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薪伊
(永修縣文化旅游發展中心)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群眾文化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群眾文化具有娛樂、消遣的社會功能,而舞蹈作為一種群眾文化形式也廣受歡迎。在新時代背景下,積極發展群眾舞蹈對于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發展,增強社會凝聚力、營造和諧社會環境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在推動文化傳承與創新,促進多元文化發展方面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因此,各地區在重視舞蹈的價值,并從其社會功能與文化價值的角度不斷推進,以繁榮群眾文化。
群眾舞蹈通常將自娛性和表演性融為一體,具有多樣化的表演形式和十分“接地氣”的表演內容,且體現出參與性、娛樂性、廣泛性和群眾性等特點,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和喜愛。當前,隨著群眾文化的發展,舞蹈成為群眾參與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而其在社會發展中的功能也逐漸凸顯[1]。
群眾舞蹈作為一種全面參與的活動,其在藝術宣傳的同時也能夠對群眾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并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在現代教育體系中,舞蹈已經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且在群眾文化中廣受歡迎。群眾通過參與舞蹈活動,例如參加廣場舞的訓練、比賽等等,能夠接受舞蹈文化的教育,了解不同舞蹈類型中蘊含的文化內涵,進而提升文化素養;同時群眾舞蹈在內容與形式上呈現出了多元化的發展,而其中蘊含的文明、和諧、平等、友善等核心價值觀,能夠形成正確的價值引領,能夠促進群眾舞蹈能力的發展,也能夠提升其思想道德素養,從而強化社會教育的作用。
群眾文化產生的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娛樂,即人民群眾在工作、學習之余會產生強烈的娛樂需求,而通過豐富的文化活動則能夠達到愉悅心情、放松自己的目的。基于此,娛樂大眾自然也成為了群眾舞蹈的重要功能。例如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秧歌、交誼舞、街舞、民族舞等不同舞蹈形式的出現,讓群眾能夠在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中找到放松的機會,在欣賞、學習之余釋放身心壓力。同時,在舞蹈活動中,群眾的彼此交流互動也更加頻繁,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因為城市化發展而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增進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進而讓社會關系更加融洽,為人們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2]。
舞蹈既是一種藝術形式,也是一種健身運動,對于改善訓練者的身體素質有著重要的作用。在群眾文化中,舞蹈形式相對簡單,負荷較小,對肢體動作的要求不高,因此,受到了群眾的喜愛,同時也吸引著人們走出家門,參與到全民運動中來。例如最常見的廣場舞既是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形式,也是全面健身的重要體現,參與者尤其是中老年參與者在音樂的帶領下,以身體實踐的方式,利用肢體的配合協調,達到了強身健體的作用。此外,從宏觀層面來看,群眾舞蹈的開展和推廣,能夠提高群眾的身體健康、預防各種疾病尤其是老年病,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減輕醫療服務的壓力,營造健康的社會環境。
