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興民
(山東省臨朐縣畜牧業發展中心 262600)
隨著我國牛養殖規模的不斷增加,一些常見牛類疾病也日益凸顯,牛繁殖障礙性疾病一直備受養殖人員的關注。牛繁殖障礙性疾病的發病原因較多,飼養管理不當、奶牛身體機能不全、傳染性疾病均可導致母牛出現該病,主要影響牛只的繁殖能力,導致患病母牛出現流產、死胎、木乃伊胎和產出弱仔,或者導致公牛不育、母牛不孕等情況,一般在早期癥狀不明顯,往往會被忽視,不能及時采取治療,給養殖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了解牛繁殖障礙性疾病的發生原因,及時做出診斷并采取科學的防治措施,對降低該類疾病的發生,提高牛養殖效率十分必要。
1.1.1 自身因素
有些牛因為自身先天性生殖器官發育不良,或者發育畸形,如母牛先天輸卵管阻塞,影響正常配種或受孕,從而導致繁殖障礙發生。其次,母牛出現卵巢囊腫等機能性繁殖障礙,母牛出現卵巢囊腫后會引發卵母細胞死亡,導致母牛繁殖性能下降,出現不孕,或者導致產仔數量降低。
1.1.2 營養因素
由于飼養人員日常的飼養管理不當,飼料配方搭配不合理,會導致母牛營養供應不足,影響其受孕,甚至導致流產率增加。缺乏微量元素、礦物元素,或者優質蛋白水平較低,同樣會影響母牛的繁殖性能,如缺乏蛋白質和維生素可能引起初次發情延遲。另外,日糧能量太高,在集約化養殖下缺乏運動,會引發母牛肥胖癥,輸卵管及卵巢中過量的脂肪堆積也會導致母牛繁殖障礙。
1.1.3 子宮內膜炎引發
在人工授精或助產時由于器械消毒不徹底,很容易引發母牛子宮感染。母牛分娩后,若飼舍環境衛生條件較差,沒有做好消毒工作也會誘發母牛子宮內膜炎[1]。母牛發生子宮內膜炎后流產率增高,由于子宮張力減弱,容易引發難產等癥狀,導致母牛生殖功能受損。
1.1.4 飼養管理不當引發
母牛健康情況對其發情、受胎等具有重要影響。在飼養過程中,如果養殖環境較差,牛舍通風不良,舍內空氣質量太差,過于潮濕,保溫效果不好,夏季酷熱、冬季寒冷,非常容易引發母牛應激反應,影響其機體的健康狀況,推遲甚至停止發情。
1.2.1 布魯氏菌病
該病屬于人畜共患的一類傳染病,流行性較廣。健康牛感染后臨床表現不明顯,少數牛只會出現癥狀表現,主要影響其繁殖性能。布魯氏菌病的潛伏期較長,一般在14~120d,多為隱性感染牛,無明顯癥狀表現。懷孕母牛感染后6~8 個月多發生流產,精神沉郁,并伴有子宮內膜炎和胎衣不下等癥狀[2]。還有些患牛則表現為關節炎、淋巴結炎或滑液囊炎等,公牛出現睪丸炎和附睪炎[2]。
1.2.2 牛細小病毒病
精品酒店在經營管理過程中的不斷創新也是其能夠存在發展的一個重要條件。精品酒店在整個經營管理過程中都體現出創新的元素:首先在酒店投資建設方面,精品酒店不同于傳統酒店對酒店地段區位的重視,而是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酒店裝修設計方面,其次,在經營管理方面,精品酒店采取外包策略,將主要酒店資源和精力放在其特色產品的經營上。第三,精品酒店通過產品服務贏得賓客的較高的滿意度,貴族管家式的酒店服務為每位入住的客人營造家庭般的舒適和溫暖,在關注賓客感受的同時,以賓客喜歡的方式提供服務,并總能制造出意想不到的驚喜。
該病主要引發牛繁殖障礙性疾病,流行范圍廣,呈現一定的季節性,多在春、夏等季節通過交配等途徑感染。還可通過胎盤感染胎兒。妊娠母牛感染細小病毒后會出現流產或死胎等情況,患牛還可能出現嘔吐、腹瀉等消化系統疾病,該病發病急,死亡率高。
1.2.3 牛衣原體病
該病臨床表現較多,通常可見子宮炎、關節炎、心包炎、胸膜肺炎及睪丸炎等。母牛感染后期容易發生突然流產、早產及死胎、弱胎等,弱胎一般情況下幾天內會發生死亡。公牛感染后則表現為睪丸炎或附睪炎等,交配時可見分泌物帶血,精液質量下降。
1.2.4 牛生殖道彎曲桿菌病
該病具有一定的潛伏期,初期無明顯的臨床表現,急性發病期時才會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大多妊娠母牛在懷孕6 個月前后會發生流產情況,此后患牛不能再生育,通常還會伴有其他繼發性疾病,對牛只危害較為嚴重[3]。
1.2.5 牛結核病
該病屬于人畜共患傳染性疾病,分布較為廣泛,主要造成患牛肺臟、消化道及生殖道的損傷,引發生殖器官結核,導致患病牛只性機能紊亂,頻繁發情,并且久配不孕,公牛感染后會出現附睪腫大,妊娠母牛感染后會發生流產。
1.2.6 牛流行性乙型腦炎
1.2.7 鉤端螺旋體病
