼容性,它充分利用了計算機的眾多軟件、技術,并將這些軟件、技術的優勢恰如其分的展現或模仿,為數字插畫的整體設計服務,使之成為創作的一部分。以寫實風格為主的傳統插畫對創作者的基礎繪畫能力要求頗高,創作插畫作品整體所需周期較長,而更具虛擬性、抽象化的數字插畫,對所要表現的主題進行提取,佐以計算機技術的加持,創作周期較之傳統插畫大大減少。在數字技術的完美加持下,很多過往的傳統圖案被去繁歸簡,再經過獨特的藝術效果處理,從而舊貌換新顏,產生的插畫作品更富有張力,效果也更多姿多彩。傳統插畫形象表面的紋理受創作者創作手法的限制,極富感性色彩,而數字插畫形象表面的紋理在計算機技術的操作下,圖像蘊含著非人工特質,輪廓不粗糙,色彩更平衡。傳統插畫如要做大規模修改,需要重新開始,而數字插畫畫面設計能力的靈活性,使其可以退回之前的步驟,隨意進行改變,甚至可以達到每一個細節的精確度,這種強大的可修改性設計功能使數字插畫設計者有更多的時間用于思考,有更多的空間和機會進行創作嘗試[1]。
數字插畫給人們帶來了全新的藝術觀念和視覺感受,但歷程悠久、技法成熟、靈活多變的傳統插圖視覺表達形式仍是插畫領域中不可小覷的力量。相較于傳統插畫課已有的成熟體系與授課方式,數碼插畫課程則是在傳統插圖的繪制基礎上,以其具有獨特的操作技巧與表現形式,成為插畫家族中的新成員。兩種插畫形式相互影響、相輔相成,都為插畫創作的繁榮呈現出不同的視覺形式,為人們展現了多元化的插畫藝術。
中華文明歷史悠久,無論是文化資源還是自然資源均豐饒富厚,因此文創產品的創作資源基礎雄厚,開發潛能無限。將中國文化資源與文創產品創意結合,從而為當前的文化品牌創造極具價值的衍生產品,為文化品牌形象進行宣傳,是大有可為的,也將成為今后課程核心的發展方向。作為創作者傳情達意的藝術形式,數字插畫即是適用于市場經濟的藝術形式之一,也是與時俱進,并逐步成長壯大的一種快節律視覺表達,其藝術性功能更具實踐價值和時代感。這種具有藝術性、商業性的創作手法,是虛幻風格、務實風格、漫畫風格、唯美風格的綜合體,超強的感染力和表現力更能引起用戶的關注,因此在包裝設計、書籍設計、文創產品設計等各個不同的設計領域中應用廣泛。它將不同的格調和創意加入創作中,給予作品獨一無二的美學價值,賦予其更多的美感,使品牌的數字插畫創作獲得成功,吸引大量的用戶,從而使品牌在殘酷的商業競爭中嶄露頭角,為今后的市場競爭打下堅實基礎。目前,數字插畫與文創產品的結合已成為極具個性的創作方式,無論是書籍雜志等印刷品、還是品牌設計、產品設計、UI、手機主題壁紙、墻繪界面等領域都能看到數字插畫的應用,廣泛的市場需求促使數字插畫不斷創新變革、快速成長。
隨著人們在平面設計中對視覺傳達效果的需求與日俱增,數字插畫這一藝術表達形式快速成長,幾乎出現在各個行業,不僅極大地拓展了數字插畫的發展壯大空間,而且極大促進了市場對數字插畫專業創作者的需求。
插畫課程的課堂教學一般以傳授數碼插畫的技能操作為主,主要是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對軟件運用能力及繪畫創作能力的要求較高,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課。作為美術生,學生普遍對基礎知識掌握較好,但總體來說由于軟件更新換代快,市面上繪畫風格層出不窮,數字插畫的相關教學理論內容是相對滯后的,并且課程效果容易受到以下幾方面的影響。
1.插畫作品難以用統一標準評判。鑒于數碼插畫的多樣性以及市場審美的個性化,評判課程作業的好壞與否的標準就顯得尤為重要。由于數碼插畫在市場上的最終應用一般都與項目結合,呈現出很高的實踐價值與商業屬性,因此市場反饋是最直接、也是最有說服力的依據之一。但目前由于課程作業無法直接與市場需求掛鉤,常年累月下來容易導致插畫課程實踐(考核)作業目標性、針對性不強,學生的數碼插畫繪制技能與市場需求脫節,因此,缺乏產學研精神的插畫課程,亟需在教學設計中根據市場需求引入項目制教學理念進行案例實戰,并以此創作出具有符合市場需求的商業性作品[2]。
2.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在學生中十分淡漠,造成學生在作品創作時文化底蘊的深層次表達不足。加之學生前期受專業訓練的程度不同、個人審美不同、對軟件的掌握度不同,因此專業基礎表現良莠不齊,無視這一現象、缺乏指向性的數字插畫創作目標,將使學生學習能力難以達到預期,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這些問題都妨礙了教學成績的最大化,因此數字插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還需要不斷改革創新完善。
3.過于強調單項技能的運用,而無法將各類軟件融會貫通起來,學生在實踐中的表現明顯反映出綜合能力不強。
