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杰
(新疆阜康市動物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831500)
鄉鎮經濟發展的主要渠道為畜禽養殖業,其在長期鄉鎮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且鄉鎮農牧民對該種養殖方式較為熟悉,經驗豐富。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科學技術水平越來越高,良種繁育技術的出現使畜禽病害減少,同時養殖方法也更加科學、系統,在推動我國鄉鎮畜禽養殖業飛速發展方面具有關鍵作用。在此基礎上,鄉鎮畜禽業的發展將會更具規模化、集約化特征。養殖場規模擴大是其發展特征轉變的前提條件。此外,從國家、政府角度講,鄉鎮畜禽業發展政策支持也是其規模逐漸擴大的主要原因之一[1]。現階段,養殖場將呈現出標準化特點。另外,鄉鎮養殖在政府幫助下建立養殖小區,同時增加養殖機構數量,確保養殖業可持續發展。其次,隨著人們對畜禽需求量提升,畜禽養殖總量也不斷增加。相較于傳統散養、籠樣等形式而言,現代化養殖場的建設不僅使養殖模式向著集約化方向發展,而且養殖數量也不斷提升。再次,隨著科學研究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先進養殖技術在鄉鎮畜禽養殖中應用。
鄉鎮養殖業主要以畜禽為主,并且已逐漸形成規模化發展形勢。同時,養殖數量越來越多,導致畜禽產生的糞便量較多。根據相關調查顯示,一頭豬每年所產生的糞便量約為1.5t。而將其換算為污水排放相當于7 個人的生產生活污水[2]。并且畜禽糞便有效處理難度較大,最終引起污染。其中水污染、空氣污染、土壤污染等均屬于其范圍。除此之外,環境污染也為疾病傳染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影響鄉鎮居民生命健康。
水質污染的主要來源為畜禽尿液。而沖洗場地后所產生的污水等也會造成水質污染。若處于陰雨天氣,則雨水在沖刷糞便過程中也會影響地區內的水質。在養殖過程中采用直排方式處理糞便、污水,導致水體發臭。情況嚴重的還會導致地下水受到污染,威脅人們的生命健康。
畜禽糞便經過有機物分解可產生有害的惡臭氣體。不僅如此,大量病原微生物依附于該氣體存在,導致養殖場周圍氣味難聞,影響周邊居民正常生活。與此同時,該氣體還會對居民健康、畜禽健康造成危害,存在減產的可能[3]。另外,長時間呼吸此類氣體,相關疾病的爆發概率將會升高。
雖然鄉鎮畜禽養殖逐漸向規模化方向發展,但仍存在較多散戶,并且多以農民為主。通過對某鄉鎮調研后發現,農戶養殖經驗多來自豐富的實踐總結,或者與其他農戶進行交流,并沒有得到有效的養殖培訓。尤其是在畜禽疫苗接種方面,導致當畜禽發生傳染性疾病時,農戶缺乏相應技術對其進行解決,最終造成大量經濟損失[4]。除此之外,政府沒有認識到加強培訓、防控感染的重要性,導致畜禽養殖生產效益較低。
在飼料漲價,畜禽產品掉價情況下,散戶的經濟收益并不樂觀。尤其畜禽數量較多的養殖戶,經濟損失更加嚴重。究其原因,主要與養殖戶市場銷售方式過于單一有關。在此情況下,市場波動勢必會影響養殖戶的經濟效益,導致其收入減少。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養殖業發展邁向現代化道路。基于我國鄉鎮畜禽養殖特點,設施養殖業將成為未來主要的發展方向。該種養殖模式以人工創造為前提,將適宜養殖的環境開創出來。其中,生物技術、工程技術及生態技術等均會在其中得到應用,其主要理論為系統工程原理,目的是使用最小的成本,建設適宜畜禽生長所需的環境。而在管理過程中采用自動化、半自動化方式,提升管理效率,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5]。設施養殖業的主要特點即生產方式工廠化、生產目標標準化、產品保健化及設施技術高科技化,通過該種模式可有效緩解飼料短缺等問題。
鄉鎮地區的經濟條件、環境特征及本地區風俗習慣等均屬于畜禽養殖業開展前需要充分考慮的問題。為提升產業規劃科學性、合理性,還應牢牢把握市場發展規律。通過對市場進行調研,并對本地區畜禽養殖業發展現狀進行了解,可制定出具有較高科學性的養殖業發展計劃。除此之外,吸引資金在推動當地養殖業發展方面也具有突出作用。因此,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應合理利用,并發揮其最高價值。與此同時,地方政府需要優化本地區投資環境,使更多企業愿意來此投資。通過上述方法,可促進鄉鎮畜禽業可持續發展。加大本地區畜禽加工企業的扶持力度,使其不斷提升自身市場競爭力,形成品牌效應,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在養殖基地建設方面,應使其向著規模化、體系化方向發展。只有完善“產、供、銷”一體化體系才能擴大生產規模。
地方政府需要出臺相關政策,設置糞便、廢棄物等處理點,避免分散處理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除此之外,針對病死的畜禽、過期飼料等,均需要采用無公害處理方式[6]。只有將畜禽養殖業對水土資源造成的自然最少,才能實現集約化生產。在整個過程中,相關部門需要加強監督與管理,對于未按照規定處理廢棄物的養殖機構,應加大懲罰力度,并嚴肅批評,同時勒令其進行整改。
疫病是制約鄉鎮畜禽業發展的又一關鍵要素。其不僅會導致經濟效益下降,如果處理不當,還會造成環境污染。若疫病情況嚴重,則存在傳染給人的可能。因此,建立健全疫病監管與防控體系十分重要。首先,從獸醫角度講,政府需要培養高素質獸醫人才,提高基層獸醫隊伍水平。此外,還應予以其技術支持,為后續疫病防治工作開展奠定基礎。其次,政府應完善疫病監管體系,建立健全相關制度,并將其落實到位。在畜禽種苗、運輸、銷售等各個環境,均需要指派相關人員對其進行監管。
總而言之,在市場經濟背景下,鄉鎮養殖業已經走向現代化發展道路。雖然仍有一些問題對其發展產生制約,但是隨著科學研究深入,發展方向轉變,鄉鎮畜牧業有望實現規模與水平的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