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乃鑒,田建全
海軍艦艇艇員長期處于空間封閉狹小、高噪聲、高濕環境,軍事訓練任務較重、與社會環境相對隔絕、不能長期陪伴在家人身邊,使他們比其他兵種更易產生心理壓力[1-3]。而艦艇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響到工作效能,進而影響到部隊戰斗力的建設與提升[4]。基層部隊心理衛生骨干相對缺乏,在心理訓練方面能夠承擔的職能有限,尤其是出海完成任務期間,缺乏行之有效的心理訓練方式與心理康復治療能力。已有研究結果顯示艦艇官兵最為關心的問題是如何提高個人心理素質、人際交往能力和自我情緒管理[5],艦艇官兵行之有效的心理訓練方法是基層部隊急需解決的迫切問題。團體心理訓練作為一種成熟的、有效的訓練方法,在國內外大學生、公司職員、軍隊飛行員群體中已經廣泛應用并且效果良好[6]。本研究探討了團體心理訓練在海軍艦艇官兵心理健康維護中的效果,為后續心理衛生工作提供依據和指導。
海軍某部艦艇艇員177 人,年齡19~45 歲[(25.65±5.27)歲]。學歷為高中及以上。分為訓練組與對照組,訓練組90 人,對照組87 人。
1.2.1 實施方法 受場地限制及與同部門值班沖突,訓練組90 人每個專題在同一天內分3 場進行,每場30 人,嚴格控制訓練主題及程序,做到標準一致。(1)首先進行訓練前的健康宣教,告知其訓練目的、意義、基本訓練方法,提高官兵參與活動的積極性。(2)訓練由1 名心理專業的主持者及1 名助手組織實施。(3)訓練共設置5 個階段,每個階段設1 個專題。每次團體心理訓練均設置破冰、熱身、主題和鞏固4 個階段。每次訓練時長90~120 min。(4)主持者在團訓過程中遵循心理學原理,運用鼓勵與重復語句、解釋、指導、勸告與提供信息、共情等技術方法,提高訓練效果。每個專題具體內容見表1。

表1 團體心理訓練內容安排
1.2.2 評定工具 (1)采用北辰軟件公司便攜式心理評估與干預系統,由專業心理醫生組織實施測試。癥狀自評量表(SCL?90)共10 個因子90 個項目,每個項目的嚴重程度按1~5 的5 級評分。10 個因子包括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和其他[7-9]。(2)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DIRS)分為交談困擾、交際與交友困擾、待人接物困擾、與異性交往困擾4 個分量表,總得分范圍從0(最低困擾)到28 分(最高困擾),4 個分量表得分從0(最低困擾)到6 分(最高困擾)[10]。(3)自我和諧量表(SCCS)用于評定個體維持各種自我知覺之間的一致性及協調自我與經驗關系的機能,包含有7 個維度,共35 個條目,按1~5 的5 級計分[11-12]。
采用SPSS 16.0 軟件包進行數據錄入及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統計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和配對樣本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團體心理訓練后訓練組人際敏感、抑郁及敵對因子分值顯著下降(P<0.01),其余因子分值訓練前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訓練前后各項因子分值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訓練組與對照組海軍艦艇官兵訓練前后心理健康水平比較(分,± s)

表2 訓練組與對照組海軍艦艇官兵訓練前后心理健康水平比較(分,± s)
項目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訓練組(n=90)對照組(n=87)訓練前1.71±0.53 1.73±0.45 1.85±0.54 1.75±0.63 1.52±0.55 1.60±0.64 1.40±0.59 1.62±0.57 1.52±0.52訓練后1.70±0.47 1.70±0.61 1.48±0.37 1.54±0.47 1.47±0.39 1.39±0.51 1.41±0.47 1.57±0.54 1.50±0.43 t 值0.50 0.73 4.41 3.21 1.33 3.06-0.45 1.29 0.63 P 值0.644 0.472<0.01<0.01 0.267<0.01 0.668 0.271 0.475訓練前1.70±0.62 1.72±0.55 1.81±0.48 1.74±0.51 1.53±0.61 1.61±0.41 1.42±0.55 1.61±0.55 1.54±0.60訓練后1.69±0.51 1.73±0.41 1.77±0.41 1.73±0.53 1.47±0.37 1.57±0.45 1.40±0.38 1.59±0.53 1.49±0.55 t 值0.55-0.46 0.95 0.48 1.38 0.92 0.61 0.66 1.12 P 值0.597 0.712 0.322 0.611 0.254 0.335 0.488 0.479 0.288
訓練組訓練后各困擾程度因子分值顯著下降(P<0.01),對照組各因子訓練前后分值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訓練組與對照組海軍艦艇官兵訓練前后人際關系結果比較(分,± s)