基于以上現狀,數碼插畫課程的教學模式亟待變革。國家教育部、發改委、財政部2015年聯合下發的《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提出:“建立以提高實踐能力為引領的人才培養流程,率先應用‘卓越計劃’的改革成果,建立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專業鏈與產業鏈、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探索當前形勢下教學理念、課程設計形式、教學考核的變革,嘗試導入項目制教學法,在教學中將以賽促教、促學的方法引入課堂,建立培養新時代專業人才的新教學模式,成為高校藝術人才培養中期望達到的新目的地。為較好解決目前存的在這些問題,以為社會培養有實際使用價值人才為目標,數字插畫設計課程可以將教學內容和藝術比賽內容相對應,以學生最終的數字插畫創作能力提高為目的,實現教學和比賽的相輔相成。初入課堂教學時,以數字插畫基礎知識起步,早期布置的創作實踐以與之相對應的相關知識內容相適應,通過數字插畫美學概念、數字插畫基礎創作方法、數字插畫各種軟件及技術的綜合應用等內容的介紹,讓學生能夠自覺梳理數字插畫的前世今生。在前期內容的基礎上,培養素質能力拓展,精心挑選合適的競賽項目及實踐指導,結合競賽項目的相關要求開展前期籌劃及后期創作,以此將前期所授知識應用于實踐創作。從競賽主題出發,讓學生自主根據競賽項目要求,選擇構架、色彩,通過這一完整創作過程,使學生了解怎樣把所學知識應用到競賽項目中,并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和強項,以便在今后的學習中有的放矢。這避免了過早指導學生參與競賽項目而因基礎儲備不足難以勝任,在適當時期加入競賽項目促使學生把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是民族的本原,在具體課程內容安排上,結合競賽命題,加入民族文化元素的傳授,將文化傳承這一主題納入教學計劃中,與插畫設計實踐相結合,加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加強學生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根源的深入理解。在詳盡傳授中國傳統美學的基礎上,有比較有鑒別的介紹具有經典意義的西方美學,使學生在數字插畫設計創作中尋求中西數字插畫的相互融合,既要有本國獨特的民族風格,又有外來美學的現代數字插圖藝術,從而創作出具有中國潮流的現代感作品。要做到這一點,還需積極的學習和借鑒民間藝術,深入理解其產生和發展的規律,注重領悟民間藝術的底蘊,并能夠合理的、恰到好處的將其應用到數字插圖的創作中去,必須明白數字插畫絕不是僅僅利用高科技手段就能夠進行的復制再現。“以賽促學”的教學模式在教育層面上有著一定的優越性和先進性,和傳統教學模式相比,這種教學模式除了要求學生有一定的理論儲備,還需要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通過實踐操作來理解理論知識中難以理解的部分,不僅可以促進相關課程教學內容、教學形式的完善,而且可以讓學生在參賽的創作過程中不斷磨煉實踐能力,最終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目前,部分院校已將“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應用于日常教學指導中,同時運用“以賽代考”的模式進行物質獎勵、創業學分獎勵等,建立了配套的獎勵機制[3]。
其次,為了滿足人才培養方案中對于復合型人才培養的需求,將產學研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引入到數碼插畫課程中也是很有實際意義的。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廣告創作革命的代表人物之一——李奧·貝納的經典工作名言指出:“有能力的創意人員,不會認為他的工作只是做一則或一套廣告,他一定會下功夫去了解影響產品銷售的其他因素”。學校應長期聘請活躍在市場一線的數字插畫設計師作為學校的特聘教師,根據當下市場對數碼插畫行業設計人員的能力要求等,有針對性的將當下最前沿的數字插畫商業意識以及成功案例帶進學校,傳授給學生,使學校的數字插畫教學能夠與社會市場的發展密切結合,使學生在學校就可以了解跟專業有關的社會經驗,在面對實際困難時促使學生的創作潛在實力迸發,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同時與社會專業從業者的面對面溝通可以吸取更多課堂上所無法給予的現實知識。以上這些方式有利于學生對自身能力的正確認識,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后續步入社會創造良好條件,同時,教師的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也將同步得到全面的提升[4]。
數字插畫在數字技術的鼎力支持下能夠實現多種風格的表達,它不僅增強了繪畫創作的創新性,而且帶來了數字時代下繪畫教育的變革。在數字插畫時代下創新教學模式,真正實現對于學生技能和素養的提升是順應社會發展的必然。高校課堂中藝術課教學模式引入“以賽促學、以賽促教”,豐富了原本傳統單一的教學形式,順應時代潮流,借用新技術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在教育學生打好堅實的繪畫基礎能力并深入探究數字插畫藝術技巧的基礎上,不斷探索新的創作思路和視覺表達方式,不斷更新創作理念和思想觀念,創作出更多具有藝術審美價值、同時符合當代社會精神內涵的繪畫作品,與課程人才培養目標十分契合,而且新模式的引入,將促使教師不斷提高專業素質,完善教學方式,為社會提供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