在現代社會發展中,舞蹈與群眾文化的融合,能夠激發其社會價值,并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因素。舞蹈產生于人類的勞動過程當中,并伴隨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而呈現出豐富性和多樣性的特點,與社會發展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關系。在現代社會中,群眾對于舞蹈藝術的認同較高,而積極挖掘舞蹈藝術機制,并構建積極、健康、向上的舞蹈內容,則成為文化發展的重要趨勢。群眾舞蹈的繁榮和發展能夠與時代發展相融合,為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增添動力;同時,在舞蹈藝術的協調下,社會文化經濟和政治等方面也能夠不斷推進,進而形成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3]。
群眾舞蹈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文化環境,為人民群眾帶來了濃厚的文化熏陶。因此,隨著群眾文化的發展,舞蹈藝術逐漸走進群眾生活,其文化價值也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文化產業是從事文化產品生產和提供文化服務的經營性行業,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群眾文化中舞蹈藝術的發展,能夠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為文化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并促進相關產業的繁榮。當前,國家大力支持群眾文化的發展,而舞蹈藝術能夠在文化以及相關部門的引導、扶助和支持下,獲得新的發展空間,群眾在參與舞蹈活動的過程中不僅能夠享受到愉悅的文化生活,還可以獲得經濟實惠,推動新興產業的發展。例如群眾舞蹈活動的開展推動了文化旅游的發展,推動了當地產業結構的調整,提升了文化服務行業的水平。由此可見,群眾文化中舞蹈藝術的發展,能夠從文化產業興起、發展的角度形成更高的文化價值,而這不僅會拉動社會經濟的發展,更能夠為群眾文化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
我國歷史悠久,文化深厚,各民族在歷史的發展中創造出了自己獨特的民間舞蹈藝術。這些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舞蹈形式,千姿百態,異彩紛呈,大大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強了民族認同感。但是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下,人們的物質生活不斷充盈,審美觀念也開始發生變化,傳統舞蹈藝術賴以生存的經濟基礎、人文環境和文化土壤正在消解,許多民族民間舞蹈藝術面臨著失傳的危險,因此,如何實現民族舞蹈藝術的傳承則成為文化發展中的重要課題。針對此,將蘊含著傳統文化的舞蹈引入到群眾文化之中,在群眾的參與下讓這些舞蹈重新被跳起來,并被賦予新的文化內涵。由此,在新時代的群眾文化發展中,這些傳統舞蹈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并在群眾的研究、學習與表演中實現了傳承和延續,讓更多的人看到了傳統文化、傳統藝術的魅力,從而增強了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4]。
群眾文化中舞蹈藝術的發展,讓文化呈現了多元化的特點,尤其是在當前人們的文化需求日益多樣的背景下,從舞蹈藝術中衍生出的多種文化形式,也成為豐富群眾精神生活的重要元素。例如在群眾的參與下舞蹈藝術的表現更加接地氣,更加具有親和力,而這也為一些音樂家、畫家、詩人、藝術家和作家等提供了創作的素材,促使他們用自己的作品來展示群眾舞蹈文化發展的狀態,推動舞蹈文化的傳播。再如,民間民族舞蹈在群眾舞蹈活動中十分常見,這些舞蹈形式通常與各地域獨特的民俗文化密切相關,而在群眾舞蹈文化的發展中,利用民俗文化的挖掘及相關衍生文化,則可以推動衍生文化的發展,讓人們通過舞蹈看到傳承至今的民俗,了解其中的文化,感受其中的情感。由此可見,在群眾舞蹈的發展中多種衍生文化的出現豐富了群眾的精神生活,也刺激了相關產業的發展,為群眾文化形成了重要的推動力[5]。
精英文化通常是被認為是一種流傳在知識分子之間的高雅和經典文化,而群眾文化則是一種通俗的、大眾的文化。無論哪一種文化形式,其人文精神的表現都是對人類的自我價值的認同和關懷,是對大眾的尊嚴、精神內涵的關切,因此,在這個層面上,群眾文化中舞蹈藝術的呈現對推動精英文化的發展也能夠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群眾的參與下,舞蹈具有一種精英文化色彩的藝術形式,逐漸走向群眾之中,讓舞蹈成為聯系文化與受眾之間的紐帶,同時也讓精英文化走出框架,在與群眾的互動中發展出更加獨特的人文價值;另一方面群眾在接受舞蹈文化熏陶的同時也學習和傳承了精英文化,例如在群眾舞蹈的繁榮,讓舞蹈教育逐漸興起,促進了群眾舞蹈藝術與學院聯系起來,在更加專業化的氛圍中為群眾創造更加健康和諧的文化氛圍,進而實現群眾文化與精英文化的共同發展。