表3 訓練組與對照組海軍艦艇官兵訓練前后人際關系結果比較(分,± s)
項目交往困擾程度交際交友困擾程度待人接物困擾程度異性交往困擾程度總分訓練組(n=90)對照組(n=87)訓練前4.18±1.36 5.21±1.35 3.21±1.31 4.19±1.26 16.55±3.62訓練后3.11±1.33 3.37±1.28 1.85±1.24 3.21±1.37 12.14±4.17 t 值4.72 4.52 3.19 3.16 3.64 P 值<0.01<0.01<0.01 0.018<0.01訓練前4.06±1.33 5.24±1.25 3.24±1.47 4.22±1.45 16.49±4.51訓練后3.88±1.41 5.10±1.31 3.16±1.45 4.09±1.36 16.08±3.91 t 值0.56 0.61 0.54 0.66 0.37 P 值0.588 0.512 0.611 0.476 0.953
訓練組訓練后各因子分值顯著降低(P<0.01),對照組訓練前后各項因子分值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訓練組與對照組海軍艦艇官兵訓練前后自我和諧因子結果比較(分,± s)

表4 訓練組與對照組海軍艦艇官兵訓練前后自我和諧因子結果比較(分,± s)
項目不和諧靈活性刻板性總分訓練組(n=90)對照組(n=87)訓練前39.55±8.23 33.46±6.57 18.52±5.61 91.54±15.43訓練后32.47±7.62 27.48±6.41 15.46±6.44 78.68±15.57 t 值6.14 5.49 3.11 4.31 P 值<0.01<0.01<0.01<0.01訓練前38.58±7.66 31.56±6.42 19.66±5.53 90.53±14.44訓練后40.24±6.55 32.49±5.73 17.55±5.41 89.45±13.80 t 值-1.04-0.32 0.88 0.52 P 值0.353 0.987 0.309 0.631
艦艇官兵是軍人中的特殊群體,和其他兵種相比,艦艇部隊作業負荷較重,訓練科目技術性強,工作環境刺激因素多,與家人團聚時間較少,生活環境封閉,容易影響其心理健康水平。以往多項研究顯示,海軍艦艇官兵易存在焦慮、抑郁情緒、人際關系敏感及睡眠問題[13-17]。
根據艦艇官兵心理健康實際需求,部隊心理衛生工作者應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衛生保障工作。軍人與其他職業相比,更注重以團體的力量解決問題,團體心理訓練是提高軍人心理素質有效且直接的手段[18]。團體心理訓練能夠促使官兵在共同完成訓練的過程中觀察、學習、體驗、領悟,從而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整和改善與戰友和集體的關系[19]。軍人團體心理訓練可分為軍營環境適應團體心理訓練、人際關系適應團體訓練、軍事職業適應團體心理訓練等,可以緩解任務官兵心理壓力,促進其自我成長,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并能增強集體凝聚力。本研究結果顯示為期5 周的團體心理訓練后,訓練組人際敏感、抑郁、敵對因子分有所下降,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中4 個分量表因子及總分都有顯著性降低。自我和諧量表不和諧性、靈活性及刻板性也顯著降低,說明團體心理訓練能夠提升和改善艦艇官兵抑郁、敵對情緒,提升人際交往能力以及自我和諧狀態,進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可在實際工作中應用和推廣。
團體心理訓練的理論性與實踐性已得到相應證實[20-22],但應用于基層官兵過程中,心理訓練模式、作用機制、效果評價指標、針對不同兵種不同群體的訓練內容與方法、團訓組織者的能力與培訓方法等內容,還需廣大心理衛生工作者進一步研究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