該病同為人畜共患病,牛感染該病后多表現為隱性感染,大多無明顯的臨床癥狀,只有少數患牛可能發病。發病患牛表現為黃疸、出血、皮膚黏膜壞死等癥狀,疫病流行地區可能會出現大量妊娠母牛流產、死胎或木乃伊胎等。本病具有地方流行和散發的特點,在我國長江以南的地區有較高的發生率。
于子宮內膜炎可根據炎癥過程分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常見于產后或流產后,患牛食欲下降、體溫升高,弓腰努責,有渾濁的絮狀分泌物流出,產奶量下降等。病情嚴重的患牛還會出現反芻下降,前胃遲緩及呼吸加快等情況,有大量混雜著絮狀物的膿性黏液從陰門流出,氣味惡臭。直腸檢查可發現患牛子宮角腫大,狀似面團,同時伴有波動感;陰道檢查可發現患牛子宮頸處于開張狀態,外口處有明顯的充血、腫大,通常可見炎性分泌物流出。慢性型子宮內膜炎的患牛主要表現為性周期異常,出現發情配種異常,或屢配不孕,同時伴有卵巢囊腫等情況,有炎性分泌物從陰門流出,氣味惡臭,陰道檢查可發現患牛子宮頸外口松弛,有明顯的充血腫脹,并出現發熱、食欲下降、精神沉郁等情況,患牛日漸消瘦。
卵巢囊腫可分為卵泡囊腫和黃體囊腫2 種,卵泡囊腫多因未排卵的卵泡上皮變性,卵子死亡,導致卵泡持續存在而誘發。患牛主要表現為發情周期變長或長期處于發情期,焦躁不安,哞叫,并且會出現爬跨其他母牛的情況;黃體囊腫則是因為未排卵的卵泡壁上皮發生黃體化,或排卵后黃體化不充分,導致黃體出現空腔,然后發生液體蓄積而引發。黃牛主要表現為缺乏性欲,長期不發情,直腸檢查可見卵巢腫大,能摸到大小不一的囊泡。
因營養因素或疾病因素可導致母牛的退縮和吸收受到影響,繼而形成持久黃體。持久黃體能母牛可通過直腸檢查發現卵巢腫大,有實質稍硬的黃體凸出于表面。若黃體長時間不消失會影響母牛發情,若發情時間超過5~7d 仍未見發情,則需進行2~3 次的直腸檢測,根據黃體位置、大小、形狀等可作出診斷。
出現胎衣不下的患牛可分為部分胎衣不下和全部胎衣不下兩種,部分胎衣不下的患牛大多可見胎衣懸垂在陰門外部,有小部門出現粘連,該病多發生于母牛分娩過后的幾個小時內,患牛通常會出現發熱、精神沉郁、呼吸和心跳加快等癥狀,同時伴有間歇性腹痛、弓背努責、站立不安和呻吟聲等情況;全部胎衣不下則是母牛整個胎衣都留在子宮或陰道內,只有少部分胎膜懸垂在陰門處,有的則不能看到胎衣,剛開始時,患牛無明顯癥狀,待經過1~2d,其體內胎衣會發生腐敗分解,此時可見患牛陰道有混雜著胎衣碎片的污穢液體排出,氣味惡臭,患牛體溫持續升高,精神不振,食欲下降,同時產奶量明顯降低。
根據臨床表現,結合直腸與陰道檢查可初步確診該類疾病,但對于由布魯氏菌病、細小病毒病、牛生殖道彎曲桿菌病、支原體、寄生蟲等病原菌引發的傳染性繁殖障礙疾病還需進行實驗室診斷,做進一步的確診。
科學飼養管理,提高牛只自身免疫力,能降低該類疾病的發生,即使發病后也可增加恢復的概率。因此,在飼養管理過程中根據牛群品種、年齡及健康情況合理搭配飼料,科學飼喂,保證營養供應充足且均衡,適當補充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禁止飼喂變質、過期的飼料,保證運動場地陽光照射充足,增加牛只運動量,避免肥胖引發的繁殖障礙性疾病。合理分群,適當淘汰體質較弱、先天發育不良的個體,并保持牛舍干凈清潔、通風良好及適宜的溫濕度,在夏季注意牛群防暑降溫,冬季及時保暖防寒,為牛群提供一個良好舒適的生存環境,可以更好地促進其生長繁殖,降低各類疾病的發生。
母牛產后對病原菌的抵抗能力減弱,容易受到各類病毒或病菌的侵襲。因此,在養殖過程中,應加強牛舍環境衛生管理工作,定期清掃消毒,減少病原菌的滋生,建議每周至少消毒1 次。冬季應注意保暖,加厚墊料等可避免冷刺激造成的乳房炎等疾病。此外,在人工授精、助產等過程中,工作人員也應做好消毒防護工作,避免造成母牛感染,引發生殖系統疾病。對病原菌感染的患牛應做好相關的生物安全防控工作。
有些養殖場需要進行引種工作,但一些傳染性疾病,如布魯氏菌病等會通過該途徑傳播。因此,在引種前做好檢疫工作,確保無疫病后再進行引種、隔離,觀察無異常后才能混養配種。
該類疾病發生原因較為復雜,通過確診具體病癥才能據癥做出相應的治療。對子宮內膜炎等炎癥性疾病可先用2%的生理鹽水沖洗子宮,再使用青霉素、鏈霉素等抗生素治療。持久黃體可采取肌肉注射0.2~0.4mg 的氯前列烯醇[4]。病原菌感染引發的疾病應及時對患牛進行隔離、治療,防止造成更大規模的感染。對屢配不孕的母牛要及時檢測是否有先天機能障礙,發現后應及時淘汰患牛。
綜上所述,牛繁殖障礙性疾病發病原因較多,臨床癥狀多樣,危害較為嚴重,可給養殖業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加強飼養管理工作,做好消毒防范與相應防治措施極為重要。在引種時做好相應檢疫、隔離工作也可降低疾病的發生。