多樣化的藝術內容、豐富的藝術內涵,是舞蹈藝術吸引群眾的前提,也是群眾舞蹈體現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的關鍵。在群眾舞蹈的發展中,做好節目的編排,充實舞蹈的內容是提升繁榮舞蹈文化的必然要求。因此,相關部門在推動群眾文化發展中,應積極挖掘民族民俗舞蹈,并進行創新表演,展現出這些舞蹈的傳統內涵和時代價值。例如陜北地區的腰鼓舞獨具特色,且深受群眾喜愛,在廣場舞的編排中可以將腰鼓舞的內容融入其中,并通過群眾飽滿的精神、健康的形象、多彩的舞姿展現人們的精神面貌。這樣的群眾舞蹈藝術發展,能夠讓人們欣賞獨具特色的文化藝術,激發群眾的創新能力、音樂感受能力和藝術變現力,同時也能夠推動舞蹈的宣傳推廣,以及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群眾文化具有自發性,但是要想讓舞蹈真正發揮社會功能與文化價值,僅依靠群眾自發地學習、訓練是遠遠不夠的。因此,相關部門應該加強與群眾的溝通,加強教育培訓,提高群眾舞蹈質量。例如某市文化館為進一步繁榮基層群眾文化,全面落實“文化惠民、服務群眾”的辦館要求,組織開展了舞蹈公益培訓,以激發廣大群眾的參與熱情,將文化惠民落到實處。在公益培訓中,文化館邀請了專業的舞蹈老師,為報名的學院提供免費、優質的舞蹈課程,授課內容包括紅色舞蹈、中國古典舞等;同時文化館還打通線上線下學習的限制,將培訓內容上傳到網頁,打造線上舞蹈教程,為更多的人提供專業指導。通過公益培訓,文化館能夠將舞蹈藝術送到群眾之中,引導廣大群眾崇尚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強身健體的同時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在群眾舞蹈文化的發展中,立足基層群眾,培養具有專業素養的舞蹈隊伍則是提高文化活動水平,促進群眾文化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基于此,相關部門應加強鼓勵和指導,支持業余或者專業的群眾舞蹈隊伍的建設。例如在專業舞蹈隊伍的建設中,相關舞蹈協會應加強與群眾的溝通和聯系,了解群眾建立舞蹈隊伍的意愿,并利用協會組織團隊的建設。在隊伍建設中,協會應通過網絡平臺,建立微信群、遠程視頻、電話連線等方式廣泛宣傳協會《章程》和會員入會的條件、標準和程序,使廣場舞愛好者提高認識,統一思想,自覺、主動報名,并為隊伍建設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定期組織現場觀摩、聯誼交流等活動,吸納更多的舞蹈愛好者,并帶領舞蹈隊伍走進社區、走進企業、走進學校,宣傳群眾舞蹈,擴大了舞蹈隊伍的知名度;加強對舞蹈隊伍的培訓,利用線上線下教學方式,有計劃地抓好舞蹈團隊的骨干培訓,并利用傳、幫、帶等方式做好群眾舞蹈項目的推廣、普及、提高,促進群眾舞蹈的不斷繁榮。
在群眾文化發展中,舞蹈要想充分發揮自身的社會功能與文化價值,就應該做好宣傳和推廣,讓更多的人了解舞蹈,認識舞蹈,參與群眾舞蹈活動。例如在群眾文化發展中,舞蹈協會等社會組織可以積極開展線上活動,組織舞蹈愛好者科學健身,通過平臺進行個人風采展示,以強化個體的帶動作用,吸引更多人參與其中。
宣傳和推廣能夠擴大群眾舞蹈的影響力,讓更多的群眾充分認識舞蹈項目推廣的重要意義,提升群眾精神文明建設水平;能夠為舞蹈愛好者提供參與的機會,促使他們學以致用,以點帶面促進群眾舞蹈的推廣和普及,讓舞蹈藝術真正普及到廣大群眾之中;能夠規范群眾舞蹈活動的健康開展,組織豐富多彩的舞蹈表演活動,進而豐富人民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
當前,群眾舞蹈文化十分繁榮,以廣場舞為例,每到傍晚,城市的空地上就會出現一批人自發地跳起廣場舞,而這儼然已經成為城市中群眾文化的一部分。但是,群眾舞蹈文化的繁榮也呈現出無序、不規范狀態,并出現噪音擾民、影響交通、市容環境等問題,這樣的發展狀態自然無法體現舞蹈藝術的社會功能與文化價值。針對此,相關部門應加強管理,完善制度規范,例如根據《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對城市內進行廣場舞和自發組織活動應遵守的相關規定加以明確,提出具體的管理措施,細化管理內容。這樣才能讓群眾舞蹈走向規范化的道路,真正發揮融洽社會關系、繁榮群眾文化、打造和諧社會的作用。
總之,群眾文化中的舞蹈具備教育、娛樂、健身、發展等功能,且能夠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促進衍生文化和精英文化的發展。基于此,在發展群眾舞蹈的過程中應全面把握其社會功能與文化價值,然后挖掘多元文化,加強教育培訓,做好教育宣傳,加強管理投入,支持群眾舞蹈的持續健康發展,推動群眾文化的不斷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