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溪子
對上級的文件、指示,下面在執行過程中層層加碼的情況,常有發生;但在這兩年防疫中尤甚,而且上級多次糾正,仍然禁而不止。
其實,層層加碼的危害、是非是很清楚的。
層層加碼,使上級的政策變了樣,效果大打折扣甚至與初衷相反。上級要求精準防疫,堅持“動態清零”方針,既要抓好疫情防控,又要抓好經濟發展,做到防疫生產兩不誤。可是,下面一會兒封了這兒,一會兒封了那兒,高速公路不讓走,人員不準流動,居民小區安上鐵欄桿,甚至在住戶門上貼封條……如是,往往是疫情沒防住,經濟、社會生活處于停頓狀態。結果上級不滿意,群眾怨聲載道。層層加碼為何事與愿違?其實道理很簡單:過猶不及!什么事情都有個度,超出這個度,性質就變了。真理再往前跨出一步就會成為荒謬,何況不是一步而是走得太遠呢!

漫畫/邊峰
層層加碼,是一種消極怠工。認真貫徹上級的指示,需要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分析種種繁雜的情況,精心組織實施各種落實……是要費心、費神、費力的。而“一刀切”就簡單多了,咔嚓一下,一了百了。那些層層加碼的地方,表面上看起來在熱熱鬧鬧地貫徹執行上級指示,而在我看來,實質上是在“認真地”、轟轟烈烈地消極怠工。
過分的加碼之下,正常的社會生活秩序被打亂,群眾生活困難,不滿就會增加。普通群眾怎么分得清哪些是上級指示、哪些是下面加碼?于是,群眾的不滿、憤怒,自然不會止于對眼前狀況的抗議,勢必會延伸到對上級決策的反感。
層層加碼、過度防疫,還造成了一種恐慌氣氛;而這種恐慌氣氛又反過來成為再度加碼的溫床。如此循環往復,出現了不少近似荒謬的現象。
既然層層加碼的危害、是非曲直如此清楚明了,那為什么禁而不止呢?這個問題恐怕很難給出一個完整的、眾人皆認可的答案。但是,如果欲改變這種狀況,又非弄清這個問題不可。我一退休老翁,沒有在第一線,又缺乏調查研究,按說是沒有發言權的。但看到一些現象,聽到一些說法,也想發表一點議論。
考核標準需要修正、完善。新冠疫情暴發至今三年了。我們考核一個地區工作的好壞,特別是對于有病例的地區,第一位的是防疫情況,一切服從防疫。這在疫情突然大規模暴發的時候,為了防止疫情蔓延,最大限度地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是完全必要的。但是當防疫成為一場持久戰的時候,恐怕就需要考慮得更多。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黨的基本路線的要求,幾十年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使發展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防疫的同時,應該盡力把疫情對經濟發展、社會生活的沖擊減到最小。
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是我們的優良傳統、克敵制勝的法寶。我國地廣人眾,各地情況差別很大。對于有疫情的地區和無疫情的地區,疫情嚴重和疫情較輕的地區,應該有不同的考核標準、不同的要求。不能一人有病,千萬人吃一樣的藥。
獎懲思路、辦法需要反思、改進。防疫以來,因為防疫不力、防疫失職被批評、處理的單位和個人,已經不算太少;而因為層層加碼、防疫過當被批評、處理的有幾個?加碼、過當防疫,可免防疫不力之災而確保自己平安無事,那何樂而不為呢!我并非主張不批評處分防疫不力、防疫失職者,而是主張層層加碼、過度防疫,也應該受到處罰。不如此,不足以糾正層層加碼之風。
層層加碼、過度防疫,于國于民、于上于下都有害無益,后果嚴重,簡直是天怒人怨,該認真反思和糾正。
所幸,中央對此高度重視并開始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理。近日,針對各地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出現的“一刀切”“層層加碼”等影響群眾正常生產生活的問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要求各地進一步提高防控措施的科學性、精準性、針對性,堅決做到“九不準”。緊接著,多地因防疫過度首次被國務院警示通報,這表明國家層面已經開始試圖對過度防疫進行糾偏。
毫無疑問,這樣的調整和變化是非常必要的,顯示出中國防疫政策的優化和與時俱進。接下來的關鍵在于怎么在實際執行層面杜絕一些地方的層層加碼、“一刀切”和簡單化,以及探索更合理更科學的防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