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鳳 王金幫 高芳山
(1,甘肅省武威市天祝縣打柴溝鎮畜牧獸醫站 733202;2,甘肅省武威市天祝縣畜牧推廣站 733299)
天祝縣是甘肅高山細毛羊培育的重點地區之一。甘肅高山細毛羊從1980 年育成至今,經過幾十年的選育,推廣建立了穩定群體數量和生態分布區域的品種基礎,是天祝縣發展畜牧業生產的當家品種,也是農牧民賴以生活的重要資源。
但近年來,一方面隨著化學纖維的迅速發展和紡織工藝的不斷提高,化學纖維、合成纖維在毛紡原料中的比例占了主導地位,對細毛的需求逐年下降。另一方面,羊肉需求在國際國內市場呈剛性增長,1kg 羊肉相當于3kg 羊毛價格,肉毛比較效益差距顯著,并且增加1kg 肉比增加1kg 毛要容易得多,細毛羊效益遠低于肉羊。加之細毛羊養殖成本的逐年增加,使農牧民養殖細毛羊的積極性受到挫傷。在眾多因素影響下,天祝縣細毛羊的數量和質量明顯下降。
從20 世紀90 年代末到2012 年前,政策上出現了急功近利的傾向,確立了所謂的“松山養殖模式”,大量引進了肉用品種,其中有波德代、無角陶賽特、特克塞爾、薩福克、夏洛萊、德國美利奴等品種,用這些羊作為父本進行三元雜交和兩元雜交,生產商品肉用羊出售賺錢。一些羊毛品質差的品種引進后形成的雜種群體,其留種后給幾十年來形成的細毛羊資源帶來了極大的損害,致使部分核心育種區的甘肅高山細毛羊性狀退化、生產性能降低、生產力明顯下降的問題,失去了甘肅高山細毛羊原有的品種優勢。細毛羊變成雜種肉羊,給細毛羊養殖業帶來了很大的損失。在2013 年的綿羊普查中,羊存欄83 萬只,細毛雜種羊52.3 萬只,占51%,細毛羊40.67 萬只,占49%。在細毛羊中理想型的特一級羊只有7.62 萬只,占細毛羊的18.74%,占羊總數的9.18%,整體水平下降40%以上。
鑒于上述情況,引起了政府與主管部門的重視,糾正了細毛羊混亂雜交問題,調整了方向,即最大限度地保持細毛羊原有的特殊基因庫,將特一級羊進行純繁擴繁,擴大細毛羊的優質基因,擴大種群數量。合理利用天祝縣細毛羊的種質資源,在保證甘肅高山細毛羊生產方向和產毛性能不低的同時,提高產肉性能,啟動了實施天祝縣肉用美種奴新品種培育項目,既以甘肅高山細毛羊為基礎,引入產毛產肉性能較高、雜交效果較為明顯的南非肉用美利奴羊品種進行有計劃的導血改良,已取得較為明顯的改良效果。截至目前,已引進純種南非美利奴種公羊110 只,建立育種改良點30 處,投入設備35 套,先后建立了15 個核心育種群和6 個育種村,按照“核心育種場+育種村+示范村+貧困戶”的育種模式,開展新品種培育、推廣、擴充繁育工作。
通過引進澳洲美利奴羊和南非美利奴羊品種,對天祝縣甘肅高山細毛羊的導血改良,現已扭轉了細毛羊品種下滑局面。據2018 年抽樣鑒定和群體普查鑒定來看,共鑒定公羊128 只,理想型特級公羊占67.86%,一級羊占32.14%,特別是在細度上,66 支以上的公羊占60.7%,60~64 支的公羊占39.7%。從適齡母羊看,鑒定1229 只,特一級羊383 只,占31%,一級以下的羊846 只,占68.84%。以上結果表明,特一級母羊由原來的18.74%提高到現在的31.16%,提高了12.44%,且育成母羊各項指標略優于適齡母羊。
從羊毛長度和體重兩個指標看,成年公羊剛達到甘肅高山細毛羊的標準。但由于各養殖戶之間的養殖條件不同,飼養管理水平有差異,所以在體重上變異程度大。適齡母羊的羊毛長度平均達到8.8cm,體重43kg,超過特一級羊的標準。
隨著天祝縣細毛羊方向調整和導血改良育種工作的不斷推進,專職從事面上育種工作的技術人員比較缺乏,很難將7 個育種擴繁場和3 個鎮的育種改良基地和核心育種場的工作同步推進,進而影響育種工作的進行。
由于導血改良及育種工作在若干個場和基地進行,開展個體鑒定、性能測定和遺傳評估的設施不完善、手段落后,加上勞動力資源日益短缺,使性能測定的效率、準確性較低,遺傳評估難以按預期開展,選育進展較為緩慢。
由于導血改良及育種工作的長期性和連續性,短期難以取得經濟效益。受市場波動和專項經費短缺的影響,部分重點育種場和擴繁場羊群不穩定,出現核心群羊只流失現象,成為改良育種工作的最大難點。
天祝縣甘肅高山細毛羊經過近50 年的艱苦培育到育成,后又經歷了過度的商品雜交,使細毛羊養殖業經歷了徘徊和挫折,而今已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
結合天祝縣養羊的實際情況,制定長遠發展規劃,從目的意義、有利條件、不利因素、研究內容、技術措施,計劃進度等方面做出具體要求,做到有領導、有計劃、有措施,從而保證細毛羊養殖工作少走彎路,順利進行。
為了鞏固和提高澳血和南美羊的導血效果,準確掌握新類群的性能情況,研究導血后代個體生長發育和生產性能規律,組成縣、鄉項目技術小組結合一年一度的綿羊鑒定登記和生產性能測定工作,對推廣基點的種公羊及含澳血、南美血母羊進行認真的鑒定統計。同時對導血后代按年度采取隨機抽樣的辦法,對初生、斷奶、周歲、成年等各階段的生產性能和品質進行測定,建立對照組并進行對比分析,將各項資料進行匯總、建檔。
建立核心育種場、育種擴繁場和育種基地三級繁育體系和開放的核心群繁育體系,將一世代優秀公母羊集中在核心育種場飼養,并開展性能測定和遺傳評估,加快選育進度,將核心種質依次傳遞到育種繁育場和育種基地。在目前工作基礎上再連續選育4 個世代,符合品質要求的育種羊群達到2.6 萬只,推廣群達到12 萬只以上。推廣種公羊2000 只以上,人工授精配種達到20 萬只以上。
首先,加強種公羊和適齡母羊特別是理想型地保護利用,加大良種補貼,鼓勵育種基地和散養戶擴大飼養數量,積極開展選育改良工作,促進甘肅高山細毛羊持續穩定發展。其次,克服盲目追求養殖效益和急功近利的現象,不斷提升細毛養羊業發展的綜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